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将领冲锋陷阵,冒着生命危险上阵杀敌,大多是为了建些功勋,帮助主公拿下天下,以便将来能封妻荫子,过上达官贵人的显赫生活,所以大将就需要在战乱时期,为自己选择一个好的公主来投靠,实力更强的主公,赢面更大,所以更得将领的青睐。魏蜀吴三国中,曹魏实力最强,也是三国中最有希望统一天下的一方,所以将领投靠到曹魏帐下,将来显赫的几率最大,为何姜维、王平和夏侯霸这3位才能出众的魏将,都要转投蜀汉呢?
姜维是蜀汉后期最重要的大将,他对蜀汉忠心耿耿,为了兴复汉室,帮助蜀汉拿下天下,他多次率兵北伐,但和诸葛亮一样,受困于蜀汉国力,最后都失败了。但姜维从来没有放弃努力,即便是蜀汉亡国了,姜维都还为了蜀汉,和魏将钟会密谋造反,准备复国,但最终失败被杀。姜维虽然对蜀汉无比忠心,是蜀汉后期的支柱型大将,但实际上,他起初是一员魏将。姜维是天水冀县人,他的父亲姜囧,在羌、戎叛乱,护卫郡守而战死,姜维因此得到了官府的提拔,让他做了中郎将,但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天水、南安、永安三郡,望风归降了蜀汉,虽然姜维对曹魏还很忠诚,但由于他的家乡都投降了蜀汉,这让姜维受到了曹魏将领的怀疑,他们扔下姜维,跟随郭淮逃往上邽,当姜维要返回城中时,城中人怀疑姜维已叛变,不让他进城。走投无路之后,姜维被迫率兵投降了诸葛亮。姜维投降诸葛亮,并不是有意为之,而是被迫无奈。
王平也是蜀汉后期的一员优秀将领,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他派马谡和王平去镇守街亭,马谡自持才华出众,不听王平劝阻,执意要在山上安营扎寨,这导致他被张郃切断水源,最后将一败涂地,丢了街亭,而王平身边只有几千人,但他通过鸣鼓自持,让张郃以为有伏兵,不敢进攻,最后得以全身而退。事后,马谡因为大意失街亭而被诸葛亮斩首,王平开始被诸葛亮重用。蜀汉名将魏延被杀后,王平还升任汉中太守,肩负起来镇守汉中的任务。他延续了魏延的防守策略,镇守的汉中固若金汤,从未让曹魏击破过,曹爽曾率10之众来取汉中,但被王平击退了。王平是蜀汉后期的重要将领,但起初,他也是一员魏将。王平是巴西宕渠人,建安二十年,他跟随杜濩、朴胡等被迁往洛阳后,被曹操任命为了一名代理校尉。汉中之战时,曹魏名将夏侯渊被黄忠斩杀后,王平跟随曹操来争夺汉中,但随后他被刘备击败,被迫率部投降了刘备。
王平投降刘备,是情势所逼,首先是他战败了,不投降可能会被全歼。其次王平是益州人士,投降刘备等于又回到了家乡。最后是他在曹操帐下,并不受重用,只是做了个代理校尉,跟随刘备后,他反而有更大的发展前途。刘备是个仁义之主,所以兵败后,王平没有负隅顽抗,而是降了刘备。姜维和王平,在曹魏都是岌岌无名的小将,地位很低,但夏侯霸,他是夏侯渊的侄子,是曹魏的宗亲将领,再加上能力出众,和曹魏托孤大臣曹爽等人关系密切,所以夏侯霸在曹魏的地位很高,是曹魏后期的重要将领,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多次参加御蜀之战,前途无量。按理说,夏侯霸是曹魏宗亲,对曹魏很忠诚,他不可能投靠蜀汉,但实际上,后来他也被迫投靠了蜀汉。
曹叡去世时,将司马懿和曹爽安排为了其子曹芳的托孤大臣。曹芳因为年幼,没能力执掌朝政,所以权力都落在了曹芳和司马懿这两个托孤大臣之手,但一山难容二虎,曹爽和司马懿,为了争夺权力,开始明争暗斗了起来。曹爽因为是曹魏宗亲,这让他在和司马懿的斗争中,表面上占尽了优势,但实际上,司马懿的才能远在曹爽之上,他以退为进,通过装病来迷惑曹爽,让其放松了警惕。曹爽、曹芳等人外出祭祖之际,司马懿抓住机会发动高平陵之变,夺了权力。随后,曹爽等人皆被司马懿杀掉,曹芳成了司马懿的傀儡。夏侯霸因为和曹爽关系密切,还是曹魏宗亲将领,所以成了司马懿的心腹之患,夏侯霸害怕被司马懿斩草除根,被迫投降了蜀汉。夏侯渊的侄女被张飞娶为了妻子,她所生的两个女儿,又被刘禅娶为了皇后,所以夏侯霸和刘禅是亲戚,他转投到蜀汉后,获得了刘禅的重用,成了蜀汉的重要将领,还多次随军伐魏。参考文献:《中国通史》,《史记》,《三国演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