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元景,字孝仁,河东郡解县人士。其曾祖柳卓自河东郡迁至襄阳,官至汝南太守。其祖柳恬,官拜西河太守。其父柳凭,官拜冯翊太守。
柳元景少年时便娴熟弓马之技,跟随父亲讨伐蛮人,以勇猛著称。柳元景平时虽然话不多,但是非常有才识。荆州刺史谢晦闻其名,便邀请他为自己办事。当时(元嘉三年,426年)谢晦起兵叛乱,不久后便被平定,因此柳元景没到谢晦这里“报道”。
雍州刺史刘道产非常欣赏柳元景的才能,但此时柳元景正在丁忧守制,因此不能效力刘道产。
荆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慕名柳元景,恰逢其时将其征召。刘道产只得无奈地说道:“一直想请你去就来我这里帮我的忙。可是如今权贵亲王(指刘义恭)要征召你,我是实在想留你而留不住啊。只能无奈地违背自己的意愿。”
丁忧结束后,柳元景被任为江夏国中军将军,迁殿中将军。接着又成为了刘义恭的司空行参军,随府转司徒太尉城局参军,刘宋国主刘义隆接见柳元景时又赞许了他。
在此之前,刘道产在雍州政绩非常好,一些远处的蛮人前来投靠他,都是沿着沔水而来,并定居下来,雍州因此人口非常多。一直到元嘉十九年(442年),刘道产病死后,雍州境内的蛮族纷纷造反动乱。
元嘉二十二年(445年)刘义隆的第三个儿子刘骏出镇襄阳,任雍州刺史。刘义恭向刘骏推荐柳元景,因此刘骏以柳元景为将帅,任他为广威将军、随郡太守。
刘骏到任后,蛮人断了驿道,想要来攻打随郡。此时随郡内粮食不多,又缺少军器。柳元景设定谋略,募集六七百人,分派其中五百人屯守驿道。
有人对柳元景建议道:“蛮人将要来攻城,不合适分兵啊。”
柳元景答道:“蛮族听闻郡里要派遣重兵防守,怎么会料想到其实城里兵力不足?里外合击,才是最好的策略。”
当时蛮人到来,柳元景派使者命驿道戒备,悄悄地绕到蛮人后面,并告诫他们,要骑着马高举火把前进。
之后柳元景将蛮族前后截断,蛮族大惊,投郧水而死的人多达千余人,被斩首的也有数百人,因此随郡得以肃清,不再有叛乱出现。
朱修之讨伐蛮人时,柳元景也与他一起征战。后来又跟着沈庆之征讨郧山的蛮人,攻克太阳,前后俘获近十万蛮人。因功任刘骏安北府中兵参军。
元嘉二十六年(449年),刘诞(刘义隆第六子)移镇襄阳,柳元景为后军中兵参军。
同年十二月,沔北诸山蛮侵犯雍州,沈庆之率领柳元景、宗悫等二万余人,将其讨平。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刘宋击退北魏进攻,加之“元嘉之治”后,国力充足,于是刘义隆决意北伐,诏令所有的镇各自出兵,分为东、西、中三路,向北魏进军。
同年八月,西路刘诞派遣振威将军尹显祖兵出赀谷,奋武将军鲁方平、建武将军薛安都、略阳太守庞法起进入卢氏,广威将军田义仁进入鲁阳,加柳元景建威将军,统率西路大军。
当时后军外兵参军庞季明已是七十三岁高龄,因为他是秦地的仕宦之家,所以很多羌人都依附于他,因此请求入长安,招怀关、陕两城的人。
于是羌人从赀谷到卢氏,卢氏人赵难接纳了他们,弘农(北魏地境)的一些豪门大族有意投靠刘宋,因此这些人都委托庞季明传达其意。
十月,鲁方平、营垒薛安都、庞法起进攻白亭的时候,柳元景还没出发。庞法起率领鲁方平、薛安都等人前进,自修阳亭出兵熊耳山。庞季明进入高门木城,当时北魏拓跋仁入驻弘农,庞季明便退回卢氏,刘宋西路军就此据险自守。不久,北魏永昌王拓跋仁率军离开了弘农,柳元景招卢氏少年进入宜阳苟公谷,以煽动人心。
同月,柳元景率军继续前进。闰月,庞法起、薛安都、鲁方平等刘宋军队进入卢氏,斩杀县令李封,以赵难为卢氏县令,加封奋武将军。赵难带领县中义士,为刘宋军充当乡里的向导。
庞法起等人度过铁岭山,逼进开方口,庞季明从木城出兵,与庞法起汇合。
柳元景大军到达臼口后,率军深入,因孤军前行,无后援之兵,因此,派遣尹显祖飞马急赴卢氏,请求援军。此时柳元景军中少粮,认为不能与北魏长时间相持,于是退军从百丈崖,出温谷,再进入卢氏。
稍作休整后庞法起进军离弘农城五里之地的方伯堆。北魏派遣二千余人前来侦察,庞法起指挥弓箭手将其击退。刘宋军队开始建造攻城器械,打到弘农城下。北魏弘农太守李初古拔婴城自固。庞法起、薛安都、鲁方平诸军齐声振鼓逼进城池,庞季明、赵难率义士相继前进。弘农城下,冲车四处可见,刘宋士兵都在拼死战斗,无不奋勇争先。
起初李初古拔父子在南城监督抵御,后来弘农城内有三千多人在北楼竖了白旗,有人射没有箭头的箭。
薛安都的副将谭金、薛系孝率众先登上城头,生擒李初古拔父子二人,随后鲁方平攻入南门,生擒北魏郡丞,弘农城中的百姓皆平安无事。
攻拔弘农后,柳元景率军度过熊耳山,薛安都屯兵弘农,庞法起占据潼关(下文有详述),庞季明率领鲁方平、赵难等人进军陕城西南的七里谷。殿中将军邓盛、幢主刘骖趁乱派人进入荒田,招募宜阳人刘宽,集结二千多义士,共同进攻金门邬,杀死北魏李买得(李初古拔的儿子)。李买得是北魏永昌王拓跋仁的长史,以勇猛名震北方。拓跋仁听闻李买得的死讯后,仿佛失去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之前,薛安都留驻弘农,其他几路大军已经进发陕城,柳元景到来后,对薛安都说:“没有坐守空城,而是让庞起法深入敌境,这不是一个好方案。应该赶紧进军,可以和尹显祖汇合,我们必须督促收租,不久后将可为后援。”
之后刘宋大军围攻陕城,攻入郭城(外城),将军营置于城内,并大量制造攻城器具。陕城依水而建,坚固非常,北魏依仗有天险自守。庞季明、薛安都、鲁方平、尹显祖、赵难等军队,连续三次攻打,都没打下来。
北魏洛州刺史地河公张是连,率兵二万,度崤山来救援陕城。薛安都、鲁方平各自列阵于城南,准备迎击张是连,尹显祖率精兵为后军。
庞季明率高明,以及宜阳的义士在南门列阵,赵难带领卢氏乐从少年,与庞季明形成犄角之势。
北魏兵合军,轻骑出列挑战。薛安都怒目持矛,单骑突阵。北魏军四向奋击,但依然挡不住薛安都,死伤者不可胜数。借着薛安都的勇猛之势,刘宋大军军鼓大震,将士各各殊死战斗。
北魏一开始轻骑突纵,刘宋各军大为头疼。薛安都大怒,脱去兜鍪(盔),解下铠甲,除去马具,只剩下当衫。独自冲入北魏阵中,左冲右突,如入无人之境,北魏军无人敢拭其锋,无不应刃而倒。北魏军大怒,左右夹射薛安都,都不中。薛安都就这样,连续四次杀进杀出,每一次都所向披靡。
当初柳元景命鲁元保坚守函谷关,北魏兵力强盛,鲁元保守不住函谷关,于是带领自己的将士布函箱阵(保护性的方形阵势),并高竖许许多多的旗帜,沿着险峻的地势,缓缓而还。此时正好是薛安都与北魏鏖战正酣,北魏三郎将看见鲁元保从山上而来,以为柳元景的大兵到了,而且当时已近黄昏,于是北魏兵竞相奔退,多骑退入城中。
北魏援兵将至,鲁方平派遣驿骑报告柳元景。当时刘宋大军军粮将罄,各路人马只有几天的口粮。柳元景赶紧督促收租,驴马并用以运粮草。但此时鲁方平的急信来报,柳元景只得派遣军副柳元怙挑选步骑二千,赶去“救火”。柳元怙一行人披星戴月,仅用了一晚就到了。
第二天早上,北魏军在城外列阵。鲁方平等队伍按列布阵,薛安都率领骑军,与鲁方平率领的步兵成左右犄角之势,其余的队伍在城西南面列阵。鲁方平对薛安都说:“如今强敌当前,坚城在后,这正是我们舍身战死的时候。如果你不前进,我就斩了你;如果我不前进,你就斩了我!”薛安都说:“好,你说得对!”于是,两军一同交战。
此时柳元怙刚至,见两军对垒,命人偃旗息鼓,轻声而行,北魏军没有察觉。等到鲁方平与北魏交战时,柳元怙命令将士从城南门函道(涵洞,隧道)出击,击鼓呐喊杀出,旌旗林立,冲向北面列阵,北魏将士没想到会有刘宋的伏兵,因此感到非常恐惧。
柳元怙与宗越率麾下精骑,冲杀敌阵,后面的骑兵也都跟着柳元怙杀入北魏军阵之中。见敌阵已乱,鲁方平、薛安都一同率军奋勇杀敌,全军将士,无不用命拼战。薛安都更是一马当先,挺身奋战,不幸受伤,血流在肘部凝住。长矛也断了,简单地换了一杆便再次进入战场厮杀,谭金率骑跟随薛安都冲入北魏军阵之中。
从早晨战到黄昏,北魏军队大败,刘宋军队斩了张是连以及其将士三千多人,剩下的北魏将士都跳进河沟,也死了很多,另有二千多人投降。清晨,柳元景轻骑而至,发现俘虏中多是河内之人,柳元景便责问这些人:“你们怨恨这里沐浴不到王恩,请命无所适从。如今你们为鲜卑人效力,便是无向往我朝之心。我们的原则就是,顺我者活,从恶者死。”
被俘士兵都说:“可恶的鲜卑人,驱使百姓为兵,后来又出现诛杀全族的情况,用骑兵迫使我们步战,有好多人未战先死,这些都是将军您亲眼所见的,不是我们自愿违背中国啊。”
诸军都认为应该杀了这些俘虏,柳元景却认为不可,说道:“如今我们讨伐北境,应当保有仁慈的态度,为世人所知。”于是将这些降卒全都释放了,降卒家在关里的,都高呼万岁,持符节而去。遂后,陕城被克。
刘诞认为崤、陕两地既然被平定了,应当先安抚这些地方的百姓,便任刘宽虬为东弘农太守。同时赏给柳元景鼓吹一部。
之前庞法起攻打潼关的时候,一开始,刘槐集合义兵攻上城头,但势单力薄,不能守住成果。不久后,又重新集结军士,庞法起再次进攻潼关,刘槐也跟随着。北魏城主娄须不战自溃,北魏很多士卒溺水而亡。庞法起和刘槐得胜占据了潼关。
北魏蒲城镇将何难从封陵堆(《魏书》记作风陵堆)列阵,以抵御庞法起。庞法起长驱入关,来到以前王镇恶和檀道济修建的保垒。北魏军以为庞法起直指长安,于是何难率军渡河,希望能从后面拦截庞法起。庞法起回军临河,排开弓箭手,向何难射箭,何难退走。
此时关中义士,纷纷“起义”,营垒羌人、胡人也都奋力反抗北魏。于是刘诞又派遣康元率二千人从上洛出发,受柳元景指挥,去函谷支援鲁方平。
柳元景离开弘农后,北魏军再次扑向关隘。当时柳元景军中粮尽,因此柳元景退守白杨岭,趁着北魏军还没到的间隙,下山进弘农,入湖关口。北魏蒲阪戍主秦州刺史杜道生率兵二万到阌乡(南依秦岭,东靠函谷关,西连潼关)的水道,离湖关只有一百二十里。柳元景募集一千勇士,夜袭敌营,结果因迷失方向,天亮才得以返回。杜道生带领手下精锐骑兵追击,先是一通骑射,之后短兵相接,结果为柳元景所败。
正当西路军进展顺利之时,东路军的刘义恭、王玄谟遭到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反击而败退。中路军梁坦为北魏拓跋仁所败。刘宋文帝刘义隆认为柳元景不能再独自前行了,于是下诏班师。
柳元景率众将,从湖关出发,度过白杨岭,出长洲。薛安都、宗越断后。庞法起从潼关撤向商城,与柳元景汇合。庞季明也从胡谷向南撤退。虽说刘宋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损失惨重,但西路军班师后,兵力比之前更为强大。刘诞在城头远远望见柳元景的部队,急忙下马去迎接。
此役过后,柳元景因功,被任为冠军司马、襄阳太守,将军如故。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二月,北魏宫廷内乱,中常侍宗爱弑杀拓跋焘。因此刘义隆再次决心北伐。命萧思话督冀州刺史张永攻碻磝,鲁爽、鲁秀率四万荆州兵向洛阳、虎牢方向进攻,臧质、柳元景率军攻潼关。
柳元景带领薛安等人都向北出发,攻打关城。北魏关城戍主弃城而逃,于是柳元景轻易的就占据了关城。
之后柳元景到达洪关,想与薛安都一起渡河攻打蒲阪的杜道生。而此时由于张永攻不克碻磝,于是萧思话在八月还师。鲁爽知萧思话退兵后,不得不悻悻而归。柳元景进军途中,遭遇鲁爽,于是与鲁爽一同退军而还。
此时,柳元景已经威震境外,之后柳元景兵进西阳,与那里的将士一同讨伐五水蛮(古代巴人一支,居住在“西阳五水”旁,五水指巴水、蕲水、希水、赤亭水、西归水)营垒。
元嘉三十年(453年),刘宋发生“元凶之祸”,指的是太子刘劭弑杀父亲,刘宋文帝刘义隆。
刘义隆异母弟弟刘义宣,率先领兵讨伐刘劭,并拥护刘义隆第三子刘骏。刘骏率军讨伐刘劭时,任柳元景为谘议参军,领中兵,加冠军将军,太守如故。
同年四月,刘骏配给柳元景一万人作为前锋,宗悫、薛安都等十三路军皆属柳元景指挥调度。柳元景对朝士(古代官名)说:“国祸冤深,凶恶之人倒行逆施,无法无天,人神共愤。南中郎(指刘骏)率领义师,讨伐元凶,刘义宣、臧质一同与他起义,战船相连千里,并且购买悬赏利器以作防备。我没有像他们这样的勇猛,有愧于现在总率精英之士讨伐元凶的职位。
众将士世代忠义,为国之栋梁,都是身受先朝之恩,背负荣耀已久。如今被逼得讨伐伪廷(刘劭已称帝),只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大行其道,澄清朝政只是开始,期望之后能面圣,陈述哀情。”
当时起义军的战船小而简陋,顾忌水战不能打赢,于是行至芜湖。柳元景步行至江宁。到板桥后,竖立木栅用来自守。
不多久,柳元景占据阴山,派遣薛安都率骑兵到南岸,自己则隐秘地潜入到新亭,依山建垒,东西据险。刘骏又派遣程天祚带兵前来新亭。程天祚在东南方占据高丘,屯寨栅。
此时,凡是投奔柳元景来的人,都劝柳元景速速进军,柳元景却说:“不可,如今同恶相助,顺应天理之事难以依靠。如果我们轻进而设防,无疑引诱敌人攻打我们。如果我依从大家急功冒进,那肯定是打不赢这场仗了,难道我还抱着侥幸的心理,期望敌人不来攻击我?”
柳元景还没筑建营垒,就被敌方詹叔兒侦察到了,詹叔兒力劝刘劭出战,刘劭不许。经过一天后,刘劭大军水陆并进,刘劭亲自登上朱雀门督战。军至瓦官寺时,遭遇起义军巡逻的士兵,起义军退走。遂即,刘劭军占据了薄弱的营垒。
这时刘劭认为柳元景的营垒还没有建成,可以平地决战。然而,当刘劭到达时,柳元景柴栅已坚。刘劭军因没有准备攻城器具,只能以近身肉战,以命相搏。
柳元景半夜下令军中将士说:“战鼓频繁的话,士气容易衰竭。所以应当衔枚疾战(指不发出声音,隐秘迅速的发动攻击),一旦听到军营里的鼓声,便一鼓作气,将其拿下。”
而刘劭军的步兵将领鲁秀,王罗汉、刘简之,骑兵将领常伯等人,率军士,殊死拼战。刘简之更是先攻向起义军的西南方,频频烧毁草舫,略夺那些投河逃生的人。刘简之趁起义军程天祚军营的柴栅还没建好之际,将其摧毁。
王罗汉等人攻打营垒的北门,刘劭的战舰也随之而至。当时柳元景虽水陆受敌,但全军战意强盛,麾下勇士全都被派出去战斗,仅留数人在身边传令。
柳元景派了一部分人去支援程天祚,程天祚坚持将柴栅竖立完成,因此才得以击退敌军。柳元景察觉刘劭军气势有所衰弱,立刻命人打开营垒的门,以战鼓擂之,众将士台潮水涌出,刘劭军抵挡不住,顿时大败,跳入淮水中溺亡者众多。
刘劭重新率领大军,亲自来攻打营垒,又被打败,其死伤之多,犹过于之前。刘劭手斩后退的士卒,但仍然止不住败退之势,只得奔逃回宫,幸免一死,但手下大将萧斌身受重伤。
刘简之见刘劭退兵,于是便停止了进攻,准备回师。柳元景重新出击,轻轻松松就将其击退。慌不择路的刘简之军,奔逃至死马涧,溺死在涧水中的尸首,将死马涧都填满了。刘简之、姚叔艺、王江宝、朱明智、诸葛邈之等人被斩杀,褚湛之、刘道存一并投降柳元景。
同年(453年)四月二十七日,刘骏在沈庆之、柳元景、宗悫、刘秀之、朱修之等人的劝进下称帝,即刘宋孝武帝。刘骏称帝后,任柳元景为侍中,领左卫将军,转使持节、监雍、梁、南北秦四营垒州、荆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前将军、宁蛮校尉、雍州刺史。
此前刘骏在巴口(今湖北黄州市东巴水入江处)时,问柳元景:“等到讨伐完元凶后,你有什么想要的?”
柳元景答道:“如果我有寸许功劳的话,还请主上让我回乡里。”有了这次对话,才有了现在对柳元景的封赏。
当初刘劭弑杀刘义隆后,为臧质所知。臧质便率五千人马起事。因臧质与刘义宣为表兄弟,臧质觉得刘义宣为人昏庸柔弱,方便控制。便率兵与刘义宣会合,想同他一起“办大事”。并秘密告诉柳元景,让柳元景率部向西返回。(当初刘骏讨伐西阳蛮时,臧质让柳元景和他汇合)
柳元景则将臧质的书信交于刘骏,并对使者说:“臧将军应当是不知道殿下(刘骏)起义之事。现在应当跟随殿下讨伐元凶,不能西还。”因此臧质记恨柳元景。
到了柳元景任雍州刺史后,臧质顾虑雍州将成为荆、江两州的后患,向刘骏进言,爪牙(心腹)不应当放任远行啊(指不应当委任柳元景为雍州刺史)。
刘骏没有听从臧质的话,不仅任命柳元景为雍州刺史,还加任了护军将军,领石头戍事,尚未拜官,又转任领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曲江县公。
元凶之乱平定后,刘义宣仗着是第一个高举义旗的人,对刘骏多有不敬。臧质本来就不希望拥立刘骏,而是想拥立刘义宣。在刘骏登基后,多次游说刘义宣起兵叛乱。而刘骏又与刘义宣留在京城的女儿们斯混,惹怒刘义宣。于是刘义宣、臧质秘密联系鲁爽、徐遗宝等人约定时间,约定于孝建元年(454年)秋季一同起兵。
孝建元年(454年)二月,鲁爽接到刘义宣的邀约后,因贪杯醉酒之故,在当天就在寿阳起兵反叛。刘骏命王玄谟前去讨伐,加授柳元景为抚军,假节,有权设置僚佐(官署中协助办事的官吏),节督王玄谟。不久恢复都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竟陵、随二郡诸军事、抚军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持节如故。
鲁爽反叛后,逼得刘义宣、臧质也仓促起兵。王玄谟南据梁山,在东、西两为,夹江为垒。垣护之、薛安都渡河占据历阳(今安徽和县),柳元景驻守采石。王玄谟听闻叛军强盛,派遣管法渡河求援兵。刘骏命柳元景进军屯兵姑孰(今安徽当涂县治)。
柳元景派遣武念为先锋,臧质派遣庞法起袭击姑孰。刚好此时武念到姑孰,将庞法起击败,庞法起单船逃走。
臧质派遣庞法起的同时,又命尹周之出击,攻陷了王玄谟的西垒。王玄谟派垣护之告诉柳元景:“如今我在东岸仅有一万人,敌军是我军数倍,我肯定是守不住的,所以现在应当先退回来,跟你汇合,再一同讨伐臧质。”
柳元景对垣护之说道:“出师行军是有惩罚的,你不能先退守。敌军虽多,但是我猜他们人心不齐,装备不整,现在应该全力以赴地去迎击他们。”
垣护之对答说:“三万叛军都是去南州人,而你的部下才是他们的十分之一,你如果在前往救援的路上遭遇到敌军,那么郭强郭弱,立刻就能见分晓,那敌军就成气候了。”
柳元景听从了垣护之的建议,派遣精兵前往援助王玄谟,用老弱的士兵留守。援助王玄谟的队伍旗帜林立,从梁山上望去,犹如数万人之多,臧质的士兵都说:“京师的官兵都来这里了。”
之后,臧质战败。(此战可详见《王玄谟》篇)
刘义宣之乱被平定后,刘骏派遣丹阳尹颜竣宣旨慰劳,柳元景与沈庆之一起以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同时柳元景晋封为晋安郡公。柳元景坚持不受开府仪同,之后又被任为领军、太子詹事,加侍中。不久后转骠骑将军、本州大中正,领军、侍中如故。
大明二年(458年),刘骏再加柳元景为开府仪同三司,他再次坚辞。
次年(459年),柳元景升迁至尚书令,太子詹事、侍中、中正如故。以封地在岭南,秋天运输谷粮不便,因此改封为巴东郡公。
大明五年(461年),柳元景又被任命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令、中正如故。柳元景第三次坚辞开府,与沈庆之都依照西晋密陵侯郑袤辞让司空的旧例行事。
大明六年(462年),晋升为司空,侍中、令、中正如故,又坚辞,于是改授侍中、骠骑将军、南兗州刺史,留卫京师。
大明八年(464年)二月,刘骏驾崩。遗命太宰刘义恭、尚书令柳元景、始兴公沈庆之、尚书中事颜师伯、领军将军王玄谟,五人担任辅政大臣,辅佐太子刘子业。同时诏令:“刘义恭和柳元景进入内城居住,朝廷事务,无论大小,全都要奏启二人。国家大事要和始兴公沈庆之商量决定。如果有军务,就全都委托沈庆之处理。尚书府的事务,托付给颜师伯处理。统领外监事务,交给王玄谟处理。”
因此,柳元景升迁至尚书令,领丹阳尹,侍中、将军如故,给班剑(用作仪仗,由武士佩持,天子以赐功臣)二十人,固辞班剑。
柳元景年少时生活贫苦,曾经从下都到大雷,朝晚间非常寒冷,颇有些流浪他乡之人的感觉。一日,一老人自称擅长相面,对柳元景说:“你日后会大富大贵,位列三公。”
柳元景以为他是在说笑,答道:“我啊,能不受饥寒之苦就已经所得上是幸运的了,还岂望什么富贵。”
老人说道:“日后便知分晓啦”。等到柳元景富贵之时,已经不知道这老人身在何处了。
柳元景从武将做到尚书令,处理朝廷事务,并非他所擅长的,但仍显出宽弘高雅的美德。当时朝中勋要,多有自己的产业,唯独柳元景没有任何经营。南岸有数十亩菜园,守园人将园中的菜卖了二万钱送还宅中,柳元景道:“我建立这园子种菜,只是供家里人食用而已。现在你们拿出去卖钱,这不是在和百姓争利嘛。”
刘骏生前非常的严苛暴虐,柳元景虽然蒙受恩宠,但时常担心有祸事相及。刘义恭等诸位大臣,无不都是重足屏气,对刘骏畏惧之甚,从来都不敢私下往来。刘骏死后,刘义恭、柳元景异口同声道:“如今终于不担心横死了。”
之后刘义恭、柳元景等人也时常一起骑马追逐,纵情醉酒,夜夜笙歌。
刘子业年少时便品性凶恶,即位后更是乖张。当时刘子业十六岁即位后,总想按自己的想法做点事,可是事事都被戴法兴(刘骏亲信,之前的东宫要员,刘子业登基后,政令几乎都出自他手)的压制,引得刘子业十分不满,于永光元年(465年)免去戴法兴的官职,不久更命人到其家中赐死他。
戴法兴死后,刘子业更是肆无忌惮,对生母皇太后王宪嫄不敬不孝,对朝臣不仁不义,朝臣们各个居安思危。刘义恭、柳元景等人也都是惶恐不安,但又没有好的对策。于是与颜师伯密谋废除刘子业,改立刘义恭。但是众人多次日夜商讨,都是持疑不决。
永光元年八月,柳元景升迁至使持节、督南豫之宣城诸军事、即本号开府仪同三司、南豫州刺史,侍中、令如故。还未拜官,密谋之事被刘子业知晓,刘子业亲自率领宿卫讨伐。
一开始称刘子业诏柳元景回去,左右的人跑来报信,说兵刃戒备情况反常,柳元景知道祸事已至,整齐朝服,乘车应召。出门时碰到弟弟柳叔仁,整装军服,带着数十个壮士想要抗命,柳元景心底悲愤,但仍然制止了柳叔仁。
柳元景刚走出巷子,刘子业的军士便到了,柳元景知大限已到,坦然下车,任由对方斩杀。时年六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