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朝二世而亡,如果扶苏继位结局会变吗?

秦朝二世而亡,如果扶苏继位结局会变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939 更新时间:2024/1/18 4:16:5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秦朝如果扶苏继位结局会怎么样?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法家为秦朝打造的体系下,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对政治的稳定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所以秦朝之所以迅速崩溃,正是由于胡亥才、德均不足,被赵高李斯糊弄导致。

因此,如果改由子婴或扶苏继位,历史肯定会被改写。但改成什么程度?顶多只能多续几年命?还是像汉朝那样延续数百年?

现在看来,除非秦朝廷出现一批强势的战略家、改革家、思想家,否则很大几率都是第一种情况。

近千年的制度被一朝改变,秦朝面临着几大难以逾越的困境

本着“事后诸葛亮”的赖皮精神,后世很多士大夫一致痛斥秦朝的“残暴”。但抛开秦二世在位时的胡作非为,如此评价之前的秦国、秦朝略显不公平。

自公元前1046年周王朝建立,华夏大地一直实行分封制,天下被分割成几十、上百个小王国。虽然名为周天子麾下的诸侯,但随着时间的推进,长期的各自为政,必然会造成文化、文字、乃至语言的差异,(邯郸学步等典故告诉我们,连走路的方式都有可能有巨大区别)。若没有出现新的制度、放任这种局面发展,最终只能是各自愈走愈远,造成永久的分裂、不断的战乱(如同近代前的欧洲)。

而秦朝通过法家改革,不但实现了自身的富国强民、消灭了割据,而且在各国施行郡县制、废除世袭分封制,更是推进“车同轨、书同文”等伟大变革,奠定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基础。

但是,无论任何时期,让人们改变旧习惯总是最困难的,更别说这套习惯已经沿用了八百多年。秦朝统一天下后,面临着以下一时难以解决的现实矛盾:

打天下的政策,难以用来治天下。秦国的强盛秘诀,核心是将各阶层捆绑在“农、战”两大立国之本上,以严格的赏罚鞭策国民打鸡血般的种地、打仗、立功、获得爵位,最终改变自己的生存环境。说得直白点,这就是军国主义;保证其机制的有序运转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有敌人存在。而在灭六国后,虽然秦始皇也派兵北伐匈奴、南征百越,但在华夷有别的传统观念下,动力、方式都不能与以往相提并论。这种情况下,如何团结、稳定各阶层,维持社会有序运转,就成了新时期秦国统治者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

如何处理原有的贵族阶层。与我们想象中不同的是,在正史中,传说中“残暴”的秦始皇并没有对六国贵族大开杀戒。这一庞大的遗老遗少群体失去了以往的特权与既得利益,其内心的愤怒、不安、仇视可想而知。而且他们有知识、有手段、有套路,是秦朝政权的巨大潜在威胁。

治秦国的经验,如何扩展到庞大的王朝。在秦国时期,数百年形成的“秦人”概念,使国家的治理相对容易;而秦朝建立后,原各诸侯国的百姓对自己的定位还是“楚人”、“赵人”“齐人”等等;而且在统一的过程中,秦国与各国间有着血海深仇,如何尽快消除隔阂,将关系到大一统政权是否稳定。

因此,统一六国后,当有大臣建议实行分封制时,应征如此感慨这一制度的巨大危害:

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

所以他在世时,将郡县制推行到全国,同时不断地四处巡游,其主要目的并不是游玩,而是为了宣扬国威、震慑六国贵族、稳定社会秩序,使百姓逐渐习惯新的统治。但这毕竟只是权宜之计,如何实现制度的及时改弦易张,才是长久之策。不过显然他并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摸索、探究。

汉朝解决上述问题,耗时上百年

而经过秦末“农民起义”以及楚汉相争后,刘邦建立的汉王朝,则在总结秦朝二世而亡的基础上,经过上百年的摸索,终于初步实现了中国社会政治体系的成功转型:

第一,逐步由分封、郡县相结合,过渡到纯粹的郡县制。

在打天下的过程中,为了团结力量,刘邦利用各路豪杰内心中根深蒂固的“裂土封侯”心理,如其所愿让他们封王。但在西汉建立后,首先拿这些异姓王开刀,其后更留下非刘氏不得为王的家规。然而自家人也不靠谱,这是周天子时期已经证明了的无情规律,其后汉朝廷经过平定七国之乱、推恩令,直到汉武帝时期,终于彻底铲除了分封制的威胁,也使整个社会最终接受了郡县制。

第二,从最初的外道内法,逐渐演变到外儒内法、兼之以道。

经过连年的战争后,西汉王朝建立后可谓穷得叮当响,老百姓那就更惨,《史记·平准书》是这样形容当时的惨境:

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刘邦凑不齐四匹同色马,而当时北方的匈奴却骑兵数十万……

在内忧外患之下,汉朝初期的几代统治者都施行了无为而治的黄老之道(即道家),鼓励社会恢复生产。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已经彻底大变样,号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於外,至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会”,与西汉初年完全是天壤之别。

然而西汉的开国者们,前身大多是秦朝的基层官员,他们内心深知秦朝法治的正确性。因此,西汉仍完整沿用了秦朝的法律制度,即我们常说的“汉随秦制”,只是没有秦朝时那样事无巨细,而且几代皇帝在位时,逐渐进行了人性化的改革。

而汉武帝在位时,由于多年的放任发展,新的社会问题已若隐若现,《史记》称:“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於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室庐舆服僭于上,无限度。物盛而衰,固其变也。”即土地兼并严重,资本之手已经逐渐涉及到政治,整个社会风气极端奢靡,物极必反的隐患已经出现。

好在到这时候,一大批思想家、战略家的已经逐渐摸索出解决社会问题的药方,前有晁错贾谊,此时有董仲舒,汉武帝时期终于确立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治国思想。但实际上是外儒内法、兼之以道而已,这也成了其后两千年中国封建社会的祖传治国秘方。

结论—秦朝快速灭亡,是时代的必然性

而秦朝的皇帝们,并没有西汉那样的条件去摸索新的体系。

首先,他们是六国的仇人,天生自带嘲讽技能,整个社会不给他们“无为而治”的机会。如果放松压制,六国贵族的反弹首先会把让他们吃的骨头渣都不剩;而同为“暴秦受害者”的楚国人刘邦去执行这个任务,大家心理上自然更能接受。

其次,秦统一六国后,严格的郡县制,让各诸侯国主流群体都怀念分封制。然而经过项羽分封造成的乱局、西汉初年诸侯之乱后,整个社会逐渐认同郡县制的合理性。所谓“不见棺材不掉泪”,这一过程,客观上需要较长的时间。

其三,李斯提出的焚书之策,虽然能一时解决统一六国后维持思想稳定的需要,但客观上不利于新思想的探索。其实嬴政在封禅泰山时,还令儒生研究相应的程序、规则;同时他的长子扶苏也是儒家的忠实拥趸,这都反映出本人秦始皇对于儒家并非深恶痛绝,只是需要时间,去把各理念相结合,并使之让各阶层能接受。

但秦始皇突然去世,对于接班的执政班子并没有安排好,所以秦朝才落入了胡亥、赵高之手。但即使扶苏等温和派继位,若完全实行儒家治国,势必也会引发社会动乱。如何摸索出一套相对温和,但又严肃、权威,能维持大一统的执政之道,客观上需要很长的时间和相应的代价。因此,在秦始皇去世后,除非出现奇迹,秦朝撑不了多久。

标签: 秦朝扶苏

更多文章

  • 梁师都有什么能耐?曾一度危及大唐基业!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隋朝,梁师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梁师都有什么能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隋末时期隋炀帝经过一些列“操作”,令强盛一时的隋朝国内动荡不安,各方势力开始趁机割据自立,最终李氏集团成为了乱局的获胜者,而在众多割据势力中,梁师都几乎和李唐同时起事,但是他成为大唐统一战争中最后才消灭的对手,而且梁师都联合突厥

  • 萧何风光的表面下暗藏凶险,萧何经历过哪些凶险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萧何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萧何经历过哪些凶险事件?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史记.萧相国世家》:“何谨守管籥,因民之疾法,顺流与之更始。淮阴、黥布等皆以诛灭,而何之勋烂焉。位冠群臣,声施後世,与闳夭、散宜生等争烈矣。”汉高祖刘邦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然后灭暴秦,败项羽,得天下,然后创立了西汉王朝

  • 大明最后一个御驾亲征的皇帝,揭秘朱聿键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朱聿键,明朝

    对朱聿键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1644年,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破北京城。崇祯帝在一个太监的陪同下,逃到煤山,在一颗平淡无奇的歪脖子树下,上吊身亡。自此,大明朝灭亡。正史中是这样记载了,然而在崇祯帝去世之后,明朝的宗室还在江南建立了南明政权。这样来看,164

  • 清朝的九门提督是个什么官职?和兵部尚书比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古代,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清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朝的心脏,紫禁城就需要有皇帝非常信任的人才能把守,也正是因为如此,北京的内城九座城门就非常的关键了,他关乎着皇帝以及皇室成员和诸多王公大臣的安全。内九城的九座城门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今天作者就为大家普及一下知识,所谓内九城城门就是

  • 陈辉祖是什么人?奉命抄家把自己的家也搭上了!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陈辉祖

    陈辉祖是什么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清朝乾隆年间出过不少贪官,除了众所周知的大贪官和珅,还有一位很厉害的贪官叫王亶望。有趣的是,后来王亶望被抄家,而负责查抄王亶望家的闽浙总督陈辉祖比王亶望还贪,趁机贪污了前者的绝大部分家产,后来却主动撞到了乾隆的枪口上,堪称清朝历史上最

  • 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兴复汉室?诸葛亮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三国,诸葛亮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诸葛亮为什么没能兴复汉室?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表面来看,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的原因是由于北伐的失败,但其实还有很多其他原因的影响。从蜀国内部来看:后期君主昏庸无能,朝堂之内无有才能的大臣可用。从经济上来看,蜀国经济相对于魏国来说不够发达,导致战争中兵甲不

  • 五虎上将中关羽为何屡斩名将?被关羽斩杀的名将都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三国,关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被关羽斩杀的名将都有谁?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关羽的故事应该是家喻户晓了吧,温酒斩华雄、斩颜良、诛文丑、千里走单骑、过关斩将,后又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在三国演义中,关羽被塑造为一个忠义仁勇、手持青龙偃月刀、脚踏赤兔马的武将形象。作为五虎上将之首的关羽,为什么能

  • 曾国藩留下的十六字家训是什么?曾国藩是个怎么样的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曾国藩是个怎么样的人?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曾国藩是晚清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但也是晚清极具争议的人物,抛开他的功名成就,最让人熟知的便是曾国藩的家书。他曾留下十六个字的家训:“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他对家人的教育与训诫让他的家族受益匪浅,后

  • 春秋绝世美人“夏姬”,她一生中最爱的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夏姬,春秋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夏姬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位郑国公主夏姬生的倾国倾城,倾倒了无数的男子。然而后世对于夏姬的评论却不那么友好,其实准确说来不止是夏姬,历史上稍微出名一点的美人都会引来男子的争夺,但是在后世的评论中人们往往将错误推到了女子

  • 建文帝兵败之后怎么样了?关于朱允炆的传闻!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明朝,朱允炆

    很多人都不了解关于朱允炆的传闻!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据说,朱允炆逃离京城后,颠沛流离,千方百计逃避追杀,后隐居于湄江的观音崖(也有称是陕西城固观音崖)一带。诚心向佛,终了一生,着名的藏君洞也因此而得名。朱允炆在当皇太孙时,太祖朱元璋曾出联“风吹马尾千条线“,要他和燕王朱棣以对。朱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