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揭秘杜甫笔下黄四娘是何许人?

揭秘杜甫笔下黄四娘是何许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953 更新时间:2024/1/25 1:53:20

前言:《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是杜甫的眀诗。该文发挥想象,一探究竟。其中:“黄四娘若是有家庭身份地位的女性,称呼上应该用她丈夫的姓氏。直呼黄四娘家,分明表示,她是个无家室的独居之人。”等说法是有道理的。那么黄四娘究竟是谁呢?有趣。我赞同这样扩展来去欣赏诗歌。它迫使我们回到杜甫的年代,成为一个“与古人通心”的问题。许金声

《杜甫笔下黄四娘是何许人?》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六

​对这首诗的评价,是有分歧的。从选收它的唐诗选本数量看,多数文学史家、文学评论家对它赞赏有加。早在南宋,词人刘辰翁明白表示自己对它的喜爱之情:“每诵数过,可歌可舞,能使老人复少。”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盛赞诗人风致:“读《七绝》,此老是何等风致!”宋元诗人苏轼、洪咨夔、傅察、乔吉等的诗歌作品中都曾经出现过黄四娘这个名字,由此可知,这首诗在宋元时期已经是广为人知的名篇。但是,也有人对它颇有微词。例如,清代诗人、学者施补华曾说它“诗并不佳”的话(见其《岘佣说诗》)。清高宗敕编《唐宋诗醇》“无意求工而别有风致”的评语,在称赞其风致的同时,也有“无意求工”的保留态度。

那我们就先来说一说“无意求工”的问题。

所谓“无意求工”,指的大概是诗中有拗句,即第二句“千朵万朵压枝低”,第二字按格律应该是个平声字,但这里用了上声字“朵”。实际上,杜甫这样做,并非故意破坏格律,而是另有讲究。有人认为“朵”字跟上句对应的“四”字虽然同属仄声,但上声跟去声,声调还是有变化的,吟唱起来不会显得单调。我认为,这大概跟上句多了个平声字有关。按律,第一句第五字应该是个仄声字,但是用了“花”这个平声字。这也许是杜甫的一种故意为之的独特拗救方法吧。

实际上,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正是音韵上的讲究。刘辰翁指出了它“可歌可舞”的特点,施补华也承认它“音节夷宕可爱”。具体表现有:第二句“千朵万朵”同中有异的复叠,第三四句“流连”、“自在”双声,“时时”、“恰恰”叠音,都可以造成音韵上的回旋复沓效果,给人以婉转悠扬的听觉享受。

这首诗对于诗歌艺术有个很大的贡献:以异常密集的线条、秾丽的色彩、炫目的舞蹈、悦耳的声音等多种因素共同构成一幅画面,表现春天景色。截然有别于传统写景的计白当黑、删繁就简手法。这种手法是前所未有的,陶渊明孟浩然王维那里都不曾有过,后人敢于效法的也不多。扬州八卦中以擅长画竹子著名的郑板桥,给自己书斋题写的对联,是“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这首诗之所以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大概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王士祯所说的“可歌可舞,能使老人复少”。用今天的话说,有利于养生。物质生活比较丰富的和平年代,人们普遍贪生怕死,恨不得返老还童,长命百岁。杜甫这一组《江畔独步七绝句》尤其是这一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就特别适合和平年代人们吟诵。唐肃宗上元二年(761)春天,当时生活比较安定的诗人杜甫,心情不错,想要找南邻酒友斛斯融一块喝两杯。不巧,这位隐居的高人出门喝酒十多天没有回家了。于是,独自在浣花溪畔漫步,遇花看花,遇水看水。触景生情,诗兴大发,于是一口气做了七首绝句。这七首绝句,正如王嗣奭所指出的,属于“竹枝词”的变调,一以贯之的风格是“癫狂”。第六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写活了骀荡春光。据说,杜甫曾戏称自己诗句有医药之效。比如,“子章髑髅血模糊,手提掷还崔大夫”,可以治疗疟疾。那么,这首“黄四娘家花满蹊”,就有返老还童丹的效果。愿君多吟诵,此诗最宜生!

关于这首诗,还有一个值得八卦一下的话题:黄四娘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苏轼有一首作于海南儋州的诗,题目是《正月二十六日,偶与数客野步嘉佑僧舍东南野人家,杂花盛开,扣门求观。主人林氏媪出应,白发青裙,少寡,独居三十年矣。感叹之余,作诗记之》,诗中有两句云:“主人白发青裙袂,子美诗中黄四娘。”可见,在苏轼的想象中,杜甫笔下的黄四娘是个农村老妇人。

元代杂剧作家乔吉【折桂令】《黄四娘沽酒当垆》:“黄四娘沽酒当垆,一片青旗,一曲骊珠。滴露和云,添花补柳,梳洗工夫。无半点闲愁去处,问三生醉梦何如?笑倩谁扶,又被春纤,搅住吟须。”黄四娘摇身成了酒家老板娘。

浦起龙《读杜心解》:“黄四娘”自是妓人。浦起龙所说的妓人,当然不完全同于今天的性工作者“妓女”,而是包括音乐歌舞杂技之类的表演者,类似今天的演艺界人士。

萧涤非强调“娘子乃唐时妇女的美称”,意思是,黄四娘是有一定身份的女子。

也有人根据诗意,称黄四娘为杜甫邻家女子。

种种说法,相差甚远。

这个问题,我多年曾做过一番考证,写过一篇学术论文,发表在《杜甫研究学刊》上。我的观点不同于上述各家,我认为,黄四娘乃是花禅,即早年曾经沦落风尘、后来遁入空门的女子。现将论文主要论据和后来思考所得,简述如下:

唐代有称尼姑为“娘”的,例如玄宗为了将儿媳妇转变为自己的妃子,让杨贵妃短暂出家为尼,宫中呼为“娘子”。加上《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其五“黄师塔前江水东”云云,黄师塔即僧人埋葬处,可知黄四娘居住之处接近佛寺。因此,黄四娘很有可能是尼姑。

稍晚于杜甫的唐代名妓薛涛,居住处在万里桥边,跟杜甫草堂距离不远。有可能,杜甫家附近有片地方,有条街巷,曾经是风尘女子喜居之地。

黄四娘是花禅,亦庄亦谐,杜甫才可以用“竹枝词”变调、以“癫狂”心态游逛她的花园。

黄四娘若是有家庭身份地位的女性,称呼上应该用她丈夫的姓氏。直呼黄四娘家,分明表示,她是个无家室的独居之人。

黄四娘若是普通农村妇女,不太可能有一个鸟语花香的园子。“千朵万朵”,可见园子规模不小。

黄四娘若是邻家女子,杜甫独自进入她家庭院,从容不迫地赏花、看蝶、听莺,不合当时礼制。没有任何文献记载,杜甫跟女邻居有染的绯闻。

在唐朝,文人士大夫跟才女尼姑交往,打情骂俏,屡见载籍,显然是当时社会习俗所允许的。比如,如王维跟长安崇通寺尼姑有交情,白居易写过《龙华寺主家小尼》,张祜吟过《惠尼童子》,刘长卿更是乐于同尼姑、道姑交往,他不但与女道士李季兰共成雅谑(女道士李季兰因为刘长卿患疝气病,嘲以:山气日夕佳。刘长卿并不视若,亦以陶渊明诗句作答:众鸟欣有托),还曾对一位妙龄尼姑“云房寂寂”,想入非非、垂涎欲滴。有可能,文人士大夫跟花禅往来、谈笑,在唐朝乃是一件风雅之事。

回归到诗歌本身,正如浦起龙所说的,“流连戏蝶”、“自在娇莺”,适合映射妓人,不能用于衬托良家妇女。

需要注意的是,是“黄四娘”,不是“黄四孃”。意思是“黄家大小姐”,而不是“姓黄的大妈”。就是说,这位花禅年龄未必有多大,可以是二十岁上下的妙龄女子。

标签: 杜甫揭秘

更多文章

  • 号称九千岁的宦官魏忠贤 为何没斗过16岁的崇祯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魏忠贤,皇帝,崇祯

    在明朝历史上崇祯皇帝朱由检,干的第一件大事儿就是除掉了当时的大宦官魏忠贤。后代是史学家,对崇祯皇帝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来的稳重和魄力非常赞赏。明末清初的时候,有位名士将这事儿评价为神明自运。不过崇祯皇帝并不是真正的神明,继承皇位的时候。魏忠贤掌控东厂权力正盛,从内阁到六部朝廷上下尽是他的党羽。《明史》

  • 晋国名将先轸“免胄入狄师”力战而亡是莽撞还是另有隐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晋国

    前627年,狄人进犯晋国,晋襄公率兵在箕地设伏,大败狄军,欲缺俘获狄人首领,史称箕之战。这一战虽然激烈,但是晋国可算是稳操胜券,谁料晋国的中军元帅先轸却不穿甲胄驾车冲入敌军,力战而亡。战后,狄人将先轸的首级送还晋国,面色仍然栩栩如生。先轸送死一般的行为到底是因为什么呢?事情还要从同一年的另一场战争说

  • 揭秘百年来“最大的谎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揭秘

    去年,英国宝钻公司(GemDiamonds)宣布,其在非洲莱索托挖掘出一颗重达910克拉的钻石,相当于2颗高尔夫球大小,在钻石史上排名第五。图:910克拉钻石图:被南非环绕的非洲内陆国家莱索托这颗钻石属于D色IIa型,它几乎不含氮原子和其它黄色杂质,是最为昂贵的,当时估值为2.5亿人民币。钻石虽然市

  • 秘不发丧:揭秘秦始皇是否被赵高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揭秘,秦始皇,赵高

    话说历史上的那些大人物之死,很多都是死得蹊跷,死得不明不白不清不楚,很神秘的样子,这更是加重了历史的悬念、历史的厚度,甚至一直笼罩在阴谋论的疑云里出不来,原本透明度不高的深宫呈现的也大都是鬼影幢幢之影像是也。就比如此时的正主秦始皇,关于他的死,大部分历史学家都倾向于是死于疾病,而死于什么病,却众说纷

  • 二战时日军怎样对待美国女战俘?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美国,二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直到现在提起来都会让人瑟瑟发抖,这场战争对人的影响不管是身体还是心理都无疑可以说是巨大的,不管是与日本敌对的国家还是中立的国家都遭了日本的毒手,其中就包括美国。日本军队非常的恶毒,他们就连大街上碰到的妇女老少都会残忍的杀害,对待战俘就更加的惨不忍睹了。那么日本军队当时是怎样对待他们所俘

  • 揭秘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与释放张学良悬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北平,揭秘,张学良

    1948年张学良在台湾囚禁时和特务刘乙光一家张学良日记1947年十月张治中到台湾探望被囚的张学良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这一事件,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也让另一些人,渴望着命运的被改变。或许,就包括因“西安事变”而失去人身自由的少帅张学良。人们很想知道,

  • 说说中国古代为什么没人造假圣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古代,说说,中国

    ​造假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就有,但是古人无论怎么造假,有一样东西却无人造假,那就是代表皇家身份的圣旨,提起圣旨大家并不陌生,就算不能亲身体验,电视剧中也时常看到,圣旨一出跪倒一片,见圣旨如见皇帝,圣旨上的字就是皇帝的金口玉言,接圣旨之人必须照办。不要说让接圣旨的人拿钱了,就是要命都得照办,区区一张

  • 日本731部队:揭秘人类史上最没人性部队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部队,揭秘,人类,日本

    人类史上最没人性部队揭秘战争,可以说是人类诞生以来最暴力、最残酷的争斗手段。在人类战争的万年历史长河里,有着数支嗜杀成性的“恶魔部队”,这其中被公认为史上最没人性的,就是二战时期的日本731细菌战部队。当年恐怖的全貌是怎样的?为什么这一犯下滔天罪行的部队在数十年后才被人们知晓

  • 揭秘汉武帝为何把君臣情看作夫妇情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揭秘,汉武帝

    汉武帝登基,文治武功,开创汉朝盛世。他手下良臣猛将无数,却为何把君臣情看作夫妇情?他的“原配”夫人为何与他反目成仇?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事实真的如此么?当朝的众多儒家代表为何却痛苦不堪?放臣与逐妇之悲、君臣情与夫妇情之纠结在汉赋中主要体现在司马相

  • 此人主动让位给下属历史罕见 结果众叛亲离下场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

    禅让这种看起来很高尚的事儿,最早应该起源于尧舜禹时期,然而后世真正退位让贤的却寥寥无几。大多数都是依靠武力,强行把原来的君主从皇位上拉下来。比如殷商灭夏,武王伐纣都是这样。当然也有像曹丕那样想仿效圣贤给自己立牌坊的,他篡位的时候逼迫汉献帝数次禅让皇位,自己再三推辞装模作样一番,才好像不情不愿的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