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来嚼铁”是谁的外号?为什么叛军跟皇帝都怕他?

“来嚼铁”是谁的外号?为什么叛军跟皇帝都怕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026 更新时间:2024/1/10 1:51:17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来嚼铁”来瑱的故事,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安史之乱时,他率领平叛大军打了很多胜仗,杀敌无数。

第一次与叛军交战,就亲手射杀了不少敌人,叛军很怕他,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来嚼铁”。

意思是,这家伙太厉害了,没有他啃不动的硬骨头,铁都能嚼烂!

他叫来瑱。

叛军怕他,皇帝貌似更怕他。

安史之乱尚未最后平定,皇帝就对武将产生了猜疑,那些手握重兵的将领,大多上了皇帝的“黑名单”。

来瑱成了皇帝第一个猜忌对象。

为了避免死于非命,他认为最好的选择,是拒绝皇帝要他回京师任职的命令。

01

据《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记载,来瑱属于典型的官二代,父亲是名著西陲的四镇节度使来曜。

唐玄宗天宝初年,来瑱跟在远在安西的父亲身边,担任了比较重要的职务,到天宝十一年的时候,他已升任左赞善大夫、殿中侍御史,伊西、北庭行军司马。

在很多朝臣眼里,来瑱是个有智谋、善决断,并且才能服众的人,至少在左拾遗张镐、萧昕看来是这样,所以,当安史之乱爆发,朝廷诏令官吏们推荐人才时,他们毫不犹豫地推荐了来瑱。

天宝十五年,也就是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二年四月,来瑱被任命为颍川太守、招讨使。

地处中原腹地、交通中枢、资源丰富,豫州八郡之一的颍川,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战国以来,很多重大战役都发生在颍川,所以,那地方需要一个能力出众的太守,不然就不可能“守”好。

但是很不巧,任命刚下达,来瑱的母亲就去世了,他不得不回家守丧。

然而军情紧急,朝廷亟需人才,经唐玄宗女婿、太常卿张垍再次推荐,朝廷给来瑱下令,你别守丧了,赶快回来上班,来瑱只得停止守丧,被任命为汝南太守。

不过,来瑱正要出发,又接到改任他任颍川太守的命令,因为叛军开始攻打颍川了。

来瑱不敢怠慢,星夜兼程赶往颍川,刚刚赶到,叛军就到了城下,来瑱举箭就射,一箭一个,箭无虚发,死在他箭下的叛军,不计其数。

初次交手,叛军损失惨重,看来要过这一关,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干掉来瑱,要么招降他。

想干掉来瑱,谈何容易,叛军决定采用第二招,派投降叛军的毕思琛去招降。

投降安禄山之前,毕思琛已官至大将军,而且还是来瑱父亲来曜之前的部将,安禄山派他来招降,是想打感情牌。

毕思琛的表演,也是相当地卖力,来到城下跪拜,哭祭老上司来曜——来瑱啊来瑱,我都这样了,你还不动心么?

这场面,一点也没影响来瑱对叛军的“屠杀”。

《资治通鉴》是这样描述这场战斗的:贼屡攻之,(来)瑱前后破敌甚众。

他那个“来嚼铁”的外号,就来自于这场战斗。

02

颍川之战结束后,来瑱因功加任银青光禄大夫、代理御史中丞、颍川防御使,河南、淮南游弈逐要招讨使,河南节度使。

到朝廷收复长安和洛阳时,来瑱又因功授任开府仪同三司,兼任御史大夫,封爵颖国公,而且其余官职如故。

到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来瑱在鲁山打败史思明余部时,他还先后担任过殿中监、代理陕州刺史,陕、虢、华等州节度使,兼任潼关防御、团练、镇守使,以及襄州刺史,兼任御史大夫,山南东道十州节度、观察、处置使。

之所以不厌其烦地罗列他担任过的职务,只是想说明他在平叛过程中做了多大贡献,因为每一个职务的变化,都是他能力的体现。

然而,也正因为此,他才成了被皇帝猜忌的第一人。

安史之乱是手握重兵的武将搞出来的,一想到这个,唐肃宗就不寒而栗。

若不想个办法,难保今后不会出现第二个,甚至更多个安禄山!

当然了,这些将领劳苦功高,对待他们,既不能随便杀,又不能随便撤,最好的办法,是把他们弄到京师任职,“看管”起来,不给他们“出轨”的机会。

来瑱虽然生性粗豪,但并不傻,我呆在襄州多自在多安全呀,哪个瓜娃子才稀罕到京师做官!

当然了,这话不能由他来说,他让部下给唐肃宗上表:请皇上把来大人留在襄州,我们都离不开他。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昏招,接到上表,唐肃宗对他的猜忌,反而更重。

落井下石的人,又不失时机地冒了出来,比如荆南节度使吕諲和淮西节度使王仲升。

甚至,来瑱的行军司马裴奰(bì),也来凑热闹。

裴奰落井下石的目的,则是想取代来瑱的位子,他多次上表唐肃宗,请求大老板让他去把来瑱抓了,理由竟然是“来瑱这个人有勇有谋,今后皇上您将难以节制”。

在裴奰看来,要想一举擒获来瑱,唯一的办法是搞偷袭,他愿意来做这个事情,替皇上分忧。

对于一个将领来说,有勇有谋,难道不是好事吗?可在居心叵测者眼里,这竟然成了罪行。

唐肃宗,深以为然,秘密下令任命裴奰担任襄州、邓州等州防御使,取代来瑱。

那时的唐肃宗,已经下了除掉来瑱的决心,只可惜没来得及完成这个心愿,就于上元三年(762年)四月挂掉了。

03

唐肃宗挂掉后,太子李豫继位,是为唐代宗。

老子未能完成的心愿,儿子替他来完成。

登上皇帝宝座刚一个月,唐代宗就决定试探一下,看来瑱听不听话。

来瑱果然上当了,听说大老板调他担任淮西节度使,便想使缓兵之计:淮西那旮旯没粮食,等麦收后再去。

然后他故伎重演,暗示部下上表挽留他。

这下可以确定了:这小子确实连皇上的话都不听了。

什么样的人才不听皇上的话呢?有异心的人!

这样的人,只能是死路一条!

公元762年六月,为了不打草惊蛇,唐代宗任命来瑱为襄州节度使、奉义军渭北兵马使,一方面却秘密下诏,令裴奰替他去收拾这个“叛逆”。

六月二十一日,裴奰率军开到,来瑱假装不知,问他带军队来干啥,裴奰说你不接受朝廷的命令,我来讨伐你!

来瑱说,胡说八道,皇上已正式任命我为襄州节度使,让我镇守襄州,我正是因为很听皇上的话,才继续留在襄州的!

来瑱说完,还把唐代宗给他的敕令给裴奰看。

裴奰无话可说,他的部下们却说敕令是假的,大老远来讨伐叛逆,怎能空手而归。

部下们也不等上司下令,竟擅自争相朝来瑱射箭,幸亏来瑱跑得快,跑到大旗下面,离对方远了,箭射不到了。

对方的举动,激怒了来瑱的副将薛南阳,他让来瑱坚守不动,然后率三百骑兵,偷偷绕到对方背后,突然杀出,来瑱也见机行事,前后夹击,裴奰带来的军队,被杀得仅剩他一人。

来瑱率军追击只身逃跑的裴奰,追到后押送到京师。

唐代宗自然不会承认是他派去的,只能让裴奰当替罪羊,把他流放到费州,然后杀人灭口,赐死在蓝田驿站。

尽管让大老板吃了个哑巴亏,来瑱还是觉得,不能跟大老板的关系搞得太僵,不然今后无法收场。

经过慎重考虑,来瑱决定赴京请罪,唐代宗也只好就坡下驴,表示既往不咎,还任命他为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仍任山南东道节度使、观察使。

04

来瑱貌似逃过一劫,还有点因祸得福的味道,没想到,这只是更大的暴风雨来临前的暂时平静。

被唐代宗放过的来瑱,没多久却被一个宦官盯上了。

这个宦官名叫程元振,唐朝著名的权宦,时为骠骑大将军。

实际上,来瑱早就被他“盯”上了。

早在来瑱担任襄州节度使的时候,程元振就想笼络他,遭到来瑱拒绝,程元振便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当然,最好是借刀杀人,而最好的那把刀,是大老板的。

在程元振看来,这件事很容易成功,因为来瑱已在大老板心里挂了号,现在需要做的,只是下点药——当然是烂药。

程元振自己不出面,唆使亲信王仲升出头,对来瑱进行诬陷。

王仲升系原淮西节度使,当初与叛军作战时当了俘虏,叛乱平定后被释放返朝,程元振想把他培养成亲信,便推荐他为右羽林军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这个亲信,果然没令程元振失望,王仲升对唐代宗说,当初他被叛军抓了活口,是来瑱与叛军合谋的结果。

唐代宗哪里听得了这话,顿时如火上浇油,下诏免除来瑱的官职和爵位,贬为播州县尉。

先贬后赐死,貌似成了唐代宗的固定套路,这一次也不例外,来瑱刚到鄠县,唐代宗就再次下诏,将他赐死。

来瑱的死,可以说是震动了全国,将领们人人自危,害怕这样的厄运,落到自己头上。

“战功推为中兴第一”的名将李光弼,就是个典型,当朝廷召他入朝,他害怕被程元振、鱼朝恩等宦官整死,竟不敢去长安见驾,最后忧郁而死!

而另一个名将,同样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立下大功,功勋仅次于郭子仪、李光弼的仆固怀恩,则因受到猜忌被逼而反,若非他暴死军中,定将是唐朝又一个“安史之乱”,因为他勾结而来的吐蕃兵和回纥,竟然达三十多万!

……

好在,真相虽然迟到,但没有缺席。

唐代宗最终弄明白来瑱是受了程元振的诬陷,为他平反,下诏恢复了他的官职和爵位。

再后来,陷害忠良的程元振罪有应得地遭到流放,最终被仇人杀死。

伴君如伴虎,今天不死明天死。

解决办法也有,向郭子仪看齐喽。

标签: 唐朝来瑱

更多文章

  • 魏忠贤自缢前对崇祯说了一句别有深意的话!崇祯明白时为时已晚!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崇祯,魏忠贤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魏忠贤和崇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魏忠贤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位期间掌权最大的宦官,人称“九千九百岁”,就差把真正的皇帝朱由校处理,自己做皇帝了,因此崇祯皇帝朱由检即位后,首先就将魏忠贤处死了,而魏忠贤临死前对自缢前对崇祯说了一句话,崇祯死前才恍然大

  • 李治:唐朝被低估的皇帝,功绩都被父亲妻子得掩盖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治,唐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要来给大家说一位,历史上最被低估的皇帝,后世的人们都觉得他看起来非常不起眼,对他也都是一些“昏庸”、“弱懦”的评价。但事实上却不是这样,他在位期间将王朝的版图扩大到了最大。而且还做成了一件,连唐太宗李世民和隋炀帝杨广,都没有完成的事。他就是唐高宗李治。相信很多人对于李治的印象

  • 唯一活过整个三国时期的大将,廖化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廖化,三国

    在历史长河中,廖化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他是三国时代蜀国的将士。可以说,他是唯一一个活过整个三国时期的大将。刚开始他是一名小小的山贼。他与杜远凭借着抢劫过往百姓的行李来维持自己的生活。之后,杜远劫持了刘玄德的两位美丽的夫人。在得知两位背景

  • 韩龙:三国最神秘刺客,能力不亚于荆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韩龙,三国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韩龙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汉朝史学家司马迁著作《史记》中的文章《刺客列传》,记录了以“士为知己者死”作信条的“四大刺客、专诸、聂政、豫让、荆轲、当然在三国时代也出现过很多刺客与刺杀行动、比如许贡的门客刺杀孙策、不过可惜的

  • 柴荣刚登基就杀了70位将军,背后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柴荣,五代十国

    在历史长河中,柴荣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柴荣在五代十国时期称得上大名鼎鼎的明君,可惜时不与他,正值壮年却病逝了,他一生的政治成果也被赵匡胤窃取。柴荣家里也算是当地的望族,但是后来家道败落,柴荣不得已投靠了姑母,一直住在姑父郭威家中。柴荣生

  • 和珅比福康安还要受宠 福康安的地位为什么比和珅还高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和珅,福康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和珅与福康安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和珅与福康安,两人都是清乾隆一朝的重臣,一文一武辅佐乾隆。和珅可以说是最受乾隆宠信的人了,但终其一生也只做到公爵,福康安就不一样了,生前已经做到了贝子,死后又追封郡王(福康安死于嘉庆元年,当时掌权的是太上皇乾隆),爵位比和珅

  • 唐朝一代名将秦叔宝,揭秘其传奇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秦叔宝,唐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秦叔宝的故事,欢迎关注哦。秦叔宝出身于官宦世家,历代先祖,包括他的父亲,都在朝廷中担任官职,可谓是官二代出身,而不是如演义中所说的打铁出身后来担任捕快,更没有过沦落到去卖马。秦叔宝年少的时候便展现出过人的武艺,十来岁的时候,便是隋朝大将来护儿看中的小将

  • 马抗:马超的弟弟,他真的自己创立了一个国家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马抗,三国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马抗的故事,欢迎关注哦。三国五虎将,若以家族基因来说的话,马超兄弟可算是个个出类拔萃,马超的盖世英勇自不必说,受诸葛亮遗嘱斩杀魏延的马岱也是蜀国后期的柱石将军。马超拥有着高超的技术和一腔孤勇和热血之情。马氏家族威望很大,但是有一个名叫马抗的,最终活到了

  • 李亨是个怎么样的人?为什么李亨敢夺权称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李亨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李亨敢夺权称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李亨是一个十分谨慎,又十分懦弱的人。然而,这样一个人,却敢于在安史之乱爆发后,脱离唐玄宗,北上灵武称帝,并昭告天下,废了他父亲唐玄宗的皇帝之位,把他的父亲升格为太上皇。(李亨剧照)可以说,李亨这种做法,是十分大胆而果决的。历

  • 一代名将田忌功勋卓越,为何被邹忌算计了?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田忌,战国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田忌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田忌落马始末在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中记录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说田忌和邹忌不和,甚至邹忌可以说得上是厌恶田忌,于是邹忌就让人拿着十金,到集市上去占卜。并且,边走边吆喝:我是田忌大将军的人。我为了国家三战三胜,想要起兵谋反,你给我算算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