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渊造反敢立刻称帝 朱元璋造反为何要广积粮,缓称王

李渊造反敢立刻称帝 朱元璋造反为何要广积粮,缓称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132 更新时间:2024/1/21 18:56:56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李渊李世民,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清代诗人赵翼对于江山更替的生动描述,对于哪些引领风骚的帝王来说,每个人也是有不同的历程的,就像题目问的,为什么李渊造反敢于立刻称帝,而朱元璋造反要广积粮,缓称王。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的三点来进行分析,第一点:就是他们正式起义的时候的军事实力;第二点:就是他们称帝的时候的天下大势;第三点:就是他们起义的原因。

下面我们就从这三点来进行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二者的军事实力

我们先来看一下李渊生活的生活背景,汉高祖李渊出生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的时候世袭封唐国公,到准备起义的时候,李渊已经是太原留守(类似于全职的守将),兵力已经达到了三万人左右,社会地位仅仅次于逃到南方的隋炀帝本人和宇文家族。

动乱的社会,加上拥有雄图大志的李渊,除此之外,李渊还有兵和社会影响力,李渊的起兵的难度不算是很大,所以李渊很快的就占领了长安;

看完了李渊起兵之初的军事势力,接下来我们在看看朱元璋起兵之初的军事实力,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草根开国皇帝,很多的人提到朱元璋想到的名词也是“和尚”“乞丐”“土包子”。

朱元璋也是名副其实的,在朱元璋起兵之初,做过放牛娃,家里遭灾没吃的又跑去做乞丐,同时也做过和尚,体会了民间疾苦。这样的出身,朱元璋是如何积攒自己的军事实力的呢?

朱元璋势力的发展经过:濠州---应天---浙东---两广---山东、河南---关中,朱元璋最早是投靠红巾军的,他一开始投奔的是濠州红巾军领袖郭子兴,郭子兴虽赏识,把养女马氏(明朝第一任皇后马皇后)嫁给了他,但朱元璋始终无法进入到红巾军核心。

为了发展自己的力量,二十五岁的朱元璋以红巾军将领的身份,回到家乡安徽凤阳募兵。这次募兵一共招募来七百多名青壮年,朱元璋挑选了二十四名亲信随行,这二十四人,就构成了大明开国将领的雏形阵容:徐达、常遇春、郭英等后来的名将,都在其中。之后就是依靠这最原始的军队来进行招兵买马,形成了后来的大明王朝。

通过李渊和朱元璋的起兵的经过我们可以看到,李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江山的开拓者,而朱元璋则是江山的开创者。李渊在起兵之初,就是一方的封建大吏,朱元璋在起兵之初,是四处投靠人。

天下大势

李渊称帝的天下局势是非常的混乱的,当时的皇帝就是历史上非常的残暴的隋炀帝,由于隋朝的政局混乱,隋炀帝愈加疑神疑鬼,以“猜忌杀戮大臣”,这样更是加剧了君臣之间的矛盾。

让李渊开始反抗的主要的原因也是由于隋炀帝疑神疑鬼的这一点,因为隋炀帝曾经宣召李渊去江都议事,李渊当时正在生病,无法前往。隋炀帝便心生猜忌,问:“可得死否?”李渊知道隋炀帝的反应非常害怕,只能借酒浇愁。

虽然《资治通鉴》载:“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还有说李世民还与裴寂密谋,故意让李渊犯死罪。裴寂选隋炀帝晋阳行宫的宫人私侍李渊。

然而不论具体原因事情如何,逼迫李渊起义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当时隋炀帝对于李渊的怀疑、不信任及天下混乱的局势,可以说李渊起义的条件是非常的优越的,除了有起义的大旗,更是有李世民这样优秀的儿子做辅助。

再看朱元璋,朱元璋起义的时候是元朝末期,此时的元朝元末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而中原连年灾荒,更使得百姓破产流亡,无计为生。

再加上当时黄河泛滥,给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起义的导火索就是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征发15万人修治黄河,监督修河的官吏贪污作弊,克扣民工“食钱”,致使民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红巾军再此刻就正式崛起。

这就是朱元璋起义的真正历史环境,和李渊是有点相似的,都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在这种天下大乱的情况下,李渊起义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隋炀帝对于自己有了怀疑,朱元璋则是因为自己饿肚子,吃不饱,可以看到两则起义的不同点。

起义的主要原因

前面我们看到了两点,第一点就是李渊、朱元璋起义的时候的军事实力,第二点就是李渊、朱元璋起义的时候天下大势,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李渊、朱元璋称帝的主要的原因。

前面我们说过,李渊是贵族出生,朱元璋是平民出身,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两则起义的主要的原因。李渊天生的贵族,按照正常的历史逻辑来看,保存自己的实力比起义的风险更加小一点。

李渊之所以选择造访,主要是有三点:

第一点:隋炀帝因为李渊没有听从自己的召见去江都,导致隋炀帝开始对于李渊有怀疑;

第二点:就是当时的天下的局势是非常的混乱的,各地的起义军不断的;

第三点:就是李渊的儿子李世民逼迫自己造反。

朱元璋选择造反的主要的原因是只有一点,那就是自己快要饿死了,我们可以看到和李渊相比,朱元璋选择起义的目的是非常的单纯的,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

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在看到为何李渊造反敢于立刻称帝,而朱元璋造反要广积粮,缓称王?原因有以下几点:

1、起兵之初,朱元璋的军事实力在当时不是最强的,而李渊的军事实力在起兵之初在各路起义军中已经是很强的,是当时的皇位的有力的竞争者;

2、两者的起义目的不同,朱元璋起义是为了自己能够在乱世有生存的根本,估计朱元璋起兵之初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得到天下,而李渊则不同,李渊起义的目的也是很单纯,就是为了皇位,李渊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称帝那一天,所以,当时机来到了后,李渊就毫不犹豫的称帝了;

3、朱元璋起义的准备不足,之所以广积粮,缓称王,是为了给朱元璋积累社会的影响力,而李渊则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在起兵之初,李渊手底下已经有了非常多的良将,已经有了充足的社会影响力。

标签: 朱元璋李渊

更多文章

  • 贵胄之后的诸葛恪,为何会被全家抄斩?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恪,三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诸葛恪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说到被人高估的历史人物,也许很多朋友首先会想到纸上谈兵的赵括。其实,比赵括更配得上这一形象的大有人在,比如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在这位兄弟担任大将军期间,东吴对外作战惨败、损兵折将,对内朝纲混乱、怨声载道,沦为众矢之的,最终被举家诛杀

  • 让司马家丢掉江山的人是谁?与司马懿有着怎样的联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桓范,三国

    对曹魏大臣桓范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说起司马懿,大家都会觉得他老谋深算,把曹操一家三代都熬死了,最终还在曹爽手中夺取了大权,成功地为孙子司马炎建立西晋奠定了基础。可是晋朝的灭亡,却与司马懿的一个小小的失误挂钩,也导致了司马家丢掉了江上,此人到底是谁呢?他又与

  • 大权在握的赵高,杀掉胡亥的目的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赵高,秦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秦朝末年,赵高大权在握,为什么还要杀掉傀儡皇帝胡亥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秦朝,这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不过,对于秦朝来说,最终的存在时间却不过十几年。对于秦朝的灭亡,赵高显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

  • 探索陆机令人唏嘘的一生,还未光复门楣就被全族覆灭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陆机,西晋

    说到陆机,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相关的历史事迹。陆机,字士衡,西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诗书并善,文才绝世,与其弟陆云合称“二陆”,被誉为“太康之英”,与潘岳同为西晋诗坛的代表,开“太康诗风”,世有“潘江陆海”之称。陆机其实生在一个满是机遇的时代,太康年间,西晋初立,

  • 董鄂妃是顺治抢来的吗 这件事情是不是真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顺治,董鄂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顺治和董鄂妃,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清朝历史中,除了雍正暴毙之谜以及顺治出家之谜以外,人们最想知道的,可能就要属董鄂妃出身之谜了。清朝野史资料和如今的许多影视作品,都曾描写过顺治所钟情的董鄂妃是从弟弟博果尔手中抢来的,这究竟是不是真的呢?下面编者就与您探讨一番。因为福

  • 李忱和雍正本是两个不相干的人,却有着怎样的相似事迹?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李忱,雍正

    话说一千多年前大唐皇宫里十六宅唐文宗李昂和诸王的一次兄弟诸王宴会,唐文宗喝了点小酒脸色红润,看到他的叔叔李怡呆若木鸡的坐在那里,以为其只比智障脸上多了点笑容却比智障少了言语,不会言语。文宗笑道:”诸王谁要是能让光王(李怡)言语,朕饮酒一升”,诸王讪笑起来,纷繁逗光王,引诱其言语,或讥笑或谩骂或者撩拨

  • 赵云、马超、张飞都曾被围攻,他们是怎么逃脱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赵云,三国

    赵云、张飞、马超都是五虎上将之一,刘备倚重的台柱子,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西凉马超马孟起乃后起之秀,一杆长枪所向披靡战力非凡。那么三位大将都曾被八将围攻,谁的压力最大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1。赵云战八将公元288年,诸葛先生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战争。赵云时

  • 朱棣虽然明显比朱允炆出色,传承顺位仍然较低,这是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棣,明朝

    朱棣虽然明显比朱允炆出色,传承顺位仍然较低,这是为何大家都熟知吗?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相关的文章虽然自周朝灭亡之后,周礼大多烟消云散,但宗法制仍然对历代王朝,尤其是对皇位传承具有着极大的影响力,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嫡长子继承制。正是受制于宗法,朱棣虽然明显比朱允炆出色,但他的皇位继承顺位,

  • 李隆基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李隆基前后变化为何那么大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唐朝,李隆基

    对唐朝李隆基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李隆基是个怎么样的帝王呢?在开元之初,人民生活安定,呈现出了少有勃勃生机,人口有所增长土地有所扩大,国家也很殷实,这就是开元盛世。最值得一提的是,改革府兵制,唐初实行的府兵制到了开元时期,由于农民的流离失所,唐军的战斗力迅速

  • 郭孝恪:战功赫赫的大将,死后却被剥夺官职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郭孝恪,唐朝

    唐朝前期名将如云,除了李靖、尉迟敬德等家喻户晓的大将外,有一些知名度没那么高,但能力也极为突出的人物。今天夜读史书就来与大家聊聊唐朝初期的一位儒将,他的名字叫郭孝恪。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年轻时的郭孝恪跟草根时期的汉高祖刘邦有点像,胸怀大志,但却不事生产。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