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刘邦与项羽: 项羽死后刘邦为何三次哭祭项羽?

刘邦与项羽: 项羽死后刘邦为何三次哭祭项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11 更新时间:2024/1/26 18:30:17

刘邦“善哭”辨

刘邦因为项羽最初被封为鲁公,所以,在鲁城平定之后,便以鲁公之礼安葬了项羽,亲自为项羽主持了葬礼,并在项羽墓前大哭了一场。

刘邦此哭,非常不易!男儿有泪不轻弹,何况项羽是刘邦朝思暮想都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夙敌,刘邦怎么可能哭祭项羽呢?再说对一个男人来说,想哭就哭,泪水会来得如此容易?

刘项之仇,由来已久,刘邦为除去项羽更是不惜代价,现在项羽已死,刘邦心中真可谓乐不可支,怎么可能有伤痛之情呢?既无伤痛之情,刘邦怎么可能为项羽一洒伤心之泪呢?所以,刘邦哭祭项羽,绝非伤痛,而是作秀。

网络配图

《史记·汲郑列传》讲述了一件很有意思的小事:郑当时是汉武帝朝的一位正直的大臣,他的父亲郑君曾经是项羽手下的将军。项羽死后,郑君归降了刘邦。后来,刘邦下令,要求原属项羽部下的人在奏章中提到项羽时,一定要称他为“项籍”。既不许叫“项羽”,更不许称“项王”。汉时习俗,直呼其名是非常不恭敬的。如果称其字“羽”,则要恭敬得多;如果称“项王”,那当然更是尊敬了。

可是,郑当时的父亲郑君提到项羽,从不称“项籍”。要么称“项王”,要么称“项羽”,郑君这样做显然是坚守自己作为西楚国臣子的礼节,以表示自己不忘昔日的君臣之礼。

于是刘邦下令,凡是称项羽为“项籍”的原项羽部下都升为大夫,而把坚持称“项羽”或“项王”的郑君一个人赶出了朝堂。郑君虽然为此断了仕途,病死家中,但是,他始终不愿以蔑称项羽作为个人的晋身之阶。可钦可敬!

我们可以拿这件小事和刘邦在项羽死后为项羽举行隆重的葬礼并哭祭项羽一事相对比,从中可以看出刘邦哭祭项羽的虚伪。

此事不仅说明了刘邦的虚伪,而且还说明了刘邦对项羽的忌恨和心胸的狭隘。项羽已经自杀,刘邦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皇帝;但是,刘邦对项羽仍然耿耿于怀,非要原项羽的部下提到项羽一律蔑称之,不许尊称之。

刘邦以哭作秀,并非仅此一例。

汉二年(公元前205)刘邦一出函谷关,到达新城(今洛阳偃师),就接受当地一位董姓乡官的建议,为被项羽杀死的义帝举行葬礼,并在三天之中为义帝大哭了三场。(“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汉王闻之,袒而大哭。遂为义帝发丧,临三日。”)

刘邦为什么要在三天之中为义帝大哭三场呢?

网络配图

我们只要看看刘邦哭祭义帝之后的一连串行动就可以明白。

第一,向天下诸侯发文书,宣告项羽诛杀义帝是大逆不道。(“发使者告诸侯曰:‘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不道。’”)

第二,号召天下诸侯随从自己讨伐项羽。(“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从此,刘邦就处处打着为义帝复仇的旗号,作为自己东伐项羽的原因。

可见,刘邦哭祭义帝的目的是为自己树立一面正义的旗帜,宣布自己是正义之师,讨伐项羽是要为义帝复仇,诛杀以臣弑君的元凶项羽。刘邦不是个军事家,但是,绝对是一个政治家。刘邦深谙军事是政治的延续这一真理。他需要一面正义的旗帜,就是为了在未来的“楚汉战争”中抢占一个道义上的制高点,以便利用这个制高点打赢这场战争。

因此,刘邦此哭,政治目的非常明确:为自己消灭项羽捞取政治资本。

项羽一生英气逼人,绝少流泪,唯一一次例外,是“霸王别姬”:

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

网络配图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

如果将项羽这唯一的“一哭”和刘邦的哭祭义帝、哭祭项羽这“两哭”做一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

项羽是为情而哭:项羽败亡之前,只与美人虞姬哭泣而别,表现了西楚霸王柔情万种的另一面。因为项羽和虞姬此别乃生死之别,从此,霸王出逃,虞姬自杀,永无相聚之日。

刘邦“二哭”,均非出自情伤。无论是义帝,还是项羽,关刘邦何情?刘邦的哭祭,纯粹是政治作秀。

标签: 刘邦

更多文章

  • 揭秘:朱元璋死后为什么用46名绝色美女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朱元璋

    揭秘:朱元璋死后用46名绝色美女殉葬在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封建统治者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地在民间搜罗大批美貌的少女,送到皇宫,供自己玩弄和役使。皇宫里的世界远不像宫廷剧里虚构的哪么美好,除了皇帝,皇宫里的女人大多是苦不堪言。西汉时期,选妃制度已经形成,到东汉更订为律条。帝王们每年都要派遣中大夫

  • 武则天落难写求救诗 不料触动文学青年李治心房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武则天

    多年以前就知道武则天是“召为才人”入宫的,就一直以为她是一个文学女青年,是以作文特长在皇宫里面找到一份文书一类的工作的。中秋假期,阴雨连日,足不出户,收看央视科教频道《百家讲坛》,见蒙曼老师又在讲武则天了,便又想起“才人”二字,就将其输入到网上一查,啊,“才人”并不是我理解的那个意思呀!网上说,“才

  • 他是明朝最有才华的藩王 却因家丑而气愤自杀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朱厚煜

    朱厚煜,是第五代赵王朱祐棌的嫡长子,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一年(1498年)。正德十三年(1518年)朱祐棌去世,三年之后其子朱厚煜继承王位,成为第六代赵王,史称赵康王,其共在位三十九年。明朝的藩王自从成祖朱棣之后,都远离政治,坐拥丰厚家产俸禄而饱食终日。时间久了,有的藩王就将心思投入到医学、音乐、文学等

  • 他是乾隆最宠爱的儿子 若不早亡必是一代明君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永琪

    乾隆算是满清最有福气的帝王,一生妻妾子女无数,在这些孩子中,他最宠爱的莫过于五阿哥永琪。爱新觉罗·永琪,乾隆帝第五子,母亲愉贵妃珂里叶特氏。自幼勤勉好学,而且多才多艺,不但精通满蒙两语,亦熟谙天文、地理、历算,尤其精于天文算法,所书八线法手卷,至为精密。网络配图乾隆除了因为他的才能而偏爱以外,还有一

  • 刘备如何在青梅煮酒中赢 一个字把曹操骗惨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曹操

    人生如牌局。打牌能赢的秘诀,不在于你抓到一手好牌,而是要打好一手烂牌。人生亦是如此。不信,我们一起看看当年刘备是怎样用一手烂牌去赢死以头曹操的。【兵法原文】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原文今译】宁愿假装不知道而不采取行动,而不假装知道而轻举妄动。要沉着冷静,不露出真实动机,

  • 清王朝后宫秘闻:康熙帝一生娶了四对姐妹花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康熙

    后妃是中国古代妇女中的一类特殊人物,她们既有着一般妇女的遭遇和命运,又有鲜为人知的宫中陪王伴驾的特殊生活。清王朝作为最后一个统治中国的少数民族政权,给后人留下了许多扑朔迷离的历史事件,尤其是皇帝的后妃更为近人所津津乐道,这些后妃当中又有几对出自一家的姐妹花,她们为清王朝五彩斑斓的历史添加了一抹亮丽的

  • 不谈三国演义 历史上真实的赵云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云

    赵云出生年份不详,逝世时间公元229年,是河北人。书中描述他身长八尺,容颜雄伟,是个阳刚气概的男子,是三国演义中有名的将才之一。在三国演义中他在遇见刘备之后追随着刘备,差不多有三十多年。他参加了不少有名的战役,其中长坂坡一战更是让他一战成名。本不愿批赵,一因赵身上可挖掘的史学价值不大,二因赵派普遍年

  • 揭秘:不爱学习兵法的霍去病为何百战百胜?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霍去病

    霍去病是河东郡平阳县人,他出身比较卑微,虽然是大将军卫青的外甥。他的母亲卫少儿是平阳公主家的奴婢,是平阳县衙役私通之后怀孕生下的霍去病,他从小在奴婢堆里生活,即使生活上十分艰苦,可是他从小就勤奋好学,很小的年纪就懂得了骑马,射箭等武艺。网络配图 霍去病从小生活环境就艰苦,在这种情况下他能熬到大将军的

  • 赵匡胤出生时赤光照满屋子奇异的香味一晚未散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赵匡胤

    五代以降,乱世纷扰,忽而兴,忽而亡。五季十三君,一古脑儿加起来,只不过四五十年。独北南两宋共传十八主,享国三百二十年,比西东两汉仅短数十年,比李氏大唐却长数十年。其中,除了天意之外,便是大宋开国之君--宋太祖赵匡胤,在开国后实行数项善政所致。这也是赵匡胤身上会充满神话色彩的原因所在。宋太祖赵匡胤,别

  • 没存在感的皇帝有多可怜?遇刺竟然没人救!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嘉庆

    话说受到各种各样清宫剧的影响,我们队清代的十几个皇上可以说是了解的非常多了。其中一共有两个在关外,十几个在关内。我们对这些人的名字几乎耳熟能详,随便挑一个都能说出几件有关他的糗事。就比如让人拿大炮给轰了的努尔哈赤,只爱美人的顺治,工作狂人雍正。当然几乎每一个都有这么几件事,小编在这里不可能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