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贾宝玉的生死观

贾宝玉的生死观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红楼梦研究 访问量:1243 更新时间:2024/1/16 22:25:43

公众号ID:hlmyj001

投稿:hlmyj001@163.com

作者

归途如虹

一般来说,一个身体健康,衣食无忧的年轻人是不太可能会去思考生死问题的。但是《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却与众不同,小小年纪的他就对生死问题有着很独特的理解。

第十九回里,贾宝玉就对袭人说过:

“只求你们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飞灰还不好,灰还有形有迹,还有知识。等我化成一股轻烟,风一吹便散了的时候,你们也管不得我,我也顾不得你们了。那时凭我去,我也凭你们爱哪里去就去了。”

第三十六回里,贾宝玉对袭人说道:

“比如我此时若果有造化,该死于此时的,趁你们在,我就死了,再能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大河,把我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就是我死的得时了。”

第五十七回里,贾宝玉对紫鹃说:

“我只愿这会子立刻我死了,把心迸出来你们瞧见了,然后连皮带骨一概都化成一股灰,灰还有形迹,不如再化一股烟,烟还可凝聚,人还看见,须得一阵大乱风吹的四面八方都登时散了,这才好!”

第七十一回里,贾宝玉对大家说:

“我能够和姊妹们过一日是一日,死了就完了。什么后事不后事。……人事莫定,知道谁死谁活。倘或我在今日明日,今年明年死了,也算是遂心一辈子了。”

贾宝玉的这种生死观,在大部分世人看来,只不过是“疯话”、“呆话”,是随便说说而已。其实,这些话都是贾宝玉的肺腑之言,是他对生命本质和生死意义的感悟。

贾宝玉的这种生死观和儒家所推崇的生死观是大相径庭的。儒家推崇的是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努力实践来实现生命价值的崇高和不朽,是“杀身成仁”、“舍生取义”。对于死亡问题,孔子的观念是“未知生,焉知死?”。贾宝玉则不同,他觉得那些“文死谏”、“武死战”的忠臣良将,看似死得轰轰烈烈,是为了道义而死,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死得并没有价值。

在贾宝玉看来,杀身并不一定能够“成仁”,舍生并不一定能够“取义”。他追求的不是建功立业,名垂青史。在他看来,死在女儿的眼泪和柔情中,才算是死得其所。作为一个唯情主义者、唯美主义者,贾宝玉觉得非功利的、充满温情的、浪漫的、自由闲散的生活才适合自己,才能够让自己的生命有意义。怜香惜玉、悲天悯人、和姐姐妹妹们一起享受温暖和雅趣,才是自己的人生追求。当然,这样的追求自然会被很多人视为不思进取、得过且过、贪图享乐。但是贾宝玉就是有一种“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精神,始终我行我素,“那管世人诽谤”。

贾宝玉不仅不会像贾敬那样追求长生不老,反而对死亡有所期待。他不忍心看到少女嫁人生子后变老,变成面目可憎的“鱼眼睛”,也不愿意为俗事而操心,更不愿意直面男权世界的污浊。秦钟柳湘莲尤三姐尤二姐柳五儿晴雯、芳官等人的悲剧一次次地打击着他,使得他看透了世道的黑暗和不公。可是,他却无力改变,也无力抗争。所以,他对彼岸世界是充满了期待的,对主流价值观是怀疑的。更让他痛苦的是,他看不到这个世道有结束的可能,有变好的可能。

所以,贾宝玉追求的死亡是彻底的寂灭,是到达“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是在化灰化烟之后被大风吹散,是不要再托生为人。他不期待未来,不奢求来生,也不愿意改变自己去适应当时的世道。作为一个至情至性之人,贾宝玉的追求是得不到理解和成全的,他的人生价值是得不到认可的,所以贾宝玉是迷茫的。

贾宝玉的痛苦也是曹雪芹的痛苦,这样的痛苦是个性意识觉醒后发现无路可走的痛苦,是追求自由平等而不得不面对封建礼教的巨大压力的痛苦,是愤世嫉俗却又深感自身无力补天的痛苦,是对旧的价值信仰深深怀疑,又发现新的理想如此朦胧的痛苦。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公众号立场无关。部分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红楼刘姥姥

进入公众号认证微店

更多好货等你来!!!

纵横谈

传统文化的当代应用

从前这些事

古今多少事,都做当下谈

红楼梦研究

公众号:HLMYJ001

投稿:hlmyj001@163.com

更多文章

  • 红楼梦中薛宝钗能嫁给贾宝玉,多亏了这个和尚!

    历史解密编辑:何仙姑夫工作室标签:薛宝钗,贾宝玉,林黛玉,金锁,宝玉

    红楼中女子众多,各方争艳,但是其中最有话题探讨的还是薛宝钗与林黛玉。这二人这一生,可以说都在围着一个男子打转,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成为这个男子的枕边人。那么为什么最后是薛宝钗能顺利嫁给贾宝玉呢,这中间她要感谢两个人。如果您好奇,不妨关注一下姑夫,我们一起往下看。第一个是送她金锁的和尚,那是在薛宝钗小

  • 贾宝玉送给林黛玉的见面礼,为何后来薛宝钗用得最多

    历史解密编辑:木槿读书标签: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是很经典的一个片段,这一章中,林黛玉和贾宝玉初次见面,无论是从文学角度还是人物描写来看,还是从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都很精彩。贾宝玉看见林黛玉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林黛玉同时心中纳罕“这人好生面熟”,让人感觉这是世间最美的相遇,难道不是吗,前世有缘,今生还能再次遇见。给人印象尤

  • 林黛玉的临终遗言,谁能读懂,估计只有贾宝玉内心最清楚了

    历史解密编辑:木槿读书标签: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中国古文献

    张爱玲曾经说过人生有三大遗憾,其中的一个就是“可恨红楼未完”。红楼梦的残缺是很多人心中的遗憾,对于后四十回的续,觉得比起前边的原著从意境上差了很多,只是保持了故事的完整性。文学创作和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是息息相关的,后来的作者没有经历过贵族生活,从细节上是写不出大家族的那种奢华,虽然贾府后来没落,但是

  • 薛宝钗什么时候对贾宝玉动了心思?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薛蟠,莺儿,薛宝钗,贾宝玉,林黛玉,中国古文献

    作者:不贰过编辑搜图一段感情的开始,总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需要天时地利人和,来表明我对你动了心思。薛宝钗的出现,和林黛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她没有林黛玉的先进想法,她有的是古时女子的谨慎和稳重,仔细看来,薛宝钗的所作所为,都是有一定指向性的。薛宝钗最初对贾宝玉是真的没想法,毕竟薛宝钗进京的主要原因是

  • 贾宝玉那么爱林黛玉,为何却一直和宝钗、湘云、袭人眉来眼去?

    历史解密编辑:宋小小标签:袭人,贾宝玉,林黛玉,史湘云,薛宝钗

    谈起《红楼梦》,最让人记忆犹新的就是宝玉和黛玉那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宝玉,风流倜傥,叛逆而乖张,尊重又热爱女性,追求自由;黛玉,楚楚动人,真实而敏感,多愁善感型。他们两人从相见,到相知,再到相惜,最后的结局,却是天人相隔。他们俩的爱情,是一种纯情,是最美的爱情,至少在我眼里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第一次见

  • 贾宝玉想睡觉,秦可卿立刻带他睡自己的闺房,背后有何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拇指故事汇标签:闺房,袭人,贾母,贾宝玉,秦可卿,曹雪芹,中国古文献

    贾宝玉想睡觉,秦可卿立刻带他睡自己的闺房,背后有何秘密?作为侄媳妇,秦可卿为什么要把贾宝玉带到自己的房间睡觉,是因为私情,还是这其中有什么不能言说的秘密?今天小编就带领大家来了解一下。我们都知道秦可卿在红楼梦中,不是什么规规矩矩的女子。相反即便是婚后,秦可卿依旧不顾伦理纲常,和自己的亲公公,产生看不

  • 贾宝玉的两段偷试,脂砚斋称之为“怡红细事”

    历史解密编辑:混沌录标签:晴雯,平儿,袭人,贾宝玉,脂砚斋,林黛玉,中国古文献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一直以描摹人情世故著称,其中贾宝玉的日常起居生活,跟今天的人有很大不同,细细推究其中的关系可以发现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贾宝玉作为贾母最为疼爱的孙辈,早早就被安排了两个贴心稳重的丫鬟服侍左右,在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中,一直不缺乏女性的陪伴,男女之事上也有早有预防,从中看出大

  • 贾宝玉小名叫宝玉,大名是啥?你看与“贾琏贾珠贾环”合起来念啥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贾宝玉,贾琏,贾环,宝玉,林黛玉,贾珠

    《红楼梦》是曹雪芹的代表作,也是经典的影视剧。相信很多朋友对于贾宝玉与林黛玉都不陌生,贾宝玉与林黛玉情投意合,本以为二人可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结局,可是结局却不尽如人意。林黛玉得知贾宝玉娶了别人之后,在悲愤中去世,贾宝玉也傻傻的以为自己娶的是心爱之人林黛玉。二人的感情很是曲折,最后也没能够在一起,让人

  • 老太妃死后,贾家迅速衰败,爱富贵的薛宝钗为啥没有抛弃贾宝玉?

    历史解密编辑:文史飞扬者标签:富贵,贾家,薛宝钗,贾宝玉,中国古文献

    林黛玉担心贾家后手不接,为啥宝钗没有另择佳婿,对宝玉从一而终林黛玉和薛宝钗,对宝玉来说,一个是心口的朱砂痣,一个是尘世中的白牡丹。一个是灵魂的伴侣,一个是务实的尘世体贴人。林黛玉和宝玉很少谈金钱、富贵及家族命运,和宝钗争夺的只是“为的我的心”。但是在第62回,宝玉过生日,黛玉和宝玉站在花枝下,隔着一

  • 红楼梦:为什么袭人不愿意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

    历史解密编辑:木槿读书标签:袭人,晴雯,林黛玉,贾宝玉,薛宝钗,史湘云,红楼梦,中国古文献

    红楼梦中,袭人只是贾宝玉的大丫头,按说她无权干涉贾宝玉的婚姻,但是因为她和贾宝玉的特殊关系,她对贾宝玉的婚姻非常用心,很明显的就是她不愿意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林黛玉和贾宝玉有“木石前盟”,两个人初次见面就似曾相识让人感觉到这份缘分的唯美。然而薛宝钗进入贾府不久,就有”金玉良缘“的说法传了出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