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统一大业后就制定北讨匈奴的方针 他先做的事情是什么

秦始皇统一大业后就制定北讨匈奴的方针 他先做的事情是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068 更新时间:2024/1/31 7:17:19

还不知道:秦始皇对匈奴的态度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其实秦始皇为了打击北方匈奴制定了很多策略,修建长城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抵抗匈奴。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在完成统一大业后就马上制定了北讨匈奴的战略方案,只不过秦始皇是把和越族的战役放在了前面。所以在3年后,秦始皇率先发动了征服越族的战役,直接派出了50万大军。直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才第一次针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战役,也算是取得了初步成效。

秦始皇在中国的整个历史长河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统一六国,开创帝制,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废除分封,改行郡县,北抗匈奴,南征百越...

...种种功绩,对于后来中国历史的发展无不产生深远的影响,所以,他被后世人冠以“千古一帝”的美誉,倒也实至名归。

秦始皇13岁继承王位,39岁统一六国。

试想当年,始皇帝一统六国,在咸阳宫的高楼之上凭栏远望,目所能及之处,皆为王土,目所不能及之处,也为王土。他欣赏着自己统治着的土地,心中豪气万丈,心想:那三皇五帝的功绩不过如此,我嬴政的功绩早已超过他们,他们能称“皇”称“帝”,那我就该称“皇帝”。

而“皇帝”这个称号,也被后来的历朝历代的统治者所沿用。秦一统六国之后,虽然,领土和国力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但是,北部匈奴这一边患仍然存在。北边的匈奴就好比是始皇帝皇椅上的一根钉子,若任由它的存在,始皇帝就要时时提防,稍有疏忽便会受其害。

所以,想要摆脱它,只有将它除掉。

公元前220年,始皇帝下令修建了9条驰道,这9条驰道均以咸阳城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意在加强对全国各处的军事补给和调动,也有方便交通和秦始皇出巡之说,而此时,正是始皇帝统一六国后的第二年。

秦始皇为征百越修灵渠,为征匈奴修直道。公元前214年,始皇帝派遣蒙恬、杨翁子率军北征匈奴。蒙恬率领主力军队北出长城,进攻匈奴东面,而杨翁子率领谝师从肖关出长城,进攻匈奴西面。在两只精锐秦军的夹击之下,匈奴并没有多少抵抗之力,溃败而逃。

为了防止匈奴再次进犯,始皇帝沿黄河设置44座县,迁移了一些民众到此,在这里开垦种田,派遣大量的军队在此驻守。虽然,第一次出击匈奴大胜而归,但是,匈奴之患并未解除,始皇帝岂会就此罢休,次年秋,秦始皇在此派遣蒙恬北抗匈奴。

此次出击,匈奴也没能抵挡的住曾横扫六国的大秦帝国的军队,被迫向北迁徙。匈奴虽然被赶走了,但是,只是暂时的,由过往的历史来看,匈奴终有一天会死灰复燃。为了防止匈奴再次进犯,始皇帝遣蒙恬征十万民夫修筑长城。

这次浩大的工程,是在燕赵秦长城的基础上,修筑了西起临洮(甘肃岷县),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这个万里长城对防止北部匈奴的进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汉初著名政论家贾谊称其:“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桑弘羊也过有这样的论述:经蒙恬反击之后,“匈奴势慴,不敢南面而望十余年”。此次反击匈奴的胜利,是对匈奴贵族侵扰势力第一次最沉重的打击。秦始皇虽然功绩卓著,有自比三皇五帝之雄心,有统一天下之伟业,但是和其他人一样,他逃脱不了生老病死这样的自然规律。

随着年龄的增大,始皇帝身体衰老日益明显,虽然,天下大权尽归他一人之手,但是,对于终将到来的那一天,始皇帝内心也许充满了恐惧和担忧,这也是他后来热衷与寻仙炼丹的原因所在。人们总是会选择性的逃避自己最害怕的事情,秦始皇也是一样,他害怕死亡。

所以,他对此总是逃避,没有理性的去看待这件事情,炼丹寻仙是他最后的挣扎。那么,秦始皇对于继承人这件事情是不是有些过于儿戏了。仅是因为焚书坑儒这件事触怒自己,就将一国储君派往边陲之地,他的人身安全尚且不说,储君的地位在他心中究竟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秦始皇的突然死亡,让他未能召回公子扶苏,在权臣赵高的操纵之下,胡亥登基帝位,这惹的无数人扼腕叹息,大秦帝国光辉仿佛一下变得暗淡了起来。所以,有人提出一个设想:要是秦始皇能多活10年,大秦帝国又会有怎样的一个结局,匈奴是不是早400年就被赶到欧洲?

影响一个历史事件的因素有许多,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是多重因素公共作用下的结果。秦始皇在位的时候,经过两次北击匈奴,匈奴早已元气大伤。所以,匈奴短时间内是没有足够的力量去侵扰如日中的大秦帝国,并且,在万里长城的守卫之下,匈奴进犯更是难上加难。

而每一次进击匈奴耗费的人力物力都是巨大的,要是匈奴不主动进击,或是对秦国构不成威胁,相信秦始皇不会做这样敌我共损的事情。再加上,当时秦朝刚刚统一六国,经过连年的战争,秦国极其需要稳定下来休养生息,秦始皇不可能不会意识的这一点。

所以,设定时间仅为十年的话,秦始皇在位更多的是发展内治、强大国力,可能不会去管北部的匈奴,也自然不会把匈奴赶到欧洲。

最后,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十五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两千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世界历史上,开创了一个庞大帝国的帝王还有很多,但是,他们的实际影响却无法同秦始皇相比。请选中你要保存的内容,粘贴到此文本框

标签: 秦始皇匈奴

更多文章

  • 刘裕从卖草鞋的逆袭成天子,他都经历了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刘裕,南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裕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汉高祖刘邦有个弟弟叫刘交,刘裕就是刘交的22世孙。但刘裕出生的时候,他家里穷得跟刘备有一拼,父亲因为请不起乳母,差点把他扔掉,好在有妇人伸出援手,刘裕才勉强活了下来。长大后,刘裕成了个普通农民,典型穷二代,天天种地、卖草鞋、打渔为生

  • 关羽失荆州真的是大意吗 这悲剧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关羽,荆州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失荆州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诸葛亮在世人心目中一直是神机妙算鞠躬尽瘁的形象,诸葛亮出山时为何选择刘备,诸葛亮竭力北伐,是否真的忠于汉室还是存有自取之谋?关羽真的是大意失荆州吗?这一历史上的最大悲剧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呢?诸葛亮剧照过去的刘备看见曹操非常害怕

  • 揭秘: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要杀开国功臣?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明朝

    朱元璋当上皇帝后为什么要不断杀开国功臣?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跌宕起伏的人生堪称传奇。他之所以能成为九五之尊,是因为身边的患难兄弟做他坚强的后盾,即所谓的开国功臣。然而共苦容易同甘难,明朝建立后,朱元璋的本性表露无遗,曾经的生死之交都成了待宰的羔羊。众所周知

  • 曹吉祥是谁?最后为什么会落到被凌迟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曹吉祥,明朝

    曹吉祥最开始是在王振的手里当差,朝廷派人前往征讨思任发,而那时候曹吉祥就是担任监军。曹吉祥在担任监军的时候,便开始有把军营里面一些壮硕、武功好一点的士兵作为自己的心腹,日后可以为自己所用。在正统十四年时,明英宗朱祁镇率兵前往边境地区与瓦剌进行交战。可不幸的是,明朝大军战败,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虏了。

  • 历史上真真实的唐伯虎,婚姻不幸充满坎坷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伯虎,明朝

    唐伯虎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唐伯虎才华横溢,在婚姻方面却非常不幸,他一生先后娶过三位夫人。第一位:徐氏 病逝唐伯虎的原配夫人徐氏,贤良淑德,曾经生有一子,可惜和所生之子先后病死。第二位:何氏 改嫁唐伯虎第二位夫人何氏爱慕虚荣,生活奢侈,看到唐伯虎科场不顺,

  • 曹操重用杀子仇人张绣,背后有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绣,三国

    张绣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很多人都认为曹操是属于枭雄的,绝不是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汉贼”。这样发看法在很多人心中都有,不过对于曹操到底是怎样的人,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当初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就有曹操,后来曹操建立了曹魏。由此曹魏开始在历史上崭露头角,并且

  • 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谁的权力更大呢?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清朝,古代

    九门提督和领侍卫内大臣谁的权力最大?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根据《清史稿·职官志》记载:“侍卫处设领侍卫内大臣,正一品;内大臣,从一品,各六人。”这里就明确了领侍卫内大臣的品级和定员。侍卫处是由八旗中的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子弟组成,负责保卫皇宫、皇室成员安全、守卫宫门

  • 曹操的五大谋士在赤壁之战中一点忙都没帮上吗?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曹操,三国

    曹操的五大谋士在赤壁之战一点忙都没帮上?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按照《三国演义》中曹操的五大谋士分别为:荀彧、荀攸、郭嘉、程昱、贾诩。但是赤壁之战发生的前一年郭嘉已经去世,所以曹操的五大谋士只剩下四个,而这四位在赤壁之战中又各有打算,加上赤壁之战之时曹操本人太骄傲了,对于谋士的话

  • 岳飞为什么要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背后有何含义?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岳飞,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岳飞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直捣黄龙,迎回二圣。这里的黄龙,指的其实就是黄龙府,也就是今天的吉林省长春市附近,这里是金人的老巢。岳飞要一路向北,打到黄龙府,实现赵匡胤都没有实现的理想,这是何等的英雄气魄。二圣,指的是宋徽宗赵佶,以及宋钦宗赵桓。这两

  • 多尔衮打下清朝江山,被乾隆誉为定国第一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多尔衮,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多尔衮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至于清朝前中期,那更是好皇帝频出。康熙、雍正、乾隆更是一个赛着一个的圣明。再往上,努尔哈赤是创业一代目,皇太极的能力比他父亲更优秀。但要说真正奠定大清国基业的,还真不是大清的皇帝。乾隆曾这么评价这个人:“定国开基,成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