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鳌拜是怎么把自己一步步的送入被杀的火坑的

鳌拜是怎么把自己一步步的送入被杀的火坑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4713 更新时间:2024/3/9 18:40:07

小编今天给大家讲一讲清朝初期的一位权臣的故事,他跟随清朝爱新觉罗帝王家征讨四方,立下汗马功劳,但是由于他的骄横,喜弄专权,最终惨遭杀害,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辅政大臣鳌拜,我们就来说一下,鳌拜作为辅政大臣,为什么最后自己吧自己的大好前途葬送了,也没落得一个好下场?

首先,我们来认识下这个人,鳌拜,他是清初的权臣,出身瓜尔佳氏,他是苏完部族长索尔果之孙,也是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费英东之侄,满洲镶黄旗人,清朝三代元勋,康熙帝早年辅政大臣之一。鳌拜凭借战功封公爵,可以说,鳌拜在前半生是军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但是在其后半生则操握权柄、结党营私,所以,康熙在黄锡衮、王弘祚等大臣的支持下,主政于朝,后定下计策,在武英殿擒拿鳌拜,最终,一代权臣鳌拜被生擒,之后老死于囚牢中,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鳌拜是位影响清初政局的一个重要人物。

鳌拜是追随顺治皇帝打天下的功臣,所以特别受到顺治皇帝的重用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在顺治十八年正月初八,年轻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就去世了,这对鳌拜来说是他的政治命运进入了一个转折期,因为顺治对鳌拜特别的信任,而且鳌拜是跟随自己打天下的重臣,所以临危的顺治立下遗诏,指定由皇三子玄烨嗣位(即康熙),以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为辅政大臣。这一点,就可以知道,鳌拜的地位是绝对的高的。

但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顺治没有选择宗室亲王担当辅政大任,而是选择了异姓大臣,这也许跟他幼年时期多尔衮专权的经历有关,他不想再出现一位“多尔衮”来操控子孙的天下,不过,顺治皇帝怎么也不会想到,鳌拜功臣、忠臣的形象在此后开始渐渐变形,他再也不像从前忠心扶持自己那样对待自己的儿子玄烨了,所以,康熙初年,虽然没有了“多尔衮”,但却出现了专权的鳌拜。

话又说到,鳌拜任职辅政大臣的时候,在顺治死后,四位辅政大臣曾经在顺治灵前盟誓,表示同心同德辅佐小皇帝玄烨,虽然这一盟誓意义重大,但事实证明四大臣并不能抱成一团,忠心辅主,位居四辅臣之首的索尼是四朝元老,位望隆重,但已年老多病,畏事避祸,在很多事情上往往疏于过问。

苏克萨哈属正白旗,原本依附多尔衮,多尔衮死后,朝局一变,苏克萨哈出来告发刚刚死去的多尔衮,因此受到顺治皇帝的重用,在四辅臣中名列第二,正由于苏克萨哈是从多尔衮那边分化出来的,索尼等人都瞧不起他,而鳌拜与苏克萨哈虽是姻亲,二人却常常因政见不合而发生争论,宛如仇敌。

列名第三的遏必隆出自名门,但为人庸懦,遇事无主见,又属镶黄旗,常常附和鳌拜。所以说,在四大辅政大臣里,鳌拜虽然屈居第四,但由于资格老,军功高,常常气势夺人,在这种情况下,鳌拜虽居四辅臣之末位,却得以擅权自重,日益骄横,开始走上专权的道路。

康熙初年,以四辅臣为执政核心的清廷不断调整统治政策,稳定秩序,这些调整包括经济,民生等等多方面的,虽然这样,清朝统治者对全国的统治逐渐巩固,不过,这个时候,清朝统治者内部的矛盾却在加剧。

这个时候的清朝朝廷内部的矛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是黄、白旗之争,这个矛盾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至清太宗皇太极之时,当时皇太极登上汗位之后,不久便将自己掌握的正白旗、镶白旗改为正黄旗和镶黄旗,使其地位日益上升,同时,皇太极又将努尔哈赤留给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个幼子的正黄旗、镶黄旗改为正白旗、镶白旗,使其地位渐渐下降,从此,黄、白两旗之间便产生了矛盾。

在皇太极死后,黄、白旗为争立皇帝,关系紧张,后来虽双方以妥协告终,但彼此成见甚深,多尔衮是正白旗之主,摄政时就很压制反对他的两黄旗,索尼、遏必隆、鳌拜均曾得罪,或降职,或罢官,顺治亲政,政局一变,黄旗抬头,白旗重又失势,所以,随着摄政者的更替,黄、白旗之间的矛盾一直在延续。

第二,圈地之争的矛盾,清初圈地时,多尔衮凭借摄政的便利,将冀东肥沃之地圈给正白旗,而于保定、河间、涿州等处别拨土地给镶黄旗,康熙五年,鳌拜提出圈地应按八旗排列顺序,冀东的土地按顺序应归黄旗所有,要求和正白旗换地,如果土地不足,“别圈民地补之”,当时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都反对换地,以免引起大骚动,苏克萨哈属正白旗,也坚决反对,但索尼、遏必隆则支持鳌拜,由此可见,四大辅政大臣之间形成了不可避免的利益冲突。

第三,鳌拜与康熙之争,鳌拜是一个赳赳武夫,历事三朝,但表现前后有异,原因或许在于他辅佐顺治,皇太极余威、余恩犹存,而且顺治也是他力争而立的,所以还能忠心耿耿,可康熙玄烨就不一样了,此时鳌拜是三朝老臣,且掌握辅政大权,对年幼的康熙就不那么看得入眼了,这种情形就好像当年阿济格私下称呼顺治为“孺子”一样,两者不同的是,阿济格还只是背地里表示,而鳌拜却渐渐公然表露。

在朝堂之上,鳌拜常常当面顶撞小皇帝,也当着皇帝的面,呵斥大臣,朝贺新年时,鳌拜身穿黄袍,仅其帽结与康熙不同,假如鳌拜遇上个末世皇帝也就罢了,皇帝只能忍气吞声,但是可惜的是,当时的清廷还处于上升态势,小皇帝康熙也不是等闲昏庸之辈,鳌拜如此行事,迟早会下场不妙。

由这三个矛盾就可以看出,最重要的三大矛盾,而鳌拜就处于这些矛盾的中心。鳌拜挑起换地事件,用意在于利用黄、白旗积怨,削弱反对自己的正白旗势力,打击政敌苏克萨哈,在打击对手这方面,大权在握的鳌拜可谓轻车熟路,此前他就曾整治过内大臣费扬古,导致费扬古一门惨遭家破人亡之祸。不过,鳌拜这次意图打击苏克萨哈的举动却失算了,直接导致了自己的下台甚至凄惨的下场。

换地事件中,鳌拜没有想到却有三个不怕死的官员敢于违拗自己换地的要求,所以,他对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极为恼怒,分别以苏纳海“藐视上命”、拨地迟误,朱昌祚、王登联“纷更妄奏”的罪名,俱论死罪。

当时的康熙虽然年幼,但心知苏纳海等三人并没有什么大罪,只不过是惹怒了鳌拜而被妄加罪名而已,于是召集辅政四大臣询问意见,鳌拜坚持要将三人处以极刑,索尼、遏必隆附和,苏克萨哈知道自己若反对极易惹火烧身,只好沉默不语,但是小皇帝康熙却是有魄力,不允鳌拜所奏,只是批准刑部拟定的处罚,即将三人各鞭一百,没收家产,但是,怒火烧心的鳌拜公然无所顾忌,最终竟矫旨将三人处死,然后,鳌拜强行换地,看起来,他又一次阴谋得逞,实际上,鳌拜的这些行为已经在康熙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权臣印象,也是为他的悲惨下场埋下了伏笔。

在康熙六年六月,索尼病死,这个索尼虽然在生前未能遏制鳌拜的势力,不过他临死前的一个动作却在其身后造成解决鳌拜问题的良好转机,这一年,小皇帝玄烨已年满14岁,于是索尼上书请小皇帝遵循先帝顺治14岁亲政的先例,让小皇帝康熙开始亲政,这一年七月,康熙亲政,加恩辅臣,仍命佐理政务。

虽然皇帝已经亲政,但是此时的康熙又无法应对鳌拜的威胁,这个时候,位居首位的辅政大臣苏克萨哈便上疏请求解除辅臣之任,愿往遵化守护顺治陵寝,这份请求实在是触及到了鳌拜的要害,逼迫鳌拜退位,可鳌拜却不想就这样退出政治舞台,于是鳌拜给苏克萨哈罗织了心怀奸诈、久蓄异志、欺藐幼主、不愿归政等24款罪名,提出应处凌迟、族诛之刑,康熙深知苏克萨哈并不该杀,虽然自己已经亲政,却仍然无力保全苏克萨哈一命,鳌拜气势汹汹,竟在御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最终将苏克萨哈处以绞刑,并诛其族,苏克萨哈的被杀,使鳌拜与康熙之间的矛盾急剧上升,达到了令康熙不可忍受的地步。

至此,索尼已故,苏克萨哈被杀,四大辅臣只剩下一个无足轻重的遏必隆,鳌拜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虽然康熙已经亲政,但鳌拜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并不想归政于他,据当时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说,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王中最有势力的宰相(即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此时的鳌拜已经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

这种种的一切,导致了康熙皇帝决意铲除鳌拜集团,但是由于鳌拜党羽已经遍布朝廷内外,这次行动稍有不慎,必将打草惊蛇,酿成大变。康熙决定不露声色,于是挑选一批身强力壮的亲贵子弟,在宫内整日练习布库(满族的一种角力游戏,类似摔跤)为戏,鳌拜见了,以为是皇帝年少,沉迷嬉乐,不仅不以为意,心中反暗自高兴。

康熙八年(1669)五月,清除鳌拜的时机终于到来,康熙先将鳌拜的亲信派往各地,离开京城,又以自己的亲信掌握了京师的卫戍权,然后他召鳌拜入宫觐见,鳌拜此前常常出入宫廷,犹如自家家门一样,所以这次也就没放在心上,正式由于鳌拜的轻视,于是,康熙周密的布置逮捕鳌拜事宜,最后,等到鳌拜入宫,康熙一声令下,少年们一拥而上,鳌拜猝不及防,被摔倒在地,束手就擒,一代骁将就这样戏剧性地败在一群少年手下。

接着,康熙命议政王大臣等审讯鳌拜,大臣们审实后,宣布鳌拜30条罪状,应处以革职、立斩,据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当时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康熙也确实是念及鳌拜资深年久,屡立战功,且无篡弑之迹,遂对他宽大处理,免死禁锢,其党羽或死或革。不久,鳌拜就在禁所死去。

鳌拜这个人,论其功,战功赫赫,但是由于自家的骄横跋扈,目中无人,不能够认清朝堂上的“潜规则”,最终导致皇帝的爆发,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标签: 白旗康熙矛盾皇帝但是自己顺治大臣

更多文章

  • 吕不韦到底是不是秦始皇的亲生父亲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儿子,一个,夫人,赵国,华阳,安国,认为,秦国

    吕不韦到底是不是秦始皇的亲生父亲?《史记》中记载秦国丞相吕不韦最开始的时候是一名商人,他经商有道,依靠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然而,吕不韦并不于这一点财富,他想要的东西不仅仅是金钱,还有权力,因为权力的驱使让他不再执念于经商。于是,吕不韦来到了赵国,在经商的路上遇到了异人,吕不韦从做生

  • 历史名画步辇图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大唐,公主,民族,作品,吐蕃,当时,文成,仕女

    《步辇图》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作品,内容反映的是吐蕃(西藏)王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藏的事。它是汉藏兄弟民族友好情谊的历史见证。公元640年,即唐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派大相(相当于宰相)禄东赞向大唐求亲,第二年到达长安。由于当时大唐帝国国泰民安,各民族友好相处,因此,当时竟有五个兄弟民族的首领向大唐求亲

  • 隋朝被历史掩盖的辉煌成就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工程,隋朝,皇帝,自己,已经,实现,正式,历史

    杨广造就了你不知道的隋朝辉煌那个曾经刻意以俭朴示人的王子被时间证明是历史上最讲究排场的皇帝。形式对杨广来讲主要是能力、威严、与众不同的体现。他活着,就是为了把自己的雄心最大化,把自己的快乐最大化。然而,这位年轻皇帝很少想到,他“自我实现”“燃烧生命”,把自己变成一个“大写的人”的过程,是建立在百姓的

  • 大明军队有火器加持,为何还打不过努尔哈赤的弓箭大刀?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万历,军队,就是,八旗,训练,装备,火器,年间

    明朝军队的装备一直比较精良,火器装备一点都不少。鸟铳、弗朗机、虎蹲炮等装备,早已全面升级,冷热兵器混搭战术,出名成熟到恐怖,上战场就旋风般狂扫,典型打日本,把二十万日本“战国精英”,从陆地到海上一路狂轰,直把几万日本人轰进露梁海里喂鱼。强大吗?强大!但到了万历年间,军队的火器虽然普及了,但已经是外强

  • 青楼史话,解密古代青楼娱乐项目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什么,姑娘,就是,青楼,一般,但是,客人,属于

    起初,青楼是有钱人家的代指。后来才成了“大爷常来玩儿啊!”宋元起,青楼才成为风月场所。虽同是烟花地,青楼却并不等同于窑子。两者最重要的区别就在于,青楼的姑娘都是经过正规的岗前培训的,琴棋书画,跳舞唱曲,属于“艺妓”。因而古装狗血剧里才会有这么句经典台词:“公子,奴家卖艺不卖身”。当年青楼之所以能够在

  • 法医鼻祖检验女尸,规定隐秘部位一定要细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这种,是否,如果,没有,尸体,关系,血液,死者

    还记得电视剧《少年包青天》和《大宋提刑官》里的刑侦断案的神奇手法吗。有没有怀疑过剧中法医们的断案手段?今天,我们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进行解读。焚尸验喉判断是否烧死《大宋提刑官》中,为判断尸体是被杀后焚尸,还是被烧死的,法医宋慈将尸体喉部切开,气管中没有烟灰则说明是被杀后焚尸;而气管中有烟灰和烧烫伤则说明

  • 清朝特有的千年怪现象,官大的碰见旗主小民也要称奴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妻子,转运,依然,守备,道光,一个,清朝,八旗

    中国封建时代中,官员的级别高低注定了自身的地位,低级官员见了高级官员要行礼甚至是下跪,官大一级压死人这一亘古不变的守则持续了两千多年。不过也有特殊,在清朝虽说主流也是这种行情,但有一种情况却是历代以来没有的,那就是无论你官职再高、权利再大,如果见到旗主,那怕对方落魄到了平民,也得低声下气,做出一副奴

  • 成吉思汗的子孙,蒙古黄金家族介绍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同出,黄金,蒙古,后裔,儿子,成吉思汗,家族,科尔沁

    “黄金家族”指的是纯洁出身的蒙古人。蒙古族有一个始祖母阿兰,据记载阿兰与她丈夫一起生了两个儿子,在她丈夫死后又生了三个儿子。她的两个大儿子包括她的亲属对这件事有疑问,阿兰说这后边的三个儿子是她与一个黄白色的神人后代,是上天的儿子,从此之后,这三个儿子的后人就被称为纯洁出身的蒙古人。成吉思汗就属于其中

  • 艳后夏姬儿子弑君是真的吗 夏姬真的和君臣通奸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男人,就是,还是,孩子,儿子,一个,这个,但是

    艳后夏姬儿子弑君是真的吗?夏姬真的和君臣通奸吗?夏姬相对于桃花夫人来说,是一个看得开的女人。她这一生和男人交往无数,其实唯一值得后人谴责的就是没结婚之前和庶出兄弟公子蛮私通的事情,这点无论是在现代还是在古代都是被认为有违伦理的事情,不管她是出于什么目的,是不是主动,都是不应该的。正是因为她的一生有这

  • 古代太监们老了去哪里,死后又会葬在何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地位,出路,生活,直接,寺庙,他们,还有,太监

    在中国古代,太监差不多是最最受歧视的职业了。在常人眼中,他们心里不正常,最关键的是身体“残缺”。在此要说明,职业没有高低贵贱,太监也是有尊严的。太监在宫里给人当奴才,挨打挨骂是难免的。别看魏忠贤、安德海、李莲英等人位高权重,其实发达前也饱受歧视,老太监们动不动对他们拳脚相加。虽然历史上出国像高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