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冤枉了几百年的潘仁美 竟是在替他背黑锅?

被冤枉了几百年的潘仁美 竟是在替他背黑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309 更新时间:2024/1/23 21:32:01

小时候,看电视剧《杨家将》,最恨的就是潘仁美。他不仅陷害老令公杨继业,同时还杀害了我们最喜欢的杨七郎和杨三郎。

然而电视剧只是艺术作品,是在民间传说基础上进行加工改编而成的,真实性极低。那么历史上真实的潘仁美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真的是一个大奸大恶之徒么?他又是在替谁背黑锅呢?

民间传说中的潘仁美,其原型是宋朝开国名将潘美。这个历史上真实的潘美可与艺术作品中的完全不同,他是一个骁勇善战且正直廉洁的宋朝开国名将。他被小说中描绘成一个无恶不作的大奸臣,实在是比窦娥还冤!

潘美在宋朝开国初年,战功赫赫,是一位开国名将,而且其廉政爱民,为人正直,是一名难得的清廉之臣。公元970年,潘美以火攻奇计成功攻克广州灭亡南汉。公元974年,潘美率军进攻北汉,屡战屡胜,平定北汉,因功劳甚大而被封为韩国公。

《杨家将》中的主角老令公杨继业,其历史原型为潘美同时期的杨业。杨业原为北汉将领,在赵匡胤攻灭北汉时归降,成为宋朝将领,因作战勇猛,在民间被称为“杨无敌”。他与潘美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多瓜葛,更不存在演义中的潘仁美处处设计陷害,矛盾不断的情形。不过要说杨业之死确实与潘美有关系,这也导致潘美在历史上留下了骂名。

公元982年,辽主耶律贤病逝,新即位辽圣宗耶律隆绪才12岁。宋太宗赵光义认为辽主年幼,决定趁机收复燕云十六州,派出了三路大军进攻,其中西路军主帅为潘美,副帅为杨业,但赵光义同时派出了太监王侁作为潘美的监军(请注意这个人)。

作战开始后,潘美的西路军作战顺利,攻下了寰州、朔州、云州、应州,然而本被寄予厚望的东路军曹彬却轻敌冒进大败而回。于是赵光义命令各路人马全部后撤,但同时命令潘美和杨业的军队掩护这四个州的百姓后撤。

这时候辽军已经一路直下奔宋军而来,而潘美的西路军却要掩护百姓缓慢后撤,这势必会让军队直面冲锋而下的辽军,必定损伤惨重。于是杨业提出暂避辽军的锋芒,不直面辽军而是设置伏击。但监军王侁却坚决反对,还讽刺杨业畏缩不战,必定心怀二心,坚决要求杨业直面辽军进攻。

杨业毕竟是北汉降将,本就受赵光义猜疑,无奈之下只能同意冲锋。临行前杨业要求潘美在陈家谷设伏,他将辽军引至此地。但当杨业真的将辽军引至陈家谷时,却并没有发现伏击的军队,最终他因为寡不敌众兵败被俘,在辽营中绝食三天而死。

以上就是后世小说家编写的《杨家将》的故事依据之一,而潘美就是因为对杨业见死不救才被活活的写成了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奸臣。但是这真的是潘美的错么?

在当时的作战局面中,表面上看上去潘美是主帅,却对杨业见死不救,明知其有危险却不设法援助而是自己回朝,但其背后的真相却并不是这么简单。潘美想救杨业,却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与宋朝的军事制度有直接的关系。

陈桥兵变后,赵匡胤黄袍加身,摇身一变成为了大宋皇帝。由于大唐末年藩镇割据现场严重,直接导致了唐朝的灭亡,而五代十国中军阀混战朝代更迭的原因也是军队将领权势过大引起,于是赵匡胤对于武将手中的权利深深忌惮。经过“杯酒释兵权”之后,整个宋朝对于武将限制重重,重文轻武之风十分严重。

宋朝的军事制度简单来说主要由枢密院和三衙构成。枢密院是全国最高的军政管理机构,掌管军队调动之权,却没有军队的指挥权。而三衙是宋朝最高的军队统领机构,对军队有指挥权,却没有调动的权利。而在实际作战时,每支军队的将领都是皇帝临时委派,并不对士兵长期指挥。

更为严重的是,宋朝对每支军队都会派出监军。所谓监军其实就是皇帝指派的太监,相当于钦差大臣,没有指挥权,却有极大的监督权,能与统帅相庭抗礼,甚至还有权处死有不轨之心的统帅。可以说监军的权力甚至超过了统帅。

根据史料中的记载,潘美与杨业并不存在什么直接的利益冲突。实际情况也应该是这样,杨业是北汉降将,对于很早就跟随赵匡胤南征北战打下大宋江山的潘美根本够不成任何威胁。因此,演义中的潘美心怀嫉妒蓄意杀害杨业之事纯属子虚乌有。

而在那场战役中,潘美其实和杨业的作战理念是一样的,只是监军王侁的态度让潘美深深忌惮。监军王侁坚持让杨业出战,并且在其出征后因为急着回朝争功而提前撤兵,以致于杨业战死当场。潘美对此即使再有异议却也无法违抗,北宋历史上统兵之帅被监军太监逼死或陷害之死的事也常有发生。

因此,潘美对于杨业的战死完全是无能为力的。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杨业去送死,却毫无办法。并且此事之后,潘美被赵光义降职调任,后郁郁而终,完全不是小人得志的故事,而是在宋朝的军事制度下,武将们郁郁不得志的真实写照。

因此,潘美是实打实的当了一回背锅侠,他是替大宋的皇帝背的锅,是替宋朝重文轻武的军事制度背的锅。

标签: 潘仁美

更多文章

  • 解密国民政府在抗战中征了多少粮?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政府,抗战,解密,国民

    按粮食部长徐堪的说法,抗战共征粮2.6亿市石,60%被用作军粮抗战期间,国军人数剧增。从19411944年,国军需要补给的士兵从425万增至681万。要维持数量庞大的国军,粮饷遂成为极关键的大问题。抗战之初,粮食问题尚不严重。1938年10月,广州、武汉沦陷,致交通阻隔,后方

  • 揭秘国民政府偿还了多少抗战美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政府,揭秘,国民

    借款方面,美国抗战援华逾6亿美元,国民政府大部分未能偿还众所周知,美国在抗战期间曾给予中国大量援助,增强了国民政府的抗战力量。这些援助,分对华借款与物资租借两大部分。美国抗战期间给中国的借款共有六项。其中四项名义上为商业借款,包括1939年桐油借款2500万美元、1940年华

  • 探秘最诡异难解的日本侵华谜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日本,探秘

    日本学界普遍持“伪造论”;中国学界持“真伪难断论”者渐多1927年,日本田中义一内阁召开“东方会议”,研讨对华政策。至1929年,第三次太平洋会议在日本召开,中国代表阎宝航等人在会上拿出一份文件称:&ld

  • 解密抗战中有多少国军将领牺牲?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抗战,解密

    有多少国军将领在抗战中牺牲?关于“高级将领”牺牲人数,刘国铭主编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政职官人物志》(春秋出版社1989年),统有125名;茅海建主编之《国民党抗战殉国将领》(河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收录有少将以上将领80余位;党德文、杨玉文主编之

  • 解密侵华日军中有多少朝鲜籍士兵?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解密,士兵,日军,朝鲜

    抗战期间,有5万余朝籍日本兵被派往中国战场,亡者约1100人二战期间,作为日本殖民地,朝鲜确有相当多的壮丁被强制征入日本军队,参与对外战争。朝鲜人参加日军,始于1938年日本在朝鲜实施新的志愿兵役制度此前朝鲜人参军被长期严格禁止。及至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前线吃紧,遂又在朝鲜改

  • 揭秘有多少中国抗日军民被俘虏?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揭秘,抗日,中国

    日军在中国先后设有各种战俘营“上百个,关押战俘百万人以上”如第236期短史记所述,八年抗战,中国军队所俘虏之日军,不过数千人。该数据若与成为日军俘虏的中国抗日军民数量相比较,尤能使后人直观体会一纯农业国抗战一极发达之工业国的艰难程度。抗战期间,共发生2

  • 揭秘真相:抗战末期南方八省反蒋风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真相,抗战,揭秘

    据美方档案,1944年夏秋之际,李济深曾密谋南方八省反蒋据宋庆龄向苏联人披露:抗战末期,桂系元老李济深(琛)曾秘密联络地方实力派,欲推翻重庆政府,另组新政权,并谋求获得美国军事支持宋说,关于“华南的分离运动”,“当初美国人直接支持同李济深派

  • 古代皇帝一日三餐都是怎么吃的,长见识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拥有,一日三餐,有人,然后,饮食,吃饭,皇帝,用餐

    民以食为天,皇帝虽贵为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极尽富贵奢华的生活,可以比其他任何人优先拥有美好东西的权利,但在他的生活中依然要吃饭。那么贵为九五之尊的他,他的饮食又是怎么样的呢?古代皇帝一日三餐都是怎么吃的呢?历史上对皇帝的饮食并没有详细的记载,简单的概括就是:不同的朝代皇帝的饮食习惯不大相同

  • 魏丑夫真的是大秦宣太后的男宠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记载,战国,之中,一起,这个,自己,太后,死后

    看过《芈月传》的人应该都知道魏丑夫这个人,那这个人到底和大秦宣太后芈月有什么关系呢?他真的是芈月的晚年男宠吗?下面和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魏丑夫是晚年芈月的男宠,因为长相俊俏风流而出名,已经成为宣太后的芈月,看到了此人,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初恋黄歇,于是就将魏丑夫收入宫中。魏丑夫,历史之上确有此人的记载

  • 揭秘蒋介石为何公开回应桃色绯闻事件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揭秘,蒋介石,事件

    1944年夏,蒋介石夫妇召集中外人士,公开澄清私生活绯闻近代以来,中国高层政治人物绯闻缠身者甚多,然公开出面辟谣者,却惟有两人。一为林彪。1966年5月,林曾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散发过一份让与会者瞠目结舌的关于叶群婚前乃是处女的“证明”。①另一位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