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导致朝中武官集团没有话语权

明英宗土木堡之变:导致朝中武官集团没有话语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780 更新时间:2024/3/23 21:36:45

明朝土木堡之变在历史上也被称为“土木之变”。土木堡之变时间为明朝正统十四年(1449年),发生的地点是今天的河北怀来东,具体是指明英宗当时听信其宦官振的提议,不顾大臣的反对,御驾亲征瓦剌,最终惨败,自己被俘虏到北方草原的历史故事。

土木堡之变时间正值明朝明英宗当政,背景为发生土木堡事变之前,瓦剌隶属于明王朝的统治下,所以每年瓦剌都要向明王朝明英宗进贡。起初,进贡的礼节使者少,贡品优质,后期随着使者的增加,贡品的质量下降,明英宗不再给对方更多的赏赐,瓦剌捞取利益的计划没有得以最终实现,并得到了明王朝的制裁,终于恼羞成怒,决定借用此借口,进行叛变进军大明朝。因此于明朝正统十四年,明英宗北征瓦剌,最终发生了土木堡之变。

土木堡之变发生在一四四九年,大明王朝一片混乱,当时由于明英宗听信太监王振的怂恿,不顾大臣反对,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率领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发;最后作战不力,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这场战争以明朝失败告终。

从一三六八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开始,到一四九九年的明英宗掌握政权,并发生了土木堡之变亡国,历经了一百三十一年。历史在不断变化,对后世的影响也在逐步加深。这便是明朝土木堡之变时间的相关介绍了。

土木堡之变结局

几百年前的土木堡之变是大明王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从此文官集团势力开始膨胀,这使得明代中后期文官集团与皇权之间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而土木堡之变结局如何呢?

明英宗在王振的建议下准备亲征瓦剌,但在途中看到瓦剌军的强大战斗力以及破坏力之后,便心生畏惧,决定撤退。大军本可以按照既定计划成功的撤退,但是王振为了在家乡父老乡亲之间炫耀自己,决定走自己的家乡的路。但在半途中又害怕大军会破坏自己家的麦子,又原路返回,并最终被瓦剌军追上,在土木堡这个地方大败,全军覆没,明英宗也被捉了去,王振也被一些爱国将领锤死。在这个大的失败当中,明朝众多能臣武将都葬死于此。后来远在北京的旧臣另立新君,并在于谦的带领下,在各路勤王大军的帮助下,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土木堡之变结局如何呢?瓦剌发现明英宗毫无利用价值,就把他送了回去。过了几年,在一些对权力充满渴望的大臣的帮助下,他重登皇位。此时的明朝,由于土木堡之变死了众多的武将,所以朝中文官取得了空前的地位。之前的统治者还可以利用文官集团与武官集团相互的制约,来使自己的地位更加巩固。但现在朝中是文官集团一家独大,导致此时的明英宗只能收敛起之前对于文官集团的不满。文官集团控制了朝政,导致明王朝军事力量及统治开始走下坡路,这便是土木堡之变结局。

土木堡之变真相

几百年前的土木堡事件震惊中外,百姓对于明英宗的糊涂,宦官王振的误国感到痛心疾首,大明王朝也因此由盛转衰。但是很少有人了解土木堡之变的真相;那土木堡之变真相是什么?

这场战争当中其实有很多疑点,为什么大军在行进之中会缺乏粮草?为什么明英宗带的都是朝廷的劲旅,而且人数远远多于瓦剌,却败得一败涂地,而后来的于谦却使用残兵败将取得了京城保卫战的胜利?

其实,土木堡事件的产生是由于明朝内部的不和谐而产生的,是由于当时的文官集团联合起来的结果。当时的明朝,程朱理学非常盛行,导致产生了一大批的知识青年,他们满嘴仁义道德,但其实内心迂腐不堪。此时的明英宗因为从小更多地接触像王振这样的社会底层的人,他的思想比较愤青,明英宗对于程朱理学较为否定,对于那些满口仁义的士大夫更是在内心有一点抵制,所以那些文官集团便和明英宗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而历史很大一部分都是由这些士大夫所控制,所以他们尽力表现明英宗的愚蠢与王振的祸国殃民。

土木堡之变真相就是:明英宗在王振的建议下准备御驾亲征的时候,那些文官集团见无法阻止,又生怕他们取得战争的胜利,从而削弱自己的地位,便千方百计的搞破坏。所以土木堡之变真相,是明朝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的结果。

标签: 土木堡之变

更多文章

  • 溥仪:慈禧做了这件事情,竟活活气死了儿子同治帝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同治

    作为末代皇帝的溥仪,虽然前半生犯下了不少错误,但后半生却做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那就是回忆了自己的前半生,并且做了详细的记录。在溥仪的回忆录中,记载了同治帝死前所发生的一件事情,而正是这件事情的发生,导致了同治帝的直接死亡。大家知道,同治帝是慈禧太后和咸丰帝的儿子,而且是唯一的一个儿子。更重要的是

  • 大明第一才子竟被灌醉?最后还被活活冻死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解缙

    号称“大明第一才子”的解缙(1369-1415),字大绅,一字缙绅。江西吉水县人,明初学者、文学家。解缙生而秀异,颖敏绝伦,其母画地为字,于襁褓中教之,一见不忘,六七岁就能即席吟诗作对,一时传为神童。解缙历明太祖、建文帝、成祖三朝,仕途曲折。洪武二十一年(1388)进士第,授中书庶吉士,初甚受朱元璋

  • 张仪为何能用欺骗小孩子的方法欺骗诸侯国国君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张仪

    之前,我讲到过张仪戏弄楚王,先用600里秦土欺骗,再用可以保住黔中土地为由欺骗楚王。接下来,张仪又把韩国、燕国、齐国、赵国、魏国的国君骗了一遍。在看张仪欺骗诸侯国国君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问题。张仪的那一套鬼把戏,拿到现在,也就能欺骗一下小孩子。并且,聪明一点的小孩子估计也难以骗过。很多读者朋友看完

  • 徐达帮朱元璋打江山,朱元璋为何不杀尽徐达的后人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徐达

    徐达(1332—1385年)其人,明史说:“徐达,字天德,濠人,世业农。”濠是指濠州,他是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也就是说,他是朱元璋的同乡。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徐达追随郭子兴造反,结识朱元璋,并在其隶属之下。他为人宽厚,深通兵法,历数十役,战必胜,攻必取,智勇兼备、屡建功勋,是明朝开

  • 盘点:三国时期被斩首的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名将

    斩首是古代处决死刑犯的一种手段,在三国时代天下纷乱,将士沙场战死,这是常有的是。关于名将的死亡,又被刺死,也有被射杀,当然更多的是被斩杀的。而斩杀之中,还有更为残酷的就是斩首,那么三国演义之中有哪些名将是被斩首的呢?网络配图top 10 关平关平,关羽副将,随关羽南征北战,屡立功劳,多与刘封搭档。之

  • 皇太极能登上汗位并非其父亲之意,而是由此人操纵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皇太极

    天命十一年(明天启六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未时,金国英明汗努尔哈赤寿终。过了十二个时辰,十二日申时,四贝勒皇太极继位为汗,九月初一日在盛京(沈阳)大政殿举行大礼,三大贝勒、众贝勒及文武官员设銮舆护卫,焚香奏乐,告天,行九拜礼毕,汗乃即位。众贝勒文武官员向皇太极三叩首,奉为“天聪汗”,大赦、颁诏于

  • 揭秘:董鄂妃死后 顺治帝去了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顺治帝

    清朝皇帝似乎比其他朝代的皇帝更显痴情,比如清太宗皇太极深爱宸妃海兰珠,听说爱妃病了,至关重大的仗也不打了,连夜从前线赶回宫见爱妃最后一面。爱妃死后皇太极一直郁郁寡欢,最后忧郁而死。再如顺治皇帝。皇太极的儿子顺治继承了父亲的多情。官书记载顺治薨逝于顺治十八年(1661年),时年23岁。但传说他并没有死

  • 秦始皇离奇暴毙:巡游时射死一条鱼后竟得重病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

    突现的“荧惑守心”十分不吉利的天文现象、坠落的刻着“秦将亡”谶语的陨石,莫名其妙被送回来的十年前祭祀水神的玉璧,并带来了“今年祖龙死”的不详预言,这在一年之内接连发生的三件怪事,让秦始皇寝食难安。根据占卜得出,秦始皇必须巡游,才能逢凶化吉。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开始了他人生的第五次巡游,

  • 他是九五至尊的帝王 但是终身没有立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

    秦皇嬴政灭六国实现大一统后,自称“始皇帝”,开创帝制。然而,他却终生未立皇后,成为一个历史之谜。帝王历来拥有美女无数,为何秦始皇不立后呢?中国古代的帝王均立皇后,立后制与储君制互为表里,是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全面建立了各种制度,并明确规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皇帝的母亲

  • 崇祯皇帝朱由检:不是亡国之君的亡国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崇祯

    公元1627年,大明王朝天启七年,后金天聪元年,大明皇帝明熹宗落水病重,服瑶驾崩。因为无子,明熹宗朱由校临终前传位于皇弟信王朱由检,是为大明思宗,崇祯皇帝。关于崇祯皇帝,那能说的事儿真是一箩筐又一箩筐。这位死后葬于十三陵思陵的大明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检,说他勤于政事,生活节俭,年轻有为不为过;但说他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