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中苏妲己是一个蛇蝎美人,艳如桃李,妖媚动人,是千年狐狸精幻化成人,蛊惑纣王荒淫误国,残害忠良,践踏生命。
“纣王”并不是正式的帝号,是后人硬加在他头上的恶谥,意思是“残又损善”。所以当时是没有人叫他纣王的。
他正确的名称应该是商代的第三十二位帝王子辛,也叫“帝辛”。
而真实的苏妲己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妲己出身
苏妲己不姓苏而是姓己,因为苏妲己出生于一个苏氏部落,是苏氏部落的人,所以人们就叫她苏妲己。
妲己据说生得是貌美如花,尊父命出去都以面纱遮脸。
部落的村民安居乐业,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平静生活。可是这样祥和的日子有一天被一个叫帝辛的人打破了。
苏氏部落的南方是一个强大的国家,皇帝叫帝辛,在帝辛在位的第四十年,也就是公元前1047年,帝辛对有苏部落发动了进攻。
这时帝辛已是六十多岁的人了。弱小的有苏部落很快就被帝辛灭亡了,载回的战利品除了金银财宝, 猪马牛羊外,还有就是貌美如花的妲己了。当时的帝辛已经垂垂老矣,而妲己正值青春年少。
妲己被皇帝帝辛充到后宫,帝辛十分宠爱这个青春貌美的美少女。那年妲己刚满16岁。
一个刚满16岁不谙世事的少女怎么能祸国殃民呢?在后宫的妲己整日里哭哭啼啼,惹得帝辛很是不耐烦,便威胁道:“再哭,就杀光苏氏部落的所有人!”
为了部落的亲人们,妲己不得不强颜欢笑委曲求全委身于这个六十多岁的老头子。
完全不是电视剧中演的挖心剖肝炮烙大臣的一个妖艳毒妇形象。
二 发明筷子
一天,好战的帝辛出战归来,战争打得很是辛苦和艰难。进到宫里的帝辛实在是太疲惫和饥饿了,看到妲己准备的美食,手没洗就直接抓起食物往嘴里塞。
情急之下妲己赶紧拔出自己头上的两根玉簪捞起食物递给大王。
后来帝辛看这样吃饭比用手抓好看多了,就命宫里的宫人赶制用玉做的玉棍,赏赐给大臣们用来吃饭。
慢慢地大臣们学会了用两根玉棍吃饭,这种吃饭的方法也渐渐地传到了宫外,可普通老百姓哪能用得起玉呀。
然而,中国的老百姓还是很有智慧的,玉石用不起,咱就用木头来做,没有木头,就用竹子来做。
没多长时间,全国老百姓都学会了用这木头或者竹子做的两根棍子吃饭。
此时的皇帝帝辛更加宠爱妲己了,没想到这个小姑娘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还非常聪明。
皇帝的宠爱招来了其她妃子的嫉妒,于是就谣言四起,污蔑妲己。
可是皇帝帝辛实在太喜欢美艳的妲己了,自从妲己进宫后,帝辛就再也没有宠幸过其她的妃子了。
其她妃嫔更加嫉妒妲己,把帝辛做的残暴的事情统统都按在妲己的头上,祸国殃民的谣言也就传开了。
妲己不光要忍辱承欢于大王帝辛,还要承受其她妃嫔的欺辱。这样的日子太难了。在深深的后宫中,妲己艰难地苦熬着日子。
此时商的西南方有一个叫周的王国正在崛起,在周文王死后,由他的第二个儿子姬发继位。
他的第四个儿子姬旦(周公)贤德,多才艺,对于政略的掌握和战略的运用都十分娴熟,离间商朝君臣、争取民心与鼓舞士气,贬抑帝辛为商纣王。并宣布帝辛的十大罪状,于是联合天下诸侯,在公元前1046年这年,进军商朝的新都朝歌。
善战而暴虐的帝辛终于被新崛起的周打败了,帝辛也举火自焚了。
三妲己的去向
妲己被周俘获后,据说献给了姬旦周公,就是周文王的第四个儿子,这样说你或许还没有什么概念,姬旦周公就是现在我们经常说的梦“周公”的这个周公。
妲己的结局,据说,周公没有接受妲己,害怕自己一生的美誉被毁了。后来妲己被姜子牙杀了。
还有的说妲己被周武王给放回去了,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又有人说筷子是姜子牙发明的,不是妲己发明的。
是不是妲己发明的已不重要了,但从这个历史传说中我们可以知道,妲己只是被历史丑化的结果,妲己的恶名是周人宣传的结果。丑化妲己只是一种政治手段。
倘若妲己在被帝辛宠幸的那些岁月中,具有政治权力,何以有苏氏的一族人,始终就没有能够得势呢?
硬是把商朝的亡国,推到一个女人身上,就常识的观点看,也是很难使人苟同的。
在古代的男权社会中,历史学家们容易把朝代的覆灭归罪于女人,把貌美的女人视作红颜祸水,亡国的诱因。这样似乎就能给男人们留点面子,看,不是我不行,是因为女人。
如在妲己前的夏的妹喜和妲己后的周的褒姒。
四筷子的传说
古籍里有关筷子的最早记载,最早就在商代。
意思是纣王做了一双象牙筷,箕子感到很忧心,这样下去贪念会越来越重,生活也会越来越奢侈。
安阳殷墟1005号墓出土了6双青铜箸头,被认为是最早的筷子。
先秦时代,筷子被称为“梜”,汉代时已称“箸”,到了明代才开始被称“筷。
后来,两根棍子才被做成上方,下圆,象征“天圆地方”。长度是七寸六分,象征人的七情六欲(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六欲:眼、耳、鼻、舌、身、意)。
筷子做成七寸六分意在提醒我们,要克己复礼,要节制不当欲望,不要肆意妄为,不要暴饮暴食。
另外,七寸六分也是经过反复试验的最佳长度,使用起来得心顺手,方便进食。
两根木棍,代表“阴阳二气”。
一双看似普通的筷子,却承载了古人如此之多的人生哲理,你会用筷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