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出身最卑贱的开国皇帝-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

中国古代出身最卑贱的开国皇帝-五代后汉高祖刘知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客馆历史官方 访问量:2908 更新时间:2024/1/20 8:11:59

(一)

有很多人认为,中国古代历朝的开国皇帝中,朱元璋的身份最低贱,理由是他曾经要过饭,已经穷到不能再穷的份儿上了。

不过,和五代时期的后汉高祖刘知远比起来,朱元璋的地位还是要高出那么一点点的。因为刘知远的出身是“赘婿”。

赘婿就是倒插门的女婿。关于这一点,史书有明确的记载。《资治通鉴·后晋纪·高祖天福六年》中明文记载:知远微时,为晋阳李氏赘婿……

这意思就是说,刘知远落魄的时候,曾经在太原给一户姓李的人家当过倒插门的女婿。

那倒插门的女婿为什么连叫花子的地位都不如呢?

因为这是历史形成的呀!

据《史记》记载:(秦始皇)三十三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適遣戍。

这意思就是说,秦始皇那时候,赘婿就如同劳改犯一样,随时都可以拉出去充军发配。

在汉朝,赘婿是被列入“七科谪”之内的,也是随时可以去充军的。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秦汉时期的赘婿实际上就属于奴隶,奴隶还能有什么社会地位?还不是像牛马一样被人随意驱使?

汉朝以后,赘婿的地位变得改善了一些。但是得到改善主要还是高官贵族家的赘婿,普通老百姓家的赘婿还是照样当牛做马,倍受欺压。

上个世纪的时候,国内的一些学者在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考察,发现很多地方的赘婿还是跟奴隶一样,每日里辛苦劳作,却难得温饱。而即便是今天,在一些农村的地方,上门女婿也是让人瞧不起的。

在刘知远所生活的五代时期,当时的南唐还曾经明确规定将赘婿拉出来服苦役呢。

因此,公元十世纪的倒插门女婿刘知远肯定是过着暗无天日的生活,他的地位比朱元璋还要低一些。朱元璋虽然以化缘的名义四处讨饭,但他至少还有人身自由,想去哪里就能去哪里。刘知远不行,他在老婆家里,肯定是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吃得比猪差,干得比牛多。老婆和他的感情到底如何这不好说,但是老丈人和丈母娘肯定对他没有好脸色。

史书记载:“帝(刘知远)弱不好弄,严重寡言……”意思是说刘知远身体虚弱,不爱玩耍,也不爱说话。这显然都是他做奴隶留下的职业病。他身体虚弱显然是由于长期营养不良而造成的。他不玩耍当然不是把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实际上他是个文盲,不玩耍只能是因为他根本就没有玩耍的权利,做奴隶的玩耍什么?不爱说话也不是因为刘知远懂得沉默是金的道理,而是根本就没有他说话的份儿。他在家里就是一头能听懂人话的牲口,每天都默默地劳作不休,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

(二)

不过,刘知远要感谢他所处的那个时代,正是他所处的那个乱世给了他翻身奴隶把歌唱的机会。残酷的战争吞噬了大量的生命,全国各地的军阀都需要青壮年男子来填充自己的军队。刘知远作为一个卑贱的奴隶,同时又是壮年男子,自然在被征召之列。于是,刘知远就成为了割据北方的李克用家族军队的一员,在李克用的养子李嗣源手下当兵。

在这支军队里,刘知远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那便是石敬瑭。

石敬瑭当时是李嗣源手下的将领,是刘知远的顶头上司。在一次战斗中,石敬瑭的部队被击败,狼狈逃窜。石敬瑭本人的战马也被打死了,身上的铠甲也被打得脱落了下来,眼看着就要一命呜呼。

在这关键的时刻,刘知远冲了出来。他把自己的战马送给了石敬瑭,又捡起石敬瑭掉在地上的铠甲披在自己身上,转过身勇敢地为石敬瑭断后。石敬瑭这才捡了一条命回来。

因此,石敬瑭对刘知远是感激不尽。要知道,在五代十国那么一个充满了背叛与出卖、阴谋与冷酷的可怕年代里,遇到一个愿意诚心诚意帮助你,为你敢于豁出命去的朋友,那该有多么的不容易啊!那种机会简直比发现一个金矿的概率还要小得多。

于是,石敬瑭从此就拿刘知远当自己的亲信看待,一开始让他当自己的牙门都校,随着石敬瑭在后唐王朝内的地位不断提升,刘知远也水涨船高,跟着平步青云。

公元936年,已经成为后唐王朝大军阀的石敬瑭与唐废帝李从珂之间的矛盾激化,双方兵戎相见。石敬瑭为了获得援助,不惜卖国求荣,投靠契丹,割让了燕云十六州,还认了比自己小十一岁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干爹,从而得到了契丹出兵支持,推翻了后唐,建立起了后晋,当上了儿皇帝。

在石敬瑭向着契丹输诚纳款的时候,刘知远曾经劝过石敬瑭:“称臣也就罢了,做儿子太过分了。再者多送给他们一些金帛就可以了,何必割地呢?”

但是石敬瑭已经鬼迷心窍,根本就听不进刘知远的劝告,还是一门心思地去当儿子。

刘知远对此没有再表示什么,只是默默地继续为石敬瑭做事。他在石敬瑭的手下一路被提拔,渐渐地也成为了一方诸侯。

(三)

公元942年,儿皇帝石敬瑭一命呜呼,他的养子石重贵继位。石重贵继位后,辈分自然比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又矮了一层,得管他叫爷爷了。石重贵咽不下这口气,于是和契丹撕破了脸皮。契丹派大军南下征伐后晋。石重贵自然要动员全国的兵力抗击。此时的刘知远已经官居检校太师、中书令的高位,不过他的基本地盘还是在山西一带,因此,刘知远的部队基本上只是局限在山西一带作战。

他在山西多次击败来犯的契丹军队,但是却没有主动出兵配合中原地带的晋军作战。

很显然,外表憨厚朴实的刘知远此时已经有了小心眼了。

五代时期是一个充满了背叛与阴谋的时代,每个人都会身不由己地被卷入这场漩涡之中。五代时期的军人都特别喜欢改朝换代,因为一旦改朝换代,军人们就会纷纷得到提拔与封赏,改朝换代越是频繁,大家就越是财运亨通。在这样的背景下,刘知远想不谋反都不行,不谋反,他就会被自己的下属给反噬掉。

志大才疏的晋出帝石重贵最终败给了契丹,结果全家都被掳往北方,提前上演了“靖康之耻”的一幕。而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打算把中原划入大辽的地盘,一统天下,做中原的皇帝。

公元947年正月初一,耶律德光在东京汴梁身着汉人的龙袍,接受百官的朝贺,打算从此开始成为中原的皇帝。

然而,耶律德光压根儿就不懂得治理天下的道理。他把契丹人在草原上的那一套搬到中原,派兵到处“打草谷”,也就是四处掳掠抢劫。结果中原百姓被迫群起反抗,烽烟四起。

此时,后晋的皇帝石重贵已经带着全家老少“北狩”,去东北玩泥巴了,坐在东京汴梁城里的耶律德光根本就得不到天下百姓的承认,历史出现了罕见的空档期。金灿灿的皇冠此时高悬在了半空中,就看它有幸落在谁的脑袋上了。

最终是刘知远捡到了这个大便宜。

(四)

耶律德光刚刚在汴梁登基的时候,刘知远也曾经派亲信王峻去朝贺,表示归顺。耶律德光一高兴,赐给了刘知远一根龙头拐杖,把他也认作了自己的干儿子——看来耶律德光有给人当爹的癖好。

对于刘知远来说,奴隶尚且做得,如今多一个比自己小八岁的爹倒也不算什么。然而,从汴京回来的王峻对刘知远说:契丹人在中原胡搞乱搞,肯定不会真正获得天下。主公啊,现在咱们的机会到了!

听了王峻的话,刘知远的心里忽地一亮:啊哟,我也能做皇帝了!

正在这时,河东行军司马张彦威等人来信,集体劝说刘知远称帝。因为刘知远现在在整个中原地位最高,名声最响,实力也最强。他不接班当皇帝让谁来啊?

刘知远那颗小心脏显然是扑通扑通地颤抖了起来。不过,他还要把姿态做足。在手下的将领们接连三次上表劝进之后,他才故作扭捏之态,在太原宣布登基称帝。国号后汉。

刘知远把自己的新朝命名为“汉”,一来是表明自己这是汉人的朝廷,可以让天下人归心;二来他以汉高祖刘邦的后裔自诩,表示自己根红苗正。

其实,刘知远是沙陀族人,跟刘邦刘秀刘备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不过,打不着他也要硬贴,他硬说自己的太爷爷刘湍是汉明帝刘庄第八个儿子刘昞的后裔,就这么着跟刘邦家族认了亲。他还把自己的名字给改了,不叫刘知远了,叫刘暠(发音为“搞”,光辉灿烂之意)。为什么要改名呢?因为过去人们对于皇帝的名字是要避讳的,他本名“知远”,这两个字太常用了,避讳起来太麻烦。于是刘知远就给自己改了个名字,用个罕见字,这就算是他对百姓施行的“德政”了。

刘知远建国之后,很快就是形势一片大好。中原各地原属于后晋的那些大小军阀们都纷纷宣布归顺后汉,拥戴刘知远。而中原的百姓知道汉人又有了新的朝廷,反抗契丹统治的劲头也更足了。在契丹统治的区域内,汉人的起义此起彼伏,连绵不绝,契丹人应接不暇,实在是难以对付了。

契丹皇帝耶律德光没有办法,只好带着抢掠来的大批金银财宝,还有降官、太监、宫女,北上返回契丹故地。刘知远得知了这个消息,立即出兵汴梁,很快就把留守的契丹人赶走,他顺利地在汴梁登基,成为了中原的新主人。

就这样,刘知远完成了从奴隶到皇帝的惊人跨越,成为了一个历史的传奇。

(五)

不过,对于刘知远来说,这幸福来得快,去得也迅速。他的屁股在龙椅上也就坐了一年的光景,阎王爷就来请他去做客了。

公元948年正月,刘知远身染重病,寿终正寝,传位给了儿子刘承祐

刘承祐上台后,很快就意识到各地的军阀是自家统治的最大威胁,于是他就开始削藩,打算把军权都收归己有。然而,年仅十八岁的刘承祐政治水平太差,他既没有赵匡胤的手腕,又没有朱元璋的阴毒,虽然一开头收拾掉了几个大军头,但是很快就惹得手下重要的军阀开始造反。手握重兵的郭威起兵反抗,刘承祐最终被打败,结果丧失了性命,后汉的江山改姓郭了。

刘知远、刘承祐爷俩在皇位上总共只坐了四年而已,因此,后汉就成了中国正朔王朝中寿命最短的一个。

对于这个刘知远,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向来不高。比如《旧五代史》就认为他是“虽有应运之名,而未睹为君之德也。”那意思就是说,刘知远只不过机会太好,被天上掉下来的大馅饼砸到了脑袋而已,实际上根本就看不出他有什么当皇帝的水平。

整个五代时期,基本上就是一部武将们背主篡位的连续剧。李嗣源的部将石敬瑭篡唐,石敬瑭的部将刘知远代晋,刘知远的部将郭威又灭汉,郭威的部将赵匡胤最终取后周而代之。一帮军头们如同国外套娃一般,反复地上演着分蘖膨胀,反噬宿主的戏码,直到赵匡胤最后终结了这个恶性循环。

在这一连串的套娃之中,只有刘知远不是直接从自己的老主子手中夺取的江山。他是从契丹人那里拿回来的,其他几个人都是直接出兵把自己的主人干掉的。如此一来,刘知远就算是个厚道人了,而且以他那低到不能再低的出身,能混到这一步,绝对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奇迹之一了。

更多文章

  • 929年,37岁的刘知远强行掳走17岁的李三娘,多年后让她成了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冯文说史标签:郭威,皇帝,李三娘,石敬瑭,五代十国,刘知远白兔记,李皇后(后汉)

    929年,37岁还一无所成的刘知远放马时,对17岁的李三娘一见倾心。李父大骂:“你个穷鬼,我女儿将来是要当皇后的!”谁知不久后刘知远竟然胆大包天地将李三娘掳走,占为己有。五代十国时期,天下大乱,连年的战火糟蹋了不少粮田,最后百姓食不果腹,为了生存,都跑到军队当士兵,希望在军队混口饭吃。刘知远就是其中

  • 铁枪将王彦章重出,连挑唐军三十六将,鞭打刘知远再挑飞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王彦章,刘知远,唐军,飞虎将,李存孝,李克用,唐朝,五代十国,军事制度,中国军事制度

    在残唐时代,十三太保李存孝就是天下第一猛将,无敌于世。在李存孝在世之时,排名仅仅位于他之后的第二杰王彦章的光芒也完全被掩埋。当年李存孝被唐僖宗御赐为天下恒勇无敌将,王彦章在淤泥河挑战于他。只不过王彦章虽然实力也不弱,但面对李存孝根本没有一战之力,先是被他徒手抓住浑铁船篙,扔进淤泥河,后又被他以禹王开

  • 刘知远北面称尊出自郭威力促,不忘旧主石敬瑭,国号仍为“晋”!

    历史解密编辑:琳子乐园标签:刘知远,郭威,石敬瑭,节度使,契丹人

    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68篇大同元年(公元947年)正月,原后晋雄武军节度使何重建不愿投降辽太宗耶律德光,举秦州(甘肃天水)、阶州(甘肃陇南)和成州(甘肃成县)三州之地,归顺了后蜀。北平王、河东节度使刘知远听说后,不禁喟然长叹:“都是因为契丹小鬼子太欺负人,搞得大家不安生。我知道老何,他肯定不甘

  • 金刀将刘知远当后汉皇帝薄情寡义,真杨衮义收假杨衮情义无双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刘知远,杨衮,皇帝,王彦章,朱温,石敬瑭,李存勖,杨衮义

    宝鸡山下大战,铁枪将王彦章日不移影连挑唐军三十六将。晋王李克用派人请出了白马银枪高思继,却依然被王彦章以回马枪挑死。这就惹怒了两个英雄人物,一个是高思继的师弟杨衮,一个是高思继的儿子高行周。杨衮是残唐有名的好汉,手中一杆金轮火尖枪勇猛霸道。当初杨衮跟随花枪手夏书湮学习夏家北霸六合枪,学到一百式时夏书

  • 残唐演义102:朱温单挑刘知远,先败后胜,对准他的咽喉就是一箭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刘知远,朱温,节度使,王铎,单挑

    梁王朱温与刘知远有杀子之仇。他写了一封战书,派人交给刘知远,约定三天后二人在潼台城外单挑,一战赌输赢。三天后,朱温和刘知远各自带队,摆好阵势。朱温一提马缰绳,催马来到阵前,高声骂道:“刘知远,我与王铎结为秦晋之好,你不识时务,竟敢抢夺我的儿媳,杀了我的世子!你赶快到我马前引颈受死,以解我心头之恨!”

  • 宋朝赵光义有多无耻?当众强幸小周后,让画师躲起来画下临幸过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上的一些事儿标签:李煜,皇帝,皇后,唐朝,宋朝,宋太宗,赵光义,小周后,五代十国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盛世的朝代,虽然创造了一个太平盛世,但一个时代不会永远长存。所以这个时候生机勃勃,乱世纷乱。唐朝也未能幸免,所以到了晚唐就走向没落了。作为南唐的皇后,李煜一出生便有着不可逆转的命运。追寻,命运却让他成为了晚唐的皇帝,亡国的皇帝却没有享受多少年的自由,沦为宋朝新王的俘虏。与此同时,李

  • 周娥皇的悲剧:小周后娇憨的一句话,让南唐后主李煜现了原形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周娥皇,李煜,后主,宋太宗,霓裳羽衣曲,小周后,南唐,宋朝,五代十国

    导语:南唐后主李煜的一生是矛盾的,作为君主,他并不成功,甚至有些失败,但他在诗词上的成就却极高,他的好几首词都是脍炙人口的。在感情上,他深情却也多情,深爱周娥皇,却又无法拒绝周娥皇妹妹的魅力,给了周娥皇沉重的打击。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作为一个与皇位无缘的皇子,他先是被封为安定郡公,后又成为郑

  • 南唐被灭可怜了小周后,靖康之难却让两位皇帝受尽屈辱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小周后,靖康,皇帝,李煜,宋太宗,宋徽宗,宋钦宗,钦宗,南唐

    我们总是很难相信命运的轮回,然而历史却惊人的相似,兜兜转转似乎一切又回到原点,历史从不会因为某个人停下脚步,然而多年之后,后人习惯站在时光长河的对岸,听那河对岸依稀传来的一曲长歌,抑或一声叹息。提到南唐后主可能有人会不知晓,然而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却一直流传下来,这句词出自南

  • 小周后被霸占,李煜被毒死时,是否想过此人曾劝他自杀,免遭羞辱

    历史解密编辑:呆滞粉红葡萄干标签:李煜,小周后,宋太宗,默记,虞美人,大周后

    公元975年,宋太祖一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振聋发聩,打响了入侵南唐的最后一战。南唐在国主李煜的领导下,早已腐朽透顶,不堪一击。金陵城破之前,他命令人将宫藏书画等焚烧殆尽后,开城投降,做了亡国之君。次年,李煜被押送到汴京,在参加完盛大的献俘典礼后,被赵匡胤封了“违命侯”。太祖还算仁厚,仅在封

  • 李煜作了首肉麻词,描绘其与小周后的约会过程,似春风般撩人心弦

    历史解密编辑:酒苼清栀标签:李煜,小周后,周娥皇,娥皇,约会,唐玄宗

    导言:李煜作了首肉麻词,描绘其与小周后的约会过程,似春风般撩人心弦。中国历史上,小朝廷的皇帝数不胜数,末代君主更是不胜枚举。尤其是在五代十国时期,朝代的更迭迅速,皇帝也是一抓一大把。李煜为世人所熟知,到底是因为他是一个末代帝王还是由于他是一个伟大的词人,这的确是一个值得商榷的地方。我在想,李煜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