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六耳猕猴的师傅是谁?孙悟空曾给他下跪,如来都不敢惹

六耳猕猴的师傅是谁?孙悟空曾给他下跪,如来都不敢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斋晗 访问量:3134 更新时间:2024/2/19 13:49:21

《西游记》是每一个孩子在童年时期都会看的电视剧,它的情节和人物对于我们是在熟悉不过的了,比如一路行善,最终去往西天取得真经的唐三藏,还有一路上形形色色的妖怪。

而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孙悟空了,他神通广大,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在“真假美猴王”一集中,出现了另一个孙悟空六耳猕猴

六耳猕猴与孙悟空非常相似,以至于各路神仙都无法分辨,不得已最后求助佛祖。

两人如此厉害,他们的功夫是从哪里学得的呢?

虽然几乎在一整部书中,孙悟空都称呼唐僧为师傅,但是我们都知道,孙悟空的本领可不是跟着唐僧学会的。早在孙悟空大闹天宫以前,孙悟空便有了连天兵天将都奈何不了的武功。

这么厉害的功夫,其实都出自菩提祖师。而六耳猕猴与孙悟空武功一样,可见他也得到了师傅真传。而六耳猕猴的师傅究竟是谁?以至于孙悟空都曾给他下跪,甚至如来都不敢惹。

一、菩提祖师的神秘身份

菩提祖师的名字本身就很有来头。首先“菩提”二字多用于佛家之名,可见菩提祖师的身份多与佛家有关,或者他就是佛家的弟子。

在《西游记》中,佛道二教呈两条线存在,情节故事的发展多要依赖于二教的法则以及传说。在西游记开端,美猴王出世,他的出世并不来源于父母,而依赖于天地。

这更多体现的是道家的学说。当美猴王因不满自己的职位而大闹天宫之时,也是闹得道家的地盘。

当孙悟空被唐僧就下,决心保他西天取经之时,他已然从道家转向了佛家的修养。而菩提祖师的登场正好在转变之中,理应带有由道入佛的感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孙悟空学习的地方并不是佛寺而是一个道观。

我们可以从电视剧中看到,菩提祖师的衣着俨然是道家的风格,并且和孙悟空一起修行的师哥师弟也是身着道衣。那就可以说明,菩提祖师他的身份是多样的,最少也是神通佛道二教。

同时,菩提祖师中的“祖师”二字有更有说法。在《西游记》中,名号冠有祖师二字的并不多。像太上老君被称为道祖,如来被称为佛祖。

这两位在《西游记》中那都是一派领袖,有着卓越的能力。菩提祖师也称为祖师,那就意味着他也代表了一方势力,同时他也是能力非凡的人。

从他教孙悟空本领的过程就可以看出,他的实力不容小觑。

筋斗云和七十二般变化都是一般人难以掌握的功夫。而菩提祖师像是教普通武功一样直接教给了孙悟空。可见他所掌握的武功更为神奇,更为厉害。

并且在他教授之时,只是教了孙悟空两句口诀。菩提祖师能把武功的要领凝练在口诀中,虽然这也要考验孙悟空的领悟能力,但也可见菩提祖师的能力并不一般。

那菩提祖师究竟是谁呢?是不是我们所熟知的人物化名?

二、如来都不敢惹得准提道人

如来在《西游记》中可谓是最强的存在了。孙悟空每次惹祸,都得如来施法擒拿。但是在《西游记》中,其实还有着如来都不敢惹的角色,那就是准提道人。

虽然我们说起菩提祖师,很多读者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但提起准提道人,我们就熟悉得多了。

准提道人是《封神演义》中的人物。 《封神演义》中的很多的人物也在《西游记》中出现过。所以菩提祖师就是准提道人也是有可能的。在《封神演义》第六十一回,准提道人第一次露面的时候,用了这样一首诗。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

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

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

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

而在《西游记》第一回,菩提祖师出场时也用了这首小诗,只是把第一句改为了“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二者是同一人的可能性便更大了。他们有着一样的性格,一样的描述,所以,菩提祖师的身份看似确定了。

在《封神演义》中提到的西方教有很大可能就是《西游记》中的佛教。西方教中尊二圣,如来佛祖是接引道人,而准提道人应该就是菩提祖师。

可见,菩提祖师甚至可以和如来相提并论,他是真正的隐藏在故事中的高人。这也间接解释了为什么如来最后给了孙悟空一个机会,让他保唐僧西天取经,而不是结束他的生命。可见,像如来这样厉害的角色,也是不敢惹准提道人的。

但是比较二书之时,不得不考虑它们的创作时间。《封神演义》的创作要晚于《西游记》。所以《西游记》中的人物以《封神演义》中的人物为原型是不现实的。

更大的可能是《封神演义》的创作,人物构思借鉴了《西游记》。所以,菩提祖师就是准提道人这样的推测其实是并不符合实际的。那他究竟是谁呢?

三、菩提祖师是如来的弟子?

孙悟空在四处寻师的过程中在山野遇到了一个樵夫。樵夫指给他在这坐山中有一位神仙,我们都叫他须菩提祖师。他指导教化众人,即使是山野村夫,也受过他的教诲。可见,这位神仙他并不在乎出身,而是像佛家一样普度众生。

要知道如来佛祖有一个弟子就叫做须菩提。当然,这个神仙就是之后孙悟空见到的菩提祖师。

书中是这样描述菩提祖师所居之地的: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灵台方寸山便可以指代灵山。我们都知道,灵山便是如来佛祖和他的弟子居住的地方。

这边可以看出,菩提祖师虽然以道士的形象出现,但是他与佛教完全分割不开。

并且,菩提祖师给美猴王取名为孙悟空,可以看出他的佛教根源。悟空二字足见佛家大道,而非道家之常。

《西游记》中有这样的情节,菩提祖师暗示孙悟空三更找他学习武功。而这个设计明显地借鉴了佛家六组慧能的事例。

慧能以听经开悟,凭借一首“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得到了五祖的认可。于是五祖夜传《金刚经》,慧能承其衣钵,成为第六代祖。

这几乎一模一样的再现,让菩提祖师道家身份显得更加奇怪。以此我们可以推测,菩提祖师其实就是如来的弟子。

在孙悟空大闹天宫之后,如来将其压在五指山下是说,趁早皈依,切莫胡说,但恐遭了毒手,性命顷刻而休,可惜了你的本来面目!

如果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是佛祖如来的弟子,那么这一句便讲得通了。孙悟空得到佛家弟子的教化,已有佛心,这就是他的本来面目。

如来当然不会对自己弟子的弟子动手。若是菩提祖师是道家的一派,那么佛道二家总是有些隔阂的。

虽然三教合一是当时的潮流,但是从整个小说呈现出的趋势来看,往往是佛家更胜一筹。所以佛祖不会保护孙悟空道家的本来面目。

纵观孙悟空的变化,也可以看出,孙悟空向往自然、无拘无束的道家思想随着故事发展一直在减退,取而代之不断加强的是约束自己的佛家思想。

不再轻易取人性命,不再依着自己的性子而妄为。这也注定了大闹天宫这样的事情只能发生在开端。

菩提祖师在一开始就告诫孙悟空不要说出自己的名字,可能他也看到了之前的孙悟空有着佛道二重性,又忌讳于自己的身份,才这样决定。

总总推论,都指向了一个答案,菩提祖师就是如来的弟子。但是他的道家衣着以及习惯还是难以解释。

四、菩提祖师是时代的集合体

我们都知道孙悟空的性格是骜不驯的,他在一开始甚至都不愿听从唐僧的话,不得已菩萨才给他戴上了紧箍咒约束行为。而孙悟空在文中心甘情愿地给一个人下跪。那这个人一定有着他特殊的意义。

我们再来看看当时的社会背景。吴承恩在整理《西游记》的时候,正好是心学流行,三教互融的时期。这种互融很明显的体现在了《西游记》中。

菩提祖师也是很好的例子。在他讲学时,往往是说一会儿道,讲一会儿禅,三家配合本如然。他并不拘泥于一道一派,而是取各家之长融合在一起。

这就很好的解释了为什么,菩提祖师身着道家服饰,名有佛家寓意,行为准则又深深体现出儒家文化。

而他的设置,也为《西游记》的整体思想做了铺垫。孙悟空师从菩提祖师,他也自然而然的继承了这一层意思。同时,孙悟空又是整个《西游记》故事的主要人物,三教合一的思想也便贯穿了整部著作。

孙悟空在《西游记》中的设定是斗战胜佛,并且无论什么妖怪,何方神仙,在他眼中都不屑一顾。想当年大闹天空,也是无人能敌。

而就是这样一个目无他人的角色,在面对师傅菩提祖师时,是那么毕恭毕敬。以至于学成之后,师傅赶他下山,他更是下跪求饶,希望能留在师傅身边。但是他根本没有办法违背菩提祖师的意愿,只得下山。

在这里,他恭敬的不会是普通的一个形象,一定是一个集大成者,一个时代的精华。

所以菩提祖师的重要性更进一层。他虽然只出现了几个片段,但是他所体现的的时代精神和人物寓意是十分深厚的,也是很值得研究的。

五、小结

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他真正的实力在书中并没有体现出来,但是他的徒弟孙悟空只是跟随他修行了一段时间,便有了大闹天宫的本领。可见孙悟空的老师更加深不可测。菩提祖师不愿入世,也不愿徒弟宣扬自己的名号。

可见他更是时代的集合体。对于他身份的种种猜测俨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更多的还是要从文中和社会背景寻找真正的答案。对于孙悟空的师傅菩提祖师,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标签: 孙悟空菩提如来唐僧佛家

更多文章

  • 六耳猕猴师傅是谁?如来为何就叫悟空快逃?佛祖都该怕

    历史解密编辑:食外高人标签:佛祖,唐僧,佛陀,如来佛,六耳猕猴,观音菩萨,动画产业公司,孙悟空(七龙珠)

    这一轮真假孙悟空,出现了一个和孙悟空一模一样的对手,如来称他为六耳猕猴。两个孙悟空一见面就恨不得自相残杀,俨然就是彼此的眼中钉,眼中钉。当初奉玉帝如来降服孙悟空时,为何如来一再打听孙悟空的身世?为什么如来在与悟空交手前,一再告诫悟空:“赶快皈依,否则可惜了你的真面目”?我们先来看看六耳猕猴出现的时间

  • 六耳猕猴手中兵器原来叫这个名字,难怪连观音都查不到它的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蜗牛看西游标签:连观音,如来,孙悟空,观音,猕猴

    (蜗牛看西游第6525期)文/牵着蜗牛散步我们都知道,金箍棒是太上老君打造的,之后交给大禹,孙悟空在高人指点下,才费尽心机将它从东海带回。这样的金箍棒,肯定是三界限量版,但奇怪的是,六耳猕猴手里却有一根,连观音都不了解它的来源。在原著第五十八回,两猴从花果山打到落伽山,观音从他们的外貌、声音甚至发型

  • 谛听为何说幽冥之神擒不下六耳猕猴?他在担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谛听,孙悟空,六耳猕猴,如来佛祖,幽冥之神,地藏王菩萨

    《西游记》博大精深,里面有很多细节值得我们仔细回味,就拿真假孙悟空的桥段里,天庭地府佛派俩猴子都去过了,结果只有两位能分出谁是假悟空,一个当然就是慧眼高明的如来佛祖,而另外一个则是地藏王座下神兽谛听,而且谛听是整部书中第一个辨别出六耳猕猴的存在。真假美猴王那么问题来了,谛听明明已经分辨出谁是六耳猕猴

  • 六耳猕猴的金箍棒是哪来的?真假美猴王中的假美猴王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真假美猴王,金箍棒,唐僧,菩提老祖,悟空,如来佛祖

    其实,六耳猕猴使用的并非金箍棒,而是与金箍棒形同但质不同的兵器——随心铁杆兵。书上关于该兵器的描写为:”两条棒,二猴精,这场相敌实非轻。都要护持唐御弟,各施功绩立英名。真猴实受沙门教,假怪虚称佛子情。盖为神通多变化,无真无假两相平。一个是混元一气齐天圣,一个是久炼千灵缩地精。这个是如意金箍棒,那个是

  • 六耳猕猴的金箍棒是从哪里得来的?难道世上有两根金箍棒?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金箍棒,悟空,唐僧,石猴,猕猴

    吴承恩写得《西游记》里有段书叫做“真假美猴王”,说的是有一个和孙悟空长得一模一样,简直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猴子,它趁悟空被师傅撵走后,冒充悟空骗唐僧去西天取经。假猴王对唐僧非打即骂,目的是取得真经修得正果后再把唐僧吃掉,如此可长生不灭与日月同辉。所幸这些被暗中保护师傅的悟空及时发现。真猴王发现了问题,

  • 六耳猕猴的金箍棒从哪里得来的,难道真的有两根金箍棒存在吗?

    历史解密编辑:嫋嫋故事会标签:金箍棒,孙悟空,美猴王,观音,如来,悟空

    西游记这部作品极受欢迎,无论是孩子还是成年人,都对这部作品当中的情节耳熟能详,并被作品当中的精彩之处所吸引。而大部分孩子最喜欢这部作品当中的一个角色就是孙悟空,虽然最初的孙悟空叛逆,但是后续在唐僧的教导之下,他逐步收敛自己的性子,甘心陪伴师傅西天取经。而这个过程当中他们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每一关对他

  • 六耳猕猴刚死,为何如来马上向孙悟空许诺佛位?他在担心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一锅粥品名著标签:孙悟空,如来,唐僧,如来佛,西游记

    《西游记》博大精深,里面很多细节都值得回味,有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孙悟空一棍子打死六耳猕猴后,如来马上向孙悟空许诺,日后可以成佛,原著中如来是这么说的:你休乱想,切莫放刁。我教观音送你去,不怕他不收。好生保护他去,那时功成归极乐,汝亦坐莲台。如来佛 如来这样的态度在以往是看不到的,自从他一

  • 明知去灵山必死,为何六耳猕猴还要去?看看他的真身是谁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阿乐聊文史标签:悟空,孙悟空,如来佛祖,唐僧,观音菩萨,如来

    不知那妖精怎么就绰着口气,假变作我的模样......谈及《西游记》很多人第一时间就会想到孙悟空,现如今“孙悟空”这三个字已经成了《西游记》的标签,没有悟空的西游记总是缺少一丝灵魂。大闹天宫、斩妖除魔、西天取经等各种各样的事情都塑造着悟空形象,而在九九八十一难中最致命的莫过于“真假美猴王”,真真假假、

  • 六耳猕猴被害至少有三人预先知道,为何不救?答案惊人的一致

    历史解密编辑:米薇史小范标签:孙悟空,六耳猕猴,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地藏王菩萨

    《西游记》大家看过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脍炙人口,不过其中也引来不少的争议,本文里提出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想过没有。那就是真假孙悟空上天庭入地,找遍群仙,没有一位能分辨出真假,后来地藏王菩萨座下神兽谛听听出端倪,可是却不敢说出,直接把这俩猴子支给如来,如来的慧眼神通更胜一筹,不但分辨出真假猴子,而且还

  • 为何只有如来敢拆穿六耳猕猴的身份?你看看他的主人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得春小趣事标签:如来,神仙,孙悟空,六耳猕猴,元始天尊,太上老君,观音菩萨

    大千世界,很多人就像两条直线,在命运之中的某个时刻交汇。但在人生的漫长旅程中,那时短暂的记忆就像是一条小鱼,跳出水面又落下,刹那过后,连水花都彻底不见。西游记中,孙悟空和六耳猕猴算是命运的邂逅,但这短暂的一次见面,却成了六耳猕猴最后的挽歌。很多人想,六耳猕猴本领高强,假如不是伪装成孙悟空的样子,给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