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楚前因后果,你就会知道,这时候如果平儿不发脾气,王熙凤才会发脾气呢。
平儿不打帘子让凤姐,这是“俏平儿软语救贾琏”情节中的一个部分:平儿发现了一缕青丝,那是贾琏独宿时结下露水姻缘的证据。但平儿没有告诉凤姐,替贾琏隐瞒了下来。
凤姐走后,平儿打趣贾琏,贾琏“见他娇俏动情,便搂着求欢,被平儿夺手跑了”。但平儿也没有走远,就在门外廊下,隔着窗子和贾琏说话。
“一句未了,凤姐走进院来”,她是有事匆匆走的,为什么又会急忙回来?就算事情办完了,在王夫人面前“凑趣”说笑话,不好吗?
因为凤姐离开之前,是贾琏平儿二人独处。凤姐一时急着办事要走,回头想想,却不能不担心:平儿是贾琏名正言顺的“屋里人”,他们在一起欢好,是合理合法的。
但是合理合法的事,凤姐就是吃醋,就是不愿意。所以她要急急赶回来,“撞破”、冲散贾琏与平儿可能的亲近。这是凤姐的小心思,平儿也很明白,却是大家都不能说明的。
回来看到贾琏与平儿,旁边并没有第三人,算是“独处”,但是一个屋里一个窗外,似乎又不是“独处”。那么他们到底是“合欢”“苟且”呢,还是清清白白、互不相扰呢?这真叫聪明的凤姐也难下定论。
所以凤姐试探:“正是没人才好呢”,意思是暗示平儿希望“没人”在旁的情况下与贾琏独处。而平儿马上反驳:“这话是说我呢?”“别叫我说出好话来了”,态度非常强硬。
我们来试想一下,什么情况之下,人敢于态度强硬?“没做亏心事,不怕半夜鬼敲门”,理直才能气壮。
反之,如果做了亏心事,自然不敢态度嚣张,不免要低声下气、赔礼道歉。别跟我说“故意装出什么什么的样子来”,古代没有心理学,她们只是凭着本能的反应来行事。
所以,平儿的态度强硬,就证明她没做亏心事,没有与贾琏苟合,没有犯王熙凤最大的忌讳。只要不犯这个最大的忌讳,凤姐就可以满意了。
相比于这个最大的忌讳,平儿为自证清白而对凤姐的小小冒犯,凤姐是可以容忍的。
如果平儿要证明清白,就必须小小地冒犯凤姐,那凤姐简直是欢迎这冒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