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道光帝为什么说民族英雄林则徐“误国误朕”?

道光帝为什么说民族英雄林则徐“误国误朕”?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834 更新时间:2024/1/16 12:40:26

林则徐并非“误国误朕”而是民族英雄,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他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威望,包括英国很多学者都称赞林则徐,国际联盟把虎门销烟开始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又把虎门销烟完成的翌日(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虎门销烟在国际上都是正面评价,为什么我们今天的某些人为了哗众取宠,竟然说出林则徐虎门销烟是“误国误朕”这样的话,我非常的不理解,有感于此,我想有必要把这件事讲清楚。历史研究切忌矫枉过正,需要矫枉,但不能过正。比如我们可以从某个侧面认为秦桧吴三桂的行为有可以理解的地方,但绝对不能矫枉过正,把黑的说成白的,到最后岳飞反倒成了反面人物了。这不仅不是历史研究应该秉持的实事求是的态度,而且不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林则徐在嘉道中衰之际是一位治国理政的能臣,属于经世致用派,他在鸦片战争之前已经是清朝的重量级官员,否则道光皇帝也不会让他去禁烟,嘉庆十八年(1813年),林则徐入林院庶常馆任庶吉士。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林则徐离开翰林院,往江西南昌任考官,林则徐此后多次担任科举主考官,均公正严肃,在士人中赢得了良好的名声,甚至落第的考生皆致信向林则徐讨论请教,而不是谩骂黑暗啊,有潜规则啊。可见林则徐为官是多么的公正、公平与公开!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二月,林则徐任江南道监察御史,黄河河堤缺口,河南巡抚琦善办事不力,引发大水灾,林则徐不惧琦善满洲贵族的背景,向嘉庆帝直奏琦善的无能,体现了为官清廉、不畏强权的精神。由于林则徐在官场上不通情理,经常直言不讳,因而遭到同僚的排斥,同时林本人也对官场的不正之风深恶痛绝,对做官产生厌倦的心理,道光元年(1821年),林则徐的父亲林宾日病危,他以照顾父亲为由辞官而去。林则徐辞官以后,道光皇帝对他还是非常看重的,也感到惋惜,加上曹振镛、沈维鐈等人一直为林则徐斡旋,道光帝也知道林则徐任内的政绩卓越,因而决定让林则徐复职,特地召见了林则徐并且表扬了他。

道光三年正月(1823年2月),林则徐开始担任江苏按察使,主管江苏省的监察之责,在任期间澄清江苏吏治,改革审判程序,亲自裁决案件,甚至黑夜潜行,明查暗访,验尸时亦亲自动手。短短在任四个月内,就把江苏的积压案件处理十之八九,被江苏人民称颂为“林青天”。有感于江苏风气败坏,因吸食鸦片而起,林则徐这个时候就开始在江苏禁烟了。同年夏季,江苏大水灾,社会动荡不安,人民聚集,将成民变,官府照样追税。江苏巡抚韩文琦力主用兵镇压,林则徐极力反对,他乘船前往灾变地区,赈济灾民,平息民愤,恢复社会秩序,从而避免了一场民变的发生。林则徐在禁烟之前,已经在地方上享有很高的名声了,是一位政绩突出的能臣。

下面我们来讨论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林则徐的禁烟对不对?有人说林则徐禁烟的初衷不是为了人民的健康,而是为了不造成银荒兵弱的局面,本质上是为了国家考虑,而不是从老百姓的角度考虑问题,我觉得,此言差矣!1823年,林则徐在江苏已经开始禁烟了,这个时候清朝的贸易是入超地位吗?林则徐是有感于白银外流才禁烟的吗?不是!他认为江苏之所以世风日下,风气败坏,全因鸦片害人,于是下令江苏禁烟。林则徐的禁烟运动确实激怒了英国人,也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但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责任不在林则徐身上,而且林则徐虎门销烟以后,知道英国人可能要打过来,于是做好了珠三角地区的防务工作,英国海军觉得珠江口防备森严,于是北上挑衅,来到厦门,发现厦门的防务也很严,又北上到定海,终于在定海找到了开战的良机。林则徐派人快马加鞭,500里加急告诉道光皇帝,中英已经开战了,提醒各地做好防备,无奈马再快,快不过英国的军舰。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之所以战败主要原因不在于中国的武器落后,当时的清政府只是把鸦片战争看作是东南沿海的一次骚乱而已,道光皇帝并不是没有信心打败英国人,而是怕花银子,打仗是要耗费银子的,康乾盛世积攒的银子都被乾隆奢侈的花完了,后世之君常常捉襟见肘,银子不够花。而且当时道光皇帝已经发动全国总动员了,各地的军队正赶赴东南沿海,但是速度太慢,赶到当地,战争已经结束了。想想看,英国人是远道而来,后勤补给是个问题,只要全国总动员,千里海疆全面封锁,举一国之力还打不败英国远征军?道光皇帝由于当时的认知,他不会认识到中英《南京条约》是多么的丧权辱国,而是把它看成是对英国的恩赐,是用一些小恩小惠来结束一场战争,在他看来是最好的选择,战争再打下去,还不知道要花多少银子呢。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当时的马戛尔尼访问中国,向乾隆皇帝行了三跪九叩之礼,那么乾隆当时就有可能把东南沿海的某个岛恩赐给英国人作贸易。道光皇帝指责林则徐误国误朕,并不是对林则徐的评价,而是当时一时激愤之言,林则徐过于强硬,激怒了英国人,导致鸦片战争,害的清朝花去了国库很多银子,这是道光皇帝骂他的原因。

实际上道光帝和咸丰帝都对林则徐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兴起以后,咸丰帝一直想重用林则徐,借用他过去的威望去平定洪杨之乱,大学士穆彰阿、耆英等人极力阻挠,咸丰帝忍无可忍,将穆彰阿革职,永不录用,耆英亦被降职,但是林则徐此时的身体已经每况愈下,走到广东普宁时,与世长辞,享年66岁。林则徐逝世消息一传开,举国悲痛,每天皆有数千人往行馆跪拜,左宗棠得知林则徐逝世后,放声痛哭。为表彰林则徐,清廷颁旨悼恤林则徐及亲属,晋封林则徐为太子太傅,赦免任内所有处分,他的三名儿子也被授予官职。咸丰元年四月,咸丰帝赐祭葬,派员致祭,颁发《御祭文》和《御赐碑文》,赐谥号“文忠”,以表彰林则徐的功业。所以说林则徐在当时已经有很高的威望了,并不是后世之人有意的夸大。林则徐虽然对当时世界的认知并不是我们现在想象的那样,而是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在当时的环境下已经相当不错了。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嘉庆、道光、咸丰年间的清朝社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世风日下,社会颓废,林则徐这样的能臣可以振奋人心,改变时局。这也是道光帝和咸丰帝为什么赏识林则徐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清朝官方自己都撤消了对林则徐的处分,我们今天何必苛责林则徐呢?中国出一个民族英雄不容易,希望我们都要好好的珍惜,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世界上哪个国家的民族英雄没有缺点?但是为什么他们不去翻案?在欧洲国家,一个国家的民族英雄就有可能是另外一个国家的侵略头目,但是他们从来不在乎另外的国家是什么看法,是自己的民族英雄就可以了。虎门销烟已经在世界上获得了正面评价,我们更没有必要认为林则徐的禁烟有什么不妥或者不对的地方。

标签: 道光嘉庆咸丰林则徐

更多文章

  • 道光对林则徐的特殊恩赐却引来同僚妒忌艳羡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道光,嘉庆,咸丰,林则徐

    林则徐出生于福建省侯官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先祖到福州后,皆以教书为业,祖父林正澄曾经是一名秀才。他的父亲林宾日也是一名秀才,后来经岁试补为廪生,从此也当起了教书先生。林则徐12岁那年参加府试,竟然一举夺魁。14岁考中了秀才,入读鳌峰书院。在那里读书时,一次偶然的机会,闽县知县房永清发现他不仅识文强记

  • 揭秘:商鞅为何也叫卫鞅?商鞅对秦国有什么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商鞅,秦孝公,秦国,商鞅变法

    卫鞅就是历史上人们所说的商鞅,他在战国时期是非常著名的人物,是非常有名气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而他的改革更让秦国变得更加强大,在政治和民生上都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为他如此地出色,所以人们对卫鞅的老师是谁也非常好奇,到底什么样的人能够教导出这样出色的学生,那么卫鞅的老师是谁呢?关于卫鞅的老师历史上有两种

  • 商鞅之死怨不得人 无形中就给自己埋下了三个祸根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商鞅,秦孝公,秦国,商鞅变法

    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朝代,在秦朝的历史上,商鞅则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自从秦孝公用商鞅变法以后,秦国就开始了真正的强大,可秦孝公一死,继位的秦惠文王就迫不及待的杀掉了商鞅。商鞅的死,从表面

  • 揭秘:周平王为何选择东迁洛邑?东迁有何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周平王,周幽王,周朝

    周平王姬宜臼,是周幽王的儿子,母亲是申后,外祖父是申侯,而褒姒,是他的后母。周幽王在位时,周朝已经不复昔日荣光,再加上周幽王昏庸无能,为博美人褒姒一笑,烽火戏诸侯,致使失信于诸侯,导致了西周的灭亡,所以最后传到周平王手里的周王朝,已经是个中等大小的和诸侯国差不多大的周王朝,周平王重新整治,成为东周的

  • 揭秘:王翦为秦国统一六国都歼灭了哪些国家?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王翦,战国名将,白起,嬴政

    如果说秦国为什么能够很快的统一六国,肯定跟很多人分不开关系,武将和谋士的贡献都是缺一不可。其中,武将肯定包括大将王翦,他对于秦国的扩张有着重要的影响,倘若没有王翦,统一的步伐肯定受到阻拦,可以说他是秦统一过程中的最大功臣。王翦的出生时间不详,但是我们知道他是频阳东乡人,就是如今的陕西富平那一块人。他

  • 田单:看小小将领如何成为一个复国大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乐毅,乐毅伐齐,齐国,田单

    战国时期齐国田单原本只是一个基层的小官员,年轻的时候并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后来燕国大举进攻齐国,齐国最终退守即墨与莒城两地。就在齐国即将面临灭亡之际,田单在即墨挺身而出,带领即墨残兵败将极力反击,以弱胜强,以少胜多,击败了燕军,使齐国转危为安。战国时期齐国是历史大国,齐宣王死了之后湣王即位,大举进攻

  • 王莽是怎么死的?王莽死后为何会被割下舌头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王莽,汉朝

    王莽称帝之前,很注意笼络人心,表现得礼贤下士,谦恭大度,也做过几件顺页乎民心的事。平帝继位之后,太皇太后认为王莽拥立有功,耍加封他2·8万民户、256万亩田地,王莽坚辞不受。有一年遇天灾,王莽主动捐饯百万,献地3000亩,带动了一批官员献地献宅,使一批灾民得救。王莽有个儿子杀死了一个奴婢,王莽痛骂儿

  • 公子小白是如何成为一方霸主的?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齐桓公,管仲,齐国,春秋五霸

    齐桓公姜小白乃齐僖公的第三个儿子,是春秋时期齐国第十五位国君。姜姓,即位前称“公子小白”,即位后称“齐侯小白”。齐国内乱,导致齐僖公的长公子齐襄公和僖公侄子公孙无知相继而死,内乱以公子小白与公子纠夺位成功而结束,公子小白即登上国君的位置。齐桓公早年任人以贤,求贤若渴。重用管仲,推行大范围的改革,齐国

  • 戚夫人为何被吕雉弄成“人彘”?是她做做自受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戚夫人,吕雉,汉朝

    在古代后宫中若某位妃子得宠后,想必有两个下场,第一是上位,成为后宫的统治者,第二便是被人嫉妒陷害,最终走上悲惨的下场,很多人都觉得进宫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其实不然,若没有得到皇帝的临幸,想必她的一生都要孤独的在四周都是城墙中度过。而在古代中有这样一位平民女子,因为救了刘邦,从此她的命运彻底的改变了,

  • 百里奚是个什么样的人?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没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百里奚,秦穆公,羊皮,秦国

    春秋时期秦国大夫百里奚,是先秦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人生历程,品格才学,堪称现代寒门学子之表率。百里奚是春秋时楚国宛邑人士,原本出身寒门,少年时期曾饱受贫穷疾困之苦,与妻子杜氏守着寒窑艰难度日。为了支持丈夫远游追寻梦想,妻子忍痛宰杀了家中唯一一只下蛋母鸡,准备了一桌饭食为丈夫践行。离家数年间,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