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明英宗朱祁镇:成蒙古人的俘虏却感动了蒙古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166 更新时间:2024/1/3 22:49:10

好男人明英宗

铸成“土木堡惨案”大祸的明英宗朱祁镇,生活中却是个绝对好男人。他与皇后钱氏恩恩爱爱,事母孙太后极孝,生病的时候亲自照料。他和同父异母弟郕王朱祁钰,即后来的景泰帝,当时更是兄弟情深。

明宣宗一生仅他与朱祁钰两个儿子,宣宗临终前,还曾特意把朱祁钰母子叫到病榻前,嘱托孙氏好好照料这对母子。朱祁镇登基后,对朱祁钰母子体恤有加,不但待朱祁钰母亲吴氏极为恭敬,每逢年过节,对朱祁钰更必有厚赐。连当时的直臣李时逸(当年骂明仁宗的那位)都曾由衷称赞说:陛下兄弟相亲,国之福也。

爱国青年王公公

朱祁镇被后人诟病较多的,就是他宠信宦官,尤其是宠信王振。但在朱祁镇做太子,乃至早期登基时,后来臭名昭著的太监王振,却也一度是个名声颇好的“贤良”,幼年朱祁镇喜好玩耍,经常在宫里摆开场子踢球,连大臣们都不敢劝,没想到王振见到后扑通跪倒,当场流泪高呼说:“当年先帝(明宣宗)喜欢踢球,结果误了国事,现在皇上又踢球,是要把国家大事置于何地啊。”此事传开,许多朝中重臣也啧啧称赞,内阁重臣杨士奇就曾感慨:太监当中也有这样的贤良啊。

帝王的友谊

在“土木堡惨败”后,明英宗朱祁镇沦为瓦剌人的俘虏。但《明史》中的记录,无论怎样危险的遭遇下,在凶狠的敌人面前,他都保持着大明天子的高贵气度。

而淡定的朱祁镇,也有一次载入历史的“失态痛哭”:一次他的侍卫袁彬身患重症,昏迷不醒,朱祁镇焦急万分,在百般医治无效后,朱祁镇趴在袁彬身上,放声嚎啕大哭起来,没想到这一哭,却把一只脚已经迈进鬼门关的袁彬,硬生生的给“哭”醒了。后来瓦剌连遭败绩,朱祁镇又渐无价值,居住条件更恶劣。一刮风就漏风,冻得哆哆嗦嗦。安置他们的地方,却有个别样的名字:苏武庙。在袁彬的记录中,那些日子里,朱祁镇,袁彬,哈名,狐狸沙尔,四个患难与共的主仆,就在苏武庙破帐篷中,受着呼啸的寒风,相互偎依在一起,相依为命。

不死之身明英宗

按照各种史料的说法,土木堡惨案后沦为俘虏的明英宗朱祁镇,是个死了许多次没死成的人,瓦剌可汗也先想用剑砍死朱祁镇,结果剑断了,也先想把朱祁镇扔到水里淹死,结果朱祁镇扶了起来。而《黄金史》和《明史》也都有一个“巧合”的记录:也先想半夜偷偷杀死朱祁镇,没想到天上打雷,把也先的马给霹死了。一来二去,也先终于相信朱祁镇是真命天子,从此不敢加害。

敌人也感动

北京保卫战胜利后,大臣杨善出使瓦剌,通过软硬兼施,终于成功要回了明英宗朱祁镇。而完成任务的杨善,更亲眼看见沦为囚徒的朱祁镇,在蒙古草原的“人气”。

先是宴会上,瓦剌可汗也先的弟弟伯颜帖木儿,对朱祁镇甚为恭敬,甚至向扬善提出了哭笑不得的要求——朱祁镇回去后,景泰帝朱祁钰必须把皇位还给他。而送行的时候,伯颜帖木儿更亲自护送千里,直到大明边陲。临别的一刻,这位戎马一生的硬汉子,面对朱祁镇泪如雨下,依依惜别。而伯颜帖木儿刚走,也先的另一大将昂克又追来了——原来他猎到了一只獐子,特意纵马驰骋千里,前来进献给朱祁镇。沦为囚徒的朱祁镇,他的气度与亲和,不但感动了朋友,更感动了敌人。

子之手与子偕老

如愿回家的明英宗朱祁镇,被在位的景泰帝尊为“太上皇”,其实却是被百般提防。连基本的生活都无法保障,与他相依为命的,正是在家苦苦等候他两年的钱皇后。

朱祁镇被俘后,钱皇后先是拿出私房钱,送到也先处赎人,却人财两空。而后她天天跪地祈求上天,保佑朱祁镇平安,结果腿因此跛了,眼睛也为此哭瞎了,等朱祁镇回来时,她已成了一个瘸腿瞎眼的老妇。但朱祁镇却毫不在意,夫妻二人相亲相爱,相守度日。俩人的日常花销,甚至要靠钱皇后天天纺纱,卖钱度日。而受命在南宫监视朱祁镇的特务们,也经常看到感人的一幕,钱皇后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朱祁镇陪在身旁,牵着钱皇后的手。这对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患难夫妻,真正演绎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美好。

两大善举

度过了几年囚徒生涯后,明英宗朱祁镇趁景泰帝病危的机会,在徐有贞等群臣的拥立下复辟成功。再度君临天下的他,由于杀害了北京保卫战的大功臣于谦,因而被后世诟病。但二度执政时期,明英宗却也做了俩件好事:一是实行“优老之礼”, 全国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国家都要每年发放粮食供养,九十岁以上的老人加倍,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免服任何国家差役。这是世界上最早最细化的“国家养老政策”。第二件事,却是他临终时候的遗言:废除中国流传千年之久的野蛮殉葬制度。

标签: 明英宗蒙古也先

更多文章

  • 解密:文天祥怎样拒绝元朝忽必烈劝降而赴死?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文天祥,忽必烈,宋朝,

    元朝,北京(时称大都)的刑场在柴市口(今东城区交道口)。说起来,我知道柴市口,还是因为文天祥,这位写有《正气歌》的南宋状元宰相,正是在柴市口,实现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最高理想。文天祥战败后,经过“零丁洋”而被押赴大都兵马司狱中。元世祖忽必烈看重这个人才,让被俘的亡国之君恭帝出面当说

  • 揭秘:中国历史上最早热衷于摆谱的帝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商纣王,帝王,历史,

    摆谱,不光是普遍存在的,而且是历史悠久的。古往今来,摆谱的大有人在。这似乎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风俗”。“摆谱”风俗的延续与发展,使得其本身已经作为一种文化传承下来。可以说,摆谱文化,源远流长。在过去几千年的历史中,一些帝王权贵、名臣将相在摆谱的领域里树立起了“光辉”的“榜样”,他们以各自独到的笔墨书

  • 汉代轶事:刘邦曾将儒生帽子摘下来往里面撒尿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邦,儒生,治国,

    刘邦,尤其是早年的刘邦,不喜欢儒生是很出名的。有人戴着儒生的帽子来拜访刘邦,刘邦却把人家的帽子摘下来,往里面撒尿。跟儒生谈话,经常破口大骂。这段评价是从哪里传出来的?是在读书人郦食其想去拜访刘邦的时候,刘邦的门人对他说的。此时,刘邦想攻打昌邑却未能取胜,只能兵临陈留,在高阳郊外扎营,并竖旗招纳人才。

  • 历史上真实的李卫有多牛?雍正为他发明一个官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卫,清朝,雍正

    《李卫当官》片头曲里有句歌词:管他是文还是武,管他是荤还是素,你不出头我出头,乱拳打死老师傅。乱拳打死老师傅,是民间俗语,意思是不按常理出牌、乱中取胜、歪打正着。原本说的是练拳习武的事情,如果一切都没有章法,连老师傅都无法招架,和这句民间俗语相对应,李卫简直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的经典人物。话说李卫是怎

  • 猛张飞醉酒丧命:一世英雄为何留下千古笑柄 ?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飞,英雄,名将,

    酒是一把双刃剑,既能成事也能坏事。《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中的忠义酒;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动魄酒;关羽温酒斩华雄的豪迈酒;还有张飞佯装酒醉战张颌的智慧酒……但杀猪出身的张飞成也是酒、败也是酒,最后身首异处,也在一个酒字上。张飞爱憎分明,不遮不掩,喝酒也是这样,控制不住量,把握不住度。他不但好酒,而且成瘾,

  • 班超:率领十人让匈奴全军覆没而自身无一伤亡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班超,汉朝

    经过西汉末年的战乱,汉武帝时期由张骞建立起来的丝绸之路已经中断,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也不复存在。是书香之家走出的班超投笔从戎、以自己的胆识与才智威震西域,确保了这条中西大动脉的畅通。一、投笔从戎,立志报国 班超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班彪曾任县令,后专门修史,是东汉著名的大文豪、史学家;他的哥哥

  • 韩愈是个怎样的人?韩愈为何敢对皇帝吹胡子瞪眼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韩愈

    韩愈,是一个著名的文学家,散文成就很高,以“文起八代之衰”在当时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更是一个了不起的政治家,在中央做官时,他意气风发,评点时政,敢对皇帝老子吹胡子瞪眼;被贬到偏远小县后,也是胸怀磊落,尽自己所能,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好事。一、直言敢谏的风骨 公元803年,韩愈当上了监察

  • 审食其与吕雉到底什么关系?他是吕雉的情人吗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审食其,吕雉,汉朝

    有人说审食其跟吕雉偷情给刘邦戴绿帽子,也有人说他们只是患难与共,那到底真正的史实是怎样的呢?这审食其和刘邦本是同乡,都是沛县人。刘邦还在县政府里当差的时候,就为刘邦的食客,整天跟着刘邦吃喝玩乐,也算是一对铁哥们。秦二世元年,审食其跟着刘邦起兵反秦。刘邦带兵离开沛县时,留下自己的哥哥刘仲还有审食其一起

  • 大宋朝的不孝皇帝:宋孝顺皇帝遭遇怎样的不孝儿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宋朝,皇帝,赵惇

    宋孝宗赵昚虽然只是宋高宗赵构的养子,但他继位成为九五至尊的皇帝后,也始终把太上皇当成亲生父亲孝顺,把吴太后当成亲生母亲供养,小事同父母商量,大事听父亲决断,有时哪怕是太上皇的一些无理要求,他也想方设法给予满足,为此甚至不惜得罪满朝文武。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孝顺的皇帝,却教育出一个极不孝顺的儿子,和一个

  • 真实的“芈月”:把持朝政40年有情夫还有男宠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芈月,秦宣太后,芈月传

    年末备受期待的历史大剧《芈月传》终于在东方卫视揭开面纱,与郑晓龙执导的另一部女性大剧《甄嬛传》架空历史不同,《芈月传》则是以历史上真实存在的秦宣太后为原型。在采访中郑晓龙也介绍说,该剧除了宫斗,更多的是对芈月这个人物以及与她存在关系的人物进行解读。历史上真实的芈月是什么样的?这位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