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黄克诚大将患有“高度近视”,陈毅元帅为何却称他为“千里眼”?

黄克诚大将患有“高度近视”,陈毅元帅为何却称他为“千里眼”?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桃姐讲故事 访问量:1044 更新时间:2024/1/10 3:32:19

黄克诚将军的视力不好,在部队里可是蛮出名的,因为他多次因此遇到危险,也为此闹了不少笑话。

1930年,时任红三军团第二支队政委的黄克诚,在一次战斗中,受命伏击前来“围剿”的敌军。

战斗很快打响,敌方深知遇伏前景堪忧,一时间竟然打出了背水一战的气势,与红军战士缠斗起来。由于战况胶着,黄克诚可能是冲得太前,竟然和大部队失去了联系。他赶紧四处寻找部队踪迹。当时已经是黄昏了,并且他的眼睛高度近视,加上战况激烈,眼镜片上又已经布满了灰尘和汗水,黄克诚只能循着枪声寻找部队。但黄克诚还没确定自己该往哪走,就确定了一支部队正在往他这来。

由于无法分辨是敌是友,直接掉头跑又容易挨枪子,黄克诚索性大踏步地朝对方走去,考虑弄清楚情况后,再见机行事。

黄克诚

很不幸,这支部队恰是“围剿”部队。本来看见了个戴眼镜的红袖章,寻思着是个大官,准备先拿下再说。结果这个红袖章看见他们还不跑,反而迎了上来,这一时间整个部队的心都在犯嘀咕。看着这人自信洋溢的越走越近,前排士兵终于忍不住拿枪对准了他,以此来缓解下内心的“压力”。黄克诚这时虽然离得近了,但还是没看出是不是自己人,只能看出这支部队的衣服很整齐。不过在发现对面已经开始瞄自己的时候,他还是知道走岔路了,当即便是一声大喝“别打枪!”。也不知是不是这一声真有效果,敌方虽然立刻就开了枪,但还是全部打歪。黄克诚在话音未落时就已然卧地伏倒,听见子弹在耳边嗖嗖飞过,无奈一个转身,从边上的山坡翻滚下去。

虽然身体在磕碰着陡峭的山坡往下坠去,但此时的黄克诚神志还是清醒的,他感觉这次算是有死无生了。

黄克诚将军

不过摔到坡底后,黄克诚却意外地发现自己还有意识,稍微缓了一阵,他更是察觉到除了眼镜,帽子,和身上背的皮包找不到之外,身上零件竟一个不缺,甚至还没有中弹。更意外的是从那么高的山坡上滚了下来,却还没受什么大伤,黄克诚心中不由暗道一声侥幸。

天色已暗,眼镜也不知丢到了哪里,再想找部队更加困难了。不过黄克诚很快发现,在远方依稀可辨有喊杀声与交火声,于是顺着声音摸了过去。

等他走到了公路边的树林,发现这的人黑压压一片,再细眯着眼,仔细辨认后,发现他们带着红袖章。在断定了是自己人后,黄克诚便上了公路,同人群往前跑去。他边跑便四处询问自己的部队,在得到位置后,赶忙返回。

战友们见黄克诚回来了,不由得大吃一惊,以为他死而复生。原来,为了保障政委平常的出行,部队给黄克诚安排了个视力很好的警卫员,在与敌人激烈的战斗中,警卫员虽早被冲散,但还是远远的就盯着了黄克诚,正往他那赶呢,就发现他和敌人遭遇,被一排枪给打下山坡。警卫员只得急忙返回部队,报告“政委牺牲”。指战员们还在高喊“为政委报仇”的口号与敌人拼杀时,却发现黄克诚又回到部队,只能说一时间是又惊又喜。“死而复生”的传奇经历,竟也在部队里传开。

黄克诚

由于眼镜对黄克诚而言过于重要,以至于他每每打下一座城镇,进去的第一件事就是先找眼镜铺子买眼镜,通常一买就买两幅,留一副当备用。不过当时眼镜的制作水平肯定和如今有些差异,黄克诚将军的度数很高,配的眼镜大概也就是让他能基本辩物看书的程度。

1931年,中央苏区继续进行反“围剿”作战。5月底,黄克诚所在的第三师奉命主攻建宁城。为了速战速决,减少资源消耗,也为了尽量避免进入惨烈的消耗战,黄克诚与师长彭邀亲上前线,把指挥所直接推到了建宁城下,观察具体与实时情况,指挥作战。

由于指挥所离得实在太近,敌方虽然不知道他俩是指挥,但一看黄克诚戴着副眼镜,反光实在太明显,有点像在挑衅。是可忍孰不可忍,敌方的机枪手感觉他们过分了,自己水平本来就一般还要被人拿镜片晃,直接转动机枪对准他们。

黄克诚虽然带着眼镜,但他甚至连对方机枪手的动都没看清,幸好师长彭邀手疾眼快,一把拉住黄克诚伏倒在地,在敌方一轮扫射完后,两人飞快跑到就近的工事里,才算是幸免于难。刚松口气,彭邀立马找到了问题所在,指着黄克诚的眼镜就笑道:“敌人这一梭子弹,就是冲着你这副眼镜来的。人家知道戴眼镜的必定是个大官,想拣个大便宜。可惜的是,敌人技差一着,否则,把我也捎带上报销了。”

黄克诚也知道自己的眼镜在战场上容易被当成目标,非常危险,但他依旧要上前线,彭德怀都来说过:“下次作战,你不许也跟着抡大刀。戴着那么大一对眼镜片子,一看就是个官,容易遭枪子儿。”虽然黄克诚的“官”经常是做政委方面的工作,在后方会更为稳妥,然而他对此有着自己的理解。

彭德怀元帅

黄克诚由于小时候得病没钱医治,时间一久就落下病根,在学校的时候还被当成“痨病鬼”过,后来进了军队,身体好了点,但终究也受到了些影响。刚开始在红军的他,其实是担任团长,感觉自己身体不太好,视力不行,便又向陈毅申请来一个团长,认为自己做政治工作比较好。

然而他的政治工作,重点就是在前线“做”。他在前线遇险的经历很多,这是因为就爱上前线作战。黄克诚的自传中写道:“一段时间,我经常上前线,同战士们一起作战、谈话,因而与基层官兵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战士们对我很有好感,说这个指导员不错。他们有什么心里话也愿意对我说。我由此体会到,政治工作人员只有深入第一线,起带头作用,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才能得到战士们的信任。”这些话里充分地展示了黄克诚将军的政治精神与革命风貌。

黄克诚

除了在前线作战,因为眼镜遭受些额外的风险,黄克诚的近视,还在部队里也闹过不少“笑话”。

在战争年代,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非常重要,因为这是在激烈而又残酷的战争中,能取得些许放松,舒缓一下紧张神经的不错办法。我军战士们就很善于用开玩笑,来调节心情与气氛。黄克诚常常担任政委,因为政委管生活,他经常和战士们谈心,做思想工作,关系都比较好,所以战士们偶尔也会和政委开开玩笑。

一次,黄克诚正与部队在夜间行军。由于近视度数实在过高,所以一到晚上,黄克诚的眼睛几乎就可以说是停止工作。对此,无奈的他只能在每次夜间行军的时候,往脖子上系个巾,让前面的战士带着他走。

这天,黄克诚走着走着,突然发现前面的战士不动了,他还当出啥事了,上去拍拍肩膀,问道:“怎么不走了啊?”结果话说完,周围就传来了一片笑声。原来,停在他前面的是一匹骡子,他的手正拍在骡子的屁股上。

6.黄克诚

另一回行军,还是晚上不好走路,一个活泼的小战士跑到黄克诚跟前,表示:来吧,政委,我怎么走你就怎么走。黄克诚很开心的同意了。结果走了会,小战士发现政委好像是真的看不清路,自己咋走他就咋走。

这一下,黄克诚很快就发觉本来挺平坦的路,变得不太平了,不仅得隔三差五的蹦一下,偶尔还得跳个水坑。由于黄克诚跟着小战士做动作的表情极为认真,而路上其实并没有什么障碍或者水坑,很快没一会,战士们就纷纷笑了起来。黄克诚反应过来,不由也跟着笑道:“你个调皮鬼!”

然而,虽然黄克诚的眼睛不太好用,但是陈毅元帅却和战士们说过:“你们的师长眼睛虽然近视,但他看事情却是千里眼啊!”

陈毅元帅

这个“千里眼”,主要体现在了黄克诚将军对事物发展那极具前瞻的洞悉与把握。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可以说直接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而在合作开始后,红军在改编为八路军之初,受时势和新体制所限,一度取消了政治委员建制,政治机关的功能也大为削弱,部队中旧军队习气有所抬头。这一细节很快就映入了黄克诚的眼帘,他在部队做政治工作多年,深知其中的意义和重要程度。在深入部队调查研究后,黄克诚明白了这可谓是一种极为有效与狠辣的“阴谋”。他很快便向中央建议恢复被取消的政治委员制度,这个建议很受中央重视,经过诸多方面的考量的讨论,很快就被采纳,这对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保持人民军队的本色,可以说是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黄克诚右二

1945年9月2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然而我国的革命道路还远远尚未完结。9月14日,在这个局势转变即将到来的重要环节,黄克诚以个人名义向中共中央发电,提出《对当前局势和军事方针的意见》,建议立即派部队赴东北,并应尽量多派,以创建一块大的战略根据地。

这一建议与中央的想法不谋而合。东北由于矿产资源丰富,种类也齐全,地理位置也较特殊,自近代以来,可以说是中国工业设施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无论是清政府的洋务运动,还是军阀时代的张作霖,亦或是日本在此为侵略所为,都使得东北地区成为当时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而工业不仅意味着枪支弹药等武器,也能带来衣物罐头等补给,更无论其自有的经济价值。无论如,东北当时战略价值极深,对于我国革命事业也至关重要。

很快,中共中央就做出了回应。9月23日,中央军委即令黄克诚率新四军第3师主力3万余人进军东北,他也胜利完成挺进东北的战略任务。

黄克诚将军之所以能够如此的深谋远虑,这与他对事物本质的探索与思考是分不开的。

我们在黄克诚自述中的早年经历,便可以看出些端详来。

1902年,黄克诚出生于湖南省永兴县的一个农民家庭,因为家里很穷,他必须从很小的时候就要参与劳动,然而父亲又很严格,完不成就要受惩罚。刚满五岁的时候,天不亮他就得出门拾粪,起晚了还要被打。虽然这些当时在农村地区,算是比较寻常的事情,但也因其寻常,便可窥见世道的艰辛。

然而幸运的是,黄克诚很快得到了认识世道与改变世道的机会,并且抓住了。

黄姓在当地村里是大姓,有一百多户,黄克诚有许多的长辈,亲戚众多。在他九岁的时候,族中正想找个人去上私塾认点字,也不求什么飞黄腾达,只希望能写个状子,祭什么的“家里事”的时候,不用求人。可能是由于黄克诚的眼睛天生便有些近视,家里的人把他看成了“读书材料”,所以便选中了他。

在私塾里,黄克诚也算不负众望,由于机敏刻苦,很快地得到了先生的表扬,这也让亲戚们愿意让他继续读下去。这一读就是五年,期间,虽然黄克诚字认得不少,书也背得很多,但私塾先生不讲解经意,弄得黄克诚对自己背的东西不明所以,因此他很不满,就向家里提出了要换先生。

旧时私塾

虽然最后的结果是他停学一年,但从这件事中也已经能看出黄克诚喜欢寻根问底的态度。

15岁的时候,家中感觉就这么他就这么中断读书,有点太可惜了,还有点“沉没成本”的意思,毕竟那五年给私塾先生的钱并不算少,至少黄克诚自己家里是拿不出来的。合计之后,又把黄克诚送去读了好几年私塾。

18岁时,一天同村的黄锡珍从县城回乡,劝黄克诚去县城里读书,家里边对这件事的反应很大,因为在当时去县城读书,算是一件很有脸面的“大事”。家族虽然众说纷纭,但最后还是决定支援他去县城读书。

无论如何,当时家族的帮助让黄克诚很受感动,他也决定要好好读书。当时他上的县立小学是规定三年毕业,他只用了一年半,外带着勤工俭学,便考上了衡阳省立第三师范这个,不用交学费的学校。

在学校里的第一学期,刻苦用功的黄克诚不仅学习许多新的知识,还更多的接触了当时的许多社会思潮,不过传统教育出身的他当时对于这些没有深入了解过的东西,只是抱有旁观的心态。然而一场不幸很快到来,黄克诚得了重感冒,这在当时可不算什么简单的病,如果不是年轻,这场恶疾很有可能会致命。因为没钱就医,也没钱购买滋补养品,后来慢慢恶化成了形成慢性气管炎,因为时常咳嗽,一段时间里,黄克诚还被看作是痨病鬼,在学校里很不好受。

黄克诚左

也就是这段不好过的时间,黄克诚开始逐渐对未来,自己,过去有了更深的思考。不明白自己未来的出路在何方。

第二学期,衡阳省立第三师范因为伙食问题,学生开始闹学潮了,也就是进行罢课,游行等社会活动。黄克诚作为学生的一员,虽然被动的卷了进去,但是对于活动的热情并不高,因为他自觉并未了解这其中的内涵。也有些“群而不党”的思想。

然而学潮一闹,黄克诚也就不用上课了。这段时间,看到了学生们不畏强暴,勇于反抗的一面,不禁心生钦佩,他也开始思考:“是什么力量驱使袁痴他们那样勇敢忘我地去进行斗争?为什么我就没有这种力量?”

他开始大量阅读了报刊,资料等诸多进步内容,进一步认识到了国家与民族现存的危急。由此,他也从中悟出了道理:“我看到,不光是我一个人苦于无出路,整个中华民族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既然国家、民族、社会都面临着生死存亡的问题,个人出路还从何谈起?”并“立志要为国家、民族、社会寻找出路。”

黄克诚因为深于探究而不尝轻入,然而一旦找到方向,他的热情也完全的迸发了出来。

当时的社会思潮复杂繁琐,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从封建小农,到被列强破坏后形成半殖民半封建,又有军阀政府的各种买办阶级,相互盘杂,错综繁茂,

想要能够真正的看清当时中国的全貌,并寻找到适合她的思想与出路,哪怕是现如今已经度过那个时代的我们,都有些头晕目眩,更何况当时身在局中的广大群众。

黄克诚也在思潮中艰难前行,但已然立下为国家寻求出路觉醒的他,探究精神一旦发动,便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在“经历,思考,经历”,积极参加过一次次活动,深刻进行一次反思之后,1925年,黄克诚加入中国共产党。正如他自传中所言:“经过三年的摸索、探求,先是在国内的各种救国方案之中,我选择了孙中山的国民革命的道路,进而又在国际的各种思潮之中,选定了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我的这个决心不是轻易下定的,而是认真、郑重的,经过长期考虑的,因而是不可动摇的。”

简单以结果论的角度来看,黄克诚无疑早早的便预见了未来,这就是他“千里眼”的非凡之处。而“千里眼”的来源,便是他那勇于探索,追寻本质,寻根问底的态度,以及为心中真理奋斗终生,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与热情。

更多文章

  • 肥东:四头牛玩起“躲猫猫”,微信群变身“千里眼”...

    历史解密编辑:AHTV第一时间标签:肥东县,八斗镇

    肥东县八斗镇红旗社区村民王孝兵家养了五头牛,前不久,其中的四头牛跑丢了,大伙儿找了近两天时间也没找着,最后,还是通过一个微信群把牛给找回来了。王孝兵家的五头牛一直拴在村子后面的大水塘边圈养,10月4号早晨,家人突然发现塘边只剩下了一头,其它四头牛不知去向。肥东县八斗镇红旗社区村民 王孝兵: 四头牛要

  • 无人机助力 巡检有了“千里眼”

    历史解密编辑:央广网标签:无人机,风机,风电,电建,飞行

    8月17日,检修人员正在操作无人机对风机进行巡检(央广网发 山西电建供图)央广网忻州8月18日消息(记者 赵艺 通讯员 马丽娜) 8月17日一早,在位于山西忻州的神池霸业梁风电场,一架装载着红外和可见光探测摄像头的无人机开始了一天的“忙碌”。检修人员王涛按下“一键巡检”,这架无人机便盘旋于群山上,穿

  • “00后”双胞胎!一个“千里眼”,一个“顺风耳”

    历史解密编辑:环球网资讯标签:千里眼,雷达兵,双胞胎,军事,顺风耳

    来源:人民日报在深蓝大洋上有着这样一对双胞胎哥哥邓照兴是“顺风耳”——舰艇上的声呐兵弟弟邓照龙是“千里眼”——航母上的雷达兵双胞胎兄弟约定长大一起去当兵邓照兴、邓照龙兄弟俩2000年8月出生从小听着军号声长大那时兄弟俩就有个约定“长大了,我们一起去当兵吧!”2018年一艘艘铁甲战舰整齐列阵驶过南海海

  • 航天器是否在线?“千里眼”测控雷达来报

    历史解密编辑:我们的太空标签:飞船,雷达,航天器,应答机,千里眼

    今天是太空与您相伴的【第1708期】“酒泉雷达跟踪正常!”“渭南雷达跟踪正常!”“太原雷达跟踪正常!”“青岛雷达跟踪正常!”每当有发射任务时,我们总能从电视直播中,清晰地听到指挥控制中心大厅里传出类似的报告声。这些“监护”着航天器飞天的雷达设备,就像是牢牢掌握其飞行轨迹的“风筝线”,拥有着“千里眼”

  • 挪威王室奇葩爱情:50岁“千里眼公主”,和47岁“萨满巫师”订婚

    历史解密编辑:云晓观历史标签:王室,萨满,挪威,杜雷克,玛莎,王储

    挪威的王室在欧洲王室中的地位实在是太小众,不过小众不等于低调。王室的公主玛莎.路易斯可是靠着不走寻常路狠狠给王室刷了一波存在感。这位玛莎公主是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和宋雅王后的长女。可是,生的巧比不上生得好,她得给弟弟让路,好端端的王位就这样略过了她。虽然后来在1990年修改了继承法,王位继承不论性别只

  • “藤蔓”卫星系统,发挥千里眼作用,能否突破美军封锁?

    历史解密编辑:科技八一扒标签:卫星,反舰导弹,美军,千里眼,俄军,美军航母

    近日,俄罗斯开始部署一款叫“藤蔓”的卫星系统,进一步强化了自身反舰作战能力。据悉,这套系统现正处于战斗执勤状态,以威慑任何来犯之敌。对于这样一款具有“千里眼”性能的系统,美国这个对手会惧怕吗?目前,反舰导弹是最令美军航母头疼的武器之一,而俄罗斯尤其重视反舰导弹的打造。一旦俄罗斯利用“藤蔓”卫星系统来

  • “千里眼”追逃,衡阳高速精准破获路损逃逸案件

    历史解密编辑:红网衡阳站标签:衡阳,肇事,常宁,大货车,货车司机,路损逃逸案件

    事故路损现场,中央护栏严重变形。工作人员调查登记的相关车辆台账。工作人员在水口山收费站调取监控视频。红网时刻衡阳3月27日讯(通讯员 徐双)3月23日,经过30天的连续奋战,湖南高速集团衡阳分公司常宁管理所成功破获一起路产损坏案件,挽回路产损失超20000元,有效维护了高速路产路权。事情回溯到一个月

  • 尧市镇:防火观察哨架起森林防火“千里眼”

    历史解密编辑:麻阳快报标签:尧市镇,森林火灾,观察哨,值守,林业站

    针对森林防火工作,尧市镇总结往年的经验教训,创新森林防火工作机制,设置防火观察哨点,日夜值守,随时观察,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切实筑牢森林“防火墙”。尧市镇在拖冲社区保家岭制高点设置防火观察哨点尧市镇针对辖区内的20.08万亩森林管护面积,坚持“站得高、看得远、视野范围宽”的原则,选择了在尧市镇拖冲社区

  • 让工地长出“千里眼”“顺风耳”,松江铁塔以科技赋能智慧工地建设

    历史解密编辑:上海松江标签:工地,松江铁塔

    施工现场建筑工人有没有戴安全帽、工地运土作业区有无降尘措施……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松江区分公司积极用科技赋能智慧工地建设与安全管理,日前,其打造的高空监控平台在佘北大居九川中学新建工程项目中上线运行,通过该平台上述相关行为均能被及时发现并制止。4月4日上午,记者在佘北大居九川中学工地上看到,项目

  • 空天“战神”“千里眼”,揭秘空军十年新航迹背后明星机型

    历史解密编辑:南方都市报标签:空军,中国空军,战机,侦察机,预警机

    今年是空军航空开放活动在吉林长春第九次举办,作为空军飞行员的第二故乡,这里见证了空军10年装备迭代升级。空军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强调,过去10年,空军去过没去过的地方,飞过没飞过的航线,并公布了10年新航迹。南都记者观察发现,今年的航空开放活动上,无论是飞行表演还是静态展区都可以看到一起开辟过新航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