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晚清重臣彭玉麟:人称“活阎王”,一生专杀纨绔子弟,却无人敢动

晚清重臣彭玉麟:人称“活阎王”,一生专杀纨绔子弟,却无人敢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灵纪实汇 访问量:4522 更新时间:2023/12/12 16:49:33

对很多人而言,清朝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说它熟悉,是因为清宫剧一度风靡全国,康雍乾三朝的衍生了无数影视剧。对于清朝前期的那些世事浮沉,几乎人人都能信口拈来。

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中晚清的沉寂默然,或许对大众来说,这段历史太过不堪,读之让人倍感压抑,自然不欲去了解。

然而此间着实有一些救时名臣,他们不应被后人遗忘,比如收复新疆的左宗棠。

虽然名气远逊于外忠内奸的曾国藩,但是左帅之名也算家喻户晓。而和他齐名的另一个晚清中兴名臣——彭玉麟,就真的是默默无闻了,教科书中都难觅其踪迹。

然而此人却是晚清难得一见的忠直之臣,他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还是现代海军的创始人。

与自诩圣人的曾国藩相比,彭玉麟才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但这样一位治世名臣却被人称为“活阎王”,这又是为什么?

晚清中兴四臣

和晚清的很多汉家名臣一样,彭玉麟的发迹同样离不开曾国藩的支持。

这其实是必然,因为在那个年代,满清朝廷对汉人官僚的压制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唯有跟着曾国藩建立军功,方能以此入仕。

和曾国藩麾下的其他兵士不同,彭玉麟一开始并未从军,他早年是一个博学多闻的书生。

嘉庆二十一年,他出生于安徽安庆府,之后就读于著名的石鼓学院,其出众的才华得到了不少人的赏识。

然而很快他就遇到了和其他汉人学子一样的问题:空有满腹经纶,却一直报国无门。

清帝国的统治者虽然嘴上说着满汉一家,但是对汉人的防备却深入骨髓,处处加以限制。

这种限制让彭玉麟蹉跎半生,一直到他35岁的时候才迎来转机。那一年,湖南李沅发起义,彭玉麟参与镇压叛乱立下大功,被授予蓝翎顶戴。

然而满人的傲慢无礼以及官场的黑暗风气让他大失所望,最终选择了辞官回乡。

咸丰三年,彭玉麟的好友曾国藩在朝廷的支持下训练新军,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湘军。

而军队初建,需要源源不断的人才,因此曾国藩很快就向自己的好友发出了邀请。

此时的曾国藩还是一副坦荡做派,为官亦中正勤勉,彭玉麟觉得跟着他定能在保家卫国、锄强扶弱,因此欣然前往。

进入湘军后,彭玉麟参与创建了水师部队,他为人务实笃行,没有刻板之气,对国外的先进技术能通盘接受。

没过多久,他就为曾国藩打造了一支战力强大的水师部队,不仅有着严格的营制章程,还有洋枪洋炮的武装,可谓是军律严明,武德充沛。

进入湘军后,彭玉麟彻底展现了自身的价值,他不仅能训练出骁勇的部队,其指挥作战的能力也堪称一流。

在剿灭太平天国的战斗中,他的表现非常优秀,为朝廷立下了赫赫战功。

太平天国后期,退守天京的洪秀全让曾国藩非常头疼,一直找不到灭敌良策,双方陷入了僵持。

关键时刻,还是彭玉麟挺身而出,他率领水师攻破九洑洲,一举截断了太平天国的补给通道。

失去了粮草的补给,久攻不克的天京如无根之木,很难再坚持下去,最终被曾国藩瞅准机会,全歼其军。

此战后,彭玉麟的领兵能力得到了朝廷认可,此后数年,他都一直负责兴建和整顿大清的长江水师,为近代海军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个人也被公推入晚清的中兴四臣。

一生嫉恶如仇

有很长一段时间,彭玉麟都在曾国藩账下听令,两个人也曾经私交甚笃。但是他和这位大帅的行止做派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曾国藩自诩圣贤,待人接物如春风拂面,为官更是八面玲珑。

而彭玉麟则是一个嫉恶如仇、性格耿直的人,他为官从不屑追求一团和气,遇到残民害民的人,一定会出手对付。哪怕对方的身份不俗,家里有强大的背景,他也绝不退缩。

根据史料记载,彭玉麟一心为民,是一个绝对意义上的好官,但与此同时他也有一个“活阎王”的外号。他狠辣的一面对准的是那些鱼肉百姓的无能官僚和纨绔子弟。

因此,彭玉麟出仕不久便得罪了很多的官员,引来无数人的弹劾。但是他对此不以为意,依然坚持自己的处事原则。

事实上,彭玉麟并不是身居高位之后才放开手脚,惩凶除恶。

他在曾国藩麾下的时候就已经是出了名的铁面之人,遇到不平事一定会管到底,甚至还因一件事惹来了曾国藩的不快。

这件事说来很简单,彭玉麟掌控湘军水师不长时间,就弹劾了自己的同僚曾国荃,而后者正是曾国藩的亲弟弟。

其实在彭玉麟刚入营的时候,曾国荃就有意和他结交,毕竟后者是哥哥看好的人物。

可惜两个人相处后不久,便发现彼此对很多事情的看法都存在严重的分歧。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三观不同。

期间彭玉麟曾经多次参观曾国荃的军营,发现后者的部队纲纪废弛,训练不力。一开始彭玉麟还劝诫了几次,但是他发现曾国荃毫不在意,就怒而弹劾。

一次不成就继续上奏,一连弹劾了曾国荃三次,把后者搞得灰头土脸。

曾国藩虽然知道是自己弟弟的问题,但是对彭玉麟也非常不满。

后者是自己举荐入朝的,也算对他有知遇之恩,结果彭玉麟半点不念恩德,弹劾起自己的弟弟毫无顾忌。

但曾国藩拿他没什么办法,只能在成功剿灭太平天国运动后,远远把彭玉麟调出湘军,眼不见心不烦。

虽然因此得罪了上司,但是彭玉麟并不认为自己有错,依然对腐败官吏重拳出击。

在整顿长江水师期间,他愈战愈勇,先后弹劾不称职的将官一百余人,其刚正清廉之名至此传遍大江南北。

斩杀李鸿章侄儿

就职湘军期间,彭玉麟弹劾了很多人,但基本还算是手下留情,当不上“活阎王”之名。

等到他升任两江总督,后又担任钦差大臣的时候,下手就愈发狠厉,动不动杀得人头滚滚。

此后数年,很多纨绔子弟一听到彭玉麟的大名,就吓得噤若寒蝉。若是得知他有可能路过,便立马躲回家中、闭门不出,生怕被其盯上。

当然这其中也有一些头硬的,仗着自己家世好,以为彭玉麟会手下留情,依然为所欲为,结果都招致大祸。

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李秋升,后者出生名门,可惜却不学无术,为祸乡里。

而他之所以如此放肆,是因为他的叔叔就是大名鼎鼎的李鸿章,当时已经官至直隶总督,权倾一时。

本地官员都知道李秋升的身份,因此对他的恶行敢怒不敢言,甚至有人为了献媚于李中堂,还多次进行包庇,这让李秋升愈发嚣张,行事无所顾忌,光天化日就敢为非作歹。

在这个时候,被任命为钦差大臣的彭玉麟北上路过安徽,停驻安庆的时候遇到了百姓告状,知道了有一个交李秋升的人为祸乡里,犯下了滔天大罪,官府却不管不顾。

听到好几拨百姓的哭诉后,彭玉麟怒火中烧,迅速奔赴当地衙门,宣布了自己的身份,然后对李秋升开堂审问。

彭玉麟本来以为还要花费一些时间去调查真相,谁知道把李秋升被抓捕后,一点都不着急,态度还非常嚣张。

他不仅坦然承认了自己所犯的罪行,还不断挑衅彭玉麟,口口声声说自己是李鸿章的侄儿,就算是钦差大臣,他也不怕。

对于李秋升的叫嚣,彭玉麟根本不放在心上,他在搞清楚案情原委之后,不顾众人的求情和反对,把李秋升拉下去杖责一顿,一直打到后者昏死过去方才罢手。

彭玉麟本打算就此结案,谁知道看到李秋升被打后,百姓意识到终于有人能做主了,因此有越来越多的苦主来到衙门状告李秋升。这些案子累计在一起,判他个极刑都不为过。

因此彭玉麟完全无视了巡抚大人的恳求,直接下令斩杀了李秋升。不仅如此,他还直接给李鸿章修书一封。

信中写明:你的侄子作恶多端,败坏了李家门风,我已经替你铲除败类,不必感谢我。

这封信送到京城后,把李鸿章气得半死。但侄儿犯罪证据确凿,况且也殒命当场,李鸿章只能选择打落牙齿和血吞。

最后还不得不亲自写感谢信给彭玉麟,表示他做得极好,替自己肃清了门风。

无人敢动安度晚年

斩杀李鸿章的侄儿后,彭玉麟的清正之名达到了顶峰。在之后的任职过程中,先后弹劾处置腐败无能官吏多达两百余人。

甚至连自己的外甥贻误军机后,他也丝毫不念亲情,直接将其处死。

因此,民间对彭玉麟极为推崇,百姓称颂其“彭公一出,江湖肃然”。他的民望在当时的重臣里几乎无人能出其右。

虽然彭玉麟得罪了很多权贵人家,但是他的晚年却不曾受到任何影响,甚至一度官拜兵部尚书,在官场上是个绝对的清流。

彭玉麟之所以能获得善终,有几方面的原因。首先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孤臣,从来不和别人拉帮结派。

这样的大臣虽然不受同僚的喜欢,但是在统治者眼中却是非常值得信任的。

虽然因为个人的刚直得罪了很多权贵,但彭玉麟对皇帝忠诚,因此一直简在帝心。有了圣眷加身,一般人自然不敢轻举妄动。

其次,彭玉麟是大将出身,在军队中颇有威望,与此同时,他还在民间有着极高的认可度。对付这样的一个人,风险不可谓不大。

如果没有强大的利益驱使,权贵高官只会对他视而不见。

最后,彭玉麟是个务实的官僚,对于权谋政斗并不感兴趣,一直在地方训练水师和军队。所以他和当权派或许有摩擦,但从来都没有政见上的冲突,更没有利益上的纠葛。

这样一个安心实务、不涉中枢的能臣名吏,自然不会招来当权派的忌惮。由此可见,彭玉麟虽不善钻营,但在为官之道上也颇有建树。

结论

总的来说,彭玉麟其人一生都坚持嫉恶如仇,不避权贵的风范,即便是高官子弟,只要犯在他的手里,基本上都难逃牢狱之灾。

正因为如此,他才被这些人蔑称为“活阎王”。所以,这个恶名的背后反而闪烁着一代名臣的不朽光辉。

彭玉麟的事迹也证明,即便是在昏聩不堪的晚清,一个官员只要坚持原则、清正廉明,一样可以按本心而活,不会被污泥吞噬。所谓的近墨者必黑,不过是无能卑鄙者的粉饰之辞。

更多文章

  • 雪帅彭玉麟:湘军中辉煌的异类,晚清官场罕见的“三不要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雪滿長安道标签:彭玉麟,雪帅,曾国藩,水师,清廷

    “臣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光绪十四年(1888)七月,73岁的彭玉麟,在衰病之中最后一次平静而决绝地向朝廷表达了辞官还乡之意。次年3月,孤独的老人只身返回湖南衡阳老家,两年后,这个曾经叱咤风云的湘军水师统帅,在其搭建的草楼“退省庵”中平静辞世……在湘军阵营之中,彭玉麟既有儒将罗泽南、李续宾等人的诗

  • 彭玉麟:晚清帝国最后一抹斜阳

    历史解密编辑:熙熙攘攘利来利往标签:彭玉麟,曾国藩,水师,李鸿章

    同治八年(1869),彭玉麟告老还乡,如他自己对朝廷所述:“臣素无声色之好,室家之乐,性犹不耽安逸,终年风涛矢石之中,虽甚病未尝一日移居岸上,臣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1816年,彭玉麟生于湖南衡阳一没落官宦家庭,70余载人生,不慕名利、不避权贵、不治私产、不御姬妾,甚为传奇。文弱书生守耒阳彭玉麟1

  • 谷瑞玉和赵四小姐没进大帅府都因为于凤至,那为何还说她大度?

    历史解密编辑:害羞的脸标签:于凤至,谷瑞玉,张学良,赵一荻,张作霖,赵四小姐

    我们都知道,张学良年轻的时候是个美男子,和他有过风流韵事的女子有很多,但是只有这三位和他有过婚姻关系,她们分别是于凤至、谷瑞玉、赵一荻。于凤至是张作霖亲自选的儿媳妇,因为于凤至的父亲于文斗当年和张作霖交情深厚,还救过他的命,所以两家许下儿女亲家,之后张作霖也让张学良把于凤至娶进了门,她也是张学良三个

  • 张学良三个妻子中,为什么谷瑞玉默默无闻

    历史解密编辑:不沉的经远标签:军衔,将官,二战,张学良,谷瑞玉,于凤至,张作霖,赵一荻,杨宇霆

    说起张学良的妻子,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不是于凤至就是赵一荻(也就是赵四)。不过实际上在于凤至和赵一荻之外,张学良还曾经娶谷瑞玉为妻。1922年,张学良认识了只有18岁的谷瑞玉。此时张学良已经和于凤至结婚,不过因为这桩婚事是张作霖包办的,接受了西方教育思想比较新潮的张学良对此很不满意,因此在认识了同样

  • 张学良刚躺下,谷瑞玉偷摸爬上床,哀求:我知错了,被他一脚踹下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斋标签:二战,军衔,将官,张学良,谷瑞玉,张作霖,于凤至,我知错,日本关东军

    一天深夜,张学良刚熄灯躺下,一个女人就爬到了床上。谁料,张学良一脚将她踹下去,并大喊:“你我缘分已尽,别让我再看见你!”女人哭着跪在地上,苦苦哀求道:“ 汉卿,我知错了,再给我一次机会吧!”只见,张学良从床上爬起,径直去打开门,直接将她拽起,推出了门外……这个女人,正是谷瑞玉。屋外下着小雨,谷瑞玉停

  • 谷瑞玉是张学良的随军夫人,因为冒进张府,后被张学良抛弃

    历史解密编辑:老尤标签:张学良,谷瑞玉,张作霖,东北军,赵一荻

    风流少帅张学良的爱情故事,历来都是非常吸引眼球的,其中又以于凤至和赵一荻最有名。她们一个是原配夫人,为张学良生儿育女,将自己全部遗产给他,一个陪伴着张学良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软禁岁月。其实除了这两人以外,张学良还有一位夫人,她最后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她就是谷瑞玉。谷瑞玉与张学良相爱,成为随军夫人她生于

  • 谷瑞玉:草根美女俘获少帅芳心,后为何“光速失宠”惹张学良厌烦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计划儿标签:谷瑞玉,张学良,张作霖,郭松龄,杨宇霆,少帅

    “只要有你的地方就有我,就是天涯海角也敢随你去。”这句情真意切的告白据说是张学良二房、“随军夫人”谷瑞玉对张学良的誓言。谷瑞玉是张学良第一个自己做主给了名分的女人,可之后她的名字仿佛一个禁忌,在少帅举世皆知的情史里几乎被人遗忘。哪怕她陪伴张学良的日子,多是炮火连天的战场,是距离死亡之域最近的地方。谷

  • 张学良的随军夫人谷瑞玉:被人称作“大洋马”

    历史解密编辑:龙哥娱乐说标签:将官,军衔,二战,张学良,谷瑞玉,张作霖,郭松龄,于凤至,赵一荻

    民国初期,北京有四位公子哥,因风流韵事被誉为“民国四太子”风格和高净值。其中,张学良不仅长相帅气,其父亲还是称霸东北的土豪军阀张作霖。在张作霖的加持下,年轻的张学良不仅颜值不凡,手握重军。他号称是无数女人倾慕的对象,身边的女人形形色色。据说张学良出使欧洲时,意大利法西斯党领袖墨索里尼的女儿被张学良的

  • 就是不服:冯德麟在东北搞串联欲扳倒张作霖,结果悲剧了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张作霖,冯德麟,段启瑞,总督

    冯德麟一心不服张作霖,拉拢汤玉麟失败后,即羞又恼,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原来他探听到黑龙江将军毕桂芳正在吉林将军孟恩远处商谈要事,便带着几个随身侍从赶去凑热闹。冯德麟找急忙慌地赶去吉林可不是去见面叙旧的,他想拉拢这二位将军一起反他张作霖,有这两人助他一臂之力,真打起来,他张作霖也就要认怂了,而且冯德麟

  • 冯德麟,张作霖虽是结拜兄弟,但是内心却互相忌惮

    历史解密编辑:温读标签:冯德麟,张作霖,张学良,结拜,东北军,张勋

    冯德麟,张作霖的结拜兄弟,早年二人曾同在奉天城,一个是二十七师师长,一个是二十八师师长,虽是结拜兄弟,但是内心却互相忌惮。后来冯德麟支持张勋复辟失败被段祺瑞部逮捕,在张作霖的斡旋下,冯德麟幸免于难但也就此下野。下野之后冯德麟几乎不再踏入沈阳,但一旦要去见张作霖,袖内必然会藏一支枪,对待张作霖的忌惮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