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时间最长,最为强盛的朝代之一。唐王朝统治时期的中国,无论是经济还是文化,在中国历史上都是最为璀璨辉煌的。唐王朝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八十九年之久,前后共经历了二十一代皇帝。其中最广为人知的皇帝要数唐太宗李世民。
虽然李世民夺得皇位的手段并不光明,但是他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爱民如子,殚精竭虑,是后人广为称颂的一代明君。唐太宗李世民广受人民爱戴,但是他的儿子李治却没有李世民那么出名,后人提起李治,对他的评价也大多是懦弱、昏庸。李治当真如人们口中所说那样无能吗?
李治如何越过嫡长子,成为李世民钦定的皇位继承人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子,古代王位施行继承制,又素有立嫡立长的传统。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共有三个儿子,分别是嫡长子李承乾,魏王李泰和李治,无论是从哪一方面考虑,大唐的王位都轮不到李治来继承。但是最终李治却出其不意的继承大统,成为唐朝第三位皇帝。一向被人视作软弱无能的李治是如何打破陈规,一举夺得天下的呢?
据史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最喜爱的儿子并不是李治,而是他与长孙皇后所生的嫡长子,当时的太子李承乾。李承乾从小就聪慧过人,又因为其母是母仪天下的长孙皇后,因此他算是根红苗正。从生下来的那天起,李承乾就被寄予厚望,八岁时就被李世民亲封为皇太子。关于太子李承乾的培养,李世民十分重视,在唐高宗李渊去世时,李世民就以为父守孝为名,把朝中的大小政务都交由李承乾处理。可见李世民有多喜爱和信任李承乾。
但是,或许是年少轻狂,又或许是李承乾本质就不好,随着年龄的增脏,他越来越沉迷声色犬马的生活,越来越残暴不仁。他不仅在东宫养男宠,还沉迷突厥文化,不仅穿突厥服饰,学习突厥语言,还划伤自己的脸,扮演死去的突厥可汗。不仅如此,他还找杀手去刺杀劝谏自己的老师,虽然最后没有成功,但是李承乾就如同大闹天宫的孙悟空一样,不服管束,恣意妄为。
俗话说天作有雨,人作有祸。李承乾的所作所为越来越出格,后来他竟然为了巩固自己的太子地位而选择造反。最后被李世民贬为庶民流放,客死他乡。李承乾被流放后,虽然李治也是嫡子,但是他前面还有魏王李泰,无论如何太子之位都轮不到李治来坐。
所谓龙生龙,凤生凤,李世民的儿子各个都出类拔萃,都是人中龙凤。自从李承乾越来越离谱后,李世民就有意无意的开始关注李泰。李泰文采很好,经常因为文章写得好而被李世民夸赞,李世民还允许李泰招募有才之士到自己的府中。李泰借此机会,暗中笼络朝臣,培养自己的党羽,这让李世民逐渐对李泰有了戒心。后来很多像魏征一样的大臣都注意到了李泰的狼子野心,于是纷纷反对李世民立李泰为太子。
原本以为已经十拿九稳的太子之位有了变化,李泰狗急跳墙,愚蠢的去威胁李治,告诉他如果和他争夺太子之位,就让他性命不保。不知道李治是真的懦弱,还是心存他念,李治立刻跑到亲爹李世民面前哭诉。李世民看着眼前的李治,让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玄武门之变,在李世民心中,玄武门之变是他一生打不开的心结,他憎恨手足相残,他害怕他做过的事会在儿子们身上重演。
于是立刻幽禁了李泰,立李治为太子。先是盛宠正浓的李承乾被流放,后来又是深的父王欢心的李泰被幽禁,这其中可能真的有他们自身的原因,但是李治在这两件事中,到底充当了什么角色,后人无法得出结论。可以肯定的是,通过这两件事,李治绝对不是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那般无能懦弱。
李治的皇位真的捡来的吗
作为大唐王朝的第三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真的是捡了个大便宜吗?在争夺皇位的战争中,他果真如史料记载的那样置身事外吗?他是不是真的就像影视剧中所演的那样,就是一个懦弱无能的昏君呢?其实不然,李承乾作为李世民与长孙皇后的嫡长子,在万众瞩目下长大。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喜爱,背后又有长孙皇后这样贤德的母后教育,为何能突然转性,做一些离谱的事情,如果不是智商有问题,那一定是受人蛊惑。
魏王李泰虽然不如李承乾受宠,但是凭借自身的才华和机遇,如果能够安分守己,那皇位也稳稳的是他的,他为什么那么沉不住气,非得跑去威胁大家都不看好的李治呢?作为大唐朝的皇子,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都不是一般人能比的,那为什么他们都能够做出作死自己的举动呢!
这其中一定少不了李治在背后的推波助澜,据野史记载,李承乾的身边其实有李泰安插的眼线,李承乾做什么,此人都会悄悄告知李泰。而李治恰好就把李泰在太子身边安插眼线的事告诉了父亲。李世民原本就因为李承乾胡作非为生气,再加上李泰监视太子,让他想到了玄武门之变,最终这两位得宠的皇子纷纷出局,最后李治顺利在皇位争夺中胜出,成了太子。
做了太子后的李治,安分守己,尽忠职守,对父王也是言听计从,十分的孝顺。他吸取了前两位的经验教训,耐心等候,安静的做太子,最终顺利的登基,做了天下之主。
让欧洲人恐惧的唐高宗李治,并非懦弱昏君,而是政绩斐然的好皇帝
李治之所以能够在众多出色的皇子中,波澜不惊的夺得太子之位,说明此人并非软弱无能,而是心机城府极深。因为他懂得以退为进,他深知自己的父亲心结在哪里,所以他知道以退为进,不争不抢,等待时机,才是最好的选择。他潜藏蛰伏,看着众多皇子争斗,不动声色的推波助澜,最后坐收渔翁之利。
历史上的唐高宗其实并没有影视剧中描写的那么弱,对内,他和武则天一起将禁锢朝廷的门阀世家铲除;对外,他开疆扩土,派兵收复高句丽和百济,打败突厥,稳定边境。无论是朝政上,还是军事上,李治都是一位优秀的皇帝。他一生中唯一的败笔就是被武则天篡权夺位,让大唐王朝改姓了武。
可能这个错误犯的太大了,所以后人提起李治,都会首先想到女帝武则天,所以掩盖了他的功绩。其实在欧洲,人们是很害怕李治的,他们认为李治是很强大的黄种人。会给他们带来灾难。所以李治并非无能之君,而是一位非常有能力的皇帝。
总结:
从李治的历史资料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很有城府的人,他智商和情商都很高,作为不起眼的皇子,他没有妄自菲薄,也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养精蓄锐,伺机而动。他能够冷静的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从而为自己的未来计划和打算。从李治的经历,我们可以看出,做事情不能急功近利,要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才能不被一朝一夕之得失而蒙蔽。虽然很多影视剧中的李治都是病病殃殃的,软弱无能,但是真正的李治其实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君王,他的功绩并不少,只是一直因为媳妇武则天太强大,而被世人误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