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趁势而起,打算争夺天下。当然了大多数诸侯,起事之后,会将出谋划策的事情,交给手下的谋士,将征战沙场的事情,交给手下的武将,自己只负责统筹全局,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嘛。然而凡事都有例外,这些诸侯中,也有人喜欢亲自上阵杀敌,例如孙坚。今天我们抛开正史不谈,单说演义。在《三国演义》中,有一个诸侯,比孙坚还喜欢亲自上阵与敌将单挑,他就是公孙瓒。
公孙瓒字伯珪,在《三国演义》中,他刚出场时的身份是北平太守。作为一方诸侯,他在遇上吕布搦战的时候,没有积极派兵遣将,而是直接挥槊而出。后来讨伐董卓的联盟解散,他与袁绍开战,袁绍被他痛斥之后,大怒道:“谁可擒之?”文丑策马而出,公孙瓒再一次亲临战阵,与敌将单挑。众所周知,文丑是袁绍麾下“河北四庭柱”之一,曾与赵云大战五六十回合,不分胜负;吕布更是三国第一猛将,能独战刘关张三人。公孙瓒敢于单挑这两人,按理说他的武艺应该不一般吧?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挑战这两人的结果。
《三国演义》第五回中,“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长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也就是说,公孙瓒对上吕布之后,打了没几个回合,便落了下风,只能赶紧逃跑。但是他的马比不上赤兔,差点被吕布追上,幸好张飞出阵迎战吕布,他才避免了被当场刺死的悲剧。
吕布是演义中最猛的武将,公孙瓒战不过情有可原,那么他对上文丑时,又是怎样的结果呢?这一次他又败了,在与文丑交战了不到十个回合之后,公孙瓒“抵挡不住,败阵而走”,被文丑追杀的好不狼狈,只见他“弓箭尽落,头盔堕地;披发纵马,奔转山坡”,还好此次他与上次一样幸运,又有一人出现,救了他的性命,这个人正是赵云。得知这两战的结果之后,大多数人都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公孙瓒明明武艺不精,为什么这么喜欢上阵单挑呢?小编认为,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导致的。
一、公孙瓒手下无可战之人
公孙瓒虽然是一方诸侯,他手下的大将,能力却非常弱,这一点从他与袁绍的战争中就可以看出。当公孙瓒单挑文丑失败之后,遭到了文丑的追杀,这时他手下的四员大将一起迎战文丑,结果文丑枪起处,其中一人直接被挑于马下,另外三人则被吓跑了。到了第二天再战的时候,被他委以重任的严纲,也被袁绍部下麴义一刀斩于马下。率领着这样一群属下,公孙瓒在遇上比较勇武的敌将时,除了亲自上阵,好像也没有其他选择。他摩下唯一一个拿得出手的名将赵云,也是他单挑文丑之后,才出现的。
二、缺乏统领全局的能力,只会逞匹夫之勇
公孙瓒是武将出身,习惯了在战场上拼杀,成为一方诸侯之后,他没能摆正自己的定位,不但无力统筹全局,还改不了亲自上阵拼杀的本能。所以当遇上敌将的时候,他毫不犹豫的冲了上去,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还可以派部下前去迎战。
三、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在演义中,大多数武将在了解对手的实力之前,有一种迷之自信,例如俞涉、潘凤等人,误以为自己能斩华雄,赵云单骑救主的时候,一个个无名小将前去送死等等。同是武将出身,且很少与名将交手的公孙瓒自然也无法免俗,他以为自己就算不能完胜对方,最起码也有一战之力,所以他毫不犹豫的战了。真正交手之后,他才意识到了自己与对方的差距,可这时已经晚了。
四、性格争强好胜,好出风头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做为一个武将,公孙瓒自然是争强好胜的。面对吕布的搦战,八路诸侯都束手无策,曹操提出会齐十八路人马,共议良策。这个时候,公孙瓒心里非常不服,他想亲自会一会吕布,看看这个人到底有多厉害。毕竟之前让诸侯尽皆失色的华雄,就是被关羽一刀斩于马下的。可是他忘了,他不是关羽,而吕布也不是华雄。所以他风头没出成,反而差点丧命。
到了迎战文丑的时候,袁绍问道:“谁可擒之?”这个被擒的对象,指的就是公孙瓒,公孙瓒直接策马而出,迎战文丑,即有向袁绍示威的意味,毕竟袁绍不敢亲自出马与他一战;也有在自己属下面前出风头,树立威信的意味在内。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发现,公孙瓒作为一方诸侯,却屡屡亲自上阵,并非因为他武艺超群,也不只是因为他的性格存在弱点,或没有自知之明,还因为他手下无人可用,这一点是最无可奈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