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寻欢和上官金虹决战前,林诗音对此后悔不已,痛恨不该藏着《怜花宝鉴》,她认为如果李寻欢若是早早学了《怜花宝鉴》,肯定可以战胜上官金虹和荆无命的联手。但事实真是如此吗?
在《武林外史》结局前,打败了快活王柴玉关的沈浪等人厌倦了武林中的争夺和尔虞我诈,于是决定带着爱人朱七七和好友熊猫儿远赴海外寻找仙山。怜花公子王怜花和沈浪不打不相识,早成了挚交好友,于是决定追随沈浪而去。此去海外势必再无回转中原的机会,一身武学就此消失实在不甘心,于是王怜花决定觅一传人传承自己一身所学。
沈浪和李园的主人李老探花是好友,对李老探花的儿子小李李寻欢喜爱不已,甚至还动过收徒的念头,只是因为其他原因才作罢。王怜花早被沈浪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无条件地信任沈浪,于是被沈浪青眼有加的李寻欢就成了王怜花选择的目标。
出海的大船马上就要出发,王怜花来不及仔细交代,匆忙赶到李园,此时李老探花已死,李寻欢外出访友,只有李寻欢的表妹林诗音住在李园。王怜花将《怜花宝鉴》交给林诗音,嘱托其将《怜花宝鉴》转交给李寻欢。
王怜花深知江湖人对绝世秘籍的疯狂程度,为保障李寻欢安全,避免李寻欢在练成《怜花宝鉴》前被人暗算,王怜花特地命早年自己救过其性命的孙家三代弟子孙驼子在李园外守着,直到李寻欢练成《怜花宝鉴》为止。
王怜花没有想到的是,林诗音见表哥李寻欢学武以后和自己聚少离多,又担心李寻欢见到《怜花宝鉴》这种高明武功后沉迷其中,不理会自己,于是将《怜花宝鉴》藏了起来,一直不曾交给李寻欢。
《怜花宝鉴》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我们来分析一番。
沈浪是古龙江湖四个十年中第一个十年的开创者,身兼无敌宝鉴和沧浪剑法的沈浪武功足以和快活王柴玉关这种身兼多种绝学,镇压江湖多年的老牌高手一决雌雄。王怜花作前早期沈浪的主要对手,计谋高明,甚至让沈浪都多次中招,他一身修为确实足够高明,所学甚杂,涉猎极广,精通各种稀奇古怪的技艺,称得上是武林奇才。
王怜花后来将自己一身所学著成一书,起名为《怜花宝鉴》,包括他的武功、医术、毒术、易容术、蛊术、摄心术等。王怜花武功高明,当时天下有名的高手,五台山天龙寺天法大师竟然连王怜花二十招都接不下。龙小云被李寻欢废了一身武功后,林诗音将《怜花宝鉴》传给了儿子,龙小云竟然因此修复了经脉,重新可以练武。
那么李寻欢学了《怜花宝鉴》后武功会不会更加高明,让李寻欢在兵器谱上更进一步,远胜李寻欢当下的水平?我看未必。
关于李寻欢的师父是谁,古龙迷一直争论不下,原著中曾提过一次,说是李家救过一名老人,这位老人就教了李寻欢几天武功,留下了一套秘籍后就飘然远去。很多人都觉得李寻欢的师父是名侠沈浪,但根据沈浪用的最多的兵器就是剑,对暗器并不精通的特点来看,沈浪并不是正确人选。
但有一点可以得知,那就是李寻欢已经有了自己的武学之道。除了极为高明的轻功外,李寻欢的飞刀已经成为了他的标志性武器。他的飞刀已经不算是暗器,可以称之为明器,光明正大,其中蕴含着近乎规则之力,避无可避,一旦被李寻欢的飞刀锁定,唯一的结果就是中刀,至于生死,纯粹看自己是不是该死之人,在不在李寻欢的必杀范围内。
飞刀已经成了李寻欢的道,维持李寻欢飞刀魔力的不是他武功的高低,而是他的仁爱之心,他的维护武林公平和正义的决心。这是一种极为神奇的精神力量,并非是他功力的高低。
不管是在金庸还是古龙江湖,武功高低并不是由你学的绝学数量多少来决定的。比如与小李飞刀同时代的伟大剑客阿飞,以及与李寻欢徒弟叶开同一时代的最伟大刀客傅红雪,他们的武功非常单一,那就是最为基础的剑术和刀术。靠的就是日复一日地不停重复同一动作,直至将其练得形成本能。他们的剑法和刀法极为简单,就是无与伦比的快。就是如此简单的武功,照样成为那个时代最为顶尖的高手。
按照古龙作品的特点,李寻欢的飞刀必然是花了极大的精力才练成的。如果李寻欢开始修炼《怜花宝鉴》,必然会导致李寻欢精力分散,专注度下降,花费在飞刀之上的时间必然减少,他的飞刀威力还会有原著中那么大,以至于几乎成了武林神话吗?
就像原著中李寻欢和上官金虹的那场对决,上官金虹可以压制得李寻欢出不了手,但一旦给了李寻欢出刀机会,上官金虹照样被一刀毙命。你可以轻视李寻欢的武功,但你绝对无法轻视李寻欢的飞刀。王怜花的《怜花宝鉴》固然神奇,但真不一定就压得过小李飞刀。
最了解李寻欢的孙小红就看得非常清楚,如果李寻欢学了《怜花宝鉴》,他更不是上官金虹的对手,压根就不会有反杀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