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年羹尧明知自己大祸临头命不久矣,为什么不造反?

年羹尧明知自己大祸临头命不久矣,为什么不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54 更新时间:2024/1/31 6:08:06

很多人通过各种门类的电视剧对清代名将年羹的名字非常熟悉,知道他曾经立下赫赫战功,也知道他曾经功高盖主,飞扬跋扈不可一世,这些都是符合史实的。不过在许多电视剧中,为了突出清朝皇帝的英明,把年羹尧发迹也归功于雍正皇帝,最后把这位名将描述成为一个忘记知遇之恩的小人,则并不符合事实。

年羹尧在康熙时期,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虽然其父在清朝曾位列工部侍郎,但是年羹尧却是靠读书自己考中了进士,并且一步步升任内阁学士。康熙四十八年,年羹尧刚满30周岁,康熙皇帝亲自提拔他作四川巡抚。这个时候,他已经与自己父亲平级。如果说此前他的官场生涯还有一点点家族作背景的原因,那么此后年羹尧的成就就完全依靠自己的才华了。

早期的云贵川藏很多地方承袭了元代以来的土司制度,地方上有很多强悍的生番拥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常有不臣之心。但是年羹尧在当地施政开明,强力镇压了生番造反,这为后来巩固对川藏地区的控制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算是年羹尧对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之一,为雍正皇帝后期实施改土归流打下了基础。

康熙晚年,四川和西藏地区不断叛乱,年羹尧迎来了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多次击退实力强劲的准格尔汗国的入侵,这个时候年羹尧被授四川总督和四川巡抚。清朝实施行省制,地方上军政财务大权分离,自从元明清地方实施行省制度之后,非皇亲国戚能够统揽地方军政大权的人少之又少,而年羹尧完全凭借自己的功劳和实力一步步实现了大权独揽。

康熙六十年,风烛残年的皇帝升年羹尧为川陕总督,年羹尧从此对整个西部地区开始形成全面的影响力,在治理青海期间,年羹尧利用当地土司之间的矛盾对这些相对独立的势力进行分化,很好的化解了边境危机。康熙临死前十四皇子允禵担任大将军,统领兵马三十万。康熙死后,年羹尧对雍正的支持很好的防备了手握兵权的大将军允禵争夺帝位。

雍正元年,发出上谕:“若有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之处,著边防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等,俱照年羹尧办理。”这样我们可以看到,蒙古以南直到云南,山西以西的地方,半片国土,都已经在年羹尧的治下,而且兵粮政务一手抓,不再被分权,而这种权力,自从北宋之后,在异姓地方大员中是绝无仅有的。

一年后雍正指挥大军在青海击溃了由准格尔部、西藏土司共同支持的罗卜藏丹津,威震西北。我们看到,年羹尧的崛起固然有康熙和雍正赏识的因素在其中,但是他能够从一个科举进士一举成为手握半个国家军政大权的大将军,个人的才华和能力是最基本的保证。

此时的年羹尧权势通天到了什么程度呢?当雍正二年他进北京见皇帝时,下令直隶总督在路边跪迎自己,而且年羹尧根本不下马,蒙古王公本来是清皇室都要礼让的,年羹尧却要他们对自己下跪。最要命的是,雍正的叔叔辈和其他亲王贝勒见了年羹尧之后要向年羹尧下马问候,而年羹尧则在马上理都不理。

这个时候,雍正皇帝开始对年羹尧产生了戒备心理,雍正三年更换了年羹尧的大批亲信职务,并且把年羹尧调为杭州将军,并在当年将他赐死。

然而年羹尧手握整个西部的军政大权,统帅的军队也都是能征善战的,战斗力远远胜于皇帝的军队,当身败名裂的结局靠近时,为什么没有选择造反呢?

事实上从后来雍正对年羹尧的处理上我们能够看到一些端倪,本来朝臣们在看到年羹尧倒台之后,罗列了九十二条大罪,足够年羹尧满门抄斩了,可是最后皇帝却只杀了他的儿子年富,而年羹尧的父兄只是被剥夺了官位,年羹尧其余的家属最严重的也只是发配,并没有被杀。

年羹尧常年在外统兵,整个家族却并牢牢控制在皇帝手中,如果年羹尧起兵造反,能否成功且不论,全家被杀是毫无疑问的。即便是年羹尧能够凶狠果断一些,不顾自己的家人毅然造反,可是他手下的将领们家属却依然控制在皇帝手中,兵卒主力更是以八旗为主,家属都居住在北京和直隶,虽然年羹尧权势滔天的时候他们跟着胡作非为,但是一旦交战,多数人还是会想到自己的家人,不会真心跟随年羹尧造反。

另一方面,从顺治到雍正,清廷治理国家已经七十多年,虽然入关早期有诸多杀戮,但是此时天下已经太平,普通老百姓厌恶战争,并不存在造反的条件。从这两个方面去看,年羹尧虽看似拥有了西北王的权力,可是却不存在任何造反的条件。

标签: 年羹尧清朝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揭秘:末代皇后花蕊夫人和小周后谁更悲惨?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花蕊夫人,五代十国,野史秘闻

    都说红颜祸水,好玩的国学说是红颜薄命。女人,特别是中国古代的女人,地位很低,基本上没有自我决定命运的能力,他们只能做花瓶,做藤萝,做攀附在帝王将相达官贵人身上的附着物,随着他们主人的命运沉浮。题主所提到的花蕊夫人和小周后,两个绝色美女的命运何其相似。他们的丈夫都是末代皇帝,花蕊夫人所在的后蜀,被宋太

  • 孙礼:三国时代的职场不倒翁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礼,三国,风云人物

    三国职场的最大变数当属“分”与“合”,职场上的人随着分与合的变化也要考虑自己的去与留。孙权之所以坚决要抗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鲁肃在洗手间给他描绘了将来与老曹合伙后,他孙权的职场惨状。除了分与合,还有一个重要的职场变异形态,那就是“篡”。从汉到魏,从魏到晋,不只是换老板,而且是换了老板层的血统

  • 韩信没有接触与指挥过战争,为何能统御汉朝百万雄师?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在历史上真正能被称为“军神”的人只有那么几位,然而韩信就是其中一位,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天才,韩信在辅佐刘邦统一天下的过程中,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这也足够让他名垂千史。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在《史记》中有着很多关于韩信的描述,他也是在众多历史人物之中被刻画得最为成功的一位,

  •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为殖民地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九一八事变,近代,战史风云

    1931年9月18日晚上,日本驻中国的侵略军——关东军,自行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路轨,反诬中国军队破坏铁路,并借此突然袭击了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随即在几天内侵占20多座城市及其周围的广大地区。这就是当时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夜,日军以其制造的“柳条湖事

  • 蒙恬是怎么攻打匈奴的 为何匈奴几十年都不敢进汉地呢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秦国,蒙恬,历史解密

    战国末年,烽烟四起,秦国以一国之力,横扫中原六国,建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国。在中原混战的同时,中国的北方一直活跃着一个善于骑射凶悍无比的民族——匈奴,他们利用中原战乱之机,不断骚扰北方各国。在秦统一中原的同时,他们乘机跨过黄河,占领了河套以南的大片土地,直接威胁着秦都咸阳的安全。成为整个帝国最

  • 李元吉死后,他的妻子为何自愿改嫁李世民?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元吉,唐朝,野史秘闻

    有人会问,为何说她心甘情愿,其实这件事也是有迹可循的,当时皇后长孙氏去世后,李世民曾想立杨氏为皇后,但最后被敢于直言的魏征一句“陛下切不可以辰嬴自类”给打消了念头。就冲李世民想立她为后,就可以看出,她很受皇帝喜欢,换句话说,她将皇帝服侍得很为舒心,如果不是自愿,如果她惦念前夫与儿子,或者与皇帝冷眼相

  • 老大胤禔被康熙圈禁14年了,雍正上台后为什么不放他?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胤礽,清朝,风云人物

    康熙去世前,在传位给雍正的时候,曾对雍正交代说,让他要善待皇长子胤禔和废太子胤礽。不过,雍正当了皇帝以后,却只是对胤礽稍微好一点,对胤禔却没有任何“善待”的举动,这是怎么回事呢?雍正“善待”废太子胤礽,主要表现在,他上台后,立刻就封胤礽的二子(相当于长子)弘晳为郡王,仅过了一个月,又加封弘晳为多罗理

  • 北宋咸平年间文化发展的怎么样?北宋咸平年间文化特色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文史百科

    想知道北宋咸平年间文化发展的怎么样吗?咸平是宋真宗统治的第一个年号,也是在咸平年间宋真宗的统治出现盛世,史称咸平之治。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作为盛世自然是经济发达政事清明,文化蓬勃发展。为了庆祝,宋真宗赵恒还新制定了许多节日,与民同乐。自创节日大中祥符元年十一月,宋真宗下诏规

  • 应州大捷究竟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说它是一场奇怪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应州大捷,明朝,战史风云

    应州大捷,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应州大捷是明朝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发生的战争。朱厚照是明朝第十位皇帝,公元1505年即位,他在位期间,任用多位宦官,并整日沉迷娱乐,荒废朝政,使得明朝国力急速恶化,更是引起了多次农民起义,藩王叛乱,但都被平定。为什么说“应州大捷”是一场奇怪的战争呢?所谓“应州大

  • 陈胜起义后,是怎么对待吴广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陈胜,秦朝,历史解密

    公元前209年,陈胜在大泽乡凭着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揭竿而起,饱受秦朝暴政的百姓在各地纷纷响应。不到一个月陈胜的时间起义军从仅有的900名穷苦的百姓,发展成了几万步兵,连战车都打出来六七百辆。孔子在《论语》中曾说过,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陈胜在起义的时候借助了楚将项燕的名义,所以有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