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宣帝能力远高于汉武帝 汉武帝的名声为何比汉宣帝还高

汉宣帝能力远高于汉武帝 汉武帝的名声为何比汉宣帝还高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423 更新时间:2023/12/10 1:47:5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汉宣帝和汉武帝,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汉武帝错就错在一个“独尊”!好好地一个思想大解放,百家争鸣的儒墨道法,被一个独尊剿灭了!而且断章取义,只用了一部分对统治有利的部分,贻害千年!于右任评价汉武帝刘彻:绝大经纶绝大才,罪功非在悔轮台,百家罢后无奇士,永为神州种祸胎。

我认为武帝不如宣帝牛逼。论仁义:武帝刻薄寡恩,宣帝知恩图报;论情,武帝见异思迁,宣帝故剑情深;论政治作风,武帝霸道,宣帝坚韧内敛;论政绩,武帝穷兵黩武搞得国家千疮百孔,宣帝实现了中兴;论武功,武帝打了那么多年匈奴最终还是没有解决匈奴问题,宣帝彻底解决了。我不知道武帝强在哪里?可能是强在霸道,难道国人就喜欢被征服的感觉?武帝除了前期任卫霍二将,与匈奴作战有全胜,后期李广利等都是负多胜少,宣帝时,匈奴完全归化了汉廷。

汉宣帝、光武帝,都表现太过于完美,甚至没有什么值得后人争议的举动,也就缺少谈资,两位明君手下也没有什么比较牛叉的闪闪发亮的人物,这点太可惜了,特别是汉宣帝,两汉的名将都完美地绕开了他。

为什么不说汉宣帝的英明成就了汉武帝的伟大。如果没有汉宣帝,汉朝可能传承不了那么多年。武帝重创了匈奴,但是宣帝解决了匈奴问题。如果没有宣帝,匈奴经过几十年会缓过气。重新成为大汉的心头之患甚至会像大清一样灭掉汉朝统治汉族人。所以因为宣帝,武帝才更伟大,因为武帝,宣帝才能显得如此英明。

汉武帝有故事,自带传奇。文治武功两相比较,武功最刺激,细节会被一代一代人传诵,就如美国总统,在位仅10年,地发动一下战争,否则治理得再好也没多少谈资,很容易被普通人遗忘。人们为什么喜欢战争呢?与人们,尤其是中国人渴望建功立业,渴望青史留名,以改变自己平庸的一生有关。

宣帝比武帝难做多了,武帝是顺势而为,汉到那个时间点必然爆发,而武帝在位内政处理的并不好,给后代留个烂摊子,只是对外加分,宣帝有权臣长期掣肘,亲政接手的局面是暗流涌动千疮百孔,民生凋敝,而外部环境呢,匈奴又缓过来了。

中华民族的精神在谁身上体现出来?汉武帝最能代表!举两个例子,一是汉武帝说过,寇可往,吾亦可往!第二个例子是汉武帝对当年吕后受辱一直耿耿于怀!最后励精图治,成功复仇!这些都融入中国人骨髓里!你看看印度,人家英国殖民了它,他还感恩戴德!

汉武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拓进取对外大规模扩张的时代,涌现出了太多英雄事迹: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张骞出使西域,苏武牧羊,主父偃推恩令,飞将军李广……再加上汉武帝本人也会搞事情,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盐铁官营等,都对后世影响深远,与其说中国人记住了汉武帝,不如说是中国人无比怀念写个意气风发的时代。

汉武帝更加坚决。功绩的创造还有天命的因素,汉宣帝时天命不错。而汉武帝可是将大汉威名彻底创出去的一代帝王,更加坚决果敢。刘邦以来,直到汉武帝,对于匈奴是怕的,但是敢于打出去,需要莫大的勇气。而汉宣帝正是在汉武帝建立起来的这种自信上才能更加从容的处理对外关系。因为大汉已经有了底蕴,有了对匈奴的心理优势,已经不害怕了。这种情况想要理解可以参考晚清,甲午战争之前,大清对于日本是有心理优势的,不会去想打不过日本。而马关条约一签,举国震惊,对于日本的心理优势没了,换句话说,民族自豪感没了,信心没了,国家底蕴废了,国民精气神崩了。所以汉武帝的功绩不能简单看文治武功,他给国家、民族、人民带来的底气、自信、自豪、底蕴是无法衡量的。

有时候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同样的问题,有人就说东汉窦宪功勋可追迈卫青、霍去病,可汉武帝、卫青、霍去病就做一件事也必然超迈古今――在匈奴人越来越强盛时,主动出击,彻底打断了匈奴人的发展进程,这是自战国时期匈奴人崛起强势崛起塞上草原,中原王朝第一次深入草原,掘了匈奴人的根!后来两汉王朝的功业都是建立在北方威胁消除的基础上的。

武功不可能高于武帝刘彻,是武帝对匈奴的持续打击才奠定了汉对匈奴的优势地位,即使宣帝时对匈奴的战争有更多战绩,但权重是要低于武帝时的战争。开创者/奠基者肯定重于后来者!

无论文治还是武功,汉宣都不能与汉武比,汉宣历史定位是明君,汉武帝是一代雄主,不在一个等级上。以文治来讲,汉武改正朔,易服色,办太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中国人的思想,道德,礼仪和行为规范,太史公称其虽史书何以加焉,战功就更不用说了,汉武识人,善用人,出了一大批历史名臣,数量之多,纵观古今,无人能及,汉宣差得远了。

汉武帝直接打出了汉人的自信和自豪感,以现代为例,当年朝鲜战争国内多少人饿肚子,可这一战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包括后面的原子弹,那真是勒紧裤腰带搞出来,搞出来后中国的国际地位马上上了十个档次,才有了现在的安全稳定,经济发展,汉武帝对应的就是毛主席,宣帝对应小平同志,都是伟人。

武帝把对手从强于自己打到远逊于自己,扭转了局面,从害怕到主动出击,让整个民族恢复了自信。宣帝只是在他的基础上扩大战果,他面对的敌人早就不能构成直接威胁了,那时候的对手只能在边疆骚扰,不能打到京城附近了,这难道不是汉武帝的功劳?

资治通鉴对秦皇汉武,隋炀帝,唐太宗,都是差评。对于开疆拓土,司马君重点说经济损失,绝口不提政治意义。对于对外战争,把其描述成花费巨大,没有价值的鸡肋,这是资治通鉴。一旦把它与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新旧唐书对比,精神居然迥异。

那么资治通鉴的价值在哪?资治通鉴寄托了司马光他的一套历史观政治观。五代以来,流传兵强马壮者得天下。自秦始皇以来,皇帝与天子,代表两种不同意义,一般人以为一个意思,实际上是不同意义的。

皇帝,是职业性,丞相治理百官,皇帝管理丞相。注重实用性,现实主义。

天子,是中国人精神上的皇帝,与大一统文化向心力相辅相成,是道德观念精神价值,更具有理想主义,完美主义追求。

司马光资治通鉴主抓天子道德观,不讲究皇帝现实观,追求精神意境。有着司马光精神寄托在里面。但是他老人家不对读者表达清楚,他只写了王道天子道德那一半,霸道皇帝现实那一半他没管。他没有对读者说清楚这一点,后果就是把后人带偏了,以为只要道德足够,精神胜利法就行了。资治通鉴是帝王书,是希望帝王修身养性,符合天子道德意境!

汉武帝最重要的一个历史作用是证明农耕民族是可以战胜游牧民族的,而这之前农耕民族和游牧民族都没有这个想法,之后两个民族都有了这个历史经验,将一种不确定状态或者不敢想的事情真实呈现,造就以后农耕民族的守土卫国的必胜信念。

秦皇汉武,是任何其他皇帝都比拟不了的,一个是开天辟地,统一了全中国,形成了我华夏一个国家的整体意识,为2000年的来,不管朝代更替,国家都要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意识。另一个是给受压迫,侵略的民族带来了自尊,自信,更是带来了强者心态的奠基者,都是打江山的开辟者,可以说是后世的庇佑者。

汉宣帝文治武功都不错,特别是国库银两前付后有最充足。汉武帝间由于特别是匈奴崛起对汉朝边疆抢夺骚扰侵略长太化已成为汉朝心腹大患,为了解决这个心腹大患汉武帝恒下一条心打,找着匈奴打不管输赢匈奴未灭会重卷而来,改变了前朝防御战术变成进攻战术,这样有被动变主动为彻底挖解匈奴奠定基础。同时垫定汉朝疆土,是前朝所没有那么辽阔疆土贡顾汉朝的政权。同时把国库银两耗一干二净真是穷兵黩武,只到武帝的兵所到之处匈奴兵人们逃跑倒处成了荒凉之地,百姓说伍佰年出了个汉武帝。

所谓劳苦功高,文治主要是苦劳,难以短时间看出大功效,难以让人平步青云,武功才是可以夸张特写的功绩,是最快封侯的路径。汉宣帝的武功更多建立在自己文治基础上的影响力,武帝的武功更多是倾全国之力打出来的,对国家影响较大,给了很多人建功立业的机会,所以人们影响深刻,毕竟死人多,升官的多。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匈奴早已经被汉武帝打残,如果不是汉武帝后期国家经济邻近崩溃,无法再支撑战争,恐怕匈奴早就被消灭了。

汉宣帝所面临的主要敌人除了仅剩半条命匈奴,以及乌孙、康居等,从军事力量上来看,这些国家对西汉本土根本没有任何威胁。”匈奴半残了,汉朝也半残了,以半残对半残,难度等同全胜对全胜,何况周边还有些没有半残的国家,汉宣帝面临的形式一点不比汉武帝好。能够迅速从半残到复兴,这就是汉宣帝的能力,汉武帝肯定做不到。个人感觉就是汉武帝把更大的精力理想都放在彻底铲除匈奴的威胁上面。而汉宣帝则更注重整个国家军事和民生的平衡,而且特别懂得底层平民的生活状况和需要,这跟他小时候的底层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标签: 汉宣帝汉武帝

更多文章

  • 朱元璋的执法有多狠毒?即使是亲人犯法,也照杀不误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朱元璋,明朝

    说到朱元璋,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明朝初年吏治腐败贿赂风行,激起了百姓的强烈不满与反抗,仅仅在洪武年间,百姓不堪压迫揭竿而起者就达到180多次!长此以往,开国皇帝朱元璋好不容易夺取的江山必将付诸东流。朱元璋,忧心重重,下定决心要整顿吏治,整顿力度之大

  • 大玉儿和小玉儿在历史上分别是什么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海兰珠,清朝

    一说到大玉儿、小玉儿和海兰珠,许多清宫剧爱好者都知道大玉儿和海兰珠都是皇太极的女人,而小玉儿则是多尔衮的女人。那么,她们的原型究竟是谁呢?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大玉儿的原型是博尔济吉特·布木布泰。布木布泰是蒙古科尔沁卓礼克图亲王吴克善的妹妹。努尔哈赤在世时,便实行“满蒙结亲”

  • 朱标如果没有早死的话 朱棣还敢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朱棣,朱标

    很多人都不了解朱标和朱棣,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尽管历史没有假如,但假如起来历史还挺有意思的。朱标假如不死,那么明朝的历史大概率会被改写,靖难之役的戏码,可能在话本上都不会出现。原因如下:▲朱元璋画像一、先有朱标,后有明朝,资历上朱棣无法相比朱标在去世前,拿到的人生剧本是完美的:以太

  • 成吉思汗二次攻打金国时,为何黯然退兵了呢?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成吉思汗,蒙古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成吉思汗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1212年秋,成吉思汗决定二次攻打金国。这一次,成吉思汗的蒙古骑兵兵分数路,除了从第一次进攻的路线进入金国外,还从多个方向全面进入。而成吉思汗则亲自率领二十个千户,长驱直入到了金国西京(今山西大同)城下。在第一次进攻

  • 为什么说秦孝文王是最憋屈的皇帝?他的死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孝文王,秦国

    说到秦孝文王嬴柱,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好了歌注》的结尾说:“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世人都知晓神仙的好处,但是摆在眼前的诱惑谁能无动于衷?也许于他们而言,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所以只要生前登上高位,死后便任人臧否了,所以后人读史时才会感

  • 刘备托孤的时候 刘备为何还要单独找赵云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备,赵云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备和赵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占领汉中以后,派关羽孤军北伐曹魏。这个时候也是关羽人生的顶峰,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但是荆州后方空虚,吕蒙白衣渡江夺取了荆州,最后关羽败走麦城。刘备听到关羽被杀的消息后,举全国之力讨伐吴国。为关羽报

  • 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作战一生,为何会被左宗棠杀掉?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左宗棠,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左宗棠是晚清最会打仗的人,他首次出山的第一仗,就直接干掉太平天国西王萧朝贵,终结了这位年仅32岁战将的一生,也让太平天国的主要人物洪秀全,记住了他的名字。萧朝贵作战勇敢,为何会被首次出山的左宗棠干掉呢?因为战术问题。咸丰

  • 独孤皇后和伽罗的五子五女,为何无一人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独孤伽罗,隋朝

    在最近热播的历史题材的古装剧《独孤皇后》当中,独孤伽罗虽然与杨坚之间波折不断,两人也不断遭遇挫折。但是最终,两人还是苦尽甘来,恩爱到老。因此独孤伽罗的一生可以说是幸福的,说她是古代最幸福的皇后也不为过,因为杨坚一生只有她一人。这对于皇帝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感兴趣的读者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 吕媭:历史上少有的女侯爷,她也是吕雉的妹妹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吕媭,西汉

    “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在古代历史上,能够受封侯爵的几乎都是男性。女性被封为侯的极为少有,史书记载中一共只有五六人而已,西汉初期的吕媭便是其中一位。吕媭是吕雉的妹妹,刘邦的小姨子。后来在姐夫刘邦和姐姐吕雉的撮合下,嫁给了刘邦的好友樊哙,生有儿子樊伉。西汉建立后,姐姐吕雉成为了皇后,丈夫樊哙也因开

  • 有人说赵构是个好皇帝,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会这么说?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赵构,皇帝

    康王赵构,开创了南宋帝国。据说赵构能文善武,善于弄权,有人说赵构是一个千古好皇帝,但是也有人说赵构是个坏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赵构听信了奸人秦桧的谗言,杀掉了忠肝义胆的忠臣岳飞,但是杀了忠臣岳飞的赵构到底是不是一个好皇帝呢?赵构所处环境特别,所作所为难以评价,也是后人对他褒贬不一的原因。下面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