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上官婉儿出事而走红的“红梅妆”
在上官婉儿的花边新闻中,她混乱的私生活一定比她的才智更出名。
大家都知道唐朝盛行额头抹红妆的习惯,谁知这种妆容是从上官婉儿开始流行起来的。
要说起这个妆容的成因,离不开她混乱的私生活。
上官婉儿出身豪门。她的祖父是朝廷的宰相。后来,他因犯罪被判死刑,上官家逐渐没落。
当时,上官婉儿的母亲是叶宫的奴隶,但毕竟曾经是贵族之子,所以才华横溢的母亲并没有怠慢对上官婉儿的教育。
上官婉儿自幼熟读诗书,精通公务,名声在外。在她13岁那年,武则天召见她,亲自考虑问题。没想到,表现出色的上官婉儿立刻就引起了武则天的注意。
武则天是一个非常爱惜人才的人。他当即下令解除她的奴婢身份,让她掌管宫中事务,开始在他身边做事。
这时候,上官婉儿日夜跟随武则天。虽然她还年轻,还有点青涩,但她的心却处在初恋的年纪。
跟着武则天久了,自然而然的接触到了武则天的儿子们。她的初恋男友是武则天的第二任太子李贤。
上官婉儿对李贤也是真情流露,毕竟是她的初恋,她曾经很想帮助李贤坐上皇位,以后过上安稳的生活。
然而,在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朝堂上,作为太子的李贤注定是不稳固的。因为武则天的怀疑,后来他被贬为平民,几年后自杀了。
李贤死后,上官婉儿仿佛看到了朝堂上的事情,渐渐长大了。她明白,在这深宫之中,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都不重要。
所以之后,上官婉儿就开始努力了。她期待着攀登到实力的巅峰,这样她至少可以拥有一个自保的能力。
虽然我是这么说的,但是都说“情如龙卷风”,这话千真万确,唐朝一向讲究容貌,如果再遇到一个世间难得的美男,换一个它与任何人都无法抗拒。
张昌宗是太平公主赠送给武则天的,因为张昌宗的美貌举世无双,所以刚受宠就被武则天封为“云辉将军”。
一个是男宠,一个是朝夕跟随皇后的女官。两人必然有不可避免的接触。当时武则天已经70多岁了,所以面对年轻漂亮的上官婉儿,张昌宗肯定更倾向于后者。
于是过了许久,两人开始打情骂俏。
武则天知道这件事后,勃然大怒,当即持刀刺向上官婉儿眉心,并将她送进监狱。只是写在脸上。
该不该说,虽然上官婉儿的做法有些荒唐,但她确实是个人才,而且为武则天服务了这么久,武则天或多或少离不开她。
不久之后,上官婉儿又被武则天从监狱里接了回来,再次受到重用。
也是因为此时上官婉儿受到了纹身的折磨,所以为了掩盖脸上的伤疤,她在额头上画了一个梅花来掩盖伤疤。
因为上官婉儿长得漂亮,额头上的梅花装饰更衬托出她的俏脸,所以这一次,贵妇们纷纷争相效仿,一时之间,“红梅妆”火了起来。
朝廷与朝廷的血腥关系
当然,上官婉儿入狱的说法在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失去了她的男宠,他怎么能再把她救出监狱?
传闻上官婉儿为了保护武则天,假装与叛军谋反。后来,武则天知道她的好意后,亲自将她接出狱。
但毕竟身为皇帝,信守诺言,所以上官婉儿还是被判文身,额头间却被轻轻刺了一朵梅花。
这时候,上官婉儿已经快30岁了。老实说,她年纪不大。再加上她没有结婚生子,所以她的脸看起来比普通女人更年轻漂亮。
这之后没多久,她又认识了一个人,就是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而她和武三思之间的荒唐,谁都知道了。
这时候的上官婉儿已经是无比的厉害了。她主管白氏走表,有权直接执行政务,还帮助武则天起草了圣旨。也就是说,她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生死之力。
公元705年,神龙政变后,武则天被迫退位。这时,唐中宗李显将上官婉儿带入后宫,她成了昭容。
不过,身为后宫的妃子,她与一般的妃子不同的是,她并没有被罢官,依旧是老本行,帮着李显起草圣旨。
这时候,狗血事件传了出来。李现是典型的严妻,所以对自己的妻子魏皇后十分忌惮,所以在这种环境下,上官婉儿的日子也不是那么好过。对妻管严的皇上,也没有太多的好感。
于是她将身心投入了另一个怀抱,那就是武三思。
所以,李显是个严妻,所以朝中的一切都是由韦皇后一手包办。在这样的情况下,上官婉儿开始天天在韦皇后耳边说起武则天的旧事,打算让韦皇后走武则天的路。
当然,能掌管政府的人很多,唯独武则天只有一个。魏皇后再厉害,也注定成不了武则天。后来,上官婉儿将自己的爱人武三思介绍给了韦皇后。
于是在上官婉儿、韦后、李显和武三思之间,就出现了血腥的一幕。作为两个权贵的情人,武三思帮助李显处理朝政。他称他为兄弟,真正戴过这顶绿帽子的人以前没有,以后也没有。
因为上官婉儿手握生死大权,他们在朝堂上暗暗称赞吴氏,打压李氏皇室,直接让太子气得吐血。
此时的上官婉儿已经快半个世纪了,但由于她的魅力和在球场上的巨大影响力,最重要的是缺少一个男性宠儿。
在她最喜欢的男性中,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崔实(shí)。
崔石的文辞相当出众,所以他看了上官婉儿的作品之后,自然被他的才华所吸引。
因为站在错误的上升线上被杀了。
崔实是家喻户晓的帅哥,能在朝堂上步步高升,跟他的美貌是分不开的。
那你为什么这么说呢?
虽然崔适在朝做官的时候不认识上官婉儿,但当时他靠的是武三思,也因为习惯了风,才渐渐的爬上了四品官位置。
但这只是崔适仕途的开始。
崔石并不满足于留在四品官位。后来听说上官婉儿经常出宫到自己家里住,便打听了地方,悄悄前去探望。
没有人知道那天晚上发生了什么,但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之后上官婉儿以最快的速度提拔了他,而崔实才30多岁就当上了宰相。
后来随着太平公主的势力越来越大,上官婉儿站在了太平公主一边。也正是因为这次赌错了,上官婉儿才没有功成身退,落得被杀的下场。
当时,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秘密起草了一份诏书,立李重茂为太子,韦皇后为摄政王,但没有与李隆基开战。
李隆基闯入宫门后,上官婉儿慌乱中急忙拿出圣旨给李隆基,意在证明自己始终站在李皇室一边,但李隆基当时并没有接受全部。
上官婉儿被李隆基斩首。太平公主知道后非常难过,不仅亲自前去吊唁,还请李隆基搜集上官婉儿的诗作,编成文集,使上官婉儿的诗词得以流传。
说完上官婉儿的“花边新闻”,我们来客观的看看她在球场上的才华和成就。
上官婉儿的诗歌天赋是从她的祖父那里继承来的,女性对事物的观察更为细腻,所以她的诗词极其优美细腻。
因为上官婉儿在朝堂上的影响力非常大,可以说堪比太平公主和魏皇后,所以她的举动一度成为别人争相效仿的潮流。
额头的“红梅妆”是这样,诗风也是。
上官婉儿曾设立修文馆,主要招募一些文人名士举办文化活动。如果遇到有才的文人,她会毫不犹豫地提拔他们。
虽然这招来了一批公务员,但也导致了朝野内部的奢侈腐败。多少文人试图用华而不实的辞藻挤进朝堂。
也因此,上官婉儿经常被后人诟病。就连李隆基也曾评价上官婉儿此举是“祸宫乱”。
在很多正史中,人们对上官婉儿的评价都是极其负面的,甚至在《旧唐书》中,公然表示上官婉儿为唐中宗、韦后等人所作的诗词是明目张胆的奉承。
不过平心而论,如果是男人,为当权者赋诗赞歌无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因为上官婉儿是女人,这件事就显得有些刺眼了。不管上官婉儿是否真的在宫中闹事,她的才华是后人普遍认可的。她一手改变了文风,可以说是当时文坛的佼佼者。
那么在你心中,上官婉儿是一个怎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