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样是锤,为何《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很萌,而李元霸的如此硕大?

同样是锤,为何《长安十二时辰》中的很萌,而李元霸的如此硕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中华冷兵器 访问量:1849 更新时间:2023/12/22 16:19:59

  《长安十二时辰》中有一段非常精彩的打斗戏,崔器手持双锤大战手持单刀的突厥人曹破延。崔器将两把铁锤舞得虎虎生威,曹破延很快力怯不支,被他打倒在地。

  崔器剧照

  看官们觉得,虽然崔器武功高强,锤法精湛,但是,它手中的双锤,却给人一种“萌萌哒”之感。毕竟,在我们的脑海里,古代的大锤并不是长这个样子的,它们不应该像李元霸的一样,都长得很硕大吗?

  一、文学中的“大锤”们

  在古典章回体小说中,特别喜欢塑造使用大锤的角色,以至于在不同小说中,接二连三的出现用大锤的猛人组合。

  比如《说岳全传》中的“八大锤”,也就是四位使用大锤的武将:岳云一对银锤,严成方一对金锤,何元庆一对铁锤,狄雷一对铜锤,打得金军鬼哭狼嚎。

  岳云剧照

  在《隋唐传》里,也有另外一个“四猛八大锤”组合:第一金锤李元霸,第二银锤裴元庆,第三铜锤秦用,第四铁锤梁师泰

  李元霸剧照

  其中尤其以李元霸的锤最为强悍,他使用的两柄铁锤,400斤一个,两个合计800斤,各个如水桶一般,简直就是神兵!

  不过,用今天科学的眼光看,这么大的锤子,肯定是小说家言,不合乎常理。

  另外,在其他小说中,还有刘秀麾下的八大锤、杨六郎麾下的八大锤等等,我们不再赘述。但通过以上这些“大锤们”,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对于这种威猛兵器和它们勇猛主人的喜爱。

  既然李元霸们硕大的大锤乃是小说家虚构的产物,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大锤们”,它们真正的样子如何。

  李元霸形象

  二、古代“大锤”长啥样?

1、“大锤”就是“骨朵”

  我们刚才提到,在《说岳全传》中,岳云是使锤的。而在历史上,确实也有这样的记载。

  《宋史·岳飞传》岳云的附传记载:“(岳云)每战,以手握两铁椎,重八十斤,先诸登城。”这里的铁椎,就是指的铁锤。

  不过,在宋代的军事百科全书《武经总要》中,它有另外一个较为通用的名称——“骨朵”。

  手持骨朵的士兵

  我国历史上关于骨朵的最早记载,也是来源于宋代。宋代文人宋祁在他的《宋景文笔记》卷上《释俗》中说:

  国朝有骨朵子直,卫士之亲近者。予尝修日历,曾究其义。关中人谓腹大者为“胍肫”(guā zhūn),上孤下都。俗因谓杖头大者亦为“胍肫”,后讹为“骨朵”。

  这里说的是,骨朵原来的名字是“胍肫”,因为口音误传为骨朵。

  骨朵

2、“骨朵”的样子

  一般来说,骨朵分为三类:“蒺藜”类、“蒜头”类、“沙袋”类。

  1、“蒺藜骨朵”:此类骨朵的头部有锋刃或者是乳钉,呈放射状,杀伤力极强。我们在《水浒传》中看到霹雳火秦明手持的狼牙棒,就是“铁蒺藜骨朵”。除此之外,《三国演义》的蛮王沙摩柯,也是使用“铁蒺藜骨朵”。

  秦明剧照

  2、“蒜头骨朵”:这类骨朵又被称为是“朱蒜”或者是“铁瓜”,顾名思义,它的头部呈蒜瓣状或者是棱柱状,整体为圆形或者是椭圆形。《长安十二时辰》中,崔器所使用的双锤,就属于“蒜头骨朵”。

  古画中的蒜头骨朵

  3、“沙袋骨朵”:这类骨朵比较特殊,它源自于契丹人的一种刑具,其头部呈球状,部分球体表面饰有简单的花纹。

  《辽史·刑法志》记载:“然其制刑之凡有四:曰死,曰流,曰徒,曰杖.....。铁骨之数,或五、或七”,也就是说,“沙袋骨朵”是对犯人执行杖刑的一种工具。

  古画中的沙袋骨朵

  三、古代“大锤”发展史

  骨朵的历史十分久远,它最早出现的年代,甚至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当时,古人类为了狩猎需要,经常制作一些石球,作为远距离攻击猎物的工具。

  而到了新时期时代,这类石球便发展成为了环状的石器。后期,又出现了锤斧形石器、多瘤形石器等等。

  环状石器

  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环状石器就演变成为了另外一种古老的兵器——铜殳(shū)。铜殳是一种锤击类武器,有棱无刃、安装长柄 ,是当时盛行在战车上的五种兵器之一。

  秦代以后,由于战车退出了历史舞台,铜殳也被永远丢出了人们的武器库。

  铜殳

  但是,它的演变体却一直在发展。一个方向是实战,而另一个方向是礼器。

  在实战方向上,殳安上了“刺”,也就变成了“蒺藜骨朵”,也就是我们俗称的“狼牙棒”,因为其杀伤力巨大,甚至被北方游牧民族吸收利用。

  礼器方向,到了汉代,出现了一种叫“金吾”的兵器,就是一种两端涂金的铜棒,朝廷中御史大夫、司隶大夫一级的官员可手持“金吾”。因此,历史上才有了刘秀那句名言:“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

  而我们刚才提到的“蒜头骨朵”,其表面无棱无刺,因而其实战功能已经愈加减退,逐渐变成了一种仪仗类器具。

  比如,在《金史·仪卫志》中,就有这样的记载:“天子非祀巡幸远山,则用常行仪卫......各持金镀银蒜瓣式骨朵”。

  古代仪仗队

  由此我们可知,在金朝军队的仪仗队中,多用这种镀上了金银的“蒜头骨朵”来展现皇家的牌面。

  而在两宋时期的出土文物中,也可以发现这种现象,那就是骨朵已经基本不再用作实战,而是成为武士手中所持的军仗礼仪用具。

  到了明清时期,骨朵的军事用途彻底消失,成为专门的礼仪器具。如《明史·仪卫志》中提到:“宫中常用仪卫二十人,内使八人,色绣幡二,金斧二,金骨朵二......”,金骨朵和金斧,已经成为了单纯显示皇家威仪之物,对于金骨朵,民间还有一个有趣的叫法——“金瓜”。而除了金骨朵,甚至还出现了玛瑙骨朵、玉骨朵等装饰物或者把件了。

  小结:《长安十二时辰》真实还原了古代的大锤——“骨朵”。真正用于实战的铁锤,其重量根本不会动辄几百斤,像剧中这种手持的锤子,也仅仅几斤或者十几斤而已。只不过,崔器手中的“蒜头骨朵”,杀伤力肯定不如“蒺藜骨朵”。如果道具组在上面再来点刺,才显得更加写实!

  图文分享自:深夜聊斋

  注:本账号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签约账号 。

更多文章

  • 宇文成都天下第二,只能接李元霸一锤,此人却100回合战平李元霸

    历史解密编辑:故事一箩筐标签:秦琼,李元霸,裴元庆,罗士信,伍云召,宇文成都,五虎上将,黄易小说人物

    隋唐好汉有四猛四绝十三杰,尤其是李元霸,实力强得离谱。《隋唐演义》不像《三国演义》,吕布虽然厉害,但他无法吊打赵云、马超。如果有人告诉你吕布能够两招撕了赵云,你肯定不信。但李元霸就能手撕宇文成都,仅用两招而已。隋唐天下十八好汉,宇文成都排行第二,绰号“天宝大将”。在原著里,宇文成都虽然是个反派,但我

  • 隋唐最被低估的高手,正史中他是皇帝,小说里却是李元霸的跟班

    历史解密编辑:过往烟窗标签:李元霸,单雄信,李渊,李世民,突厥,王世充

    从明末清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隋唐两朝志传》到后来清朝陈汝衡的《说唐全传》,以乱世风云为题材,从平常生活到兴国立邦,从寻常百姓到非凡英雄,塑造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人中吕布是三国的第一猛将,金锤李元霸是隋唐的第一好汉,吕布败于不信,李元霸败于不智。而李渊617年才在晋阳起兵,李玄霸根本不可

  • 隋朝著名大将,一刀砍下了李元霸的头,天生双瞳被隋炀帝忌惮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李元霸,隋炀帝,李渊,杨素

    自古以来,对于将士而言,最大的遗憾便是遇到一个是非不辨的昏君。纵然自己有着天降奇才,也无法遇到一个知心的“伯乐”。在昏君手下冤死的爱国将领数不胜数,鱼俱罗就是其中一位。鱼俱罗是隋朝时期的开国大将,他跟随着隋炀帝打天下,消灭了陈朝政权,可谓是战功赫赫。但是后来却因为受到隋炀帝的忌惮,再加上奸佞小人在皇

  • 号称隋唐第一好汉的李元霸,无人能接他3锤?其实这4人就能做得到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吕布,好汉,李元霸,裴元庆,罗士信,宇文成都

    元朝末年,一种崭新的文体格式诞生于世,后随时间的推移,名为《水浒站》、《三国演义》的两册文学著作轰然问世,而以此两书为起点,我国长篇小说作品的章目方式叙事风格便彻底成熟了起来。自那之后,“章回体小说”的形式,热潮便经久不衰,乃至今日,章回体小说已经成为大多数长篇小说的文体格式,而若是以历史为题材创作

  • 别被电视剧骗了,李元霸根本不是死于雷劈,而是死于隋唐第一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言真纪实说标签:李渊,隋唐,雷劈,项羽,李元霸,李世民,宇文成都

    别被电视剧骗了,李元霸不是死于雷击,而是死于隋唐第一高手。等等,我不知道李渊还有一个儿子——李世民的四哥李元霸。本名李玄霸。为了避开康熙玄烨的名字,世人都称他为李元霸。李元霸可以说是英雄。他虽然名气不如李世民,但也算得上是有绝活和光辉事迹。相传,李元霸天生神通广大,力量极其巨大,比头顶三脚架的项羽还

  • 罗松为什么不杀了李元霸?

    历史解密编辑:猫眼观史标签:李元霸,罗松,罗士信,秦琼,罗成,李渊

    《瓦岗英雄传》 中,罗士信和李元霸交手过,这也是罗松唯一有机会杀了李元霸的时候。罗士信提着枪用了十成的力气向李元霸打去,李元霸也用十成的力气用双锤交叉往上顶,只听见一声巨响,罗士信的大铁枪被振飞,自己也向后退了几十步,李元霸的双锤也同样被振飞,自己连同坐骑倒退十余步。随后二人捡起武器继续打斗,两人一

  • 李元霸杀了宇文成都,他不听师傅的告诫,结果逆天了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李元霸,宇文成都,说唐,隋唐演义,隋炀帝,李世民

    别看隋朝只有38年的历史,却有许多史料可挖,隋炀帝杨广到底是不是昏君?他干没干欺兄霸嫂这件事,直到现在依然争论不休。不可否认的是,富足的大隋为唐朝做了嫁衣。今天咱不聊这些正史,咱们聊聊《隋唐演义》、《说唐》小说中的故事。说一说隋唐英雄第一好汉李元霸的师傅是谁?师傅曾告诫他不能杀使鎏金蹚的人,李元霸不

  • 李元霸为何害怕罗成?主要还是被罗成打怕了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李元霸,罗成,秦琼,说唐,裴元庆,宇文成都,罗成(虚构人物)

    历史有时候很有趣,在某种特殊的历史环境和背景之下,总容易凭空产生一些人物故事,这些故事虽然看起来十分虚假,但是背后却也传达了当时社会上的某种意向,这似乎就是每个时代的文化作品背后最重要的意义吧。说到虚构人物故事,不得不提的就是唐朝时期的李元霸了,原本真实的历史中确实有这么一个人,他是李渊的第四个儿子

  • 高宠连挑11辆铁滑车,李元霸两招击杀宇文成都,谁才是第一猛将?

    历史解密编辑:史书凌轩阁标签:高宠,猛将,吕布,牛皋,李元霸,赵子龙,铁滑车,宇文成都,五虎上将

    在古典文学中,演义类小说非常受欢迎。演义类小说以历史上的真实事件为基础依据,作者根据自己对正史的理解和偏好,进行一定程度的改编。当然,有些作者对正史的改动还是很大的,对一些武将做了比较夸张的描写。在这类小说中的主要角色和一些事件,都是真实存在过的,因而读者的代入感很强。比如说著名的《三国演义》《隋唐

  • 隋唐最窝囊的猛将,排名第六能够以一敌百,最后被李元霸两下锤死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李元霸,伍云召,宇文成都,猛将,单雄信,说唐演义

    武艺高超的英雄受人追捧,中国历史上,无论真实事迹还是人物列传、武侠小说,风云人物数不胜数。武侠小说的风云人物有虚构的,也有根据当时历史人物原型改变的。根据历史基础加以改变、优化,形成的章回体长篇小说,被称之为“演义”,明清时期,广为流行。伍天锡就是出自历史演义小说《说唐演义》中的历史人物,武功排名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