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溥仪与瑾妃大吵一架,瑾妃为了出气,竟将溥仪的祖母和母亲召进宫中一顿臭骂,哪知,其母回去便自尽而亡……
1888年,慈禧为光绪选妃,礼部侍郎长叙的一双女儿成功入选。15岁的姐姐被封为瑾嫔,13岁的妹妹封为珍嫔,长叙家一下出了两位嫔,轰动了许久。
光绪除了瑾嫔和珍嫔,还有一位隆裕皇后。隆裕乃慈禧太后的亲侄女,从小和光绪一起长大。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想法,慈禧钦点侄女为皇后,这样也可以利用她来监视光绪的一举一动。
怎奈隆裕面色蜡黄,驼背,龅牙,毫无姿色。新婚之夜,光绪抱着隆裕泪如雨下:“你永远都是我的好姐姐!”就这一句话,还咋洞房?
从此,光绪一心一意宠爱珍嫔。珍嫔长相俊美,活泼可爱,为孤独苦闷的光绪带来许多快乐。
而姐姐瑾嫔则相形见绌,其貌不扬,体态偏胖,性格沉稳,和妹妹站在一起,如同丑小鸭一般毫不起眼,尽管如此,瑾嫔毫无怨言。
她明白,自己既没有妹妹的姿色,又没有隆裕那样的背景,只能看开点,过好自己的日子。于是,她每日练字作画,研究美食。
瑾嫔爱吃宫外天福记的酱肘子,隔三差五就派太监去买。她还喜欢收藏各式钟表,永和宫内处处都是嵌有精致铜钟和花鸟人物的绿植盆景。瑾嫔的小日子甚是讲究。
1894年,慈禧60大寿之际,这两姐妹被封为妃。瑾妃心宽体胖,宫里人都称她“胖娘娘”。
没多久,珍妃仗着光绪的宠爱,竟然卖官敛财,慈禧知道后大怒。本来隆裕备受冷落,动不动就在慈禧面前哭诉,如今抓住了珍妃的小辫子,岂能放过!
慈禧命人将其衣服扒光,打板子。瑾妃也受到连累,无故被慈禧训斥一通,她低眉顺眼,任凭老佛爷发泄心中怒气。事后,姐妹俩同时被降为贵人。
一年后,慈禧又将两人复为妃位。经此一劫,瑾妃愈发明白,深宫之中,慈禧才是真正的掌权者,只有顺从慈禧,才会有好日子过。她时不时地买了礼物孝敬慈禧和隆裕,慈禧和隆裕也经常打赏她。
而珍妃却把宝押在了光绪身上。哪知又出事了!珍妃支持光绪实行变法维新,结果惨败,光绪被囚禁,珍妃也被打入冷宫。
而瑾妃始终两耳不闻窗外事,每日只在永和宫中写写画画。慈禧喜欢的就是她这点,听话本份。
1900年,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时,慈禧逃跑前暗中命人将珍妃沉入井中,而瑾妃则随慈禧与光绪一起西逃,一年后才返回皇宫。
瑾妃依然处处顺从慈禧,不显山也不漏水的在宫中生活,低调得常常被人忽略。
后来,光绪与慈禧相继去世,隆裕皇后被尊为太后。因为瑾妃恪守本分,没有与同治的遗孀同流合污,参与争权夺位的阴谋,隆裕太后对她格外宽厚,瑾妃的日子比之前还要安逸。
而隆裕此刻却为大清操碎了心!既要抚养年仅3岁的溥仪,又要与摄政王执掌摇摇欲坠的大清。
辛亥革命后,隆裕太后含泪颁布了逊位诏书,从此病倒,一年后离世。而此时的瑾妃却在袁世凯的支持下,一手接过教养溥仪的大权,成了后宫第一人。
权力来得太突然!一向小心翼翼的瑾妃,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虽说大清已不复存在,但在紫禁城的小朝廷里,被尊为瑞康皇贵太妃的瑾妃说了算!
此时,她患有甲状腺肥大症,脖子粗,眼睛突,但掌权的快乐,让她像变了个人似的,飞扬跋扈,作威作福,成了慈禧二世。
她对身边的宫女太监百般刁难,看谁不顺眼,立马逐出宫去,搞得宫内人心惶惶,对溥仪更是处处防范,派小太监暗中盯梢已是家常便饭。她和溥仪的关系也日益紧张。
一次,瑾妃因不满太医范一梅,将其驱逐出宫。溥仪在太监们地怂恿下,怒气冲冲前来永和宫质问:“开除太医是皇帝的事,你也太专横了!我还是不是皇帝?”
瑾妃被气得脸色惨白,浑身发抖,立马叫来溥仪的生父和几位王公大臣,向他们要说法,还不解气,又把溥仪的祖母和生母幼兰叫来,好一顿呵斥。
看着两位长跪不起的长辈,溥仪只得低头认错,瑾妃终于找回了面子。
哪知此事并没有完,幼兰身为荣禄的女儿,又是慈禧的养女,哪里受得了瑾妃的辱骂?回到家中,越想越委屈,竟吞大烟自尽了。
幼兰的死让瑾妃心存不安,有所顾忌,从此不再束缚溥仪,慢慢的两人关系开始缓和。瑾妃50岁生日时,溥仪还邀梅兰芳等京剧演员进宫唱戏,瑾妃甚是开心。
1924年中秋后,瑾妃不幸患了胀症,不久病情恶化离开人世,享年51岁。
瑾妃一生从不争不抢,到被命运推上权力的巅峰,离不开她看似愚钝实则聪明的心机。谨小慎微的她总算为所欲为活了一把,然而,幼兰的死让瑾妃警醒,果断放权,不能让权力毁了自己。
常言道:识时务者为俊杰!一无姿色二无靠山的瑾妃,审时度势,凭借难得的人间清醒,在风起云涌的大清后宫活成最后赢家!