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迎春性格懦弱,形成逆来顺受的性格,嫁给孙绍祖后,挨打挨骂,受尽侮辱。
贾迎春的奶妈出面,请王夫人做主将迎春接回荣国府居住。贾迎春见到王夫人后,呜呜咽咽的痛斥自己在孙家受到的虐待,并在言谈举止中寻求王夫人给予庇护和帮助。
对此,王夫人一方面用言语安慰,让她面对现实;另一方面却再三叮嘱宝玉,不能在贾母面前露了口风。专门吩咐宝玉:“不许在老太太跟前走漏一些风声,倘或老太太知道了这些事,都是你说的。”
贾迎春最终被孙绍祖打死,所以,她向王夫人的“求援”是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机会,王夫人为何见死不救呢?因为她有“三怕”。
一怕惹祸上身,与孙家发生矛盾。
贾迎春出嫁后,贾家已处于风雨飘摇之境。虽然是四大家族之一,名声还在,但是荣国府内部早已是内囊尽失,对比普通人家仍是豪门,对比官场却早已是“落毛的凤凰不如鸡”。
孙家虽然不是望族,也并非诗礼名族,但是祖上系军官出身,孙绍祖在京袭指挥之职,家资饶富,又在兵部候缺题升,实际家境并不比荣国府逊色。
王夫人如果替贾迎春“出头”,代表娘家与孙家交涉,孙绍祖有可能会退让,有可能会翻脸不认人,但无论怎么样,都会将矛盾转移到王夫人身上。
贾迎春性格懦弱,遇事只会一味躲避,王夫人如果替她出面帮助第一次,一定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和第N次,夫妻之间的矛盾会渐渐演变成贾家与孙家的矛盾。这种后果太严重,王夫人无力承担,也不愿意承担,所以她不愿意替贾迎春出面。
荣国府内部矛盾由来已久。按照长幼排序,贾赦和邢夫人才是管理荣国府的主人,但是贾政和王夫人却抢了两人的“饭碗”,掌握着荣国府的权力。对此,贾赦曾经在中秋节讲笑话时,借题发挥,公开讲母亲偏心小儿子的笑话,表达出内心的不满。
尤其是在贾迎春出嫁前,贾政深恶孙家,认为两家虽然是世交,但是当年孙家祖是希慕荣宁之势,为了占便宜才拜在贾家门下,因此劝谏过两次,但是贾赦根本不听。
贾赦为何不听贾政的劝阻?众多原因中,兄弟之间的矛盾是主要原因之一。
贾迎春出嫁前贾赦不愿意贾政“干涉内政”,贾迎春出嫁后王夫人更无法代表贾赦、邢夫人出面调解家务事。所以,王夫人不愿意帮助贾迎春。
三怕贾宝玉受到牵连。
贾迎春出嫁后受到虐待,贾政曾经派贾宝玉代表荣国府前去“震慑”,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这一点王夫人婉转地跟贾迎春奶妈表达过。
奶妈到王夫人面前求助接回荣国府时,王夫人说道:“我正要这两日接他去,只因七事八事的都不遂心,所以就忘了。前儿宝玉去了,回来也曾说过的。明日是个好日子,就接去。”(《红楼梦》第八十回)
贾宝玉虽然并无官职,但是作为贾元春的亲弟弟,平时与北静王结交甚密,经常出入侯门之家,各方官员纷纷给他礼物示好,他到孙家探望贾迎春,是荣国府展示威严的最好方式。但是从贾迎春奶妈求助王夫人的情况看,孙绍祖并没有给贾宝玉面子,仍然我行我素,在这种情况下,王夫人自然不会轻易再沾手贾迎春的婚姻生活,更不会让贾宝玉再轻易出面。
结语:
贾迎春面临困境,先后让自己的奶妈、贾宝玉两人向王夫人求援,但是王夫人却见死不救,表面上对她表示同情,却并没有实质性的举动,不仅如此,还私下叮嘱贾宝玉不能在贾母面前露出口风。
王夫人这样做,其实也是无奈之举,但是从贾家外部情况看,荣国府不宜与孙家发生矛盾;从贾家内部情况看,她不宜参与贾赦的家事;从贾宝玉的试探情况看,自己代表荣国府出面,也未必能解决贾迎春的婚姻问题。一旦贾母知道贾迎春的情况,让她出面解决,她根本无法应对,与其自找麻烦还不如置若罔闻,所以,王夫人采取了见死不救的策略,任凭贾迎春一步一步走上死亡。
写作不易,分享容易,您的关注、收藏、点赞、转发,就是我不断创作的动力![作者/小涵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