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母教文化 | 陈晓霞:呼吁设立孟子诞辰日为中华母亲节 弘扬孟母文化

母教文化 | 陈晓霞:呼吁设立孟子诞辰日为中华母亲节 弘扬孟母文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孟子研究院 访问量:3723 更新时间:2023/12/7 0:51:51

孟母被誉为“母教一人”,成为历代传颂、推崇的母教典范和良母典型。孟母教育理念给现代家庭教育带来了哪些发?新时代的女性在家庭中该如何扮演好母亲角色?古人的哪些做法值得现代人反思和学习?当下是否有必要设中华母亲节?针对当下的热点问题,中新社记者专访了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

一、孟母,作为亚圣孟子的母亲,以教子有方著称,留下了“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等教子佳话。在您看来,以孟母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母教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孟母教育理念给现代家庭教育带来了哪些启发?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主干,流传数千年,影响深远。孟子私淑孔子,“继往圣,开来学”,将儒家文化推向了新的高度,是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发扬者。他的思想深深地熔铸在中华民族主流价值体系之中,为筑就中华民族的独特性格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是我们走向美好未来的不竭动力。

孟氏后裔及社会各界人士齐聚孟子故里邹城,遵照古制,行礼如仪,追思亚圣孟子。 宋亚男 摄

孟子的伟大,得益于他的母亲。“有母若孟,厥子乃贤。有子若孟,母德著焉。”孟母三迁择邻、断织喻学、杀豚不欺子、阻儿休妻、励子行道等教子故事,体现了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的道德取向和修齐治平的淑世情怀,两千年来为世人所传颂,并被演绎成了无数艺术作品,孟母被誉为“母教一人”,成为历代传颂、推崇的母教典范和良母典型。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定为“中华母亲节”,既有历史传统的根基,又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更具长远的中国文化战略意义。

(一)核心内容

有学者研究证明,孟母教子故事在家庭、家风建设上创了三个第一:孟母是传统家庭家风建设的第一个奠基人;孟母是第一个母教典范;孟母创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篇家训。学术界一般认为“家训”是在东汉才产生的。但在孟母教子故事中,孟母对儿子的训导,其实就是一篇最早、最好的家训。中华第一篇家训,应是孟母对孟子的五次训导,例如:“学以立名,问则广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将人门,问孰存…将上堂,声必扬”等劝学、励志、修身的话,都是因事明理、情深意长,是连后世的著名家训也相形见绌的家风建设名言。以孟母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母教文化的核心内容,大体可概括为:

1.崇礼尚文。中华文明又被称之为“礼乐文明”。“礼乐文明”之下,则是重文的教育传统。春秋以降,“崇礼尚文”逐渐成为一项优良传统。孔子教育儿子孔鲤时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论语·季氏》),学的表现即是尚文,学的内容即为诗礼。“孟母在择邻时,表现出了对墓间之事与炫卖之事的轻视,对“设俎豆揖让进退”的欣赏;在阻子休妻时,对孟子不合礼法的行为以礼批评,足见孟母“崇礼尚文”情节之深。因此,《列女传》评价孟母“知礼”,亦可谓中肯。

2.尊诚重信。儒家向来重视诚信,孔子曾多次谈及“信”,他说:“言而有信。”(《论语·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孟子则直接将信列于“五伦”,特别强调“朋友有信”(《孟子·滕文公上》)先秦以来,世人重视诚信,甚至可以超越生死,“尾生抱柱信”“一诺千金”的故事为众人熟知。孟母买豚取信的故事,既是这种文化背景的充分显示,又是传统母教表达的核心内容。

3.重视孝道。儒家同样重视孝道,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论语》有关“孝”的记载很多,如孟懿子问孝、孟武伯问孝、子游问孝、子夏问孝等。整体来说,虽然孔子并没有对“孝”作明确定义,但相对于物质上的赡养,孔子似更加重视子女内心对父母的诚敬。所谓“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礼记·祭义》)即“大孝”养父母之心,“小孝”养父母之体。在“励子行道”故事中,孟子的焦虑即来自于“大孝”“小孝”之间的矛盾,而孟母化解这一矛盾中的核心就是养父母之心重于养父母之体。

4.注重君子人格培养。针对“孟母教子”故事,当我们把关注重点,从孟母的贤良淑德转到教子的目标之上,会发现一切都是围绕培养孟子的君子人格而展开的。孔子之前,“君子”专指有社会地位的官员、贵族;而孔子之后,“君子”开始从“有位之人”转向“有德之人”。在《论语》中,“君子”凡见107次,君子之德的可概括为:重孝悌、习礼仪、辨义利、贵中和、讲忠恕求诸己等。在“孟母教子”故事中,孟母的各种教育选择,本身就含有一种价值期许,即要培养孟子的君子人格。“择邻”——“断织”——“明信”——“阻子休妻”——“释子之忧”串联起来,实则即是孟母按照儒家传统精心为孟子规划的人生道路,使其在修德的轨道上顺利成长。

5.重视文化生态环境。文化环境是家风建设的重要因素,优良的家风要有优良的文化环境。孟母“三迁择邻”,着力创建的就是优良家风建设的环境。一个家族没有文化,一个人没有知识,不讲道德,这个家庭、这个人是难以立世的。知识是家风建设的根基,孟母了不起的地方就在于她在两千多年前,就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以“断机喻学”影响至大至远。一个家庭要有充满希望的未来,就要有良好的文化生态环境,孟母为历代家风建设作出了榜样,并开书香之家之先河。

(二)现代启发

1.重视成长环境。成长环境对孩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孩子的成长环境包括家庭小环境和外部大环境。家长的文化素养决定孩子的精神情趣,也决定了孩子的成长及未来。所以,家庭小环境的营造要从家长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出发,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要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家长还要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和谐人文环境,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2.实施有效沟通。加强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与孩子平等交流探讨问题,结合孩子思想实际,有针对性地说理,家长要把理与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情理交融,使孩子在情感上引起共鸣,在思想上形成共识。在关心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措辞,要用文明、尊重、协商的语言,使孩子感到既好理解,又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而能较容易地接受父母的告诫或者激励。

3.家长以身作则。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只有家长,信守诺言,以身作则,对孩子做出的承诺积极践行,才能让孩子信服。家长也会有犯错或者口误的时候,犯了错误要积极认错,争取孩子的谅解,这样才能取得孩子的信任,才能掌握教育的主动权,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4.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孩子是听从父母的安排,还是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兴趣爱好,成为许多家庭亲子矛盾的关键点。作为家长应当知道,孩子不可能一直都是“孩子”,不应该一直把孩子当“孩子”,随着时间推移,孩子离开襁褓,慢慢长大,总会有自己兴趣和理想。对孩子的兴趣和理想,应该像孟母一样,支持孩子们的事业、人生理想,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家长不要成为孩子的“绊脚石”,一直处在父母的呵护下,孩子是无法超越父母的。

5.适应角色转换。孟母劝止孟子休妻,成就了家庭和谐。这个故事启发家长,孩子长大成人以后,父母要及时完成角色的转换。在现代家庭中,家长如何处理好婆媳关系就显得至关重要。如在子女的婚姻中,家长应当充当夫妻矛盾的“消防员”,而不是家庭矛盾的制造者。当然,对于出现错误的一方,家长也要守住底线,给予应有的批评教育。对此,孟母给后人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二、众多学者呼吁将孟子诞辰日这一天设为中华母亲节,让国人有一个向母亲表达爱的专属节日。邹城还专门成立“中华母亲节促进会”,推进中华母亲节的确立和发展。您如何看待这一倡议,当下是否有必要设中华母亲节?

文舞生手执翟、籥,武舞生手持朱干、玉戚。 宋亚男 摄

传统节日是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表达,是国家的精神印记和历史沉淀。节日承载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节日,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国都离不开母亲。母亲是儿女的缔造者、培育者,儿女是母亲生命的延续。中华民族自古讲孝道,重视家庭伦理道德,而弘扬孝文化,最需要孝敬的就是母亲。母亲教会我们守孝梯、重人伦、知礼节、敢担当、真爱国。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在全世界80多个国家拥有母亲节的时代,设立中国自己的母亲节,弘扬中华母教文化,既是对优秀历史的传承,又是对时代责任的承担。亿万中华儿女的情感表达需要中华母亲节!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设立中华母亲节!

推动设立中华母亲节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题中应有之义,有利于激活中华民族对于母亲最深层次的爱;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引领青少年从小养成敬老孝亲美德;有利于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意识;有利于讲好中华母亲故事振奋民族精神。设立母亲节还可发挥节日覆盖广泛、群体参与的优势,周而复始、重复强调以至根深蒂固,通过节日的欢娱性,寓理于乐,以情动人。设立中华母亲节,对努力营造“感恩母亲、崇尚母爱、重视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设立“中华母亲节”,最初是2006年由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首倡,2007年,他同60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了关于“创设中华母亲节”的提案。李汉秋教授在介绍倡议设立中华母亲节的背景时说,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应当有自己的母亲节。在众多中华贤母中,孟母“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故事家喻户晓,孟母身上凝结着中华文化的精蕴和民族精神的精华,堪为中华母亲的典范。以孟母作为“中华母亲”的形象代表,以孟子诞辰日作为中国人自己的母亲节是非常合适的。

中华多良母,孟母是翘楚。中国古代36位贤母中,更为大家熟知的四大贤母是:孟母、陶母、欧阳母、岳母,而这四位贤人分别距今2300多年、1700多年、1000多年和900多年,其中孟子处亚圣之位,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力不言而喻。汉文帝时,韩婴的《韩诗外传》就记录了“孟母断机”“买豚肉明信”的故事;汉成帝时,刘向的《列女传》则于《母仪传》中专列“邹孟轲母”条;唐玄宗天宝七年,曾颁诏祭祀“孟母”。由此可见,孟母“母教一人”称号由来可谓名至实归。在中华母亲的群像故事中,孟母的故事是流传最广泛的。《全唐诗》中有12首诗引用了孟母教子的典故。“轲亲断机”的孟母教子故事进人唐代蒙学教材《蒙求》。南宋时期出现的《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就形象地记录了孟母苦心教子的决心和魄力,把孟母推为中华贤母的代表,随着《三字经》的流传,孟母教子的故事众人皆知。元明两代民间流行的杂剧,散曲中,孟母的教子故事被编为戏刷在民间流传。到了清代,孟母教子的故事被编成京剧曲目。孟母作为中华母亲的典范是历史的定论,并已经得到学术界与广大民众的普遍认可,孟母懿范不仅为中华儿女耳熟能详,而且远播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韩国、日本等众多国家,有的还写进儿童教科书,不仅在东亚历久流传,而且已走向世界,成为世界舞台上中华文化的典范,其国际影响力仍再不断提升。

“天下多孟母,子女定成才。”民谚有“孩子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我的生日,就是我的母亲节”。孟子的生日,也是孟母的受难日。她含辛茹苦,悉心教子,弹精竭虑,励志勉学,不仅使孟子终成一代儒学大师,她自己也成了名传千古的贤母,孟母这位中华历史上伟大的母亲,她的身上闪耀着母爱无私的光辉,展示了中华母亲的传统美德和形象!孟母教子的思想与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母教文化的重要内容,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孟母是“母教一人”,懿范千秋。将每年的农历四月初二定为“母亲节”,让国人在这一天缅怀母恩、尊敬慈母,能更好地发扬中华传统美德——孝道。孟母身正懿范,是母教文化的典范,是中国母亲的杰出代表,以孟子的出生日为日期,以孟母为典范设立中华母亲节,不仅具有历史依据,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而且顺应民众情感需求。让我们共同呼吁中华母亲节的到来,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华母亲节的到来,让我们共同守望中华民族历史上伟大的母亲,守望伟大的中华民族。

三、对于新时代的女性来说,她们在亲子教育中该如何扮演好母亲的角色?如何平衡好家庭与工作?

家风建设,是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根基,也是一个人成长的第一环境。母教,则是家风和子女教育的核心问题。正是邹鲁之地深厚的文化根基、浓厚的社会风气培育出了孟母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而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对传统家风的建设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邹鲁家风是中华优秀家风的根基,而孟母是传统家风建设的奠基人,她对中国传统家风形成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孟母教子,将道德培育、美德传承作为家风建设的主干。孟母教子的五个故事,都是以道德培养为重点的。注重了从小对孩子进行道德养成教育,成年后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价值。

所以,对于新时代的女性来说,她们在亲子教育中首先要注重家风建设。因为家风是一个家庭(族)在世代相传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生活作风、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处世之道,它的核心是品德、情操、价值观念和精神追求,一个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定能培养出担当国家栋梁的优秀人才。

母亲在抚育孩子过程中担任着最重要的角色。一个好的母亲要做好自己、善待自己,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价值,力求在知识素养、道德修养上不断进步,促使情绪把控能力逐渐增强,精神日趋圆满自足。一个拥有健康身心状态的妈妈才能为孩子营造平稳安定的内心世界。在做好自己的基础上,一个母亲还要将孩子视作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并支持他的意愿;认真学习、了解孩子身心成长发育的科学规律,帮助自己和孩子去懂得孩子的身心灵发展状态;重视自己的言行,为善于模仿父母行为的孩子做好榜样。要做一个优秀的母亲,就要像孟母那样,为孩子创造安宁美好的内心世界和成长环境。

孩子的成长需要母亲的陪伴,那职场母亲怎样平衡家庭与工作?

首先,要明确在工作和家庭中的角色,在工作上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技能,下班回家后要承担相应的家庭责任,回归一个妻子、母亲的角色。对于职场女性,沟通也很重要,欲平衡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就需要与家人和同事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避免无谓问题的发生。在家庭中,职场女性要和家人商量好家务分工,协商共同解决问题;在工作中,与同事沟通工作需求及时间安排,更好地避开家庭与工作之间的冲突。此外,对于职场女性来说,将工作与家庭平衡好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要苛求自己,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身心健康才是职称女性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基础。

四、中国自古讲究“百善孝为先”,古人是如何孝敬母亲的?哪些做法值得现代人反思和学习?

传承发展传统伦理道德,百善孝为先,孝敬母亲是一个人修身的检验标准,是齐家、治国的开端。在孝敬母亲方面,孟子事亲、爱亲、孝亲、敬亲为世人做出了表率。孟子在齐,齐宣王虽酬以高薪,却未能实施他的政治主张。孟子想到宋国行道,但考虑母亲年事已高,搬迁不便,所以未行。孟母知道后,主动劝孟子应以行道为上,不要顾念自己。可见既使孟子成人后,孟母仍进行“终身教育”。孟子事母至孝,为报答母亲的养育教诲之恩,在齐国任客卿时,回故里迎接母亲到齐国,晨昏问安;母亲生病时,他亲自侍奉汤药。

中国传统文化很重视“孝道”。汉代以“孝”治天下,是说一个人若“孝”是可以被推荐当官的,其推荐机制名为“举孝廉”。古代有本故事选集《二十四孝图》,就是展现孝子的孝行。比如汉文帝“亲尝汤药”,汉文帝的生母薄太后常年生病,一病就是三年,三年里,文帝既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又勤理朝政,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为母亲煎完药,自己总要先尝一尝,再给母亲喝。再如汉代蔡顺“拾葚异器”的故事,蔡顺从小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当时正逢战乱,柴米昂贵,柴顺便去山里采摘桑葚以供母子俩充饥,他将成熟的黑色桑葚放在一个篮子里,是专门给母亲吃的;而不太成熟的红色的桑葚放在一个篮子里,留给自己吃。

祭孟大典仪式现场。 宋亚男 摄

古人强调“孝”,非常看重一个人心里是否有对父母的爱敬和感恩之情。现代人最缺乏的就是对父母的感恩,这是我们需要向古人学习的。学会感恩,孝便很容易做到。古人晨昏定省,早上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侍奉父母就寝,这种行为既是行孝,又是让父母安心。现代生活节奏比较紧张,父母或许不和子女住在一起,但我们要学习晨昏定省的精神,常常去看望父母,和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打电话,让父母安心;在父母生病时陪伴他们就医;在父母有烦恼时,懂得开导父母,让他们精神愉悦。总之,就是要将父母摆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好好地报答父母。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如何变迁,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家教、家风,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要向以孟母为代表的贤母学习,传播孝道、传承美德、建设良好家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和培育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文化共识,在中西方文明交融互鉴中坚定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简介:

陈晓霞 现任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为多所院校特聘教授。长期致力于历史文化、儒学发展史、文化产业发展、青少年教育研究,尤长于儒家文化等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研究。主持近20项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出版《新时代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研究》《社会道德风尚研究——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视角》《游学三孔》等8部个人专著,在《光明日报》《人民政协报》《孔子研究》《理论学刊》等发表学术论文及文学作品100余篇,多项成果获国家、省、市奖励。

来源:中新网山东

更多文章

  • 活动预告 | 孟母大讲堂暨家长课堂系列讲座第四讲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讲座,家庭教育,孟子,孟母,心理健康

    2022孟母大讲堂暨家长课堂系列讲座第 四 讲主讲题目《走进情绪 与情绪为友》主讲人郭延记(山东省家庭教育宣讲专家)主持人李红(孟子研究院孟母教子与家长教育研究所工作人员)讲座时间2022年8月7日(周日)19:30-20:30腾讯会议号310-9783-2658讲座简介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每个人

  • 孟母三迁之后,又迁了一次

    历史解密编辑:躬耕牛标签:孟子,孟母三迁,学宫,录像厅,游戏厅,读书

    《三字经》上“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古训,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话说孟母仉(zhǎng,音掌)氏三迁后,家居学宫之旁。夏历每月初一,官员进文庙行礼跪拜,揖让进退,有礼有序,幼小的孟轲一一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孟母备感欣慰,以为三次考察、三次搬家,终于找到了一处有利于小孟轲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 “知名孟母盘”6.8万元/㎡成交,高位冲进的接盘客要“哭死”?

    历史解密编辑:乐居网标签:房源,孟母盘,学区房,二手房,房价,文鼎苑

    动笔前,看了一眼8月杭州九区(不含临安)二手房成交量,截止到今天中午12点,数字是4269套。按这个节奏,整月成交会在4500套上下。一个不惊不喜的数据,既不让人激动,也不必沮丧。看起来,“5.17新政”的红利释放得差不多了,接下来二手房又要回到今年三四月的行情。PART01今天的主角是熟悉的名字—

  • 为什么现在很多家长都以“孟母”为榜样?趋之若鹜,纷纷效仿

    历史解密编辑:C妈学堂标签:家庭教育,家教,教育方法,小毅,孟母三迁

    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而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一个典范。我们都知道,孟母的三次搬家,都是为了让孩子拥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而孟母的行为,也确实让孩子获得了很大的成就。于是,不少的家长就开始模仿孟母,希望用同样的方式培养自己的孩子。小毅出生之后,妈妈就非常关注小毅的成长问题,不但对小毅

  • 孟员哲思 | 秦超:孟母在民国时期的推崇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秦超,孔子,孟子,民国时期,孟母三迁,孟员哲思,儒家思想

    儒家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始终占有主流地位,其思想精华业已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和灵魂。人们从儒家文化精神家园中,能够获得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具有强烈认同感的中华儿女也促进了儒家文化的发展,彰显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事实证明,只有传承和创新儒家文化,才能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

  • 故事:杭州学区房“孟母群”:为保卫房价,互助「鸡娃」的家长们

    历史解密编辑:小朱侦探标签:鸡娃,房价,买房,学区房,兴趣班,张俊峰

    学区越好,房价越高。杭州的一个小区业主们,发现了教育与房价的微妙关系,组建孟母群、自办奥赛班,推动房价上涨了10倍。如今,“房价保卫”已经成了业主们的自觉意识。为了买下杭州城西“文鼎苑”一套127平方米的商品房,26岁的宁波人张俊峰把在老家的父母请到了杭州。两天三夜,一家三口轮流在售房处门前和其他购

  • 孟院动态 | 孟子研究院“孟子讲堂”“孟母大讲堂”落户山东圣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历史解密编辑:孟子研究院标签:孟子,研究院,传媒,孟母,中华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论述,践行二十大精神,推动孟子研究院儒学传播普及高地建设,12月2日上午,山东圣尼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孟子讲堂”“孟母大讲堂”授牌仪式在邹城唐村举行。孟子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研究员陈晓霞出席活动并致辞。陈晓霞首先对授牌仪式的成功举行表示祝贺。她表

  • 观澜亭|孟母三迁和孟子三不能

    历史解密编辑:大众日报标签:孟子,孔子,荀子,庄子,司马迁,观澜亭,法学家,科学家,孟母三迁,春秋战国,儒家思想

    □周学泽5月20日,农历四月初二是孟子诞辰日,2023孟子故里(邹城)母亲文化节将在邹城市孟庙举行。孟母为人们所熟知,和流传甚广的《三字经》很有关系:“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子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除去自身的刻苦努力之外,与其母亲的教育关系极大。(焦秉贞 孟母断杼图图片来源

  • 孟母择邻而居的现代启示

    历史解密编辑:在远征的路上(cancel)H1标签:孟子,孔子,屠夫,儒家,读书,孟母,择邻而居

    孟子,鲁国人,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地位仅次于孔子,他的成功离不开孟母的悉心教导。孟子三岁时就丧父了,孟国辛勤劳动靠纺织麻布来拉扯儿子维持生活,孟子自小就有很高的模仿天赋,开始孟家邻近墓地,孟子耳濡目睹,竟跟着送葬的队伍吹喇叭取乐,孟母看此情形赶紧把家搬迁,这一次新家邻近屠宰场,不久孟子看到屠夫们杀猪动

  • 第九届孟母文化节暨山西银发康养潮流汇于山西太谷温情启幕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经济时报山西记者站标签:银发,家训,山西省,太谷区,孟母文化节

    “今古谁知圣母贤,殷勤教子地三迁”。5月20日—23日,我们的母亲节第九届孟母文化节暨山西银发康养潮流汇在孟母故里山西太谷温情启幕。孟母作为中国古代四大贤母之首,其思想和精神,已经成为体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伦理文明的母教文化的重要内容,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作为孟母故里,太谷区已经连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