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1年7月26日,司马衷下旨抓捕司马玮,押赴菜市口,即行处死。当刘颂手持监斩令牌走向司马玮时,他自怀中掏出青纸诏书,指天长叹道:
“我一生忠诚,为国家办事,今奉诏讨贼,何罪之有,竟落得如此下场。”
然而,司马玮话音未落,刽子手就已挥起了手中屠刀。司马玮死后,刘颂掩面哭泣,默然良久,围观百姓更是号啕大哭,泪如雨下。作为司马炎第五子、坐镇荆州的楚王,21岁的司马玮没有死在敌人的铁蹄之下,却倒在了亲哥哥的愚蠢算计中。那么司马玮是不是如他所说的那样“奉诏讨贼”呢?他与司马衷的关系如何?司马衷又为何迫不及待地将他处死呢?
为人豪爽的楚王
司马玮是司马炎的第五子。在司马炎篡魏称帝后,有鉴于曹魏猜忌宗室,致使大权旁落,孤立而亡的教训。因此厚待司马氏,重权广封,分置重兵于海内外。277年,6岁的司马玮受封始平王,接任屯骑校尉。
不久后,司马炎逼死亲弟弟司马攸,将国丈杨骏扶持为朝臣魁首。然而,杨骏贪权占利,太子司马衷受困于杨艳、贾南风,无以压制杨骏膨胀的野心。因此,司马炎采纳王佑的建议,将司马衷的三个亲弟弟分置国内要处,统领重兵。
其中,司马炎第三子司马谏坐镇关中,都督关中诸军事。而司马玮与司马允则分别晋升为楚王、淮南王,统领荆州、淮南。
司马玮为人豪爽,极重义气,赴任楚王之后,深受当地百姓爱戴。在封国内,司马玮礼贤下士,遍访山野名儒,传为一时佳话。可他毕竟过于年轻,缺乏历练,在岐盛等人的鼓噪下,渐渐滋生杀意。
290年4月12日,司马炎在杨骏的压制下,含恨离去。当时,司马炎将司马衷和朝中大权尽托付给了他的叔父司马亮。可是,司马亮畏惧杨骏、杨艳父女的权势,竟不顾司马炎临终遗命,仓皇逃往许昌,以致司马炎死后,司马氏大权旁落。
然而,杨骏并无子嗣,他虽贪权,却未曾想过夺位。可在夺权的过程中,他却得罪了太子妃贾南风。贾南风本是皇后杨艳临死前推荐给司马衷的,又在犯错遭到司马炎罢黜时,被继任皇后杨芷劝阻。贾南风将杨家给予她的恩情当作“毒药”,为了权力,誓要扳倒杨骏。因此,贾南风找到孟观、李肇,密谋除掉杨骏。
贾南风手中的利器
孟观、李肇二人本是殿中中郎,却遭到杨骏轻视,对杨骏早已怀恨在心。得到贾南风密旨后,特意前往许昌,拜会司马亮,劝他起兵。然而,司马亮年老持重,不愿冒此大险,断然拒绝。
李肇无奈,又前往荆州,密见司马玮。司马玮年少英睿,对司马衷忠心耿耿。当时他的兄长司马谏受困京城,无力扭转杨骏专权乱局。故而,司马玮一口应承,当即上疏,请求入京面君。
在杨骏心中,司马谏、司马玮和司马允是他心中大患,早就欲除之而后快。见司马玮“自投罗网”,大喜过望,立即允准。然而,司马玮并非一人入京,在路过淮南时,他将亲弟弟司马允带在身边,命荆州、淮南兵马化整为零,奔向洛阳。
司马玮抵达洛阳后,贾南风手中的“兵器”俱已到位。她指使李肇、孟观在司马衷面前诬告杨骏谋反,并胁迫司马衷下达诛杀杨骏的诏书。而司马玮则屯兵司马门,严防杨骏狗急跳墙,趁乱兴兵。
当天夜里,司马繇率兵杀入杨骏家中,将杨氏一门屠戮殆尽。而坐镇后宫的皇太后杨芷则跪在贾南风面前,自称臣妾,哀求她绕过母亲裴氏一命。可贾南风杀心大起,竟当着杨芷的面生生打死了裴氏,还将杨芷饿死在寝宫中。
杨骏死后,贾南风并未如愿获取权势。司马氏宗族子弟、在朝大臣皆推举司马亮入朝辅政,而司马亮的老友卫瓘则晋位太傅,执掌大权。在诛杀杨骏“变乱”中出力最多的司马玮只是被委任中领军一职,司马繇虽晋升东安王,却失去军权,明升暗降。
不久,司马亮又以“欲擅朝政”为由,将司马繇贬到带方郡。当时,带方郡位居朝鲜半岛,并不在晋国统治范围内。故而,司马繇撤离沦为“边外之士”。
对于英武刚愎的司马玮,司马亮、卫瓘更不喜欢。司马亮命裴楷取代司马玮中领军的位置,却遭到了司马玮的严词拒绝。卫瓘不断上疏请旨,要求司马氏诸王离开洛阳,前往封地,让司马玮心极为厌恶。
在司马亮、卫瓘的不断压制下,司马玮采纳岐盛的建议,主动向贾南风靠拢。当时,贾南风受困于司马亮、卫瓘,无法独揽朝政,一直郁郁寡欢。她与李肇密谋多时,欲要除去司马亮,可因司马亮德高望重,迟迟不敢动手。见司马玮主动投靠,贾南风遂心生一计,密令李肇挟持司马衷下发诏书,诛杀司马亮、卫瓘。
当司马玮收到诏书后,心生犹豫,欲要入宫复奏。然而,传旨太监却大声疾呼:“事情一旦泄露,就非皇帝的本意了。”司马玮精明有余,见传旨太监如此,也不再坚持。他命本部兵马包围司马亮、卫瓘的府邸,并亲自矫诏,节制洛阳城内外所有兵马。不久后,司马亮、卫瓘死于乱军之中。
含冤被杀
司马亮死后,岐盛却劝说司马玮,道:
“应该趁势起兵,进宫诛杀贾南风,以安天下之心。”
然而,司马玮太过年轻,还未从诛杀司马亮、卫瓘的“震惊”中回过神。且他心思短浅,故而并未听从岐盛的建议。
可在宫中,司马炎的老臣张华却劝说贾南风,诛杀司马玮。他道:
“司马玮既然已经杀了司马亮、卫瓘,天下的威信都被他收入囊中了,从此朝野内外只知楚王而不知陛下了。在此时,应以专杀之罪,将他逮捕处死。”
贾南风本就将司马玮当作棋子,又见张华等老臣也对司马玮心生畏惧。因此,她借司马衷之手,下旨除去司马玮。
当时,王宫手持司马衷的驺虞旗,出殿解兵,并宣读圣旨,高呼:
“司马玮矫诏擅杀大臣,罪不容诛,众兵士切勿听从他的命令。”
尽管军士皆是司马玮的亲信,可面对晋朝人尽皆知的驺虞旗,将士们还是放下了兵器,一哄而散。司马玮在短短的一瞬间,成了孤家寡人一个。
291年7月26日,21岁的司马玮被押赴刑场,处以极刑。临死前,他从怀中掏出司马衷的青纸诏书,感慨良久。作为司马炎的儿子,司马玮对他受冤而死,对贾南风坑害他的举动,更是极为愤慨。然而,刘颂所能做的,不过是掩面哭泣而已。
司马玮生前乐善好施,深得众心,死后百姓无不为之落泪,就连看管他的将士,也是心生怜悯。尽管他奉命讨贼,却在执行途中,擅自矫诏,并以残忍的手段处死司马亮。纵然他心中冤屈似海,却也是死有余辜了。
而在铲除杨骏、司马亮的过程中,司马玮一直被贾南风利用,缺乏远见卓识和报复。遇到不满时,只凭心中意气行事,注定了他会以悲惨的结局收场。虽然晋朝的动乱是由司马炎埋下的祸根,贾南风点燃的火焰,可推波助澜的,毫无疑问有司马玮的一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