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和《史记》,还给我们介绍了另外一个故事,就是秦王赢政的出身。《资治通鉴》在这个问题上,基本上记述是跟《史记》一样的,不过这里面却留下一些漏洞,引起读者的遐想。
《资治通鉴》
《史记》
据《资治通鉴》记载,吕不韦有一名同居的邯郸姬妾,姿色出众,能歌善舞。吕不韦知道她怀了孕,请异人来家做客,故意让此女侑酒。异人大概是多喝了几杯,看到此女后,非常喜欢,站起身来向吕不韦敬了杯酒,请求把此女赐给他。吕不韦先是佯装生气,后来献出了这个女子。
吕不韦
此女隐瞒了自己有孕在身的事,过了“期年”之后,生了个儿子,取名政,异人就立此女为夫人,史称赵姬(?一前228)。
大家可能说,异人怎么能让人家把姬妾送给他呢?其实在中国古代的伦理中,这是比较正常的事情。清朝以前都是这样,妻子是正妻,是一夫一妻,但是姬妾是可以送朋友的。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经常把侍妾送给生意上的朋友,所以异人想要吕不韦的这个姬妾,也不算什么出格的事。可是这毕竟是吕不韦非常宠爱的一个妾,所以史书讲:“不韦佯怒,既而献之,孕期年而生子政。”佯怒,就是假装不高兴的样子,孕期年而生子政,就是赢政。
《资治通鉴》这样记述,就有个问题了,“孕期年”是什么意思呢?一年有十二个月,此前她已自知有身孕,得知她怀孕,怎么还得有两个月,这样算来,孕期十二个月再加两个月,就是十四个月。据说尧是母亲怀孕十四个月出生的,似乎十四个月出生的都是大人物。但是从生理上讲,怀孕十四个月,是比较罕见的。所以,作者也故意留这么一个有疑问的事在这里。
六国皆被秦始皇所灭,一定有人,而且不会是一个人,想要对他的出身极尽污蔑诽谤。
更重要的是,吕不韦把一个已经怀上自己孩子的女子送给未来的国君,对他是只有弊而没有利。很简单的道理,因为吕不韦姓吕,他不可能把这事曝光,这样做对他能有什么好处呢?这跟战国时候春申君的情况不一样。春申君是楚国的宗室,他把已经怀了自己孩子的赵国女子献给楚考烈王,孩子生下来就接班了,做了楚王。但春申君是楚的宗室,这个事曝光以后他也有可能渔利。所以赵女的哥哥李园就很害怕此事泄漏出去。但是吕不韦不同,他永远不能曝光,因而没有必要做这件风险很大的事。可以说,赵姬所怀的孩子,不可能是吕不韦的。
异人正式被立为世子那一年嬴政出生,可以说他是双喜临门。
长平之战之后,秦国还继续攻打赵国,围困邯郸,信陵君“窃符救赵”。在这种情况下,赵国就想杀掉作为秦质子的异人一家。异人和吕不韦花了六百金贿赂看守他们的兵士,逃到秦军当中。异人跟着吕不韦逃命后,就留下赢政和其母赵姬一对母子在那里。赵姬那时很年轻,才二十来岁,赢政大概三岁左右。所以赢政幼年的时代,是在非常不安定的条件下度过的。
当时赵王要抓捕他们,母子俩到处躲藏。好在赵姬父亲是个商人,很可能跟吕不韦是生意上的朋友,所以赵姬母子生活上并不拮据。赢政在赵国生活到十岁,有一些儿时的玩伴,出生在赵国的燕太子丹就是一个。这位燕太子丹,就是后来派荆轲刺秦王的那位老兄。
异人回到秦以后,穿着楚国的服装来见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是楚国人,所以她就给他改了一个名字叫楚。称他“子楚”。赢政时代把楚国叫荆,就是为了避父亲子楚名讳的缘故。
公元前250年农历十月初四,秦王赢政的祖父、秦国的太子安国君,在除其父丧之后正式登基继位,但三天后就去世了,谥号孝文王。
秦王嬴政的命好。他的父亲当上太子,是吕不韦操作的。但是即使操作成功了,他的爷爷如果少活几个月,或者他的曾祖父多活几个月,这个赢政可能就没希望登基了,是一系列的偶然事件,才导致秦王赢政最后能够登基,成为千古一帝-秦始皇。
异人(即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只当了三年国君,在他三十五岁就去世了。庄襄王一去世,十三岁的赢政继位,母亲赵太后垂帘听政,吕不韦号称仲父,以相国的名义执掌朝政。其实在这之前三年,在庄襄王在位的时候,吕不韦就已经主持朝政了。
我们可以分析一下,吕不韦为什么会成功。吕不韦的成功之道有两点。
第一他发现了需求。异人有需求,想继位当王子,但是却没有希望;华阳夫人也有需求,她需要一个最不可能继王位的儿子,然后把他扶持起来。就像没通地铁的时候,这个房子会升值潜力大,通了地铁,房子的价格高了,升值空间就小了。所以这是一个发现“潜力股”、奇货可居的经商之道。吕不韦把政治当商业来经营,最不值钱的才是最有可能赚钱的,最有挖掘潜力的。
第二个道理是什么呢?就是要达到自己的目的,先要从别人的利益出发,从别人的需求出发。商人的工作就是,从别人的需求出发,达到自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