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明道教神话中武财神的代表,也是最为正统的财神爷。他与关羽、比干等兼职的财神爷不同,他的财神形象在中国老百姓中有着根深蒂固的地位,是神话中总管天下财源的大神。从神话小说《封神演义》流传世间开始,赵公明就很快占据了财神的地位,即便后来又有人推出了关羽、比干等人,却无法动摇赵公明的地位。老百姓了解赵公明的故事大多是从《封神演义》的小说、评书和戏剧故事开始的,对其在加入《封神演义》之前的故事很陌生。其实他的故事远在《封神演义》诞生之前就有了,最早可上溯到上古的神话时代。
道教中记载赵公明原名赵朗,也叫赵玄朗,是张道陵创立五斗米道时的助手。张道陵在青城(也有说终南)炼丹修道,赵公明负责护卫丹室。丹成后两人分食,于是有了各种神通。由于赵公明长相酷似张道陵,于是在五斗米道中被奉为玄坛元帅,负责镇守玄坛。后来随着五斗米道的流传和壮大,经过天师道和正一道的发展,赵公明的形象也逐渐丰富和高大起来。于是我们在民间神话中看到赵公明除了财神,还有"驱雷役电,唤雨呼风,除瘟剪疟,保病禳灾"的神通。这也是《封神演义》中姜子牙把赵公明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的由来。
然而在道教记载赵公明之前,民间的文人笔记和稗官野史中早已有了他的传说。在《典籍实录》中记载,赵公明是"日之精",前世为后羿射日掉下来的九只金乌之一。后羿射日的神话在古本《山海经》中有记载,汉朝的《淮南子》中也有引用描述,是中国大众最为熟悉的上古神话故事之一。神话中天帝帝俊的妻子羲和生了十个太阳,为三足金乌形态。后羿射日时落下九个,其中八个落入青城之内化为鬼王,危害世间。只有一个精魄不灭,化为人形,骑黑虎执银鞭,隐居蜀中,直到张道陵入蜀修道才主动加入。
这个神话将赵公明的历史上溯到了神话战争时代,与著名的后羿射日故事有了关联。赵公明的前世竟然是金乌的身份,这在以《山海经》为基础的上古神话中称得上非常显赫了。有了这个记载,道教中称赵公明出生于终南或汉中的樵夫就有点站不住了。而且在明初宁波知府王琎的《琅琊金石辑注》中也写了,"财神者,姓赵名朗,字公明,琅琊古来有之。"这里面的记述远早于嘉靖年间的《封神演义》,可见赵公明的故事渊远流传。这里不但印证了《典籍实录》中的部分内容,而且对十日的结局又有了新的说法。
王琎是琅琊人,他将本地的传说写入到《琅琊金石辑注》中。琅琊的历史传说非常丰富,赵公明只是个很小的分支。从赵公明的传说看,似乎后羿射日的故事就发生在琅琊本地,而琅琊的天台山就是其核心区域。有意思的是,现代考古学在琅琊发现了尧王城遗址,而它就在这个区域以内。研究《山海经》的学者按照古代先天八卦的方位进行推算,发现这个尧王城遗址很可能就是书中记录的十日国的所在地。再综合五帝时代神话中从帝俊到帝尧时期的故事,一幅上古神话时代的战争故事出现在我们眼前。
帝俊是《山海经》中的天帝,在史书中没有记载,但在一些文人笔记中有不少叙述。经考证,帝俊很可能是五帝中的帝喾,两人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神话中帝俊的赐给了后羿(实为大羿,便于大家认识,沿用后羿的说法)弓箭,让他去下界守护万民。同时又有提到,帝俊的妻子羲和生十日,而十日为祸世间,大地干旱,民不聊生。后来尧派后羿诛杀为祸世间的各种怪兽,射下十日,除掉了祸患,于是万民推举尧上位成为天下共主。这段故事如果只从字面上理解,那就是神话传说。可如果站在远古部落战争的角度,那就是一场权利斗争。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后羿射日的故事并非完全虚构,而是一场战争的被神话了。《山海经》中提到的帝俊生黑齿、羲和生十日都不是神仙出生,而是建立国家或者部落。黑齿为黑齿国,而十日则是十日国。这些国家可能是与帝俊和羲和有血缘或亲戚关系的部落组成,算是帝俊的藩属国地位。故事中帝俊赐予后羿弓箭去管理下国,不是指下凡,而是指直接到这些藩属国驻军。通过《山海经》的地图研究,我们发现其中的十日国就是位于琅琊(现属山东日照)的尧王城遗址。而后羿射日,其实是指后羿带兵讨伐十日国的战争。
《淮南子》中记述,"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可见这事情是在尧即位为天子前发生的,也是万民推举尧为天子的功绩。以历史的角度看,其中的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都是被后羿消灭的部落的图腾,而十日则为十日国的说法。显然这是尧利用天下大旱的机会,突然起兵夺取天子的战争。
从历史典籍中考证来看,当时帝俊已经去世,又其长子帝挚即位。帝挚即位九年,全国发生大旱,民不聊生,各部落和藩属国内危机重重。尧为帝俊第四子,本无即位天子的机会,于是趁乱起兵,消灭了依附于帝挚的诸侯和部落,一举夺取了政权。后羿作为驻守于藩属国和部落的将军,带兵投靠了尧,帮助其上位,立下大功。帝挚的军队战败后被迫将天子之位禅让给帝尧,他自己也被放逐到了莘邑(今山东聊城),是为莘侯。而赵公明的前世很可能是这场战争的幸存者,在十日国被灭后迁徙到了蜀地,也算是劫后余生。
通过上述的考证,我们发现赵公明身世的背后竟然隐藏着如此的神话故事。结合琅琊赵公明的传说和《山海经》、《淮南子》中的相关故事来看,赵公明代表的不仅仅是被射落而没变成鬼的金乌,而是一个从战争中逃出的部落。这个部落能完成从琅琊到蜀地的迁徙,可见当时的中国东西部地区已经有了交往。这样的故事中虽然有着各种残酷的战争,却也促进了华夏大地的融合,逐渐发展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中华民族。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不知道有多少藏在这样的神话中,等着有识之士去发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