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薛仁贵被他儿子谋害,是评书杜撰?这是真的

薛仁贵被他儿子谋害,是评书杜撰?这是真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强哥说史 访问量:1935 更新时间:2023/12/8 9:58:15

薛仁贵(614年-683年3月24日),是唐初的著名将领、军事家、政治家。他在军事、政治上都有不凡的建树,为大唐帝国贡献了毕生精力。薛仁贵在贞观末年投军开始了他辉煌的人生,并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典故,例如“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等典故。

三箭定天山

薛仁贵的上半生混得并不是很好,在妻子的劝说下才去投军

薛仁贵是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人,今山西河津市修村人,是南北朝时期名将薛安都的六世孙,薛仁贵是父亲薛轨也在隋朝为官,但他英年早逝,到了薛仁贵这一代早已经没落了。薛轨的早逝,让薛仁贵很早就挑起了家庭重担。就算家庭贫寒,薛仁贵也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他习文练武,刻苦努力,希望重铸祖上昔日辉煌。薛仁贵天生臂力过人,他手中的武器方天画戟就像是有了灵魂一样,成为了他以后建功立业的好伙伴。

《新唐书》:薛仁贵,绛州龙门人。少贫贱,以田为业。将改葬其先,妻柳曰:“夫有高世之材,要须遇时乃发。今天子自征辽东,求猛将,此难得之时,君盍图功名以自显?富贵还乡,葬未晚。”

薛仁贵在家中一晃30年过去了,虽然也结婚生子,但是他认为自己一生的好本事被埋没了。郁郁不得志的他,认为是自己祖坟没给他带来好运气,想着如何迁移祖坟给他带来好运气。他的妻子柳氏规劝他去投军,认为他是有本事的人,但要善于抓住机会。现在皇帝亲征辽东,正是需要猛将前去效力的好时机。为何不前去投军立功名?等到你以后衣锦还乡后,再来考虑父母改葬的问题也不晚。

薛仁贵听了妻子一番话后,茅塞顿开,觉得妻子说的话非常有道理,于是就此拜别妻子和家人,打听过后前往张士贵将军处投军入伍,从此大唐帝国又多了一位驰骋沙场40年之久的传奇名将。

白袍小将出世,威名震华夏

《旧唐书》:“至安地,有郎将刘君邛为贼所围甚急,仁贵往救之,跃马径前,手斩贼将,悬其头于马鞍,贼皆慑伏,仁贵遂知名。”

公元645年,李世民亲征高丽,在辽东战场上,唐将刘君邛被敌军团团围住,眼看就要丧命在此,在这个万分危急时刻,身为一个无名小卒的薛仁贵手握方天画戟单枪匹马杀入高丽敌军之中,敌军将领见是对方一无名小卒前来送死,他哈哈大笑策马过去想把薛仁贵活捉戏弄一番,但被薛仁贵一戟就刺死了,敌军见薛仁贵如猛虎下山一样威猛无比,心生胆怯尽数退走,就这样刘君邛有惊无险的获救。此战过后,薛仁贵开始扬名军中。

随着整个战事的不断顺利推进,李世民亲率的唐军前锋已经到达了安市,高丽方面派遣大将高延寿和高惠真率领大军25万人在安市依山扎寨,准备与唐军一决雌雄。李世民在亲自侦查地形后,命令唐军诸将分头行动。这一战,薛仁贵认为是他出人头地的一战,他身着白袍,手拿方天画戟,腰挂两张强弓,单人匹马冲入敌军阵中,他手握方天画戟左杀右刺,把敌军的阵型搅得大乱,敌主将多次想重新组织好阵营,但都被薛仁贵冲得七零八落,唐军看到敌军阵营已乱,一陈冲杀过去,把高丽军杀得大败。

《旧唐书》:“仁贵自恃骁勇,欲立奇功,乃异其服色,著白衣,握戟,腰鞬张弓,大呼先入,所向无前,贼尽披靡却走。大军乘之,贼乃大溃。太宗遥望见之,遣驰问先锋白衣者为谁,特引见,赐马两匹、绢四十匹,擢授游击将军、云泉府果毅,仍令北门长上,并赐生口十人。”

在薛仁贵冲入敌军的时候,李世民正在远处观战,当他望见一白袍小将犹如战神一般的把敌军杀得大乱,他是又惊又喜。战斗胜利后,李世民迫不及待地召见了薛仁贵,封他为游击将军。当时薛仁贵乃是以一个小兵的身份被皇帝亲自召见,可见他的实力是多么的强劲。此战过后,白袍小将的形象就深深地映入唐人脑海中。

《旧唐书》:及军还,太宗谓曰:“朕旧将并老,不堪受阃外之寄,每欲抽擢骁雄,莫如卿者。朕不喜得辽东,喜得卿也。”

由于辽东天气变化无常,进入寒冬快。唐军久攻不下安市城,粮草即将耗尽,李世民不得不做出提前班师回朝的决定。在撤退的途中,李世民对薛仁贵说了一番话,李世民认为自己得到辽东不是最高兴的,最高兴的是得到了薛仁贵这个人才。回来后,薛仁贵被李世民按军功提升为右领军中郎将。

薛仁贵优秀的军事才能在后来逐渐显露出来,在他以后东征西战中其才能堪称完美。公元661年,铁勒进犯大唐边境,对大唐边境进行疯狂的掳掠,见人就杀,见物就抢。唐高宗任命薛仁贵为铁勒道行军副大总管,协助郑仁泰前去剿灭铁勒部落。

《旧唐书》:时九姓有众十余万,令骁健数十人逆来挑战,仁贵发三矢,射杀三人,自余一时下马请降。仁贵恐为后患,并坑杀之。更就碛北安抚余众,擒其伪叶护兄弟三人而还。军中歌曰:“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九姓自此衰弱,不复更为边患。

薛仁贵等到达天山后,在这里和铁勒等部落联军的10余万人相遇,双方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战斗。铁勒当时派出十几名大将前来挑战,薛仁贵一人前往应战单挑敌方十几人,他连发三箭把敌将三人射杀。敌军见到薛仁贵这么勇猛,一上来就杀了他们三员大将,军队阵型立马就发生了混乱,薛仁贵趁机指挥唐军击杀敌军,没过多久敌军投降。后来世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将军三箭定天山,战士长歌入汉关。”

两千兵马灭高丽

说到征高丽是隋唐时期四位帝王的血泪史,多次亲征高丽都无功而返,就连雄才大略的唐太宗李世民亲征高丽时都没能彻底的打败他们,反而还使得自己损兵折将。

到了唐高宗时期,国力强盛,高宗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决定派兵彻底灭掉高丽,于是任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负责攻打高丽,薛仁贵也参与了这次征高丽的战役。在金山战役中薛仁贵率领本部人马对敌10万人进行冲杀,把敌军拦腰斩断,把敌军杀得大败,杀死敌军5万多人。

高宗亲笔诏书慰劳薛仁贵:“金山大阵,凶党实繁。卿身先士卒,奋不顾命,左冲右击,所向无敌,诸军贾勇,致斯克捷。宜善建功业,全此令名也。”

《旧唐书》:仁贵乘胜领二千人进攻扶余城,诸将咸言兵少,仁贵曰:“在主将善用耳,不在多也。”遂先锋而行,贼众来拒,逆击大破之,杀获万余人,遂拔扶余城。扶余川四十余城,乘风震慑,一时送款。

薛仁贵带着2000白衣玄甲骑兵向高丽腹地进发。2000玄甲骑兵一连攻克高句丽40余城,最终到达平壤城下,与行军大总管李绩等多路人马会和完成了对平壤的合围,随后攻破了高丽都城。薛仁贵在平定高丽后,高宗任命他为右威卫大将军、平阳郡公兼校检安东都护镇守平壤。

薛仁贵真的如评书中所说被儿子薛丁山射死的吗?

《旧唐书》卷八十三列传第三十三记载:“其年,仁贵病卒,年七十,赠左骁卫将军,官造灵舆,并家口给传还乡。子讷,别有传。”

《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一列传第三十六记载:“永淳二年卒,年七十。赠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官给舆,护丧还乡里。”

标签: 唐军高丽大将评书唐朝薛仁贵李世民

更多文章

  • 薛仁贵征东时的八个火头军都是谁?都是什么时候跟随薛仁贵的?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周青,唐朝,薛仁贵,张士贵,李世民,火头军,方天画戟

    家住遥遥一点红,飘飘四下影无踪。三岁孩童千两价,保主跨海去征东。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夜梦青面汉子手提赤铜刀追杀。眼看丧命之际,一员白袍小将手提方天画戟前来,几回合刺死青面汉子,并留下了上面四句诗。徐茂公听闻后知道东方必然有乱,而那白袍将就是应梦贤臣,他的名字和住址就在四句诗中,正是山西绛州龙门县的薛

  • 薛仁贵为何从战神沦为常败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顾三秋标签:薛仁贵,唐军,苏定方,突厥,突厥人

    大唐战神薛仁贵,是历史上跟赵云一样的传奇猛将,只是赵云的事迹多为小说家杜撰,薛仁贵的事迹却是实打实的。不过,薛仁贵平生作战取胜多为战术性的胜利,而落败却都是战略性的失败。可以说,薛仁贵后期是导致大唐疆域和实力大幅收缩的“常败将军”。太宗远征高句丽重大战役,薛仁贵崭露头角贞观末期,唐太宗亲征盘踞辽东数

  • 真实的薛仁贵征西是怎么样的?最远打到哪里?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薛仁贵,唐军,吐谷浑,突厥,李世民,吐蕃

    薛仁贵人生最大的一次败绩,是大非川之战,也就是所谓的薛仁贵西征。此战之前,薛仁贵是战神般的存在;但此战过后,他却瞬间跌入低谷,被贬为平民。那么,薛仁贵西征究竟是怎样的,他最远打到哪里了,又为何会战败呢?薛仁贵,最开始崭露头角,是在李世民征讨高丽之时,以作战勇猛而李世民所熟知,当时李世民对他的评价是,

  • 薛仁贵征东中战力出众的五人,薛仁贵排第三,第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北梦一标签:罗通,秦琼,唐朝,单雄信,说唐后传,薛仁贵征东

    《说唐后传》的故事分为两部分,前面一小部分是罗通扫北,后面大部分是薛仁贵征东。这两个故事虽然合在一处,实际上完全是可以独立出来的。在罗通扫北之时,前几员武将主要是罗仁、铁雷八宝、罗通、铁雷银牙、祖车轮等。到薛仁贵征东时,罗通也有出现,不过表现不算太多,几次对战盖苏文也是围攻。相对于隋唐十八好汉以及罗

  • 民间故事:薛仁贵斩妖蟒

    历史解密编辑:偃月探花标签:薛礼,罗成,周青,唐朝,薛仁贵,张士贵,城隍爷,单雄信,民间故事

    文/偃月探花大唐贞观末年,薛仁贵艺成下山,青春年少,意气风发;正值宏图谋志之时。他回到家乡河东道绛州龙门县修村做了短暂的停留和拜望之后。便打点行囊提了把长剑准备去张士贵处投军,由于自己双亲故去,家财散尽,伯父一直认为他不会有什么出息,对他十分冷淡。这天,薛仁贵饿着肚子在郊野用飞石绝技打鸟,巧遇了同门

  • 李世民有一心病,临终前把程咬金叫到身前,保护了大唐200年国祚

    历史解密编辑:老麦美食标签:李渊,国祚,南唐,李世民,程咬金,李建成,李元吉,玄武门之变,女皇武则天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位“全能皇帝”,无论是军事素养、政治能力还是文化水平都很高,他用23年打造出了唐朝的贞观盛世。但是李世民却一直有个心病,这与他个人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在临死前将程咬金叫到自己身前嘱咐了一件事,从而才保护大唐200年国祚。那么,李世民所担心的事情是什么呢?他又交代了程咬金什么事情?今天

  • 程咬金: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真的活了一百二十岁吗?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程咬金,王世充,李世民,李密,秦琼,宇文化及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其实并没像演义小说里那样,活了120岁。而是只活了七十七岁之后,就寿终正寝了。另外,很多自媒体曾提出问题:为什么武则天在位的时候,杀了很多功臣,唯独没有杀程咬金?这其实也是一个完全没意义的问题。因为程咬金去世的时候,武则天还只是一个皇后。直到程咬金25年以后,武则天才登基称帝,自

  • 历史上的程咬金一生是什么样的程咬金到底活了多久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程咬金,王世充,李世民,秦琼,李密,宇文化及

    历史上真实的程咬金,活到了七十七岁,并没有演义小说里一百二十岁那么夸张。而程咬金的真实经历,也和演义小说里描述的形象相去甚远。当然,真实的程咬金,一生也是相当传奇的。程咬金本是山东东平县人,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改名叫程知节。和演义小说里描述的不同,程咬金其实并非出身草根,程家祖上也是官宦世家,一直到程

  • 程咬金和秦叔宝相比,谁更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程咬金,秦叔宝,李世民,王世充,李密,李治,秦琼,隋朝,黄易小说人物,唐朝

    前言: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中有一对“难兄难弟”,那便是程咬金和秦叔宝,两人曾一起在李密麾下效力,后又一起给王世充卖命,最后又一起投奔到李唐阵营,都获得了国公之爵。然而论起知名度和美誉度,秦叔宝比程咬金就强太多了,提起程咬金,往往首先想到的是“三板斧”和“混世魔王”等,提起秦叔宝,则会是“小孟尝”和“门

  • 程咬金墓碑出土,碑文重塑历史,学者:难怪武则天不敢谋害程咬金

    历史解密编辑:说史道明标签:程咬金,武则天,王世充,秦琼,李密

    1976年以后,专家们响应国家号召,对陕西昭陵附近的唐初名臣陪葬墓穴进行了抢救性发掘。1986年,唐朝名将程知节的墓穴被开启,他的墓志铭也重见天日。而他的墓志铭,补充了《旧唐书》以及《新唐书》的缺憾,最终重塑了历史。说道程知节,或许很多读者都会感到陌生,但要说起程咬金,或许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了。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