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提升全球价值链,中韩当有作为

提升全球价值链,中韩当有作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国商务新闻网 访问量:447 更新时间:2024/1/14 19:05:07

中国商务新闻网长久以来,中国与韩国经贸关系紧密,形成了密切合作的产业链供应链,助力双方诸多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数据显示,韩国从1998年到2021年连续24年实现贸易顺差。1992年中韩两国建交,1993年韩国即实现对华贸易顺差,且至2021年连年保持顺差。韩国建国大学经济学教授崔裴根表示,过去20年,如果除去对华贸易顺差,那么韩国对外贸易有10年其实是逆差——中国市场对于韩国外贸体系的支撑作用不言而喻。

然而,在美中贸易争端、新冠肺炎疫情、欧陆地缘冲突的背景下,各国纷纷强化本国供应链而致全球供应链受到扰动频频,中韩之间的供应链也不可避免地承受莫大压力。业界人士认为,应正确认识目前两国合作面临的困难,积极探索在新的供应链环境下,两国在供应链以及其他领域的合作方案。

中韩供应链悄然有变

关统计表明,到2008年,世界经济全球价值链(GVC)参与度持续上升,但此后便停滞不前,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及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更是大幅下跌。长期以来,中国主导着全球供应链的有效增长,全球疫情暴发后,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占比进一步扩大。中国不仅是最终消费品的世界供应基地,也是供应其他国家附加值生产所需中间品及资本品的GVC产品及服务供应基地。中国在世界出口中的占比由2000年的3.9%增至2021年的15.3%。然而,今年前两月,该数据降至14.3%,主要是由部分地区封控及不稳定因素增加所致。

韩国产业研究院(KIET)先任研究委员赵哲表示,中韩两国供应链相互依赖度极高,尽管国内外环境变化不断,但韩国全球供应链对中国的依赖度仍在进一步增加;在GVC贸易方面,中韩两国互为对方的供应基地。

数据显示,在韩国出口总额中,中国所占比重自2010年以来一直维持在31%左右,GVC产品则一直保持在34%左右。韩国进口对中国的依赖度相比出口略低,但在进口额中,中国所占比重仍达23%,GVC产品进口额达30%。中国出口对韩国的依赖度约为4.5%,但进口对韩国的依赖度达8.5%。

需要警惕的是,全球供应链目前正遭遇各种威胁,这主要包括中美贸易争端、俄乌冲突、各国强化本国供应链等地缘政治因素,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等环境因素,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等。

在此背景下,赵哲指出,中韩产业关系也出现了阻碍合作的因素。一方面,随着中国本土品牌的崛起及自身供应链的加强,韩国的消费品、原材料、零部件、资本品等在中国的销售可能出现萎缩。另一方面,由于全球供应链环境变化,韩国也在考虑供应链多元化及加强自身供应链建设,比如韩国正尝试将汽车线束等产品的供应链扩展至越南等东南亚地区。

探索多形式产业合作

面对全球及中韩供应链发生的变化,大韩贸易投资兴公社(KOTRA)中国地区本部长洪彰杓表示,中韩两国应通过运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等多双边FTA共同应对全球供应链危机,在全球价值链重组过程中加强区域内企业合作,强化中韩两国在区域价值链(RVC)中的力量作用。

赵哲认为,为了防止中韩合作问题持续恶化,双方应加强沟通与磋商,构建快速反应机制,推进差别化的分工与合作,将中韩供应链面临的困难度降至最低。同时,应探索多种形式的产业合作。

首先,共同利用中韩两国的创新成果,尤其是在高附加值领域开展合作。例如,利用韩国的创意或技术在中国实现商业化,反之亦然。两国企业共同参与风险创业项目。构建开放型的中韩创新合作平台。

其次,可利用中国新基建和韩国数字基建,扩大双方的商机。如将中国大型信息技术企业构筑的大数据或人工智能成果应用于韩国消费品的高端化;将中国的电商系统或智能健康系统用作提供韩国产品或医疗服务的平台等。

再次,共同构建全新的东亚供应链。建立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产品的海外生产基地,如将韩国三星、LG等公司的家电、通信设备组装工厂及相关配件生产企业转移到东南亚等地;为企业退出提供制度保障,为转移项目制定具体的转换方案,既要考虑中国国内原材料、零部件、设备等的供应和对接,又要考虑海外工厂和中国需求之间的对接;在第三方市场加强合作。

最后,开展更广域的产业合作。中韩两国都非关注大气污染、碳中和等环境问题,应共同努力解决细颗粒物等大气污染问题。建立技术共享机制,着重研发减少企业细颗粒物及温室气体排放的环保设备和技术,并在营销等方面积极开展合作。推进旨在解决细颗粒物等环境问题的大型联合技术开发项目等。

标签: 中韩韩国依赖度

更多文章

  • 黄忠、严颜、廖化,对战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哪组会赢?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黄忠,严颜,廖化,黄盖,程普,韩当,祖茂,三国

    在三国时代,有一些将领虽然都老骥伏枥,仍然壮心不已,各自在沙场上策马奔腾,建功立业,犹如壮丽的夕阳,依然散发出灿烂的光芒。蜀汉有黄忠、严颜、廖化;东吴有程普、黄盖、韩当、祖茂。那么,如果蜀汉与东吴两个老将组合在战场上相逢,进行一场厮杀,哪一方能获得胜利呢?咱们就通过各自的战场表现来进行一下分析。一、

  • 石城侯韩当:江东十二虎臣之一,儿子韩综叛逃,成为孙权最恨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彩虹里的牛奶标签:孙权,韩综,孙策,周瑜,孙坚,曹操,三国,东吴,汉朝,石城侯韩当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韩当是孙吴名将,也是十二虎臣中最早跟随孙坚的三名老将之一,为孙氏效力40年。但韩当死后他的儿子韩综却很快降魏,成为孙权最恨的人。那韩氏父子为何差别如此大呢,船长为你细细道来。一,跟随孙坚韩当韩当出生于辽西郡令支县的寒门,因为家乡靠近

  • 韩当是东吴名将,儿子却选择归降曹魏,让孙权痛恨不已!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孙权,韩当,吴国,曹魏,魏国,东吴

    不管是在正史还是演义中,韩当都是吴国存在感十足的老将。韩当(?-226年),字义公。辽西郡令支县(今河北迁安)人。史料记载韩当长于弓箭、骑术并且膂力过人。早在孙坚起兵之后,韩当就开始跟随了。孙坚被杀后,韩当又辅佐了孙策、孙权这两位主公,跟随他们征伐四方,功勋卓著,对江东基业的逐渐稳固和吴国的建立有着

  • 东吴“江表十二虎臣”的后代们分别过得如何?韩当的儿子最丢人

    历史解密编辑:昨夜梦白鸽标签:韩当,潘璋,孙权,凌统,甘宁,周泰

    说起三国将领,我们常常能够想到蜀汉的五虎上将,曹魏的五子良将。提起东吴方面的大将,我们不假思索的就可以说出“江表十二虎臣”。这江表十二虎臣,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和丁奉。这十二位虎臣综合起来被陈寿称之为“拔萃出类”。孙权下面,我们一个一个来分享。1:程

  • 程普、黄盖、韩当,作为江表十二虎臣前三名,有什么贡献和特点?

    历史解密编辑:小凡读史标签:程普,黄盖,韩当,孙权,孙策,周瑜,三国,汉朝

    陈寿在《三国志·吴书十》中,将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陈武、董袭、甘宁、凌统、徐盛、潘璋、丁奉十二人合为一卷作传,盛赞他们为“江表之虎臣”,这就是江东(江表)十二虎臣的由来。其中程普、黄盖、韩当是资历最老的三超元勋,先后跟随孙坚、孙策、孙权,这三位元老宿将有什么贡献,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程普—

  • 韩当的儿子为何要叛吴降魏,不惜自己的女性亲属全部赏赐给部下?

    历史解密编辑:老夫从不吹牛标签:韩当,孙权,曹魏,孙坚,吴王,曹丕,汉朝,三国,诸葛恪

    韩当死后一部《三国演义》,让本是三国最弱的蜀汉名声大噪,更让五虎上将的威名震古烁今。而曹魏本就是三国第一,谋臣武将数之不尽,也是不争的事实。惟有东吴,这个本来是三国中第二强的国家,除了四大都督是风云人物之外,武将中很少有那种令人难以忘怀的一世之雄。事实上,东吴也有一批英勇善战的猛将,《三国志》作者陈

  • 陈武帝陈霸先:不讲武德,靠着偷袭老朋友,夺取帝位

    历史解密编辑:史小趣标签:侯景,武德,萧绎,平定,陈武帝,陈霸先

    不讲武德、偷袭的这种行为,不仅在现代有,古代也有。陈朝是南朝最后一朝代,开国皇帝是陈武帝陈霸先。别看陈霸先是用武力当的皇帝,但他却是一位不讲武德,靠着偷袭老朋友成为梁朝的权臣,后来进一步夺取皇位的。那么,被陈霸先偷袭的这个人是谁,他又是怎么被陈霸先灭掉的?事情还得从侯景之乱说起,在这场大乱之中,梁朝

  • 陈武代表:省“两院”工作展现新活力

    历史解密编辑: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标签:陈武,省高级人民法院,习近平,两院

    本公众号合肥1月15日讯 (王福兵)今天上午,安徽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亳州市代表团举行全体会议,审议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省检察院检察长陈武代表在审议时认为,五年来,省“两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衷心拥护“两个

  • <第5605期>陈武在安庆调研

    历史解密编辑:安徽省人民检察院标签:政府,安庆市检察院,陈武(1954年)

    陈武在安庆调研时强调驰而不息推动“府检联动”机制不断完善运行效果不断提升本公众号讯 (王福兵)为推动落实全省检察机关的调查研究,有效破解检察工作难点堵点,4月22日,安徽省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陈武就自己领衔的“府检联动”机制课题,在安庆市迎江区检察院开展调研。▲陈武主持座谈会。“今天的调研主要是想

  • 陈武俊书法艺术馆

    历史解密编辑:清新黛玉标签:陈武俊,书法,书画,诗词,书法作品

    陈武俊,七十年代生人,字重恪,号石鼓山人,祖籍江苏南通,长居青藏高原的西宁市,曾就读于四川大学哲学系。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支部主委,中国书画名家协会会员,青海省书法家协会理事, 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美术家协会会员,青海省诗词学会会员,民建书画院青海分院常务理事,民革中山书画院青海分院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