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真宗赵恒死后留下的遗诏为何会被更改?

宋真宗赵恒死后留下的遗诏为何会被更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32 更新时间:2024/3/10 16:02:39

宋真宗赵恒,宋朝第三位皇帝,997年-1022年。在位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宋真宗乾兴元年(公元1022年)二月,宋真宗赵恒驾崩,死前留下遗诏,升皇后刘娥为皇太后,并“权处分军国事”。

这是因为他的儿子宋仁宗赵祯还未成年,当时还不到13岁,无法亲政,所以安排老婆给儿子站台。

宋真宗交代得很清楚,刘娥是暂时性的代替宋仁宗掌权,等到宋仁宗成年就归政。

不过,草拟这份遗诏时,还是出了点小波折。

当时,副相王曾在写诏书,准备按照宋真宗的意思去写,但首相丁谓却突然要求他把宋真宗遗言中让刘娥“权处分军国事”中的“权”字去掉。

“权”是临时代理,去掉“权”,就是把临时变成终身,这显然是在帮助刘娥争取权力的延续性。

至于丁谓本人,如果帮助刘娥名正言顺的更长时间掌权,得到刘娥的认可,他也就能更长时间掌握政府权力。

丁谓跟刘娥曾是政治上的隐形同盟,他们曾携手搞掉了共同的政敌,北宋名相寇准李迪等人(寇准、李迪曾反对刘娥当皇后,斥责丁谓是“奸佞之人”)。

所以,丁谓帮助刘娥争取权力,是想在新朝让这个同盟更紧密,共同掌握权力。

刘娥想不想去掉这个“权”字?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不去掉“权”,按照礼法,她只能辅佐宋仁宗四年,然后就要交还权力给皇帝。

只不过,她本人当时无法表态,她需要避嫌,且遗诏未颁布前,她是无权指手画脚的。

丁谓是首相,有他出面为刘娥争取,也就足够了。

但正在写诏书的副相王曾毫不犹豫就把丁谓的要求给顶回去了,坚持按照宋真宗的遗言完善遗诏,不给刘娥和丁谓得寸进尺的机会。

而且,丁谓无法跟王曾深入争执,先帝宋真宗亲口说的话,金口玉言,谁敢随便更改?

于是,最终的遗诏,还是宋真宗原版的,让刘娥“权处分军国事”。

这起事件,其实是文官集团在为新皇帝宋仁宗张目,他们不希望刘娥掌权时间太长,这是基于唐朝武则天带来的恐慌。

丁谓也是文官集团的一员,但他在陷害、贬斥寇准、李迪等名相的事件中,已经把自己放在了大多数文官的对立面。

所以,他虽然是首相,但除了极少数党羽可以代表外,他已经无法代表文官集团说话,他只能选择刘娥作为同盟。

文官集团显然不想看到丁谓跟刘娥合流,在遗诏颁布仅四个月后,就抓住丁谓的把柄,在王曾的主导下,把丁谓给搞掉了,将其贬斥出京。

当时的刘娥,才掌权四个月,还不是太强势,只能妥协,放弃了丁谓。

至于丁谓和王曾在起草宋真宗遗诏时,争来争去的“权”,刘娥也没有遵从,她实际掌权时间长达十一年,宋仁宗直到她死后,24岁时,才拿到皇帝的权力。

但这次争执,起码让刘娥无法肆无忌惮地按照她自己的意愿行使权力。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到了宋仁宗成年后,应该归还权力而不还的刘娥,在面对文官集团时,始终都有些理亏。

宋仁宗19岁时,才是个七品小官的范仲淹,就敢上书要求刘娥还政,而刘娥还无法反驳,只能沉默应对,这就是“权”字保留,带来的好处。

文官集团就是依靠着刘娥在掌权后期的名不正,才能多次理直气壮地把刘娥的一些不合理要求给顶回去。

他们一直防备着刘娥成为又一个武则天,并保护着宋仁宗。

宋仁宗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三月,刘娥病死,她在死前也留下一份遗诏,要求:

“尊太妃为皇太后,军国大事与太后内中裁处。”

“太妃”是指宋真宗的小老婆杨淑妃,她跟刘娥的关系很好,两人在宋真宗时期的后宫中同进同退,还曾一起哺育宋仁宗。

刘娥留下这么一份遗诏,我想大概有两个目的。

其一是为了延续太后秉政的格局,让自己不还政给宋仁宗变得更具合理性,以免死后被清算。

宋仁宗一直拿不到权力,成年后还是傀儡,多少会有些怨言,刘娥让跟自己关系亲近的杨太妃有一定权力,可以保护死后的刘娥及其家族。

其二是为了安抚部分支持刘娥的官员,刘娥掌权十一年,多少拉拢了些亲信官员,为保证他们的政治安全,就需要有个能延续刘娥政治态度的人。

但刘娥的打算被支持宋仁宗亲政的文官集团粉碎,最终颁布给天下人看的刘娥遗诏中,删去了“皇帝与太后裁处军国大事”这一条。

宋真宗的遗诏没人敢更改,为何刘娥的遗诏,文官集团就敢理直气壮地更改?

原因还是在宋真宗遗诏中的“权”字上,刘娥自己就是个代理,凭什么再去安排谁掌权?

这依旧是当初王曾和丁谓的争执中,力保“权”字写进宋真宗遗诏中,给擅长讲究名正言顺的文官集团带来的政治应对优势。

当然,即使刘娥的遗诏被更改,宋仁宗最终也没有清算她,文官集团也不支持搞清算运动。

文官集团只需要防备武则天出现,只要不出现,其余就都是小节了。

比如,曾强烈要求刘娥还政的范仲淹,就表示:“太后受遗先帝,保佑圣躬十余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大德。”力劝宋仁宗放弃追究刘娥生前做的事。

于是,刘娥虽然违背了“权”的名义,让宋仁宗对其不满,但死后,终究还是保住了自己应该有的待遇,以前的事也被免于清算。

宋仁宗亲自下诏书昭告天下:“太后垂帘日诏命,中外毋辄以言。”

当然,这也是宋仁宗“仁”的表现,作为一位皇帝,成年后被压制了七、八年,还能大度地对待非自己生母的刘娥,是很不容易的。

标签: 赵恒宋朝

更多文章

  • 在书法、音乐等方面,姜夔有哪些成就与作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姜夔,南宋

    姜夔(约1155—约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 ,南宋文学家、音乐家 ,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他曾著《大乐议》宁宗时献于朝,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续书谱》《绛帖平》等书传世,其中《白石道人歌曲》是其自度曲附有旁谱。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 刘备执意攻打东吴是给关羽报仇吗 真相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备,东吴

    还不知道:刘备执意攻打东吴,给“关羽报仇”只是幌子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兵败麦城,被东吴杀害;建安二十五年,曹丕篡汉称帝;建安二十六年四月,刘备在成都称帝,年号章武。三个月后,以“为关羽报仇”的目的,出兵伐吴。当时刘备出兵七十五万,连营七

  • 夷陵之战要是刘备获胜 三国的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夷陵之战,三国

    夷陵之战如果刘备获胜,三国历史将走向何方?蜀汉最后能统一天下吗?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襄樊之战关羽战死,刘备在一怒旗下发动伐吴战争,最终结果确实铩羽而归,一场夷陵之战蜀汉元气大伤,两国关系也彻底破裂,此战也为蜀汉灭亡埋下伏笔。如果夷陵之战的获胜者

  • 房玄龄跟杜如晦是李世民的心腹,为什么李世民还要杀他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房玄龄,杜如晦

    众所周知房玄龄跟杜如晦是李世民的心腹,那么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为何想要杀掉他们俩个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来为各位朋友带来详细解答。隋末,李渊从晋阳起兵,在自己儿子们的帮助下,很快就打下长安,建立了大唐。按照长子继承制,李渊封他的长子,也就是李建成为太子。如果不出意外,将来继承大唐皇帝位置

  • 古代皇帝能够立太子 皇帝为什么不能废太子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古代,太子

    还不知道:古代太子和皇帝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在古代皇权社会,皇帝既是国家,朝廷、大臣、百姓等一切机构和个人都是围绕皇权展开的,那么皇权的传承就意味着一切。这其中有着无尽的危险性,也有无尽的机遇。许多人或者家族因为站队成功,因而飞黄腾达,也有的家族因为站队

  • 三国君主都投降之后 他们的地位为何完全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皇帝

    对三国君主投降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中国,这就是史书上说的“三家归晋”。但三国君主归降后待遇各有不同,魏称王,蜀称公,吴称侯。这种不同的待遇,主要是魏蜀吴三方在政权法理上的区别。魏国和季汉都有自圆其说的合法性,而东吴就只能靠编了,

  • 赵匡胤死后留下一个妻子和两个儿子 赵光义上位后怎么对待她们的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赵光义,赵匡胤

    赵光义是怎么对待大哥的妻儿的,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赵匡胤去世后,留下了一个老婆和两个儿子,分别是老婆宋皇后和次子赵德昭,四子赵德芳!公元976年,赵匡胤去世,随即他的弟弟赵光义继位!史称太宗皇帝!按理说,赵匡胤去世的时候,他还有两个儿子在世,应

  • 赵匡胤在位时间长达十六年 最后为什么是赵光义上位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匡胤,赵光义

    对赵匡胤的皇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01前言“唐宗宋祖”,可以和唐太宗李世民排到一起,赵匡胤自然是有两把刷子的。接过柴荣所打下的大片江山,赵匡胤更是发奋图强,将混乱的中原重新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但是赵匡胤死后,弟弟赵光义却接了哥哥赵匡胤的位子,从而将宋朝带上了

  • 关羽生性狂妄的资本是什么?他畏惧哪些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关羽,云长

    众所周知三国时期群雄逐鹿,一般的将军、大将在关羽看来他们基本上都是“插标卖首之辈”,那么关羽生性狂妄的资本是什么?他畏惧哪些名将?一、关羽到底有何本事?关羽,生在乱世之中。起初关二爷也只是一个流浪者,在《三国志/关羽传》之中,有明确的记载:“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亡命奔涿郡”,从史料来看,关羽前半

  • 薛涛是谁?她最后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薛涛,唐朝

    薛涛是唐代时期的女诗人,人们往往称之为“女校书”。“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下面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唐大历五年(770年),长安城中,一名唤作薛涛的女子降生在了中唐烟雨之中,从此,唐朝的余晖下又多了一卷风采。一、豆蔻芳华才初露,天有不测入风尘薛涛,字洪度,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