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般的历史观认为,春秋时期的楚灵王是昏暴之君的典型。他对内穷奢极欲,对外穷兵黩武,为自己被人篡国夺位埋下了祸根,下场非常凄惨。然而当我们总结楚灵王一生的时候却发现他并非一无是处,在楚国历史上也算是很有作为的国君。反而是篡夺君位的楚平王,虽然篡位之前众望所归,但上位后的作为却是昏庸无能,这也为后来楚国差点被灭国埋下了祸根。比较两位执政经历迥异的楚国国君,为什么会有两种与事实差异很大的评价呢?本章节我们就以春秋时期的历史故事来分析其中的原委。
楚灵王名围,是楚共王的次子,是杀死侄儿郏敖后篡夺王位成为楚国国君的。在当上楚王之前,公子围便是个极具野心的人。楚共王去世后,长子楚康王即位,公子围以令尹身份执政。楚康王性格比较软弱,公子围看不上他,于是野心勃勃的谋求篡位。于是公子围组建私人小内阁,其中主要人物便是薳罢、伍举、郑丹等人。由于性格比较霸道,公子围当令尹时独揽大权,又有一帮大臣辅佐,楚康王几乎处于被架空的状态。顾忌到楚康王是兄长,又当了太子和国君多年,公子围的篡位计划仅仅处于策划阶段,并没付出实施。
楚康王去世后,楚王郏敖即位,公子围以叔叔加令尹的身份彻底将其架空。在参加弭兵之前,公子围便以公侯的仪仗出行,以试探郏敖对其的态度。在参加弭兵之会时,公子围又以楚王的仪仗出行,以试探中原诸侯对其的态度。两次试探的结果很好,楚王郏敖和中原诸侯都不敢明着反对他,于是在伍举的策划下,酝酿已久的篡位计划开始了。弭兵之会结束后,公子围立刻赶回楚国,直接入宫杀死了楚王郏敖,在薳罢、伍举等人的推举上成功上位,是为楚灵王。楚灵王上位后大力褒奖了薳罢、伍举等人,将其晋升为令尹、左尹等官位。
由于楚灵王是弑杀侄儿篡位,所以这个事情便成为将其钉在昏暴之君耻辱柱上的主要证据之一。而对他做出这样评价的另外的证据便是,对内穷奢极欲,对外穷兵黩武。对内穷奢极欲,主要是指楚灵王修建章华台,过着比较奢侈的生活,与晋平公斗富的事情。由于在弭兵之会上晋楚两国和谈,没法直接出兵争霸,于是心有不甘的楚灵王便想出了以斗富来彰显楚国威仪的办法。基于这种考虑,楚灵王大兴土木修建了华丽奢侈的宫殿章华台,并在宫殿中按照自己好细腰的审美观,收集了大量美女用于享乐,诞生了"楚王好细腰"的传说。
由于修建章华台和过奢华的生活,楚灵王得到了很多国内臣民的反对。而"楚王好细腰,宫女多饿死"的传说,又将他推入了荒淫无道的昏君行列。于是这边成为他在国内穷奢极欲的证据,也成为评价其为昏暴之君的证据。然而在我看来这样的评价是有失偏颇的,根本没有考虑当时的历史环境。楚灵王本身是很有野心的国君,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继承了祖父楚庄王的遗志。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从楚国称霸和统一天下的角度出发,甚至还制定了取周王室而代之的计划,这其实是位非常有上进心的国君。
除了修建章华台,用奢华的生活来彰显楚国的国力,以此来威服中原诸侯外,楚灵王时期的对外战争也成为了其穷兵黩武的证据。楚灵王时期战争最为著名的便是灭陈蔡两国,将陈蔡两国的领土并入了楚国。楚灵王分封自己的弟弟公子弃疾为蔡公,大将穿封戍为陈侯,取代两国原有的国君。他还带领弭兵之会的中原诸侯各国进攻吴国,除掉了受吴国庇护的齐国乱臣庆封,展露出中原霸主的气象。后来有又兵平灭了楚国西北申、许等六小国,将其国民迁入楚国境内,将整个周朝的南部纳入楚国的版图。
后来楚灵王在带兵讨伐吴国的附庸徐国时受阻,蔡国的遗民趁机煽动蔡公公子弃疾叛乱。公子弃疾率兵攻入楚国都城郢都,杀死了令尹薳罢和太子,自立为楚平王。在外征战的楚国大军得到这个消息后发生动荡,在楚平王大军和徐国军队的夹击下崩溃,楚灵王只得孤身逃走。最后楚灵王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自缢而死,留下了昏暴之君的骂名。然而众望所归上位的楚平王却更加的昏聩无能,他把居然把陈国和蔡国灭国,又把申、许等六小国的国民迁移了回去,沽名钓誉的同时让楚国丧失了大好的一统南方的形势。
楚平王在位期间楚国几乎处于停滞发展的状态,虽说交好了中原各诸侯,却丧失了霸主气象。而且楚平王的生活比楚灵王更加的荒淫无度,他宠幸奸臣费无极,强娶自己的儿媳为妻,可谓是厚颜无耻到了极点。楚平王惧怕娶儿媳的事情被太子建知道,在费无忌的策划下废太子,杀太子师伍奢全家,逼得伍子胥逃亡吴国。伍子胥后来在吴国发迹,五次带兵讨伐楚国报仇,甚至攻入郢都鞭尸泄愤。楚国国力的衰弱由此开始,中原诸侯国也纷纷投向晋国怀抱。至此楚国春秋争霸梦结束了,而楚庄王,楚灵王等打下的江山,也差点被别国瓜分。
对比两位国君在当政期间的作为,很显然楚平王比远远比不上楚灵王。然而在很多儒家学者眼里,楚灵王却被评为罪大恶极的昏暴之君。这是由于楚灵王弑君上位,立志灭亡周朝一统天下。他执政时强大的楚国给与了中原诸侯和周朝强大的军事政治压力,所以站在中原诸侯和周朝的立场,楚灵王就是个反派大BOOS。儒家学者评价春秋人物,是以孔子的诞生地鲁国为视角看待问题的,这明显是有失偏颇的。鲁国作为周朝的宗室,自然把楚灵王认作宿敌,对于强大的敌人那肯极尽污蔑之能事,这是有先例的。
西周初年,周朝人就把商纣王黑出了翔。谣言穿了千年都变成真的,似乎商纣王就是不可饶恕的暴君。然而现代的考古学发现,那只不过是周朝在给自己反叛弑君粉饰罢了。楚灵王虽然野心很大,但是所作所为对楚国却是非常有利的。灭陈蔡一统南方,迁申、许六国之民而加强楚国国力,这都为北伐周朝和中原诸侯创造了有利条件。他对人才非常尊重,曾经与他发生冲突的大将穿封戍被分封为陈国国君,蔡国遗民中有才者在朝廷中任重要职位。对于用嘴炮将其驳斥得哑口无言的齐相晏婴,楚灵王用最高规格招待。这些都显示出了他王者的气度。
在我看来,他的失败不在于穷奢极欲,不在于弑君自立,不在于穷兵黩武,而在于急于求成。他过于自信的征讨四方,却忽视了对国内政治系统的建设掌控。他的亲信中,除了薳罢随太子被杀,郑丹劝起归国外,剩下的人都叛入了楚平王麾下。尤其是被赋予了重要职位的伍举、斗成然等人,在毫不抵抗的情况下打开大门迎接楚平王,这完全是在卖主求荣。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伍举、斗成然等家族在国内的利益需求得不到楚灵王满足,所以才投向了楚平王的阵营。这些门阀家族投奔楚平王和当初扶持楚灵王一样,都是为了家族的私人利益。卖主求荣对他们来说是家族利益的趋势,这与儒家腐乳们厚颜无耻说的民心完全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