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将星璀璨,甚至比某些王朝几百年出的名将加起来还多,这就给了我们一些困惑:谁才是三国将星中最闪亮的那一颗?所谓的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自然是靠不住的,那是小说家言。不但谁是三国第一名将不好说,就连谁是本阵营,也就是曹魏蜀汉东吴首将,有时候也会产生争议。蜀汉“名将唯羽”,周瑜火烧赤壁,似乎可以当各自阵营的将首。曹魏“猛将如云谋士如雨”,谁能排在第一,就成了一个大麻烦——五子良将和诸曹夏侯,个个战功显赫威风八面,一时间难分轩轾。今天咱们就来共同探讨一下:如果说蜀汉首将是关羽东吴首将是周瑜,那么曹魏首将是张辽张郃还是夏侯惇曹仁?
今天咱们讨论的依据是正史,只看过《三国演义》的,就请不要跟着掺和了,因为那样的话大家就会说到两岔儿去,会产生很多无谓的争论。为了便于比较,咱们只对跟随过曹操的曹魏名将进行品评,后起之秀暂且放在一边。
咱们首先来比官职。三国时代可不像后来的某些王朝,谁的钱多关系硬谁就能当高官,三国的将军职位,都是一刀一枪搏杀出来的,结亲家送宝马根本就没鸟用。特别是曹操“唯才是举”知人善任,水货是当不了高官的。
如果真的比官职,就好办了,咱们挨个捋一捋,看看他们最后的官职。首先来说诸曹夏侯:夏侯惇,从裨将开始,历任奋武将军司马、折冲校尉领东郡太守、建武将军高安乡侯、伏波将军领河南尹。曹操在世,夏侯惇官封前将军,与刘备称汉中王之后对关羽的封号一样。曹丕代汉称帝,封夏侯惇为大将军——刘备称帝,大将军一职空缺,估计是认为除了关羽别人都不配,所以张飞是车骑将军、马超为骠骑将军。
夏侯渊,字妙才,是夏侯惇的族弟,曾经假节。夏侯渊比较倒霉,在征西将军的位置上被黄忠给砍了。与夏侯渊同样假节的,还有个曹仁,也就是那个曹子孝。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曹仁拼死抵抗,关羽苦战数月,强攻水淹屡出奇计,曹仁就是打死也不出头,硬是拖垮了关羽。曹仁最后的官职分别是大将军、大司马,这几乎已经是跟卫青同样的官职了。
曹洪字子廉,但是此子却似乎并不那么廉,反而是曹营诸将中第一富豪,连曹丕都想找他借钱。曹洪虽然有钱,但是官运似乎不那么亨通,一直是杂号厉锋将军、都护将军,曹丕称帝,曹洪先是受了牢狱之灾,然后升迁为卫将军、骠骑将军,跟大将军大司马无缘。至于大将军假节钺曹真曹子丹、大司马扬州都督假黄钺曹休曹文烈,似乎都不如曹仁曹洪那么有名。
说完诸曹夏侯,咱们该来说说五子良将了。按照陈寿作《三国志》的排名,分别是张辽张文远、乐进乐文谦、于禁于文则、张郃张俊乂、徐晃徐公明(《三国志卷十七 魏书十七 张乐于张徐传》)。
在三国时期,蜀汉刘备诸葛亮最忌惮的曹营名将是张郃张俊乂,东吴孙权最怕的是张辽张文远,但是我们细看诸曹夏侯和五子良将的官职,却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使五子良将战功卓著,声威赫赫,但是官职却远远小于诸曹夏侯,不但比不上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渊,甚至连曹真曹休也不如,在《三国志》里留下了夏侯渊“督徐晃击太原贼”、“督张郃、徐晃等平巴郡”,曹真“督徐晃等破刘备别将高详於阳”“督诸军军郿,遣张郃击亮将马谡,大破之”。这样看来,五子良将一直在诸曹夏侯的管辖之下。
五子良将一直在诸曹夏侯的麾下效力,曹操说好的“唯才是举”呢?由此可见,即使是在三国时期,将领排位主要靠战功,但是血缘和裙带关系仍然起到很大作用,要不然那个其笨如猪的曹爽曹昭伯,又怎么会成为魏明帝曹叡的托孤重臣、假节钺的大将军?还不是因为他是曹真曹子丹的儿子?
这样看来,曹魏首将就只能在诸曹夏侯之间产生了,谁让张辽张郃既不姓曹也不姓夏侯呢?那么请问读者诸君:在诸曹夏侯之中,有谁堪称曹魏阵营首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