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人。
何晏的祖父是东汉末年的大将军何进。何进在权力斗争中被宦官所杀,而何晏的父亲也死的早。照理说,何晏面临的应该是家道中落的成长环境。
不过,幸运的是,何晏的母亲尹氏被“未亡人收割机”
曹操
看中(具体原因可能是她姿色好,也可能是门第原因),然后成为曹操的妾室之一。就这样,何晏成了曹操名义上的继子,然后跟曹操的几个儿子一起成长。
何晏
影视剧中的何晏
何晏成年后,娶了曹操的女儿,做了曹操的女婿(不要用现代伦理观念来评判古人的做法)。
何晏一生经历了曹操、
曹丕、曹叡、曹芳
四个时代,最后死于
司马懿
发动的高平陵政变,可谓亲眼见证了曹魏帝国的兴衰。
曹操把控朝政的时候,何晏就很受器重,主要是他比较有学问和修养。他属于天资聪颖的类型,十几岁的时候就是那种熟背教材文章(尤其是老子庄子的作品)、会写满分作文(特别会写赋)的学霸,而且对兵书兵法也很有研究。
史书有夸张的记载,说曹操读兵书的时候经常遇到想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就咨询何晏。何晏做出非常接地气的解释,让曹操茅塞顿开(
读兵书有所未解,试以问晏,晏分散所疑,无不冰释
)。
影视剧中的何晏(《虎啸龙吟》)
曹操死后,曹丕废掉东汉,建立魏国。那时候,何晏身在朝堂,极其低调。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曹丕和曹叡父子在位期间,何晏竟然喜欢上了穿女装。这事成为当时帝都(洛阳)广为人知的热门话题。
其实,如果何晏是个浪荡的公子哥,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大家最多笑话他几句,也就没人在意了。可是,何晏当年的学识教养在朝野上下都是很出名的,属于典型的青年才俊。因此,自从爆出何晏的“女装癖”以后,朝野上下无不哗然,有人幸灾乐祸,有人直摇头。
何晏这么做,并非自己的变态爱好爆发,而是一种政治自保行为。
曹操在世的时候,何晏跟曹丕他们经常在一块儿生活。名义上大家都是好哥们(虽无血缘),但实际上,曹丕对何晏非常厌恶。原因大概有两点:
第一,曹操当年有意收何晏为养子,但何晏拒绝了。曹丕因此认为何晏不识好歹。
第二,何晏确实比较有才华,曹操也没少当众夸他,这使曹丕多少感到嫉妒。
因此,曹丕当政期间,何晏虽然有政治抱负,但曹丕却根本不给他一官半职,让他长久无所事事。后来曹叡当政之后,对何晏的印象也不咋地,只给了他一些虚职担任。
影视剧中的曹丕
而史学界认为,
何晏遭受冷落排挤,更主要的是因为他的政治思想“不合潮流”。
何晏是魏晋时期“玄学”的开宗人物,他和
王弼、夏侯玄
等一批人都是玄学界的元老人物。所谓“玄学”,直白地说就是放浪形骸、不拘小节(
蔑礼法而崇放达
),甚至有一种朴素的“人人平等”的理念。这些人认为,大家都是人,皇帝也不例外,不应该因为皇帝地位高,就无条件地听他的话(
视其主之颠危若路人然
)。
影视剧中的夏侯玄
由此可见,何晏等人的这类玄学思想,注定是跟儒家礼法和皇权专制难以相融的。曹丕、曹叡父子作为曹魏帝国的两人皇帝,当然不会喜欢有这样“危险思想”的何晏,打压他也是必然的结果。
尤其是魏明帝曹叡,曾想把何晏之流给搞垮、搞臭。
影视剧中的曹叡
曹叡即位第二年,就下诏警告何晏、夏侯玄他们(没指名道姓),说他们这类人整天就喜欢搞一些庸俗的“浮华交游”,实在是丢人,必须杀一杀这类风气。再后来,司徒
借机给皇帝打“助攻”,写折子请求皇帝对热衷于“浮华交游”的人采取严惩措施,不能光批评了事。董昭直接点名何晏等人,说就是他们在助长这类风气,在一起自命清高、诽谤朝政。
实际上,何晏、夏侯玄等人的确是喜欢聚会交流,他们这类高层贵族子弟举办这类宴会活动在历朝历代都不少。无非就是在一起喝酒撸串、莺歌燕舞、吟诗作赋,顺带对社会政治问题发发牢骚,本身并不能造成多大的影响。而曹魏皇帝之所以给何晏他们扣上“浮华交游”的帽子,其实还是为了打压他们这种不尊重皇权的玄学异端分子。
结果,曹叡在董昭的“鼓动”下,下令把何晏以及跟他关系要好的一帮“玄学”分子全部罢官免职。不过,后来因为牵涉的人实在有点多,且何晏他们名气又有点大。所以,为了高层内部团结稳定的考虑,曹叡只是象征性地惩处了几个背景不够硬的人,事情才作罢。
何晏本人虽然没有被罢官免职(毕竟娶了曹操的闺女),但聪明的他切实感受到了皇帝对自己的厌恶和不信任。何晏不是那种为了理想敢于献身的忠烈之人,他更想在这个“不如意”的世上多苟活几年。于是,他选择了屈服。
接下来,何晏就开启了“女装PLAY”的模式,经常在众人面前穿着华丽的女式服装,并且特别热衷于学女性搽脂抹粉,把自己搞得颇为妖媚。加上他本人天生长相清秀,这一打扮就更加“艳压群芳”。
关于何晏的“变态嗜好”的传言自然被魏明帝曹叡得知。为了验证真假,皇帝还专门在炎热的夏天邀请何晏去喝热汤。据记载,何晏当时就穿着红色的女装,脸上擦着粉,看起来颇显阴柔之美。当他喝完热汤,自然就出汗,一出汗就用衣袖擦汗,结果脸上的粉脂就沾在了衣袖上(
魏明帝疑其傅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
)。
这下,
皇帝亲眼验证了何晏的癖好。内心里既好笑,又鄙视。也正是如此,何晏在皇帝心中的威胁程度就降低了。
又后来,魏明帝带着一批官员去许昌视察工作,并在那里修建景福殿。当时,皇帝让随行的何晏为自己修建的宫殿作了一首《景福殿赋》。何晏不仅当场作了赋,还在这首赋里面自嘲自己是“无用之官”,极力称赞皇帝惩处自己这种热爱“浮华交游”的人,做得好、做得对,还拍马屁说魏明帝简直跟周公一样伟大。
这就是何晏的心态:为求自保极力贬低自己,巴结皇帝。为此,他也甘愿穿女装让别人议论嘲笑。反正,真不是他自己喜欢这么干,而是为了讨好别人、保全自己才这么干的。
不过,何晏这种“穿女装、抹胭脂”来自保的无奈行为,却引领了后来魏晋南北朝的一股风尚。
那段时期,很多政治、文化界的名士(都是男人)纷纷抛弃了阳刚之美,转走阴柔路线,很像当今的一些“小鲜肉”明星。
不过,
魏晋南北朝的这些男性可不是为了成为偶像吸引粉丝(虽然他们之中有一些人确实是当时的偶像)。他们之所以追求阴柔的审美,其实也是寻求政治自保的行为。
毕竟,西晋以后,华夏政局总体动荡,前有“八王之乱”,后有“五胡乱华”,社会被权力争斗的“丛林法则”所支配,经世济民的理想难以实现。
如此一来,身在权力的游戏中的人们,为了避免权力顶端的统治者对自己的猜忌,只好选择剃掉胡须、擦脂抹粉、穿上女装(
熏衣剃面,傅粉施朱
),以彰显自己放浪而摆烂的态度,以及对“至阳至刚”的皇权的敬畏和屈服。
于是,在西晋,有
潘岳
夏侯湛
这样的“绝代双娇”,还有
裴楷、卫玠、王衍
那样的“阴柔小鲜肉”。在东晋,则有肌肤雪白、眼神魅惑的
杜弘治
面如凝脂,眼如点漆
),还有长腿柳腰、身材妖娆的
王恭
春风濯濯柳容仪
)。
潘岳
到了南北朝,阴柔之风更盛。有白雪公主一样的
何炯
白皙,美容貌
),有雌雄难辨的
韩子高
(容貌美丽,状似妇人),还有明眉靓眸、秀发飘柔的
谢晦
眉目分明,鬓发如墨
)。
这些阴柔的美男子放到现代,绝对可以组成流量爆表的“男子天团”,且各个都有才、有钱、有背景,真是够让人羡慕的。
可惜,
那个时代的“小鲜肉”们之所以出名,体现的不是大众娱乐产业的发达,而是社会的动荡与残酷。
参考自《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