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实行军功爵制度,那为何杀神白起仅仅封君,未被封侯?

秦国实行军功爵制度,那为何杀神白起仅仅封君,未被封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点儿历史事 访问量:1416 更新时间:2023/12/21 2:00:42

秦国实行军功爵制度,那为何杀神白起仅仅封君,未被封侯?

相信大家一直以来都有这么一个疑惑,“杀神”白起凶名赫赫,一生征战无数,为秦国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到死,白起也仅仅只是一个“武安君”,并未被封侯。

而且白起还是被他效忠了一辈子的秦昭襄王赐死的。

可不到五十年之后,有一个人却凭借着“身有长物”,压根就没有上过战场,却在轻而易举的情况下就成为了“长信侯”。

如此“离谱”的情况让我们不禁怀疑起了“商鞅变法”的“公平性”,难道商君之法在他死后就“名存实亡”了吗?

那为什么还有如此众多的大秦军士争先恐后地从军,只为获得成为“人上人”的机会?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先为大家介绍一下秦国封君和封侯的人。

自商鞅变法之后,大秦历经了十几个秦王,可却仅仅封了六个侯。

从这点来看,在秦国想要封个“侯”,比成为秦王的概率还要低。

这六位被封侯的人分别是:长信侯嫪毐、应侯范雎、穰侯魏冉、武成侯王翦、武通侯王贲和文信侯吕不韦。

除了嫪毐那个凭借“身有异物”的“大阴人”之外,真正有资格封侯的人仅仅有五位。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封君的人多达十三位,是“封侯”的人的整整两倍。

除了不知道名字的昌武君和横门君之外,剩下的十一个人分别是:

商君商鞅、严君樗里疾、武信君张仪、华阳君羋戎、泾阳君嬴芾、武安君白起、安国君嬴柱、刚成君蔡泽、阳泉君芈宸、长安君成蟜、昌平君

接下来,笔者再为大家解释一个误区,那就是大家所熟知的“二十等爵制”。

“二十等爵制”的顶点“彻侯”是妥妥的“侯爵”而且可以世袭,是当时所有打工人的“梦想”。

而第十九等级的“关内侯”虽然也是“侯爵”,但却不能世袭。

在秦统一六国之前,除了“皇亲国戚”之外,第十六等的“大良造”基本上就是打工人的巅峰了。

创立这个制度的商鞅是“大良造”,白起也是“大良造”,甚至后来的王翦没被封侯之前,也是个“大良造”。

而且商鞅变法位于秦孝公时期,秦国当时的国王还只是一个“伯爵”,因为他们势力强大,周天子势弱,所以秦国国王才自称“公”。

秦惠文王龙门相王之后,秦国国王才正式成为了“王爵”,而且这个爵位还是自称的。

因此秦惠文王之后,秦国才正式出现了伯爵这个爵位。

商鞅变法时期的“商君”已经是秦孝公能给予他最高的荣耀了。

因此,在这里笔者还要给大家纠正一个误区:

商鞅变法时期,最初时期设定的爵位只有16个等级,最高的就是大良造。

因为那时的秦国国王也仅仅只是一个“伯爵”,他们是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册封“列侯”的。

后世大家所熟知的“二十等爵制”实际上是秦称王之后又补充起来的。

在商鞅变法所创造的“军功爵体系”中,“封侯”和“封君”其实是两码事,但因为秦国地位特殊,所以“封君”一定程度上是对不能“封侯”所进行的一系列补偿。

在军功爵上,“大良造”基本上就是顶点了,因此商鞅、白起、王翦都是“大良造”。

王翦被封侯的时候,秦始皇已经统一全国了。

“悔叫夫婿觅封侯”

哪怕是“封君”,在等级森严的秦国也是极为困难的。

前文中,笔者为大家解释了“封君”的十三人,除去两个不知名的人物以外,剩下的十一个人之中,有七个人都是所谓的“皇亲国戚”。

咱们先来说说,其中的秦国宗室:

严君樗里疾(秦惠文王弟)、泾阳君嬴芾(秦昭襄王弟)、安国君嬴柱(秦孝文王)、长安君成蟜(秦始皇弟)是秦国宗室;

其次,咱们再来说说秦国外戚:

华阳君芈戎是著名的宣太后芈八子最亲的弟弟,阳泉君芈宸是赫赫有名的华阳夫人的弟弟;

还有一个昌平君熊启,他老人家的一生就精彩了。

他是楚国的宗室,秦始皇嬴政的表叔,后来回到了楚国,还成为了楚国的末代君主。

除了这些人之外,剩下的“封君”们就只有商鞅、张仪、白起和蔡泽了。

前三位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的存在,笔者就不为大家过多介绍了。

第四位蔡泽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但他后来接替了范雎成为了秦昭襄王时期,秦国的新一代想邦。

为什么魏冉等人可以封侯?

魏冉出身不好,但他和姐姐芈八子能力都极为出众,所以两人才能在后来残酷的宫斗中脱颖而出。

秦昭襄王嬴稷继位之后,芈月成为了大秦最有权势的宣太后,魏冉也成了秦王的舅舅,地位显赫。

魏冉一生南征北战,为秦国开疆拓土,而且还帮助秦昭襄王稳固权势,平定了秦惠文王后等人的叛乱。

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策略,成了自秦昭襄王开始到秦始皇结束的秦国国策。

不仅如此,范雎不畏权贵,帮助秦昭襄王驱逐了包括魏冉、芈戎在内的秦国四贵。

之后,还是在范雎的帮助下,秦昭襄王嬴稷彻底摆脱了母族势力的阻碍,夺回了朝政大权,并正式亲政。

吕不韦,这个自称“奇货可居”的大商人,对于秦始皇和他的父亲都有很大的恩惠。

如果没有吕不韦,子楚甚至不可能回到秦国,更不会成为新一代的秦王。

子楚能够继位,全靠吕不韦的运作,因此秦始皇的这声“仲父”,吕不韦当之无愧。

王翦和王贲父子,两人的军功非常卓著。

在这父子二人的努力下,秦国才先后灭亡了赵国、魏国、楚国、燕国和齐国,实现了天下一统。

统一之后,秦始皇认为“三皇五帝”都不够自己的地位,因此创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始皇帝。

对于皇帝来说,“王”都算不上什么了,何况一个小小的“列侯”呢?

更何况王翦和王贲父子为了秦始皇能够统一全国,可真的是下了血本,封个侯真的不过分。

嫪毐本人在这一堆“神魔”之中确实显得非常异类,他本人基本上都是靠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上位的。

但是当时的秦国制度极其严格,甚至可以说是“严苛”,嫪毐想上位封侯,也一定是有军功或者功劳的。

只不过由于秦始皇对他的厌恶,他的功劳最终被抹去了。

而且大家要明白一件事情,就如同在现在的公司里一样,公司老总的利益并不与公司之间的利益直接挂钩。

员工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代表对老总有恩。

白起虽然把六国杀得“血流成河”,给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从始至终,白起效忠的都只是秦国,而不是秦昭襄王。

长平之战之后,秦昭襄王不顾白起的反对,答应了赵国的“割地求和”。

结果却中了赵国的“缓兵之计”,秦昭襄王面子上自然过不去,于是想派白起攻赵,白起却拒不领命,让秦昭襄王很是恼火。

之后由于秦将作战不利,秦国丧失了河西之地的大部分土地,只能龟缩在函谷关内,秦昭襄王嬴稷的一世英名也毁于一旦。

这也是秦昭襄王与白起最终“君臣离心”的原因,也是白起最终被赐死的起源。

而且白起的出身也很特别。

白起是穰侯魏冉的女婿,而秦昭襄王亲政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消除以魏冉为代表的“四贵”势力。

秦昭襄王在位的几十年里,有接近一半的时间都活在舅舅和母亲的阴影底下。

好不容易亲政了,他自然不希望“四贵”势力死而复燃。

白起不能被封侯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了。

好在历史是公正的,白起虽然未被“封侯”,但是他的地位在中国历史上一直都是极高的存在。

“战国四大名将”中,也有白起的一席之地。

而且白起受封的“武安”也不是一般的封号。

作为战国时期武将的最高荣誉,“武安”在周朝八百多年的历史上仅仅出现了四次。

只不过受封“武安君”的人通常下场都不怎么好。

真不知道这到底是“荣誉”,还是“诅咒”。

欢迎大家在屏幕下方留下宝贵的意见,废青工作室与您下期不见不散,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搜集,侵删。 文:小昭 审核:梦愚编辑

文献参考:《二十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战国策》《左传》《春秋》《吕氏春秋》等。

本文为一点儿历史事作者手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更多文章

  • 白起一生到底杀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六月的历史标签:白起,秦国,秦军,应侯,赵军,长平之战,春秋战国,四大名将

    他是虎狼之师的形象代言人,一生征战37年,却无一败绩,斩敌百余万,致使六国无人再敢挂帅迎战。因其作战以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为终极目标,故被称作杀神。白起从公元前294年的左庶长开始,至公元前257年因功高震主被赐死于杜邮,白起顺应时势,出现在了中国历史的舞台之上。白起,秦国郿邑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

  • 王者荣耀:孙膑之所以崛起,是因为没天敌,他只怕这种情况

    历史解密编辑:游戏曝光台标签:孙膑,天敌,鬼谷子,花木兰,王者荣耀,太乙真人,战略游戏,多人游戏,网络游戏,天美工作室群游戏

    ● 本赛季的孙膑在调整之后依然是T0级别的辅助英雄,因此越来越多的玩家会选择Ban掉他。然而,在当前游戏中,过于强势的英雄实在太多了,因此现有的Ban位已经不够用了。因此,许多玩家认为,孙膑应该再次进行调整。● 许多人认为,软性辅助角色不应该拥有过高的强度。然而,孙膑一直被Ban掉,这可能是因为人们

  • 谁能想到孙膑在失去双腿后,依然成为了战国当时最耀眼的一颗将星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外史传标签:魏国,庞涓,齐国,田忌,兵法,孙膑,孙伯灵,鬼谷子,四大名将

    孙膑,本名不详,是战国时期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因其早年曾受到膑刑故称孙膑。虽遭庞涓陷害无法行走,却并没有自暴自弃,反而帮助齐国打败魏国,其身残志坚、不图虚名的精神得到后世的传颂赞扬。鬼谷学艺相传在战国时期,有一位通天彻地精通百家学问的人物,隐居在云梦山鬼谷之中,自称鬼谷先生。以天下为棋盘,众生为棋子,

  • 世人只知“田忌赛马”,却不知孙膑和田忌,晚景有多凄凉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孙伯灵,田忌,庞涓,齐国,魏国,魏武卒,齐威王,孙膑

    “田忌赛马”是我国家喻户晓的一则故事,这篇故事也入选了我国的教科书,故事情节是这样的。田忌是齐国大将,他经常和齐威王,以及齐国众公子赛马,还设重金赌注。比赛的马匹,分为中、上、下三等。田忌的上、中、下三等马,皆不如齐威王的马匹,他和齐威王比赛时,总是输。孙膑为了帮助田忌赢下齐威王,他调换了马匹出场的

  • 孙膑为何被挖去膝盖骨?山东出土竹简,他做的事比挖骨更残酷

    历史解密编辑:阿飞文史标签:庞涓,战争,孙膑,孙伯灵,膝盖骨,山东省

    孙膑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谋略家,被誉为“兵家三绝”之一。他在历史上留下了众多著名的兵书、谋略书以及与庞涓的一战等历史事件。然而,近年来,一些考古发现与研究却揭示了孙膑另外一面鲜为人知的残酷行径。据发现于山东的竹简记载,孙膑曾经在一次战役中下令挖去大批敌军的膝盖骨,令人感到惊愕与恐惧。本文

  • 孙膑:一个人要熬过4道坎,才能真正成事

    历史解密编辑:多角镜头标签:庞涓,魏国,齐国,田忌,孙膑,孙伯灵,齐宣王,鬼谷子,四大名将

    01兵法里说:“兵者,诡道也。”人生如用兵,有章可循,又变化莫测。没有人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一个先来,只能随机应变。战国时期的孙膑,经历了被割掉膝盖骨,被同学陷害等磨难,终于成为著名的军事家。得到了司马迁的点赞:“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他是如何熬过低谷的?如何成就自己的?从他的一生中,可以

  • 孙膑为什么被挖去膝盖骨?山东出土竹简,他做的事比挖骨更残忍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孙伯灵,庞涓,魏国,齐国,田忌,秦国

    慈不理财,善不掌兵,古往今来,统帅将士者绝大多数都为狠辣之辈,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然而,历史上却有这样一对师兄弟,师兄庞涓,心狠手辣,然而惨淡结局,师弟孙膑忠厚仁义,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终复仇。然而,活在那样一个尔虞我诈的时代,又有几人会真的善良,如果孙膑真的如史书中的那般印象,在两场战役中,几十

  • 孙膑帮助齐国两次击败魏国,他最终是什么结局呢?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孙伯灵,魏国,齐国,吴国,庞涓,秦国,田忌,孙膑

    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后,战国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这七个诸侯国分别是:秦国、魏国、韩国、赵国、楚国、燕国、齐国。其中,就魏国来说,无疑是战国七雄中率先崛起的诸侯国。早在魏文侯在位时,通过李悝变法,魏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的佼佼者。魏武侯在位时,魏国继续南征北战,扩大自己的地盘和实力。不过,到了魏惠王在位时

  • 孙膑为啥被挖去髌骨?1972年山东出土一竹简,为世人揭开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丹宝说文史标签:孙伯灵,庞涓,鬼谷子,魏国,齐国,兵法

    曾经是鬼谷子的首席大弟子,因为聪慧过人,将师尊的用兵方法尽数学得,还凭借实战自己补充完善鬼谷子的兵法理论,他的《孙膑兵法》是不逊于《孙子兵法》的重要军事思想集,到唐宋时期相继被追封为古代名将,他就是孙膑。孙膑是这么一位被后世代代相传尊敬的军事家,但他的人生过得并不顺遂,尤其是学成后正准备大显身手时却

  • 山东挖出竹简若干,揭露孙膑被挖膝盖骨之谜:就算同门也不能手软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孙伯灵,庞涓,魏国,齐国,兵法,鬼谷子

    要说起历史上的军事兵法大家,那要论述的人是数不胜数的,若又想说起那其中的历史故事,更是不胜枚举。历史在动荡中不断发展,动荡战乱让百姓民不聊生,但也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在这一路,夹杂着许多不堪,但又不乏一些妙计和精彩瞬间。回看一些故事,让人深思,也品读人性。论道历史上的军事家,孙膑应该是绕不过去的,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