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秦王横扫六国,奠定了中华大地两千多年的政治格局。可那段时期内,有个具有“大本领”的宦官,偷偷进入宫里,与秦始皇的母亲赵姬私通,还生下了两个后代,甚至还在众目睽睽之下,称自己是秦王的父亲。
事情败露后,他更是召集兵对,试图起兵造反,这样一位祸乱后宫而且存有谋逆之心的乱臣贼子,就是今天的主人公——嫪毐。
嫪毐究竟是何方神圣
这个故事的开始,要从秦始皇的父亲说起。他父亲是嬴异人,安国君最不疼爱的儿子,当赵国要求让秦国派名质子前去时,安国君想都没想把嬴异人送了过去。
嬴异人在自己国家都不招人待见,在赵国的话语权更是卑微的让人同情。待了一阵子,秦、赵两国还发生了战斗,嬴异人的日子变得更为困窘,不但交通出行都没有马车,乃至都吃不起一餐饱饭。
“大人物”吕不韦是个关键的投机者,他认定嬴异人“可用之人”,又为他赠礼又带他吃喝玩乐。
《史记》描述,某日,嬴异人正在吕不韦屋内饮酒,他喜欢上了亭亭玉立的赵姬。吕不韦若有所思,认为不可扫了嬴异人的兴,于是乎,赵姬便成了嬴异人的爱人。在吕不韦的前后疏通下,华阳夫人将嬴异人认作儿子。
安国君崩殂后,嬴异人顺理成章地当上了老大,也就是秦庄襄王,他野心勃勃,本想一展宏图,结果刚做了三年的君主,就患病离世,那时的赵姬还没到30岁,不想守寡,而吕不韦又当上了朝内的股肱之臣,因此,赵姬和吕不韦重修旧好。
嬴政渐渐长大,还在一点一点从吕不韦手里夺取职权。小心谨慎的吕不韦发觉自身的境地非常危险,不能再和赵姬暧昧不清。而且,当初的赵姬只是自己府中的一名舞伎,现在的她确是母仪天下的母后。若不全身而退,或许会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吕不韦想尽了办法,希望能给自己找一个“替身”,这样一来,自己既能摆脱嬴政的注意,又能从赵姬的纠缠中脱出身来,有百利而无一害,功夫不负有心人,吕不韦确实从坊市中打听到一个人——嫪毐。
当时的嫪毐只不过是街边的一个小痞子,可他外貌魁伟,体态高挺,另外还有“大本领”。吕不韦听闻后,立马找到嫪毐,为他找来奇珍异宝,还将他收为门客。吕不韦知道,绝对不能将嫪毐献给赵姬,反而得让赵姬主动问自己要。
这样一来,他才能神不知鬼不觉的退出这场后宫漩涡,重新夺得嬴政的信任。
强大本领令赵姬着迷
吕不韦每日在家里面大排宴饮,招待诸位达官公侯和他们的亲属。余兴一起,他就让嫪毐表现“特异本领”。
《史记》有云:“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这一场表演之后,现场的男宾拍手叫绝,女宾们更是羞红了脸。
嫪毐的超能力口口相传,十传百,传至了太后赵姬的耳朵里面。赵姬立马叫来吕不韦,询问他嫪毐的真实情况。吕不韦煽风点火地,宣传了嫪毐的“大能力”,赵姬一听心动不已,她让吕不韦抓紧时间,把嫪毐带回宫来。
宫闱之地是不能有其他男性的,这是因为要避免他们和寂寞的妃子关系暧昧。因此,男子进宫服侍前都要先“净身”,这就出现了宦官。回到家里吕不韦苦思冥想,最终计上心头。
他给当地官府塞了银子,将嫪毐变成了“假宦官”,不但让嫪毐学习宦官的行为举止,而且还动手拔掉了他所有的胡须,一个月后,嫪毐以入宫干活的理由,来到了赵姬身旁。
赵姬看到嫪毐样貌俊俏,神态偏偏,而且还有一身“大本领”,迷得不可自拔,而嫪毐也使出浑身解数,竭尽所能地伺候着赵姬,哄她开心。
《史记》评价道:“太后私与通,绝爱之”,赵姬为了能和嫪毐相依相偎,以至于为他生了孩子。
赵姬这样做是冒了非常大风险的,她作为太后,嬴异人又逝世数年,却突然间给当朝君主生下两个弟弟。这样的事情要是被秦国国君或臣子们发现,她将名誉扫地。为免东窗事发,她假称艮卦不吉利,于是带着嫪毐一块儿迁到了雍地。
“假阉人”坐上侯爷位置
在后来的日子里,赵姬不仅为他生了两个大胖小子,而且还对他十分依赖,就这样,嫪毐开始得意忘形,并且心生计谋,想要通过赵姬得到权势。
嫪毐花言巧语,令赵姬招架不住,随后,赵姬便通过吕不韦的关系,给嫪毐某来了一个爵位——长信侯。很多人都觉得长信侯这个位置职权很高,虽不能一人之下,但是也能呼风唤雨。
但事实并非如此,长信侯只是一个爵位,而不是职位,因此没有任何实权可言,当时的大臣见到嫪毐时,会毕恭毕敬的称他为“长信侯”,但实际上,这些大臣打心眼里看不起嫪毐,因为他们心里清楚,嫪毐背后的赵姬,才是真正有权有势的人。
所以,如果将吕不韦当作权倾朝野的治世能臣,那么,嫪毐充其量是一个“狐假虎威”的“跳梁小丑”。
嫪毐得赏后,气势凌人把赏他的封地改成“嫪毐国”,这就是太原曾经叫毐国的原因。做完这些事,嫪毐还不满足,他广招门客三千余人,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势力。从此,嫪毐就成了吕不韦的竞争对手了。
原本一些小国来给秦国送礼,都要经过吕不韦这个中间人引荐,但随着嫪毐势力渐渐雄起,这些人立刻投奔了嫪毐,让吕不韦恨的牙痒痒。
在后来的一次酒宴之上,嫪毐喝醉对吕不韦大言不惭道:“吾乃王上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亢!”意思是:我是当今大王的继父,你这种卑贱之人竟然敢和我对抗!
这句话被满朝文武知道后,很快便传到了秦始皇耳朵里,秦始皇震怒不已,决定要制裁嫪毐,而嫪毐知道自己将会有性命之忧,于是决定冒险一搏,发动政变。
公元238年,亲王派人彻查嫪毐的事情,而且还将君王礼送到雍地,表面上是向嫪毐示好,但实际上,是在试探嫪毐的底细。
傻乎乎的嫪毐不懂权术,更不懂秦始皇嬴政的心思,他暗自窃喜,觉得宫里已经空虚,于是偷偷拿太后赵姬的玉玺,调集了县卒、宫卫士卒宫骑,再加上自己身边的数千名手下,准备谋反。
岂料,秦王早已吩咐昌平君和昌文君集结号军队于咸阳城外,只要嫪毐心生歹念,直接处决,就这样,嫪毐势单力薄的兵队和秦国训练有素的精兵在城外相遇,大战一触即发。
秦军士兵杀红了眼,万箭齐发直接消灭嫪毐卫兵一大半,最终嫪毐被活捉,并且被判以极刑。
嬴政将帝王心术发挥到极致,借着嫪毐伏诛一事,完成了朝政上大清洗,与嫪毐事件有关的二十多位达官贵族处以极刑,四千多人被发往巴蜀之地,嫪毐的两名儿子也被活活摔死。
总结
嫪毐虽然比秦王年龄还大,但是秦王的心智完完全全凌驾于嫪毐之上,毕竟他原本只是一位街头小混混,处理政治的手段完全不能和秦始皇相提并论。
另外嫪毐在宫中得罪不少人,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他的谋反之路必定是一条不归之路。嬴政通过这次事件,清除了朝中不少后患,更是为剿灭六国、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