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崇祯苦苦求大臣和亲戚借钱 崇祯究竟是怎么缺钱的

崇祯苦苦求大臣和亲戚借钱 崇祯究竟是怎么缺钱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568 更新时间:2024/1/24 6:45:08

对崇祯缺钱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崇祯皇帝真的是悲催,他一当上皇帝就差钱。怎么个差法呢?

一,替先皇修陵墓都差钱

崇祯皇帝的位子是他的哥哥朱由校年纪轻轻死了后没有儿子,才把皇帝位给了弟弟朱由检的,也就是给了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当然非常感谢哥哥。所以崇祯皇帝一定要把哥哥明熹宗的陵墓修高大威猛一些。但是,崇祯皇帝碰上了难题——差钱。

明朝的帝王陵墓一般的费用在200万两以上。崇祯皇帝拔出的钱只能给50万两。50万两肯定是不够的。但是崇祯皇帝没有办法。国库里面就是这个样子!

怎么办呢?先修要紧的部分玄宫——入土为安嘛,然后有钱再修其他的。二,崇祯皇帝想到的办法就是大小官吏捐款,向各州县加派,继续开纳事例银,加盐税……这些钱到位后,才把德陵建成了。这是崇祯皇帝的办法,向官吏和百姓摊派。但是,这不能从制度上解决国家的财政困难。于是有个叫李进的小官提出来了一个办法叫"搜括臣宰助饷"。崇祯九年,李进提出了这项相当合理的办法,然而却遭了大学士们——既得利益集团的反对,还没有实施,就胎死腹中了。大臣钱士升首先对李进提出的搜括之议激烈抨击。

李进的办法就是让富裕的大臣们出血,把钱收集起来当作军饷,去剿除"流寇"。崇祯皇帝觉得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实行起来有难度。所以就没有采纳这一项建议。崇祯皇帝失去了一次机会,后来的政府越来越差钱国事一日不如一日了。

“四月,武生李琎奏致治在足国,请搜括臣宰助饷。明朝官员在朱元璋之后到底有没有钱呢?有而且多。

三,求国丈人出钱,做给榜样,但是,皇帝要不来钱

崇祯皇帝的老丈人有钱,但是夹着不拿出来救国家之急。崇祯皇帝要自己的老丈人,周皇后的父亲周奎给大家做个榜样。结果,皇丈是挤了几滴水一样出了点钱。把皇帝女婿的热情浇灭了。皇帝派让皇后之父周奎"宜为戚臣首倡",要他当个榜样,周奎也是个铁公鸡说没有呀。而实际上周奎是"密求助于"女儿周皇后求情于皇帝,周皇后以五千两私房钱给铁公鸡父亲周奎捐给皇帝。周奎却"匿中宫所畀二千两,仅输三千两"。周奎呑了二千,只捐了三千。看看这是什么东西。

太监徐高是奉旨劝谕,希望他带个头,"泣谕再三,辞益坚"。徐高"怫然起曰:"皇亲如此,国事去矣,多金何为?"

是呀,国都没有了,还有家吗?后来让刘宗敏榨出来了!。周奎见实在推辞不过,方才答应捐万两,皇帝非常失望,结果闹得不欢而散。周奎无银可捐吗?不是,是不愿意。李自成起义军进入北京后搞“追赃助饷”,他被搞出的现银有五十二万两,奇珍数十万。

太监中除了曹化淳、王永祚等少数人,捐银在三五万两左右,大多数太监都是不肯捐出。为了表示自己没钱,许多人故意卖房子,摆地摊卖东西,以此推卸出钱的催逼。

太监王之心“富甲诸珰,上面谕之,仅献万金"。后来他被起义军追赃助饷时,被追出银子十五万两,"金玉珠宝满屋都是。文武百官的捐助,皆不过银两几百几十而已。杯水车薪,如何能发军饷,又怎么能打仗?

四崇祯皇帝为了从他们身上榨出银子,搞摊派先从衙门开始

每衙门限助若干,后改令按官吏的籍贯分省捐。浙江六千,山东四千……但是无论哪一个办法,效果都不大。最后,摊派给老百姓来出。

崇祯皇帝得到捐助的银两总数是二十万。崇祯十七年三月八日,皇帝问户部左侍郎吴履中"帑金儿何?"回答是:"八万"。国库有这么一点银子。朱由检为了应付这个局面,从这年的二月中旬,他就下令百官、勋戚和太监捐出一些私有银两,以解燃眉之急。当时规定以捐三万两银子为上等,很少有人愿意捐献。

崇祯皇帝整钱不久汉武帝办法多,效果微小。

五,崇祯皇帝自己又有没有钱呢?

公平地评判起来,崇祯皇帝还是有钱。这从后来李自成离开北京的时候发现的。皇库扃钥如故,其“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明季北略》卷二十。这真是讽刺,崇祯皇帝死了,人家用了345两银子把他和皇后下葬了。他却有这么多银子藏着。皇帝究竟不愧是最大的富家,这样的积余,如果早点为天下着想,施发出来助赈、助饷,也不至于闹出悲剧来了。

崇祯皇帝藏富于官吏之家,他又怎么狠得起心肠用暴力拿回来。他是否早就明白,他可以不收拾这些为富不仁的官吏,总会有人来收拾他们?

也许崇祯皇帝看出来了,这个朝廷维持不了多久就会散,自然会有人来收拾他们。崇祯皇帝经历了李自成的攻击,这些大臣已经不来朝廷了。到处人心惶惶,不开终日,崇祯皇帝又怎么去抄他们都家。

连自己的老丈人都不出钱,去抄他的家吗?显然不合适。再说,崇祯皇帝已经没有时间了。他还得靠这些蛀虫去办事。

标签: 崇祯明朝

更多文章

  • 孙权是外号叫做孙十万 孙权这个外号是怎么来的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孙权,曹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权外号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将逢知己精神爽”,在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将,他能力出众,职业素质过硬,最关键的是他深懂兵法,极善用兵。而他本人的武艺也属于上流,就连不可一世的武圣关羽,都要卖他面子,此人正是曹魏名将张辽。说到张辽,他一生最

  • 抗倭高手胡宗宪为什么会自杀?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胡宗宪,明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胡宗宪的故事。说起到东南抗倭的战争,很多人都会想当然的想到戚继光,因为在那些风风雨雨之中是戚继光一个人力挽狂澜,但其实在戚继光之前还有一个更加优秀的高手,他不是在战术层面表现得多么厉害,而是在整体战略

  • 朱佑樘也是明朝的一位明君,为何却常被忽略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明朝,朱祐樘

    明朝行政体制使得权利逐渐转移到内阁与六部,皇帝的行政权则被相对减弱。尽管这并非皇帝初衷,但这种形势却无法逆转。有些皇帝因为与文官集团对抗而数年不理朝政,如明神宗;有些皇帝则因为过度依赖文官集团而耽于玩乐,如明世宗。这也导致世人提及明朝帝王,所想的多半是怠政行为,只对朱元璋及朱棣相对肯定。实际上,明孝

  • 明英宗复辟后,他是如何评价定义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王振,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王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明朝历12世16帝,国祚276年,在中国历史上可谓是一个多姿多彩的朝代。而且16位皇帝也皆是个性鲜明之人,可以说每位皇帝在“皇帝”这个职业之外的表现,是相当的有个性,不同于有些朝代皇帝给人一种千篇一律的印象,使人看到了以往高高在上皇帝

  • 吴三桂老老实实的接受削藩的话 吴三桂还能不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清朝,吴三桂

    你真的了解吴三桂造反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吴三桂如果不发动三藩之乱,老老实实接受削藩,应该可以善终。但等待他的命运也不会特别好,辽东是回不去了,那里是龙兴之地。等待吴三桂的肯定是被困在北京,哪儿也去不了。当时的康熙皇帝是坚决要削藩,打造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不允许吴三桂这么牛逼

  • 赵高为什么要毁掉秦朝?是有心还是无意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赵高,秦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赵高。众所周知,秦朝的覆灭,和赵高的篡权夺位有着不可磨灭的联系。但是这样一个影响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的太监却有着种种神秘,人们关于赵高有很多猜测,但是都仅仅是猜测,没有人知道这个秦始皇最信任的太监为什么要毁掉秦朝。司马迁曾在《史记蒙恬列传》中写到了赵高的身世:

  • 十六国时期有哪些和亲公主?她们分别嫁给了谁?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十六国,和亲公主

    东晋十六国时期,南方地区(江南、荆湘等地)由东晋控制,而北方及西南地区(包括巴蜀、云南、西域等地)先后出现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挑选出了出国祚较长、实力较为强劲的十六个国家,“十六国”之称就由此而来。十六国共有:前凉、西凉、南凉、北凉、后凉、成汉、前赵、后赵、前秦、西秦、后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

  • 曹操不是喜欢别人的老婆吗 吕布死后曹操为何没有霸占貂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曹操,貂蝉

    对曹操和貂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不少民间传说中,貂蝉被曹操赏赐给了关羽,目的是离间关羽的兄弟之情。而关羽在得到貂蝉后,又有不同版本处置。有的说关羽斩貂蝉,杀掉红颜祸水;有的说关羽赞貂蝉,貂蝉则自尽而死;有的说关羽放走了貂蝉。还有的版本说貂蝉在赤壁之战后嫁给

  • 海瑞多次触怒嘉靖皇帝 嘉靖为什么没有杀海瑞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嘉靖,海瑞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嘉靖和海瑞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大明王朝1566是最好的电视剧,没有之一,此剧将嘉靖帝的帝王心术彻底摆在世人的面前,那个明朝中期动荡不安的朝廷,那个二十年不上朝的嘉靖帝如何将朝廷大权控制。今天我们讲海瑞,这个在历史上较为有名的直臣,多次触怒嘉靖帝,但嘉靖帝居

  • 孙传庭为什么得不到崇祯帝的重用?明朝救世之才最后却战死沙场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孙传庭,明朝

    你真的了解孙传庭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众所周知,明朝末年的内忧万患非常严重,尤其是地球正处于小冰河时期,导致民不聊生,随时都有崩盘的现象,明朝政府也苦不堪言。祟祯皇帝虽然想力挽狂澜,可终究是“有心杀贼,终究无力回天”。当时的中国内有农民起义军,外有满清皇太极虎视眈眈,再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