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慈禧太后逼完儿子逼儿媳 最后把儿子都逼死了

慈禧太后逼完儿子逼儿媳 最后把儿子都逼死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032 更新时间:2024/2/13 2:02:49

清朝晚期,朝政一片混乱,皇帝形同虚设,权力都掌握在两位皇太后的手中,也就是说慈安慈禧两位太后是清朝实际的掌权者。但是这两位太后素来不,毕竟一山不容二虎,但是慈安太后并不是一个喜欢宫廷纷争的人,而慈禧则是一位心狠手辣之人,所以慈安处处受到慈禧的压制,包括同治皇帝选皇后一事,两位太后也是争执地十分激烈。

公元一八七二年,同治皇帝已经到了成婚的年纪,两位太后分头为同治皇帝寻找合适的人选,最终选定了阿鲁特氏和富察氏两位名门之女。其中阿鲁特氏是当时满族的状元崇绮的女儿,而富察氏是当时刑部首脑凤秀的女儿,都是在满族中有头有脸的家族,所以谁也压不住谁。而此时慈安太后是支持阿鲁特氏的,认为她温尔雅,十分端庄,有母仪之风,希望同治皇帝能够选择阿鲁特氏,慈禧则喜欢富察氏。

两位太后谁也说服不了谁,最终把决定权给了同治皇帝。

在这里要提一下两位皇太后和同治皇帝之间的关系。慈禧是皇帝的亲生母亲,而慈安是他的嫡母,虽然慈禧和同治皇帝有着更亲的血缘关系,但是生活中两人的关系却远远没有这么亲密,反而是和嫡母慈安的关系更为亲近,所以他最后选择了阿鲁特氏当自己的皇后,完全没有给自己的亲生母亲一点面子,而富察氏最后也只是被同治皇帝封为了慧妃。虽然这一次在选皇后的问题上,慈安太后搬回了一局,但是却也为阿鲁特氏今后的命运埋下了悲惨的伏笔。

结婚以后,这对夫妻十分甜蜜,恩恩爱爱,如胶似漆。慈禧太后心中十分着急,这阿鲁特氏是属于慈安的势力,现在又成为了皇后,以后她在宫中的生活恐怕也不会那么如意了,所以她每天有事没事都会去找这位年轻皇后的茬,处处给她下绊子。不仅如此,她还不遗力地劝说同治皇帝不要每天都把心思放在皇后身上,要多去关心关系慧妃。可是同治皇帝并没有理会自己母亲的话,慈禧太后气得直接就禁止同治皇帝再和皇后见面,堂堂一个大清国的皇帝,却连基本的自由都没有,这让同治皇帝十分苦闷。

后来,同治皇帝索性就谁也不宠爱,天天一个人呆着。

而慈禧太后看见同治皇帝竟然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竟然每天都一个人住,心里就认为肯定是皇后在皇帝的耳边吹风,是在挑拨她和同治皇帝的关系,于是对阿鲁特氏更加厌恶了。有一次慈禧和皇后在一起看戏,当时戏中有一幕是男女的亲热戏,皇后很有教养地别过了头,等待着亲热戏的结束。慈禧太后看见阿鲁特氏的动作,便故意出言讽刺她假正经。慈禧太后以为她不敢反抗,会乖乖地转头过来,可是没有想到的是,阿鲁特氏十分刚烈,立即出言反驳了慈禧太后,慈禧当场脸就拉了下来,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更加恶化了。

自己的丈夫被慈禧逼得不得不一个人住,而她自己也是处处受到慈禧的刁难,阿鲁特氏不得不每天都小心翼翼地生活在宫中,虽然不能和同治皇帝见面,但是心中对同治皇帝的思念却是日益加深。可是悲剧很快就再一次降临到了这对夫妻的头上,可怜的同治皇帝在正式登基才一年时间就病倒了,身为皇后的阿鲁特氏得知这个消息后,十分心疼,心中无时无刻都不在牵挂着皇帝,但是慈禧太后处处派人监视着她,处境已经是十分艰难,如果贸然去找同治皇帝,只会招来更大的祸端。

思来想去,阿鲁特氏最后还是没有忍住,于是趁着慈禧太后不注意,悄悄地跑到了自己的丈夫跟前。同治皇帝看见自己的妻子来了,十分惊喜,毕竟两人好长时间都没见面了,自然是有很多话要说,可是不巧的是,正当两人互相诉说着对对对方的思念之情时,慈禧太后来了。慈禧听见两人情意绵绵的话,心里怒火中烧,立即叫人将阿鲁特氏强行拉了出去,慈禧太后还不时地用难听的话来辱骂她,甚至用脚踢她。同治皇帝看见自己的皇后受到了如此大的欺负,心中一急,就再次昏倒了,慈禧看见自己的儿子昏倒了,这才放过了阿鲁特氏。

一八七四年腊月,同治皇帝不幸病逝,享年十九岁。皇帝去世之后,阿鲁特氏的日子就更加难过了,常以泪洗面,她自知自己最终不会有好的结局,最终忧郁成疾,在皇帝死后的第七十五天,她也去世了,享年二十一岁。

身为皇帝皇后,却生活地比平民百姓还要苦,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标签: 慈禧清朝

更多文章

  • 刘伯温《烧饼歌》算尽大明三百年 为何算不准自己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刘伯温,明朝

    中华数千年历史,聪明才智之人数不甚数,洞察天机、未卜先知的大贤也不在少数,例如钓鱼的姜太公、战神之祖鬼谷子、隆中对的诸葛亮、大唐第一军事徐茂公等等,这些人都有通天彻地之能。今天阿婷说历史给大家讲一个人物——刘伯温,他辅佐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他的一首《烧饼歌》 算尽了大明三百多年的历史命运,到底是否真

  • 揭秘:青年时期的乾隆皇帝是怎样治理江山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乾隆,皇帝,清朝

    乾隆即位后,首先面对的是逐渐升温的朋党之争。他在上台伊始,便明确表明痛恨朋党之争,禁止私立朋党,以警告当时朝廷如日中天的鄂尔泰和张廷玉两派。但他由于此前未曾基本接触过政治,缺少经验和威信,亦未能有任何亲信,故而初政面对朋党以及宗室的压力,举步维艰。他采用各种手段让张、鄂两派互相牵制,慢慢回笼权利。乾

  • 宋太祖赵匡胤是怎么死的?是被斧头砍死的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太祖,赵匡胤,宋朝

    上御太清阁,四望气,是夕果晴,星斗明灿。上心方喜,俄而阴霾四起,天气 陡变,雪雹骤降。移仗下阁,急传宫钥开端门,召开封王,即太宗也,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太宗时或避席,有不可胜之状。饮讫,禁漏三鼓,殿雪已数寸。帝引柱斧戳雪,顾太宗曰:”好做!好做!”遂解带就寝,鼻息如雷霆

  • 郭冰璇:五代十国国皇后助养子登基不料最终被他绞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五代十国,皇后,郭冰璇

    北汉是后汉的延伸,当年后汉开国后,太祖刘知远派弟弟刘崇镇守山西,后来没过几年,大将郭威篡位,建立后周,刘崇大怒,遂割据山西自立,并依契丹自重,是为北汉。刘崇自立时年事已高,没过几年就死了,儿子刘承钧即位,是为睿宗。刘承俊遂册封郭冰璇为皇后。郭冰璇家族是晋阳大户,在山西颇有势力,所以这场婚姻也有政治联

  • 明仁宗朱高炽有着怎样的早年经历?朱高炽简介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明仁宗,朱高炽,明朝

    朱高炽是明成祖朱棣长子,母为仁孝文皇后徐氏,他生于洪武十一年(1378年)八月十六日,当时他父亲为燕王,年仅18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立为世子。他生性端重沉静,言行识度,喜好读书。在他儿童时代,他接受武术和儒家学术的正规教育。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父朱元璋的喜爱;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

  • 揭秘:中国版的“达芬奇”张衡的伟大人生和主要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衡,地动仪,东汉,浑天仪

    张衡,东汉年间南阳人,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伟大发明家,他的事迹在教材上,在各种科普书籍经常出现,可是如果你认为他仅仅是个发明家,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张衡还是一个天文学家,他发明有让人叹为观止的浑天仪,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可惜他的天文学著作如今已经佚失在历史长河里,实在让人遗憾。张衡认识到月亮光源来自太

  • 孔子的弟子中能者居多 为何认为颜回是最贤的?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颜回,孔子,孟子,子贡

    子路、子贡和颜回,跟着孔子北游农山。孔子面对美景,忽然心起忧思地叹了口气,说:“在这种美好的地方,心中想的事,大概都能心想事成吧!你们三个,何不说说自己的心愿,让我听听看。”子路第一个回答:“在那种旌旗遮天、战鼓动地的战场上,如果能让我带领一支军队,一定能击败强敌,为国家开拓千里的土地。怎么样?子贡

  • 同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与孟子有何异同?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颜回,孔子,孟子,子贡

    “忠”,尽力为人谋;“恕”,推己及人。“忠恕”, 简而言之就是“已所不欲, 勿施于人” ; 从深层次看, 就是“已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最早将忠恕联系起来的是中国春秋时代的曾子。他在解释孔子“吾道一以

  • 解析:宋代奸臣比较 蔡京是帮凶秦桧才是罪魁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蔡京,秦桧

    自秦始皇建立帝制,特别是他首创“焚书坑儒”手段收拾不同声音以来,历朝历代的大臣们说话便有了许多顾忌,不敢轻易发出自己的声音。但前较秦汉,后较明清,宋朝大臣们说话则有其耿直与忠勇的一面,而且许多人甚至是以敢说直话而连连升官的,南宋宰相赵鼎就是如此。以言立朝以贤辅政赵鼎(1085—1147年),字元镇,

  • 汉朝时期刘彘到底是哪个皇帝 评价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刘彘,皇帝,刘彻

    汉朝刘彘汉朝刘彘即人们所熟悉的千古大帝,汉武帝刘彻,先王在废太子改立七岁的刘彘后,认为其名中有彘,即为聪慧,可与彻相同,遂改名为刘彻。汉朝刘彘登基时才二八年华,但处事老练,决策果断,在中央集权下设置朝堂中朝,延续前人留下的郡县制,分派地方刺史,同时收回各大边区势力的经济、军事掌控权。在文化教育上首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