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董鄂妃到底有多受宠 孝庄为什么不喜欢董鄂妃

董鄂妃到底有多受宠 孝庄为什么不喜欢董鄂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698 更新时间:2024/1/8 11:37:14

孝庄董鄂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孝献皇后,即为清朝历史上著名的董鄂妃,乃系清朝唯一一位不附帝谥,拥有单独谥号的皇后。就像自己的父亲皇太极专宠海兰珠一样,18岁的董鄂氏刚一入宫就深得顺治皇帝恩宠。在董鄂氏入宫仅一月有余,而且中宫皇后尚能正常行使职权的前提下,顺治皇帝便将其册封为皇贵妃,且执掌相当一部分的后宫内政。

董鄂妃剧照

董鄂妃到底有多受宠?我们以3方面证据,作出说明:

1、顺治十三年,顺治皇帝册封董鄂氏为皇贵妃的同时,颁诏大赦天下。在清朝历史上,这是皇帝册封后妃绝无仅有的一次。

2、顺治十四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皇帝将其称为“朕之第一子”的同时,再次颁诏大赦天下。很显然,顺治皇帝对皇四子寄予了传位厚望。

3、顺治十七年,董鄂氏薨逝,在孝惠章皇后仍在世且能正常行使职权的前提下,顺治皇帝将其追封为皇后,并亲自干涉将其谥号从4个字追加到10个字。

顺治皇帝之所以对董鄂氏如此恩宠,固然有着其超越其余后妃的诸多优点。顺治皇帝评价其“事皇太后,奉养甚至;事朕,晨夕候兴居,视饮食服御,曲体罔不悉;后至节俭,不用金玉;诵四书及易已卒业;习书,未久即精”,这和“好奢华、性善妒”的废后博尔济吉特氏、“孝道有亏”的孝惠章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除此之外,后世诸多学者也对董鄂氏有着“世祖虽有过情,董鄂却无败度”、“美而贤,聪慧能文”等积极评价。也就是说,董鄂氏之所以能得顺治皇帝恩宠,和其诸多优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可“敏慧端良”,尤其是“奉养皇太后至孝”,在孝庄太后患病期间“朝夕侍奉,废寝忘食”的董鄂妃,为何始终不得孝庄太后的喜欢?

其实,孝庄太后并不是不喜欢董鄂妃,要不然她也不会在其薨逝后,“哀之甚”;更不会同意顺治皇帝将其追封为皇后的决定。她其实也有着诸多无奈,不能喜欢董鄂妃而已。

1、维护博尔济吉特氏后妃的后宫地位

作为清朝的三大基本国策之一,“满蒙联姻”自后金政权时期就开始实行。对于刚入关不久,在中原地区的统治根基并未稳固建立的顺治朝而言,用政治联姻实现对蒙古部盟的有效统治,乃系成本最低、效果最为明显的措施。顺治十年,顺治皇帝将原配嫡后博尔济吉特氏废黜,降为静妃,已经惹怒了科尔沁部盟;如果再由着顺治皇帝专宠董鄂妃的性子发展下去,第二位博尔济吉特氏皇后——孝惠章皇后也肯定会被废掉,从而彻底惹怒蒙古部盟。

再加上孝庄太后本就来自科尔沁草原,一直将博尔济吉特氏和爱新觉罗氏之间的联亲联姻、休戚与共视为己任。所以,她绝不会允许顺治皇帝无底线、无节制的专宠董鄂妃,从而破坏掉满蒙之间的特殊政治、军事、姻亲关系,更不会允许博尔济吉特氏从此没落。

2、防止顺治皇帝沉迷后宫、荒废政事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朝,清朝充分吸取了前朝历代皇帝“沉迷后宫、荒废朝政”的灭国教训,从祖制法规、机构设置、皇后职权等多方面予以了明确限制。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想要在中原地区稳固建立大一统王朝本就不是一件易事,如果顺治皇帝再因为专宠后妃而荒废朝政,恐怕煤山上的那颗歪脖子树就会再夺去一位帝王的魂灵。

虽然董鄂妃时常有着“劝帝亲贤勤政”、“请帝凡朝臣章奏,皆一一亲览”的积极表现,但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恩宠已经达到了疯魔状态。这也是后世学者将两人评价为“世祖虽有过情,董鄂却无败度”的原因所在。也就是说,董鄂妃的贤能已经无法阻止顺治皇帝因爱失去理智,甚至“要美人,不要江山”的疯狂。作为皇帝生母,孝庄太后也只能尽力劝阻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恩宠,刻意表现出对董鄂妃的厌恶。

顺治皇帝剧照

3、皇帝专宠会得到极为严重的负面影响

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清朝统治根基的稳固一直都不是爱新觉罗氏一家所能决定,除了蒙古部盟的鼎力支持,满洲勋贵家族对皇权的拥护也至关重要。为拉拢和安抚满洲勋贵家族,为有效平衡和压制前朝势力,清朝帝王一般会通过纳娶八旗秀女并升降其后宫位分、恩宠奖罚来影响之。

也就是说,清朝后宫从来都不是皇帝可以随心所欲、肆意而为的所在。皇帝专宠某位后妃,不但会引起后宫妃嫔的不满,还会引发满族勋贵家族“一家独大”甚至前朝势力失衡,进而威胁皇权稳固的负面情况。出于此等目的考虑,孝庄太后也只能硬性干涉顺治皇帝对董鄂妃的专宠。

清代八旗

顺治十七年,董鄂妃薨逝,孝庄太后再不用担心其对顺治皇帝,对大清王朝造成的负面影响,一个来自女性,来自长辈该有的悲痛也得以自然流露。根据《清实录·世祖实录》的记载,董鄂妃薨逝后,孝庄太后“哀之甚”并默许了顺治皇帝将其丧礼升格、追封皇后等诸多违背祖制的举动。如果董鄂妃泉下有知,或能得到些许安慰了。

参考文献:《清实录·世祖实录》、《清稗类钞》、《清代野史大观》

标签: 孝庄董鄂妃

更多文章

  • 康熙六下江南,五次居住在曹家,背后什么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康熙,清朝

    提起清朝的康熙,我们总能想到平三藩,征准噶尔等英雄事迹,但同时我们也能想到文字狱,禁科技等昏庸事件。对于康熙本人,一些喜欢他的清朝历史爱好者,会敬称他为“千古一帝”般的明君圣主。可同样的,一些不喜欢他的其他朝代历史爱好者,会蔑称为“康麻子”般的懦弱无能之辈。今天我们先不说这两种称呼谁对谁错,只是聊聊

  • 长孙皇后病逝后,为何长孙一家却惨遭灭族呢?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长孙皇后,唐朝

    长孙皇后被称为千古贤后,是李世民心中挚爱,为何死后却被灭全族,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曾经有这么一位作者说过,如果富察皇后是乾隆皇帝心中的白月光,那么长孙皇后便是李世民心中的朱砂痣。长孙皇后在中国历史上有“千古第一贤后”的美誉,她辅佐李世民开创了“

  • 契丹首任太子耶律倍,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耶律倍,宋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耶律倍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耶律倍,后世被追封为辽义宗,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长子,母亲是述律氏,与后来继承辽太祖皇位的辽太宗耶律德光是亲兄弟。耶律倍自幼聪敏好学,外宽内挚。辽神册元年春,被耶律阿保机立为皇太子。天显二年(927),耶律德光继承帝位后,对耶律倍

  • 卫氏灭门案中,卫青的三个儿子都是什么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卫伉,汉朝

    卫氏灭门案中,卫青的三个儿子都是什么下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汉武帝爱过4个女人,结局都比较凄惨,阿娇在冷宫中凄惨死去,卫子夫被逼自缢,李夫人英年早逝,钩弋夫人被汉武帝无辜杀害。这4人中,最惨的当属卫子夫,她的女儿和儿子都被汉武帝处死,自己自杀后,族人也遭到了

  • 钟无艳长的有多丑 她是怎么当上齐宣王的王后的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钟无艳,齐宣王

    钟无艳 (中国古代四大丑女之一),别名也叫做钟离春,钟无盐,无盐娘娘等,战国时期齐宣王的妻子。故史称无盐女或无盐,又因传说其复姓锺离,名春,故又称锺离春、锺离无盐,后简称锺无盐,在戏曲中则被写作锺无艳,随戏剧流传开来,而在简化字中,锺姓曾被简化为钟姓,故今多写作钟无艳。此女子和武则天的母亲一样也是4

  • 和珅担任的官职和铁帽子王胤祥相比 谁的权力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和珅,胤祥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和珅与胤祥,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胤祥是雍正皇帝的十三弟,也是雍正最信任的一个弟弟。雍正登基以后,让所有兄弟避讳他的名字,将胤改成允,可是唯独胤祥在去世的时候,雍正又将他的名字改了回来。这在整个清朝是独一份的。和珅是乾隆皇帝最宠爱的大臣,没有之一。他的儿子丰

  • 东吴四英杰:三国孙吴的重要大臣,为孙吴政权立下了功勋大业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东吴四英杰,孙吴

    东吴四英杰是指在东汉末期及三国早期的孙吴重要大臣,分别为周瑜、陆逊、鲁肃、吕蒙。他们皆是吴大帝孙权的心腹近臣和孙吴政权的股肱之臣,先后为孙吴政权的建立立下了功勋大业。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四人并提的说法最早出自陆机的《辩亡论》。《容斋随笔》中把他们概括为“东吴四

  • 刘禅为什么在匾额上刻下“中山寨” 难怪说司马昭没有对刘禅下手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山寨,刘禅

    对刘禅中山寨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蜀汉虽然亡国,还有残存势力在反抗,刘禅当众表明“乐不思蜀”,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司马昭的戒心,然而掌权者的疑心病从来就不可遏止,但凡有一丝苗头出现势必宁杀错不放过,加上手下一些人的劝谏耳旁风,司马昭动了杀死刘禅永绝后患之心。

  • 关羽为什么会败走麦城 除了性格外还有一个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关羽,蜀汉

    你真的了解关羽战败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关羽之名可谓是赫赫有名,在历史上一直是被推崇的对象,死后在民间即享有“关公”之名,到了雍正年间,更是被尊为“武圣”,与孔子的地位相等。即便是到了今天,不少地方仍然供奉着关羽。威震华夏的关羽黄巾起义时,刘备在涿县组织了一批义军,因杀人而

  • 张苍:西汉初期丞相,前后共经历过刘邦在内六位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张苍,西汉

    张苍(公元前256年—公元前152年),河南郡阳武县(今河南原阳县富宁集乡张大夫寨村)人。西汉初期丞相、历算学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张苍早年在荀子门下学习,与李斯、韩非等师出同门。在秦朝时,他曾担任过御史,掌管宫中的各种文书档案。后来因为犯罪,便逃跑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