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那他有过铺张浪费的事迹吗?

朱元璋痛恨贪官污吏,那他有过铺张浪费的事迹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3142 更新时间:2024/1/16 13:50:14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朱元璋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

太祖朱元璋在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节俭。在没当上皇帝前,有次部下送他一张金床,他当场就把床毁了,并表示自己讨厌这样的奢侈。称帝后经常吃素,自己的马车还是修补过后的,皇后更是穿着褪了色的衣裳,这些历史记载的种种都表明朱元璋是一个勤俭节约的皇帝。

可是却很少有人提到他做过的最铺张浪费的一件事:建立规模庞大的中都城。

1、 修建中都城

才建国三年(洪武三年),朱元璋就决定在自己的家乡凤阳建立都城,并把这座都城定位为未来的权力中心,取名“中都”。这个都城的周长是六十余里,城内有文华殿、奉天殿、武英殿等和后宫五区。

午门外有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在其旁配套有祭祀祖宗的太庙、祭土地神的太社坛和五谷神的太稷坛。都城内外更是有历代帝庙、开国功臣庙、城隍庙、国子监、朝日坛(每年于春分之日祭祀太阳的地方)、山川坛(祭祀先农诸神的场所)、观星台等机构。

这些设施可谓是应有尽有啊。

为了建立中都城,朱元璋更是兴师动众、大兴土木。征调了工匠、壮丁一百五十多万人,使用的材料除了石头是本地的外,其他的如砖瓦、木材都是从外面调运过来。

为了防止外运来的砖瓦被偷工减料,每个砖瓦上均刻有提供地、制作人、制作时间。而宫殿的梁柱更是从远在四川的原始森林中砍回的楠木。从四川到凤阳的距离有一千五百多公里,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运输这些木材,可谓是“难于上蜀道”。

在《明中都》中记载了运输的过程,这一千五百公里的路程分为水路和陆路。砍好的楠木通过长江和运河,流入淮河,再经濠河进入中都城不远的东湖,之后再进行陆运。因楠木实在过于巨大,需要用特制的大车来装,二百多人来拉。而木材太过沉重,缠了铁皮的车轮还是会不停的被压坏,因此除了拉车的人外,还有另外扛车轮的,以便能及时更换,而每天能前进的路程也就十多里路。就运楠木已是这般艰辛,更别提其他方面了。

在《明史·叶伯巨传》中提到:今凤阳,黄陵所在,龙兴之地,而率以罪人居之,以怨嗟愁苦之声充斥园邑。《明太祖实录》更是谈到:近营中都,闻军士多以疫死,盖盛暑重劳,饮食失节,董其役者又督之太急,使病无所养,死无所归。

可见修建中都城耗费了多少的财力、物力、人力,又激起了多少的民愤。

2、 中都城秒变烂尾城

当中都城修了六年,接近完工的时候,朱元璋却紧急下诏停止营建中都城,理由竟是“役重伤人”。

不过这个理由也太官方了吧,修建那么大的一个工程,必定是要劳民伤财的,而作为一个皇帝,过了六年后才说“役重伤人”?现在“役”也“役”了,“伤”也“伤”了,再把整个工程停下来也不能再弥补役伤带来的后果,而最重要的是把中都城变成烂尾城岂不是造成更大的损失?

显然这只是罢建的表面原因。罢建的重要原因有几个:第一,朱元璋第一谋臣兼风水大师刘基在告老还乡之前对朱元璋说:凤阳虽帝乡,然非天子所都之地,虽已置中都,不宜居。他认为凤阳的风水不好,四周都是平原,无险可守。这间接影响了朱元璋对凤阳的看法。

第二,在《明史》中记载:时造凤阳宫殿,帝坐殿中,若有人持兵斗殿脊者。太史李善长奏:诸工匠用镇压法,帝将尽杀之。这段记载主要是说由于不断的赶工期,累死了许多人,民怨很深。当朱元璋来凤阳验收工期时,许多的工匠进行抗议,结果遭到朱元璋的血腥屠杀。屠杀的结果反而激起更大的民愤。

第三,在《凤阳县志》中提及:数百里间,王侯之家,甲第相望,冠盖如云。这段话说的是朱元璋在考察中都城时发现这些公侯伯争相竞富,纷纷把房子建的金碧辉煌,这让向来疑神疑鬼的朱元璋很是不安,总觉得这帮人有一天会聚众造反。

种种的原因使朱元璋罢建了中都城。

3、 及时补过

在罢建中都城后,朱元璋昭告天下《中都告祭天地祝文》,其中提到:今为凤阳,于此建都。土木之工既兴,役重伤人,当该有司,叠生奸弊,愈觉尤甚。

之后他也放弃了迁都中都的计划,并告诫大臣,今后的建筑只求安固,不事华丽,凡雕饰奇巧,一律不用,唯有朴素结实的才可以流传百世。

后面下令将已建好的宫殿拆了,拆除后的木材用来修建寺庙。至此,不断有人去拆其他的设施设备,最后只剩下四面孤零零的城墙。

对于这个事情的历史记载,朱元璋也是极力掩盖,许多的正史都是一笔带过。

也许是历史上太多的统治者穷奢极侈,再加上朱元璋有紧衣缩食的作风形象,大兴土木这件事儿也就不足一提了。

标签: 朱元璋明朝

更多文章

  • 清朝有哪些皇帝?分别都活了多少岁?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清朝,康熙,乾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清朝有哪些皇帝?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又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明万历十六年,女真人努尔哈赤统一了建州各个部落,势力逐渐强大。经过几年的经营,努尔哈赤建立了八旗制度,加强了对队伍的控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

  • 嘉庆帝为什么会突然暴毙?嘉庆帝之死有哪些传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清朝,嘉庆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嘉庆帝之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正史上,清朝的皇帝死得都很正常,即使是突发性猝死,也都会记录得非常冠冕堂皇,例如清太宗皇太极的死,正史就记载的是“端坐而崩”。然而,野史和传说就不同了,可谓是五花八门,让后人一头雾水。在清朝的皇帝中,嘉庆皇帝的死因最为离奇,野史上

  • 东宫福晋说送就送?皇太极是怎么想的?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皇太极,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皇太极的文章,欢迎阅读哦~皇太极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皇太极在位期间为了入主中原去联合当时蒙古的力量,巩固与蒙古之间的同盟关系,实行了联姻政策,所以说皇太极的后宫多数都是蒙古的贵族。就连之前蒙古首领的女人也被皇太极收入后宫之中。提起皇太极的爱情,人们想起来的一

  • 明武宗是张皇后的嫡长子,他们母子关系真的不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武宗,明朝

    大家好,我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说起明武宗朱厚照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明武宗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按照史书的记载,他是明孝宗与张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可是明武宗即位后,却与母亲张皇后的关系非常冷淡,明武宗在宫中只住了一年多,就搬到了宫外的“豹房”,自此不再踏足皇宫,直到最后死在豹房。古代的时候,

  • 嘉庆背后牵扯那么的多官员 嘉庆为何只杀和珅这一个人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和珅,嘉庆

    很多人都不了解和珅和嘉庆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做了六十年皇帝,四年太上皇的乾隆刚刚驾崩,文武百官还在酝酿悲伤的情绪,嘉庆一道谕旨,直接将大伙置于悲伤的境地了,原来和珅被撤职查办了。和珅得势之时,大清做官的,有几个没给他送过,谁不求他办点事?如今和珅被关进牢房,这关系怎能撇得开

  • 晋妃:比乾隆小70多岁,刚进宫一年乾隆就去世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晋妃,清朝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晋妃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清朝皇室近亲结婚十分严重,选秀对出身也有很大的局限,因此后宫中有很多来自同一家族的女子,更甚姐妹同嫁、姑侄同嫁也不足为奇。乾隆一生活到了89岁,再加上他生性多情,所以他一生的嫔妃也众多。从年龄上看,他的挚爱皇后仅仅比她小一岁,而

  •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官是谁?她是什么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外交官,汉朝

    你们知道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官是谁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您讲解大家应该对“文景之治”这个词不陌生。但在那个看似和平的年代,叛乱依旧很常见,比如这时候出现的“七国之乱”。解忧公主的祖父原本是个王爷,但因为参与此事GG了,因此受到牵连。等到了刘彻坐上龙椅时,乌孙国请求联姻,因为之前汉朝派过去的

  • 皇太极那么爱海兰珠 皇太极为什么没让海兰珠成为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海兰珠,孝庄

    很多人都不了解海兰珠和孝庄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海兰珠是博尔济吉特氏的女儿。历史上,博尔济吉特氏并不是籍籍无名,著名的孝庄皇太后便是博尔济吉特氏。孝庄皇太后在皇太极和多尔衮中的故事我们耳熟能详,但是如果真的细论皇太极的爱情,不得不说,皇太极最上心的女人是孝庄皇太后同父异母的姐

  • 曹操为什么要建铜雀台?真相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曹操,汉朝

    说到曹操的铜雀台,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担任东汉丞相,后加封魏王,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东汉政治家、军事家。历史上一直有传说曹操当年建铜雀台是为了东吴二乔,就是著名的大乔和小乔,大

  • 吴用为什么会是梁山好汉中最让人痛恨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用,宋朝

    大家好,说起吴用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水浒传》给我们演绎了一个个角色鲜明的梁山好汉,他们有些长于谋略,有些却勇于军阵,每次读水浒总是给人一种豪气顿生的感觉。但是自从梁山好汉开始征讨方腊后局势就开始糜烂,众多好汉死的死,伤的伤,元气大伤。这里面虽然有种种原因,但是结局仍让人叹息不已。梁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