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为何杀印度和尚:认为他在辱自己无德

朱元璋为何杀印度和尚:认为他在辱自己无德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540 更新时间:2024/1/22 13:05:53

俗话说“爱情无国界”,然而在明朝时期则是“文字狱无国界”。文字狱作为中国的一个土特产,在明朝进入高产期,很多规规矩矩的读书人因为一两个字,稀里糊涂就突然上了断头台。不仅连政府官员不能幸免,就连外国人都不能幸免,这其中就包括印度高僧释来复。

说起文字狱,就不能不提朱元璋,明朝的文字狱之所以闹那么凶,和他有着直接的关系。明朝以往的朝代虽然也有文字狱,但却没有作为一种惯例或是制度长期悬在文化人头上,直到朱元璋时期,文字狱正式列入诏狱(锦衣卫设的监狱)的一种,罪状由朱元璋或者当权大佬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起,证据也由当他们这些手握生杀大权的人对文字的歪曲解释而成。一个单字或一个句子,一旦被认为诽谤皇帝或讽刺政府,即构成刑责。文字的含义不在客观的意义,而在当权者的主观解释。说得简单点,就是当权者们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荒诞的逻辑推理,把两件压根不相干的事情联系起来,然后上嘴唇一磕下嘴唇:有罪!一般能干出这种事的人基本不靠谱,其中首推朱元璋。众所周知,朱元璋早年没读过书,全靠一根木鱼锤而不是笔杆子吃饭。后来扯旗造反期间,迫于新工作需要才读了不少书。但是,读书人读书走的是正道,朱元璋由于早期的草莽出身,他读书走的是邪道,不懂敢装懂,于是乎天下读书人就遭了殃。

网络配图

下面我来举几个典型的例子:

按照明朝初年的习惯,每逢正旦,万寿节及册立东宫等重要时刻,内外文武大臣都要献上表笺庆贺。明朝初年和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不是佃户就是樵夫,正经读过书的没几个,于是撰写贺表的任务一般都落在当地教官的身上。朱元璋知道这些人有讪讥的嗜好,所以对这些表笺格外在意。果然,一些表笺被他看出了“破绽”,朱元璋毫不犹豫地亮出了屠刀。当时以表笺文字触犯忌讳者为数不少,而最多的是因为用了“则”字。当时的江淮方言,“则”与“贼”读音相似,朱元璋以为这是在讥讽他有落草为寇的经历。如浙江府学教授林元亮因所作《万寿增俸表》中有“作则垂宪”句被杀。其他因为“则”字被杀的官员还有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和桂林府学训导蒋质等。

尉氏(河南尉氏)县学教授许元,在奏章上有“体乾法坤,藻饰太平。”这两句话是千年以前的古文,但朱元璋却解释说:“法坤与‘发髡’同音,发髡是剃光了头,讽刺我当过和尚。藻饰与‘早失’同音,显然要我早失太平。”于是许无被处斩。

杭州府学教授徐一夔的表文中有“光天之下”、“天生圣人”等语,朱元璋牵强附会,说文中的“光”指光头,“生”是“僧”的谐音,徐是在借进呈表文骂他当过和尚。德安府训导吴宪的表文中有“望拜青门”之语,朱认为,“青门”是指和尚庙。这些犯了忌讳的,都被“诛其身而没其家”在朱元璋的淫威之下丧了命,这一批人都是地方学校教师,只不过代地方官员撰写奏章,竟招来杀身之祸。

网络配图

有个叫卢熊的读书人,人品文品都很好,朱元璋委任他到山东兖州当知州。卢熊到兖州后要用官印,发布文告。当他把皇帝授给他的官印取出一看傻了眼,原来,朱元璋笔下的诏书是授卢熊为山东衮州知州,这官印是根据皇帝的诏书刻制的,这兖州自然变成衮州了。可是山东历来只有兖州而没有衮州。卢熊是个搞学问的,办事认真,于是他就向皇上写了一份奏章,要求皇上更正,把官印重新刻制过来。朱元璋一见奏章,知道是写错了,但是,就不认错,还大骂卢熊咬文嚼字,这兖和衮就是同一个字,卢熊竟敢将它念成“滚”州,这不是要朕滚蛋吗?即将卢熊斩首。

最后,我要特别提一下印度高僧释来复。这个释来复是印度高僧,受到邀请前来给朱元璋讲授佛学。起初,朱元璋对他十分礼敬,学费啥的也没少交,外加一堆红包。估计释来复来中国的时候,心里一直想着早点回去,所以法名“来复”,有来有回,再来不难嘛。在红包赚够了时候,释来复决定回国,行前一时手痒,写了一首谢恩诗,其中有两句:“殊域及自惭,无德颂陶唐。”意思很明显,他生在异国(殊域),自惭不生在中国,觉得自己还没有资格歌颂大皇帝。但是这东西要看读者是谁,朱元璋是天生做小说家的料,看到这首诗马上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殊,明明指我“歹朱”。无德,明明指我没有品德。于是朱元璋马上翻脸,送出一张车票,把释来复直接送到西方极乐世界。

网络配图

朱元璋憎恨读书人其实是有缘由的,当年朱元璋的死对头张士诚,一向对读书人不薄,养着一批文人,可这帮文人表面上对张士诚谦恭有礼,骨子里却根本看不起他。张士诚原名张九四,称以后,觉着这名自俗气,想取个官名。他们便替他起了个官名叫士诚。后来有人查阅《孟子》一书,见上面有“士,诚小人也”一句,也可读做“士诚,小人也”朱元璋听了这故事,回去一查《孟子》,果然如此,于是对读书人更为憎恨,从此以后他每次翻阅臣下所上的表笺,就留了个心眼儿,凡是里面有影射嫌疑的一律砍头。其实,这些文字是不是真有那么严重的鄙视的意思,朱元璋心里也没底,但他总觉得所有文字的背后都有可能暗藏着数不清的挖苦、挪揄和讥讽。确有其事的,杀了活该;被冤杀的,权当是一种震慑吧。

标签: 朱元璋

更多文章

  • 清朝著名大贪官和珅的府邸叫什么名字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和珅

    和珅入仕是在乾隆三十四年,那时他参加了科举,但不幸名落孙山。三年之后,和珅22岁,他被授予了三等侍卫。后来没过多久,和珅在乾隆帝面前因展现才学而获得赏识,当了其仪仗队的侍从。从此,和珅开始了自己平步青云的为官之路。和珅在朝为官二十多年,深受乾隆皇帝的宠信,升官、封爵达到了五十多次,其中重要的官职就有

  • 难以置信!李唐皇帝竟是赵将李牧后裔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李牧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此诗说的是秦始皇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一举灭了六大诸侯国建立秦朝。但是在攻打赵国的时候却在赵将“李牧”身上吃了亏。关于李牧,人们都知道他是“战国四大名将”,是赵国的柱石,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后裔十分显赫,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世家大族之一,其家族中不少宰相,甚至连李唐皇帝也是李牧的

  • 他是拯救汉族的千古一帝也是被辱骂多年的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千古一帝

    三国后期,司马家族取代曹氏集团建立了西晋,在经过八王之乱后,中原军事实力变得异常薄弱。各种原因搓合之下,北方、西域、中亚地区等各种外族,趁机入侵中原,是为“五胡乱华”。网络配图当时侵略中原的主要以羯、白匈奴、丁零、铁弗、卢水胡、鲜卑等外族为主,这些部落都是金发碧眼的白种人,在当时属于“野蛮人”,文明

  • 他因写诗受宠成状元 却为何因写错字差点砍头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嘉庆

    嘉庆皇帝过生日,百官按照规矩都要上贺礼,这本来也没有没有什么,但是嘉庆对一份奇特的贺礼产生了兴趣。这份贺礼是从康熙和乾隆的御制诗中挑出了二百句组成一首长诗。康熙和乾隆都喜欢写诗,作品多,好的坏的都有。但是水平实在上有限。当时的人普遍认为康熙的诗还能算的上是中上等,但是乾隆嘛,除了养成乱涂乱画的毛病,

  • 如果秦始皇不死,那么刘邦项羽会是他的对手吗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秦始皇

    其实回达这种假设的问题太多了,有时候也觉得没有意义,毕竟历史没有如果,也不可能假设,但是也可以根据个人的爱好谈一点个人的看法。其实秦始皇不死刘邦项羽绝对不是秦始皇的对手,也没有作乱的可能,至于以后秦朝会不会灭亡,我们今天暂且不论,我们只谈一谈今天的问题,以下仅是个人看法而已。网络配图1、秦始皇不死,

  • 揭秘:史上唯一一个被做成"腊肉"的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皇帝

    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辽国,国号为"契丹"。十年后,耶律阿保机病逝,他的次子耶律德光继承了皇位,也是辽国第二位皇帝。今天我们要讲述,就是耶律德光的事迹。耶律德光能征善战,深得他老爸耶律阿保机的信任,在二十岁的时候就担任天下兵马大元帅,在南征幽州、西征吐谷浑、回鹘期间,战功卓著

  • 杜挚与商鞅之间有什么冲突?最后是什么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商鞅

    杜挚是生活在战国时期的秦国,曾破魏有功,官拜左司空,同时也是秦国守旧派的代表人物。那么杜挚与商鞅之间有什么冲突?最后是什么结果?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介绍。公元前359年,正当商鞅辅佐秦孝公酝酿变法时,甘龙、杜挚起来反对变法。网络配图他们认为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商鞅针锋

  • 她很讨皇帝欢心 竟让皇帝甘愿当她的奴隶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潘玉儿,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的贵妃。潘氏出身低微,她父亲只是个市井小民,在街上摆摊为生。在被选人宫中之前,潘玉儿在金陵充当歌姬。萧宝卷即位以后,他喜好美色,因而他的臣子梅虫儿专门在民间选取美女,不论出身,只要貌美就都选入宫中献给萧宝卷,以此获得升官发财的机会,潘玉儿也被选人宫中。网络配图潘玉儿最突出的一

  • 曹操那么爱才可是为何又要杀死名士孔融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孔融

    曹操是历史上有名的枭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挟天子以令将诸侯,就是小皇帝也恭敬他三分。如此高的权威,又有谁不服呢?网络配图孔融是孔圣人的后代,据说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一代名儒。自然也继承了家里的优良传统,学问渊博,诗赋俱佳。并且刚正不阿。曾多次弹劾一位大将军的贪污腐化,因此大将军招揽刺客刺杀他

  • 为何说南王冯云山的死亡加速了太平天国的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南王冯云山

    冯云山,出生在广东省禾乐乡,此地与当时洪秀全的老家是邻村,距离很近。冯云山从小就喜好诗书,他家中算的上同村中经济条件不错的,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去学堂上学,喜欢老师讲中国的历史文化,后来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教书先生。下面我们来看看有关于冯云山简介。他喜欢研究典籍,各家的书均看,从中寻找自己想要获取的知识。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