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安卿
有个叫徐安卿的人,年轻时当兵,四十岁后退伍做了医生,游走在泉漳一带给人看病。
某天路过洪塘的时候下起雨来。他到某世家借宿,因为住不下,主人把他安排到园林的亭子里。这家园林里经常闹妖,主人并没告诉他。
到了夜间,云开雨散,月上柳梢。仆人送来酒菜,还有一盘肉。徐安卿在石桌上吃喝,忽然一阵风刮过,吹动树梢发响,让人毛发竖立。又过了一会儿,月色更加明亮,他看到荔枝树下有个黑影在慢慢蠕动。徐安卿站起,来到小石桥旁边仔细观察。
片刻后,黑影速度加快,也来到石桥旁边。原来是一具骨架,脑袋、四肢俱全,像人一样行走,还带着毡帽。毡帽拉的很低,挡住面孔,两眼发出绿莹莹的光,隔着毡帽透出来。骷髅怪看到有人就飞扑过来。徐安卿并不惊慌,抓住骷髅的双臂用力折断,然后把骷髅扔到桥下。枯骨在桥下挣扎,发出呜呜的声音。徐安卿又推倒桥栏上的石头,骷髅被压住,不再动弹。他回到亭子里躺在桌子上。
早晨,主人家的人都来看他的状况,发现徐安卿还在沉睡。大家争着问晚上有没有异常,徐安卿大怒,责备主人不提前说明。主人道歉,把枯骨掩埋,留下徐安卿宴请。
主人家的儿子年少,精于拳脚,很嫉妒徐安卿的能耐。因此坚持让他多留几日,想设法考验较量。某天喝酒的时候,徐安卿刚端起杯,主人儿子对着他胸口就是一拳。徐安卿竖起三根手指挡住对方手腕,主人儿子手腕像断了一样痛。从此非常恭敬地对待徐安卿,跟着他学习武技。
【原文】徐安卿者,少入兵籍,年四十始变业为疡医,游行于泉漳间。
一夜值雨,经洪塘,洪塘有故家翁氏园林,动见妖异。徐至,无下榻处,家人纳之林亭中。时暑雨初霁,微月出云,园中景物凄黯。侍者出饭及酒并肉一盂,徐即石案上饮啖。然阴风动于林末,毛发为竖。
少须,月乃大明,见荔枝树阴有物徐动,已而见黑影,徐起立至石桥之次,近视则一骷髅,骨干全具,作人行,戴毡帽,下其檐,二目深绿,自帽檐射光而出。见徐则飞行前扑,徐声色弗动,出二手挽枯骨之腕,力拗而折之,掷之桥下,乃呜呜作声,徐推桥栏之石压之,始无动。归卧于石案。迟明,家人群入,见徐尚寝,则争叩夜来何见。徐大怒,詈语状,主人出而陈谢,瘗骨张宴款徐。
主人有犹子,少年精拳勇,心嫉徐能,坚留徐,主其家。一日对案而饮,徐方举杯,翁氏子以手直揕徐胸,徐骈三指截其腕,腕如断。遂盛礼徐,留师其技。《技击余闻》
衡州老人
衡州有个老翁,挑着担子卖生姜三十多年,不知道他是哪里人,从出现就是这个样子,容貌一直没有改变。有人问他家住哪里,老翁回答说:“我的房子在回雁峰后,那里人迹罕至,也从没人去拜访。”
某一天,有个道士把他请入茶馆,说:“我有炼金术,找有德的人传授。看你几十年如一日保持道德,我把炼金术传授你如何?”
老翁随手在担子里拿了一块姜,放在口中片刻,再拿出来已经变成了黄金。然后笑着说:“我有这样的法术都不用,何况其他的?”
周围的人都非常惊讶,围过来看。老翁随即消失了。从此以后再没人看到过他。
【原文】衡州有一老父,荷担卖生姜三十余年,老稚见之颜貌不改,或问之,曰:“吾所居在回雁峰后,人迹罕至,人亦不暇访吾庐也。”
一日,有道人延入茶肆,会曰:“吾有黄白之术,求其常德者授之,吾见翁数十年未曾改操,吾将遗翁此术如何?”
翁即就担中取姜一块纳口中,少顷取出已成黄金矣。乃笑曰:“吾有此术尚不为,况其他焉?”
市人惊叹聚观,若便旋而失之。自是之后,亦不复见其人矣。此曾文肃谪居衡阳日目覩者也。《投辖录》
晋朝太傅羊祜是泰山人。他是西晋名臣,全国闻名。羊祜五岁时,曾经让乳母去拿他的指环。乳母说:“你本来没有这个东西,上哪去拿?”羊祜说:“过去我在东墙边玩,落到桑树下了。”乳母让他自己去找,他又说:“不是现在住的这所房子,我找不到。”
后来,他出门四处张望,顺着道路向东走,乳母跟在后面。到了李氏家,进入院子,在东墙的桑树下找到了一个小指环。李氏既惊讶又悲伤的说:“这是我儿子生前的东西,他非常喜爱,经常摆弄。我儿子七岁暴亡,指环也不知道丢到何处。这是我儿子的东西,你为什么拿走?”羊祜不回答,拿着指环就走了。乳母向李氏讲了羊祜先前说的话。李氏又悲又喜,想把羊祜讨过来当儿子抚养,邻居们劝说后,打消了这个念头。
羊祜长大后,经常头痛,医生要给他想办法治。羊祜说:“我生下三天的时候,头对着北门,觉得冷风直吹头顶,当时就怕将来得病,苦于当时不会说话,没人知道。这么久,应该是没法治好了。”
【原文】晋羊太傅祜,字叔子,泰山人也。西晋名臣,声冠区夏。年五岁时,尝令乳母取先所弄指环。乳母曰:“汝本无此,于何取耶?”祜曰:“昔于东垣边弄之,落桑树中。”乳母曰:“汝可自觅。”祜曰:“此非先宅,儿不知处。”
后因出门游望,迳而东行。乳母随之。至李氏家,乃入至东垣树下,探得小环。李氏惊怅曰:“吾子昔有此环,常爱弄之。七岁暴亡。亡后不知环处。此亡儿之物也,云何持去?”祜持环走。李氏遂问之。乳母既说祜言。李氏悲喜;遂欲求祜,还为其儿。里中解喻,然后得止。
祜年长,常患头风。医欲攻治。祜曰:“吾生三日时,头首北户,觉风吹顶,意其患之,但不能语耳。病源既久,不可治也。”《法苑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