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家诗》140《山中寡妇》杜荀鹤 |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千家诗》140《山中寡妇》杜荀鹤 |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每日一首古诗词 访问量:4464 更新时间:2023/12/16 0:39:31

山中寡妇

【唐】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尽尚征苗。

时挑野菜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丈夫死于战乱她独守茅屋受煎熬,身穿苎麻布衣衫鬓发干涩又枯焦。

桑树柘树全废毁还要交纳蚕丝税,田园耕地已荒芜仍然征税交青苗。

外出挖野菜连着根须一起煮,随即四处砍生柴带着叶子一起烧。

任凭你住在比深山更深的偏僻处,也没办法逃脱官府的赋税和兵徭。

注释

⑴蓬茅:茅草盖的房子。

⑵麻苎(zhù):即苎麻。鬓发焦:因吃不饱,身体缺乏营养而头发变成枯黄色。

⑶柘:树木名,叶子可以喂蚕。征苗:征收农业税。

⑷后:一作“尽”。

⑸和:带着,连。

⑹旋:同“现”。斫:砍。生柴:刚从树上砍下来的湿柴。

⑺征徭:赋税和徭役。

创作背景

唐朝末年,朝廷上下,军阀之间,连年征战,造成“四海十年人杀尽”(《哭贝韬》),“山中鸟雀共民愁”(《山中对雪》)的悲惨局面,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此诗即创作于这种社会背景下。

赏析

此诗通过山中寡妇这样一个典型人物的悲惨命运,透视当时社会的面貌,语极沉郁悲愤。

唐朝末年,朝廷上下,军阀之间,连年征战,造成“四海十年人杀尽”(《哭贝韬》),“山中鸟雀共民愁”(《山中对雪》)的悲惨局面,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灾难。此诗的“夫因兵死守蓬茅”,就从这兵荒马乱的时代着笔,概括地写出了这位农家妇女的不幸遭遇:战乱夺走了她的丈夫,迫使她孤苦一人,逃入深山破茅屋中栖身。

“麻苎衣衫鬓发焦”一句,抓住“衣衫”、“鬓发”这些最能揭示人物本质的细节特征,简洁而生动地刻画出寡妇那贫困痛苦的形象:身着粗糙的麻布衣服,鬓发枯黄,面容憔悴,肖其貌而传其神。从下文“时挑野菜”、“旋斫生柴”的描写来看,山中寡妇应该还是青壮年妇女,照说她的鬓发色泽该是好看的,但由于苦难的熬,使她鬓发早已焦黄枯槁,显得苍老了。简洁的肖像描写,衬托出人物的内心痛苦,写出了她那饱经忧患的身世。

然而,对这样一个孤苦可怜的寡妇,统治阶级也并不放过对她的榨取,而且手段是那样残忍:“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此处的“纳税”,指缴纳丝税;“征苗”,指征收青苗税,这是代宗广德二年开始增设的田赋附加税,因在粮食未成熟前征收,故称。古时以农桑为本,由于战争的破坏,桑林伐尽了,田园荒芜了,而官府却不顾人民的死活,照旧逼税和“征苗”。残酷的赋税剥削,使这位孤苦贫穷的寡妇无以为生。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只见她不时地挖来野菜,连菜根一起煮了吃;平时烧柴也很困难,燃生柴还要“带叶烧”。这两句是采用一种加倍强调的说法,通过这种艺术强调,渲染了山中寡妇那难以想象的困苦状况。最后,诗人面对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发出深沉的感慨:“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深山有毒蛇猛兽,对人的威胁很大。寡妇不堪忍受苛敛重赋的压榨,迫不得已逃入深山。然而,剥削的魔爪是无孔不入的,即使逃到“深山更深处”,也难以逃脱赋税和徭役的罗网。“任是”、“也应”两个关联词用得极好。可以看出,诗人的笔触象匕首一样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本质。

诗歌是缘情而发,以感情来拨动读者心弦的。《山中寡妇》之所以感人,正在于它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但诗并不直接抒情,而是把感情诉诸对人物命运的刻画描写之中。诗人把寡妇的苦难写到了极至,造成一种浓厚的悲剧氛围,从而使人民的苦痛,诗人的情感,都通过生活场景的描写自然地流露出来,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最后,诗又在形象描写的基础上引发感慨,把读者的视线引一个更广阔的境界,不但使人看到了一个山中寡妇的苦难,而且使人想象到和寡妇同命运的更多人的苦难。这就从更大的范围、更深的程度上揭露了残酷的剥削,深化了主题,使诗的蕴意更加深厚。

作者简介

杜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太平)人。大顺二年(891年)四十六岁时中进士。最后任梁太祖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其部分诗篇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惨痛境遇,在当时较突出。有《唐风集》。

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一笑相逢蓬海路,人间风月如尘土。

更多文章

  • 【名师名家名人坛】安徽重要历史名人 · 杜荀鹤|傅少森

    历史解密编辑:经典诗书画标签:杜荀鹤,傅少森,名家,诗词,名人坛

    3M(相遇—相携—相传) 安徽重要历史名人 · 杜荀鹤文/傅少森68、杜荀鹤出身寒微屡不第,复还旧山赋闲归。才华横溢仕坎坷,终未酬志诗坛起。政局动乱朱温荐,翰林学士旬日离。诗作平易言通俗,风格清新荀鹤体。揭露矛盾诉悲惨,描绘现实砭时弊。守贫乐道得真趣,脍炙人口爽有力。以诗为业度日月,忧患不平直道非。

  • 瀛奎律髓87·卷29旅况类七律,杜荀鹤关心民间疾苦,却心胸狭隘

    历史解密编辑:老街味道标签:七律,方干,诗人,首联,唐朝,杜荀鹤,王安石,瀛奎律髓

    前言旅况类七律,方回选录相对五律少了很多,只有二十二首,不过只从中唐以后选取。其中有不少佳句流传较广,例如: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举世尽从愁里老,谁人肯向死前闲;啼鸟似逢人劝酒,好山如为我开眉。只是全篇皆佳的作品不多。一、南海旅次 曹松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

  • 晚唐诗人杜荀鹤的一首名作,刻画了一幅自画像,读后让人感触颇多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杜荀鹤,诗人,自画像,杜牧,杜甫

    唐代诗坛精英荟萃,既有光芒万丈的伟大诗人,又有寂寂无名的隐逸才子。从盛唐到晚唐,无数的佳作流传至今,给人以温暖和鼓舞,更让人启迪深刻。晚唐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虽然没有李白和杜甫那样的名气,也不具有李商隐和杜牧那般的文采,但是他的经历曲折,其诗歌作品也充满了现实主义风格,每次读完他的诗作都会让人眼前一亮

  • “九华山人”杜荀鹤最著名的二十首古诗,感情真挚,语言清新通俗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杜荀鹤,九华山,唐才子传,平生,蚕妇

    杜荀鹤,唐代诗人。字彦之,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大顺进士,以诗名,自成一家,尤长于宫词。大顺二年,第一人擢第,复还旧山。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朱全忠厚遇之,表授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知制诰。恃势侮易缙绅,众怒,欲杀之而未及。天祐初卒。自序其文为《唐风集》十卷,今编诗三卷。事迹见孙

  • 晚唐诗人杜荀鹤的十首古诗,语言清新通俗且爽健有力,善长于宫词

    历史解密编辑:云端书馆标签:杜荀鹤,宫词,诗人,律诗,绝句

    他出身寒微。曾数次赴长安应考,不第还山。相传他是杜牧出妾之子。他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后人称“杜荀鹤体”。他就是晚唐诗人杜荀鹤。据说,杜牧在会昌末年任池州刺史时,妾程氏有孕,为杜妻所逐,嫁长林乡正杜筠而生杜荀鹤。杜荀鹤早年读书于九华山,与顾云、殷文圭等为友,7岁时就露头角。但是曾数次上长安应考,不第

  • 杜荀鹤的《径溪》说明了一个人生哲理——麻痹大意要不得

    历史解密编辑:老树标签:径溪,泾溪,关羽,朱温,人生,唐朝,诗人,杜荀鹤

    众所周知,危险使人警惕,平顺促人大意。而失败往往就是因麻痹大意造成的。三国时期,关羽统兵伐魏,围困樊城,水淹七军,兵锋所指,无不望风披靡。于是,关羽骄傲起来,放松了对其后路东吴的戒备。结果,吴将吕蒙袭夺荆州,关羽败走麦城,身首异处。二战期间,美国自以为远离欧洲和亚洲主战场,一边发着战争财,一边歌舞升

  • 1978年出生的广东韶关市原副市长李欣被查!

    历史解密编辑:勤廉标签:李欣,韶关市,纪委,省委,科员

    1978年出生的广东韶关市原副市长李欣被查!他的履历显示,他似乎能力很强,在之前的仕途上,升任之路非常通畅。他大专毕业后,先在广东省公安厅工作,几年后借调到省委组织部,干了两年后在组织部留了下来,2008年他30岁时,一边在省委组织部干部二处当主任科员,一边挂职任清新县副县长,而且还兼任该县太和镇党

  • 红 叶·吴融

    历史解密编辑:诗文漫步标签:红叶,叶·吴融

    露染霜干片片轻,斜阳照处转烘明。和烟飘落九秋色,随浪泛将千里情。几夜月中藏鸟影,谁家庭际伴蛩声。 一时衰飒无多恨,看着清风彩剪成。

  •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意图

    历史解密编辑:国画刘春智标签:崔护,唐·崔,去年今日,题都城南庄,人面桃花相映红,桃花依旧笑春风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 《崔护》(十韵)

    历史解密编辑:北平永胜标签:崔护,全唐诗,人面桃花,诗人,题都城南庄

    出品/北平永胜清香零落明珠艳,浑似城南一抹红。似醉烟凝钩竹色,如愁月露泫枝风。湖光翡翠慵慵荡,草色蜻蜓醉醉匆。偃仰卷芳春事褥,新阴顾步谢塘工。景当烟雾婆娑歇,心喜翎齐宛转穷。士子雄心鞍马远,君王病骨霓裳丰。不嫌漏破纱窗目,却悔为奴半夜瞳。寡合俨然惟和籁,博陵如此亦凌风。风流自有真才气,婉丽何须借鹤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