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三国时祸从口出的怀才狂士

三国时祸从口出的怀才狂士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936 更新时间:2024/4/10 20:37:32

“祸从口出”,说的就是一些人因为不会说话,所以给自己招致祸事,最终可能还引来了杀生之祸。尤其是在那些手握生杀大权的皇帝身边。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大臣在皇帝面前都会表现的谨小慎微,生怕稍有不慎就会带来不测。但这一原则并不适用于三国时期,因为三国是个政权并立的特殊时期,君主们对于人才的争夺可以说是不择手段、不遗余力的,这就造成了有些人的恃才傲物和狂放不羁。但是,凡是都有个度,即便是君主再能容物,也不能忍受对自己不尊敬的名士。所以三国时期就有这么三位祸从口出的怀才狂士。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三国三大口无遮拦致祸的名士。

祢衡

祢衡这个人很有名,有一处京剧曲目叫做《击鼓骂曹》,说的就是他的故事。那是曹操迎接汉献帝建都许县以后,想聘用祢衡为官,结果被祢衡拒绝。曹操怀恨在心,知道祢衡擅长击鼓,就招他为鼓手,想以此来羞辱他。击鼓要穿专门的服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穿演出服,在负责演出的人员要祢衡换服装时,祢衡脱了一个精光,这让曹操在众宾客面前很丢面子。在孔融的说服下,祢衡答应前去给曹操赔罪。结果祢衡拿着三尺长的大杖,捶捣着地大骂曹操。这前一节就是击鼓,后一节就是骂曹。但因为祢衡这个人很有才名,曹操不想杀他而留下恶名,就将他推荐给了刘表。刘表也受不了祢衡的轻慢和侮辱,就把他推荐给了黄祖。黄祖本来也很器重祢衡,尤其是他的长子黄射,更是对祢衡友善器重,但祢衡这个人连挟天子令诸侯的曹操都敢骂,还能在乎你一个江夏太守?结果被一向“性情急躁”的黄祖杀了。

祢衡这个人很有才气,《鹦鹉赋》就是他的作品。在刘表那儿,看到刘表等人对奏章的解释不严密,就撕掉扔在地上,然后要来纸笔,立刻写就。刘表看了,言辞、语义都非常好。在替黄祖处理文书事务时,黄祖说“和我心中要说的话是一样的”。可见这个人才气有多高!

不过,这个人却是个口无遮拦的主儿,可以说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想骂谁就骂谁,是完全彻底的嘴上没有一个把门的。还是在许都刚刚建立的时候,天下许许多多读书人和大臣谋士都来到这儿,意图谋一份好差事,弥衡也来到了这里。但是,由于长时间的无人问津,祢衡就这么一直闲着。有人他:“为什么不去投奔陈长文(陈群)、司马伯达(司马朗)呢?”祢衡说:“我怎么能和杀猪卖肉的结交呢!”人又问他:“荀文若(荀彧)、赵稚长(赵融)怎么样?”祢衡说:“荀文若可以借他的脸去吊丧,赵稚长可以让他去管理厨房膳食。”

陈群的祖父、父亲以及叔父都很有名,他自己也和孔融相友善。陈群曾经在刘备手下做事,刘备代陶谦为徐州牧,陈群曾经劝他不要东征袁术,要防止吕布背后偷袭。刘备不听,果然丢失了徐州。孔融是祢衡看上眼的一个人,而陈群又是孔融愿意结交的人之一,可到了祢衡那里,竟是那么的不堪。

司马朗的祖父司马俊官至颍川太守、父亲担任过京兆尹,他自己听从父亲的安排,想方设法离开已有篡逆野心的董卓,应该说虽然出身于官宦世家,却也是青年才俊。尤其是,司马朗家教严格,年轻时就有好名声,有人直呼其父的名字,司马朗对那人说:“轻慢他人的尊长,就等于是不尊重自己的亲长。”那人因此而道歉。这和“孔融让梨”有得一比。

就是这样的两个人,竟然被祢衡说成是“杀猪卖肉”的,这实在是有点儿不像话了。

建安初期,荀彧已经成为曹操的留守总管,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如果没有点儿才气能力,靠混是混不到这般职位的。赵融曾经是汉灵帝设置的西园八校尉其中的一位,这种职位,一般不会是平民家子弟。就是这两个人,竟然也入不了祢衡的“法眼”。要说看不上也就算了,不和他结交也就罢了,“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荀彧的脸长关你什么事?这种拿人长相和残疾说话的做法,完全是泼妇骂街式的作派。

黄祖杀祢衡,是在气愤至极的时候做出的决定,如果有人从旁边劝一劝,或许他还能够收回成命。但是,他的主簿却来了一个立即执行,祢衡就这样死了,年仅二十六岁。恐怕是这个主簿平常也没有少受了祢衡的羞辱。

祢衡这个人只看上两个人,孔融和杨修。这两人也是被杀而死,但他们和祢衡不一样,是死于政治主张和集团矛盾。祢衡之死,则是死于自己的口无遮拦。

许攸

许攸原本是袁绍的谋士,袁绍和曹操交战时跟随袁绍来到官渡。建安五年(公元200),双方在官渡对阵。开始的时候,许攸对袁绍说:“曹操兵少,必然会集中全力来抵抗,许都的守卫就一定空虚。如果派出一支轻骑兵突袭许都,就可以将许都攻陷。假如他没有马上溃散,也能使他首尾不能兼顾,疲于奔命,这样就可以将曹操击败。”袁绍没有采纳。官渡之战进入相持阶段,因家人有人犯法,留守邺城的官吏将其逮捕下狱,许攸知道后大怒,于是投奔了曹操。曹操非常高兴,说许攸来了,大事可以成功了。许攸对曹操说,现如今你曹操孤军独守,既没有援军,也没有粮食,这是生死存亡的关头。现在袁军有粮食存在乌巢,虽然有士兵,但防备松懈,只要派轻骑兵急袭乌巢,烧其粮草,不出三天,袁绍必然败亡。曹操采纳了这个建议,自己亲率五千精锐骑兵突袭乌巢,烧毁了袁绍的粮仓,袁绍果然失败渡河逃走。

四年后,即建安九年(公元204),曹操攻破了邺城,占领冀州,许攸也立有功劳。但许攸自恃功高,忘乎所以,经常轻慢曹操,口无遮拦,逮着什么就说什么,完全不知道自己是谁了。曹操召集的场合,许攸每次出席,根本不管是什么人在场,总是直呼曹操的乳名,说:“阿满,没有我,你得不到冀州。”曹操为了笼络人才的需要,也只装作是一种玩笑对待,嬉笑着回答说:“你说得对啊!”可心里是颇有芥蒂的。当面说说也就是了,你当作玩笑,他打个哈哈,这事也还是能够过去的。但许攸还真就是把自己当作是曹操的救命恩人了。有一次,许攸出邺城东门,对左右人说:“这家人没有我,进不得此门。”有人向曹操告发,许攸被收押入狱,最终被杀。

廖立

廖立在刘备兼任荆州刺史期间任长沙太守,年龄还不到三十岁。刘备询问诸葛亮,荆州士族读书人当中都有那些治国人才,诸葛亮回答说是庞统和廖立,可见廖立这个人是多么受人重视。只可惜,在孙权偷袭荆州江南三郡时,廖立不能守,只身跑到益州去见刘备。刘备因为一向赏识廖立,并没有过多责备他,还任命他做了巴郡太守。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将廖立召回来作侍中。刘禅当皇帝后,廖立改任长水校尉。

廖立自己认为,在蜀汉国除了诸葛亮,余下的就是他了,诸葛亮任丞相,他应该任副丞相才是,可现在却只任闲职,地位还在李严等人之下,心里经常不满,怏怏不得志。后来,丞相掾李邵、蒋琬到来,廖立和他们说:“军队要远征,您们各位应该好好地注意考虑这件事情。以前先帝(刘备)不占领汉中,而是跑出去和吴国争夺荆州南方三郡,最后还是让吴国人占领了三郡,白白地劳累了官吏士兵去出征,没有得到一点儿好处。退回益州,丢失了汉中以后,使得夏侯渊和张郃深入到巴郡一带,几乎把全州都丧失了。后来进军汉中,使得关羽亭侯自战身死,所领军队也全部丧失,没有留下一个,上庸地区战败丢失,白白地丧失了一片地方。这是由于关羽这个人依恃自己勇猛的名声,领兵作战没有正确的法则,就凭着自己的性子到处冲击造成的。所以多次丧失了大批的军队。像向朗、文恭这样的人,是凡夫俗子罢了。文恭作为治中,执法没有纲纪;向朗以前推崇马良兄弟,把他们称作圣人,现在向朗任长史,一直是做事中规中理。中郎郭演长,只是符合别人的随从罢了,不能和他共同经营大事业,这样的人却做了侍中。现在国家处于弱小时期,要任用这三个人,是不合适的。王连这个人流于世俗,他大兴苛税盘剥百姓,使得百姓贫困凋敝,疲惫不堪,造成了今天这种局面。”李邵、蒋琬把这些话报告了诸葛亮,诸葛亮立即上表给刘禅。

廖立这番话可真有点无边无际了。用诸葛亮的话说就是,“公开批评国家用人政策”、“诽谤先皇帝”、“诋毁污蔑大臣”。像这后一条倒也罢了,封建社会大臣相互攻讦为数不少,也不多廖立这样一个,但“诽谤先皇帝”却是自己对自己过不去了。先皇帝定下的政策,现皇帝想改变还会有人出来说三道四,你这样公开批评先皇帝用兵不行,仗也不该打,那不是自己作死吗?还好是三国处在用人之际,廖立只是被免官流放,这要是放在平常时光,怕是有十颗脑袋也不够砍的。

廖立说的这些话有没有道理呢?应该说只是一己之见。刘备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得成都,二十年孙权就来偷袭三郡,在刘备还需要安定益州的情况下,你让他怎么样去颠倒次序夺取汉中?何况争夺三郡是孙权先发起的,刘备又怎能不加应对?至于失去汉中,那时候汉中还有一个张鲁,刘备不愿意丢掉已经到手的东西而东去荆州,也有他自己的考量。如果对刘备的战略部署真有不同意见,在他活着的时候提出也行,可这个廖立,偏偏是在刘备死后再来指手画脚地评论。还有,刘备夷陵之战失败已成事实,除了这仗没说,廖立几乎评点了刘备入川后的所有战役,而这些战役一概都被他否定。这可真有点儿狂妄之极啦!

有句话叫做死不悔改,廖立大概就是这种人!廖立因口无遮拦而获罪,被流放到汶山郡做了平民。后来姜维做监军时路过汶山,前去拜访廖立,看到的廖立仍然是意气不衰。诸葛亮死后,廖立知道再也没有人会用自己,直到死在流放地。

其实,像这种口无遮拦,说话只图一时痛快而不计后果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多不胜数的,只不过,因为这种事情发生在历史名人的身上,所以给人们的印象尤为深刻。如果说,一个人因言获罪,多多少少总会让人予以同情,但若是如这三位恃才傲物的怀才狂士般口无遮拦、信口开河,只图一时痛快的说话,让人想同情都同情不起来了。

标签: 怀才狂士廖立

更多文章

  • 梁山之首宋江为何选择向朝廷招安?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宋江

    宋江是水泊梁山诸多好汉的老大,宋江为人颇有侠气,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声望,后来反上梁山之后更是带着梁山连战连胜,最后被朝廷招安,惨死在了奸臣手中。那么宋江为什么要招安呢?宋江是《水浒》中的重要角色,是梁山好汉的头头,在他的带领下,梁山好汉连连击败朝廷,逼得朝廷不得不招安,而从小就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宋江也

  • 皇太极一出生就取这么霸气的名字?皇太极名字由来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太极,皇太极名字由来

    皇太极,史称清太宗文皇帝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继承者。继承了后金的汗位后,大力发展生产,增强兵力。公元1636年,皇太极被漠南蒙古部落奉为“博格达·彻辰汗”,又称天聪汗,同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在沈阳称帝,建国号大清。皇太极生于公元1592年11月28日申时,于公元1643年9月21日亥时

  • 揭秘:古代唯一从人妇变身国母的传奇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王娡

    所谓人妇,顾名思义,是指已经做了别人的妻子的人。在古代,尤其是皇家,他们最注重的就是身份地位,讲究婚配一定要门当户对,否则会被人嗤笑的。然而西汉景帝刘启却跳出了这个范畴,不爱听原配爱人妇,此人妇就是西汉槐里人王娡,同时她也是中国历史上首位从人妇成为国母的传奇皇后。王娡,槐里人,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兴平人

  • 明宪宗万贵妃到底长什么样?万贵妃为什么能独得明宪宗的宠爱?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万贵妃

    万贵妃万贞儿是明宪宗朱见深的宠妃,据历史记载万贞儿比朱见深年长十多岁,她长大成人的时候,朱见深还只是一个两岁的幼童。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年长的人,让朱见深对其宠爱始终如一,这在后宫三千妃嫔无数的皇帝身上极少见。朱见深对万贞儿的妥协与袒护,已经到了一种没有底线的地步。朱见深登基为帝之后,两宫太后为其娶了吴

  • 秦琼的生平简介 秦琼卖马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琼

    秦琼是隋唐时期有名的人物,一生可以说都是在征战中度过的。秦琼也真是因为征战而落下了许多的毛病,根据秦琼自己的说身经200多次的大战,流的血也快数十斗了。那么民间秦琼卖马的故事又是怎么回事?秦琼是李世民的时期有名的武将,李世民还曾因怀念当时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而令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

  • 李自成的谋士是谁 李自成为什么要杀谋士李岩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李自成

    李自成的谋士明末风头最盛的闯王李自成麾下可谓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但现今为人们广为流传的谋士就只有李岩和牛金星这二人。 李岩画像李岩,出身与官宦之家,父亲李精白曾官李自成的谋士明末风头最盛的闯王李自成麾下可谓是“猛将如云,谋士如雨”,但现今为人们广为流传的谋士就只有李岩和牛金星这二人。李岩画像李

  • 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 和珅最后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

    乾隆为什么不杀和珅乾隆,是清朝的第六位皇帝,也是大清历史上开创盛世的明君。不论是历史,还是世人,对这位皇帝的评价都比较高,认为其是大清的一代英明君主。和珅,乾隆时期的宠臣,也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他贪污的钱财数目之多堪比当时清政府15年的国库财政收入的总和。就是这样一个人,以乾隆帝的英明贤能,却让和

  • 历史中真正的纪晓岚其实是这个样子的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纪晓岚,和珅

    我们很多看过电视剧的人都知道历史上有纪晓岚这么一号人物,可是电视剧中的纪晓岚跟现实中的纪晓岚两者的出入还是有点大的。纪晓岚,大名纪昀,清朝乾隆年间的一名官员。历史上的纪晓岚做事十分圆滑,不会轻易去得罪人,所以才能够跟和珅打得火热,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他是一个免不了流俗政治立场不强的人,跟荧屏上的纪

  • 秦穆公任用百里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百里奚

    百里奚简介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百里奚,是先秦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人生历程,品格才学,堪称现代寒门学子之表率。百里奚是春秋时楚国宛邑人士,原本出身寒门,少年时期曾饱受贫穷疾困之苦,与妻子杜氏守着寒窑艰难度日。百里奚画像为了支持丈夫远游追寻梦想,妻子忍痛宰杀了家中唯一一只下蛋母鸡,准备了一桌饭食为丈夫

  • 李元吉简介 李元吉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元吉

    李元吉简介李元吉是唐高祖李渊的第四子,唐太宗李世民的一母同胞的亲弟弟。按照中国人的习惯一般最小的孩子时最受宠爱的,但是李元吉却不受父母待见,原因就是他一出生就天生皮肤黝黑,面目凶煞,父母见到他这个模样非常惊讶,从此就对他非常厌恶。电视剧中的李元吉这个李元吉不仅长得很不好看,而且为人阴险狡诈、非常凶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