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妙玉对宝玉很特别,这个女孩看懂了,不是林黛玉

妙玉对宝玉很特别,这个女孩看懂了,不是林黛玉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陈想书语 访问量:1450 更新时间:2024/1/15 2:27:49

那年宝玉生日,趁着府里长辈们都因国丧不在家,宝玉与众姐妹们好好地闹了一天,可以说是所有生日聚会里最放浪形骸的一次了。

在栊翠庵带发修行的妙玉没有参加这次聚会,不过她给宝玉写了一张写在粉笺上的字帖祝贺生日。

这字帖上面写的是:

槛外人妙玉恭肃遥叩芳辰。

从纸张到用语都雅致得很,可以说是宝玉的意外之喜,回帖感谢那是必须的;不过上面“槛外人”三字却令宝玉犯难了,“不知回帖上回个什么字样才相敌,只管提笔出神,半天仍没主意”。

他是觉得那“槛外人”三字怪怪的,太与众不同了;不过他本身倒并不是以之为怪的,但是他应该是一下子猜不中,妙玉这是想让人觉得她与众不同呢,还是并不想让人觉得她与众不同?

这是他需要在回帖时加以考虑的。

宝玉想到去找人请教,首选自然是薛宝钗林黛玉。只因“若问宝钗去,必又批评怪诞”,所以决定去问黛玉。

而结果呢,黛玉也没去问成,因为他在半路上遇到了邢岫烟,轻轻松松就把他的疑难解决了。

此前我们已经讨论过,当年妙玉还在蟠香寺修炼,而邢家因为家境寒素,租赁了那里的房子住,于是“无事到她庙里去做伴”。这一相处就是十年。

她们由小女孩长成少女,一方面是玩伴,另一方面又算师生,因为岫烟所认的字都是妙玉教她的,既是“贫贱之交,又有半师之分”。

只是邢家又投亲去了,接着妙玉又因“不合时宜,权势不容”,离开了蟠香寺,这才分开了。

再后来则是“天缘凑合”,她们又都在贾府相遇了,“旧情竟未易。承他青目,更胜当日”。

据邢岫烟的理解,她与妙玉谈不上闺蜜,因为严格来说关系有点不对等,妙玉未必是真心看重她,只是借她慰藉清修之间的寂寞时光。不过这对于宝玉来说可真是意外惊喜了,“恍如听了焦雷一般”,觉得此前感到岫烟“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的来源有了答案,却原来是师承妙玉的!

于是立马改主意,不去找黛玉,直接求教于岫烟了。

而邢岫烟确实很懂妙玉。她准确把握了妙玉落款“槛外人”的用意,以及回帖的注意事项。兹抄录她的原话如下:

(妙玉)常说:“古人自汉晋五代唐宋以来皆无好诗,只有两句好,说道:‘纵有千年铁门槛,终须一个土馒头。’”所以他自称‘槛外之人’.又常赞文是庄子的好,故又或称为‘畸人’。他若帖子上是自称‘畸人’的,你就还他个‘世人’.畸人者,他自称是畸零之人,你谦自己乃世中扰扰之人,他便喜了。如今他自称‘槛外之人’,是自谓蹈于铁槛之外了,故你如今只下‘槛内人’,便合了他的心了。

原来妙玉是要强调她是“超然物外”的,并且是“独自”超然物外;想要令她开心,那就必须强调回帖之人是“世中扰扰之人”,也即俗人了。

这样一说,宝玉就明白了。

不过,刚从拜帖上看到“槛外人”三字时,岫烟的表现并不是这样的,她说的是:

“她这脾气竟不能改,竟是生成这等放诞诡僻了。从来没见拜帖上下别号的,这可是俗语说的‘僧不僧,俗不俗,女不女,男不男’,成个什么道理。”

你看,岫烟说妙玉此举属于“放诞诡僻”,“四不像”。

她是从世俗的角度来看的,也就是从“世人”“槛内人”眼光来看,其中也可见出她对妙玉的那种明显的“刻意”其实并不特别赞赏,而只是尊重妙玉的选择;同时,这也是在宝玉面前为妙玉作解,以朋友的一声批评来免得别人加以讽刺。

不过,岫烟却不懂宝玉,他其实也是个不自觉的“畸人”“槛外人”(自觉自己是“俗人”“浊物”),听了她的评判,反而说妙玉“原不在这些人中算,她原是世人意外之人”,对妙玉的怪诞不以为怪,反示敬重。

正因此,岫烟也首次明晰了对宝玉的认识,也以两个“怪不得”(怪不得妙玉竟下这帖子,怪不得上年竟给你那些梅花)为妙玉对宝玉态度的特别明确了答案。原来,这宝玉真的是“闻名不如见面”,真的非一般纨绔子弟可比。

于是,就有了岫烟对宝玉的诚意指点,而效果自然也是确如岫烟所料。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岫烟是懂妙玉的内心,而宝玉则是理解妙玉的姿态;从姿态到内心是有着不短且曲折的距离的,岫烟给宝玉指了一条路;而同时,岫烟也借由宝玉对妙玉姿态的理解,而更懂得了妙玉的心。

所以可以说,邢岫烟由这件事,既加深了对宝玉的认识,又更懂了妙玉的心。

也许她心里曾想:真可惜。

对以上说法,朋友们怎么看呢?欢迎讨论!

标签: 林黛玉妙玉宝玉薛宝钗

更多文章

  • 《红楼梦》茶道高人妙玉,很多人喜欢这个角色

    历史解密编辑:经典影视瞬间标签:妙玉,宝玉,老君,贾母,林黛玉,红楼梦

    如今茶风盛行,随便找个歇脚处,大家都要从一壶茶,小坐一会。关于喝茶,茶友们也都各有各的喝法,更有不少茶友拼起了喝茶的境界。要说喝茶的境界,想必任谁也比不上一位带发修行的小尼姑吧?这位小尼姑就是《红楼梦》里的妙玉,妙玉泡一壶茶,让你知道什么才叫喝茶的境界?真是让人心生佩服。从煮茶的水,到盛茶的器皿,哪

  • 妙玉其实不是“人”,她躲在大观园的目的,被绿玉斗揭开一丝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君笺雅侃红楼标签:妙玉,绿玉,贾宝玉,大观园,薛宝钗,林黛玉

    妙玉被很多人不喜欢,认为她自视清高,谁也看不上。明明住在贾家,却只看重贾宝玉。明明也是寄人篱下,却对上门打抽丰的刘姥姥看不起,认为她脏。妙玉这种人,不免给人一种谁也不如她的感觉,很容易被讨厌。但如果这样去认识妙玉,便落入了世俗的眼光。真正看妙玉,其实要跳出看一个人或者一个女人的俗套。妙玉其实不是“人

  • 《红楼梦》黛玉和妙玉为什么对刘姥姥有些刻薄,原因在此

    历史解密编辑:经典影视瞬间标签:妙玉,巧姐,狗儿,贾府,罗玉凤,红楼梦,林黛玉,刘姥姥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一个出场次数不多的人物,但是曹雪芹寥寥几笔就把刘姥姥这个人物形象刻画的十分生动。刘姥姥和贾府是什么关系呢?刘姥姥的女婿狗儿的祖上和凤姐的祖上认识,很早连了宗,给王家做侄儿。刘姥姥以前见过王夫人,那时候还是王家的二小姐。她和贾府几乎就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刘姥姥虽然没有什么文化,但

  • 幽淑女贾迎春的原型人物:一代才女袁机的悲剧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民国女子标签:袁机,袁枚,陶渊明,观音,贾迎春,才女

    1袁机的名字真是奇特。这个“机”字,原以为是“玄机”之意。但是,再把袁机的妹妹袁杼的名字连到一起,就发现,袁机的“机”,是“机杼”的“机”。中国传统女性的道德设定已在其中包蕴了。男耕女织。这是古中国传统的和谐的家庭分配格局。是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从属。是一种温和必需的示弱。但是,袁机的这个“机”,又在

  • 【漫画民法典·红楼梦⑰】民法典“呵护”贾迎春 刑法利震慑中山狼

    历史解密编辑:最高人民检察院标签:刑法,法治,贾迎春,民法典,红楼梦

    编者按物换星移,岁月如梭。转眼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马上就要三周岁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强调“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

  • 微分享|【漫画民法典·红楼梦⑰】民法典“呵护”贾迎春 刑法利震慑中山狼

    历史解密编辑:泰宁检察标签:刑法,法治,贾迎春,红楼梦,漫画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编者按物换星移,岁月如梭。转眼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马上就要三周岁了。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法典要实施好,就必须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强调“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

  • 从王熙凤的金项圈、贾迎春的金丝凤,看贾家和王家的财富对比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贾家,贾琏,银子,贾迎春,王熙凤,罗玉凤,金项圈,金丝凤

    《红楼梦》里四大家族是金陵地界的顶级贵族集团,贾雨村金陵应天府一到任,属下门子就递上了护官符: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门子说得很明白:(所列皆是)本省最有权有势、极富极贵的大乡绅名姓,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

  • 为了学业金莉莉放弃贾迎春,隐婚七年才带着女儿出现在大众面前

    历史解密编辑:宝贝与母亲标签:演员,王扶林,贾宝玉,中戏,金莉莉,贾迎春,电视演员,艺术家,电影演员

    一个女人最好的样子是什么呢?没有家庭压力,有着稳定收入,不需要依靠谁,想如何就如何,没有束缚。这样的生活是不少女性的梦想,之所以用梦这个词就是因为实现的可能性特别小。金莉莉就做到了,即使没能被观众一眼认出来,她也非常满足。作为杭州女子,金莉莉完美的继承了母亲的美貌和才情,每次看到好看的人,我们总是感

  • 为什么有那么多人不喜欢扮演贾迎春的金莉莉呢

    历史解密编辑:独特的文史标签:贾迎春,薛宝钗,金莉莉,红楼梦

    金莉莉的事业起点真高。她原是公社的话务员,纯外行,高大貌美,让王扶林导演刮目相看,第一场戏是87版《红楼梦》。因为害怕戏演完又得回农村,她瞒着大家偷偷参加考试,戏没及格,中戏却意外地及格了。一进学校,班里就有巩俐、伍宇娟、史可、陈炅这些后起之秀,和她们一起成为“中戏奥运金花”。在那样的平台上,她的资

  • 《红楼梦》里的这一句中秋诗, 暗示贾迎春的悲惨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重材谈资讯标签:贾迎春,唐僖宗,贾母,黛玉

    《红楼梦》第76回写贾府过中秋,实在是冷冷清清得很,贾母带着寥寥几个人在凸碧堂品笛赏月,桂花阴里,笛声哀怨,贾母落泪。更加惹人怜惜的是黛玉湘云二人,冷冷清清守着个凹晶馆,对着天上一轮圆月,水面一缕清风,在那里一句一句联着诗,却再也没有当日雪中联诗的喜悦,魁夺菊花诗的骄傲,一样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